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12-26马晨稀张琪琪李子涵袁静雅
马晨稀,张 琳,张琪琪,李子涵,袁静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临床上最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1]。中医学认为DN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临床上很多专家学者也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2]。中医药治疗DN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和成果,相关临床研究也逐渐增加。
文献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文献之间的关联分析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规律[3]。本研究从文献计量与文献内容的角度分析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在中医药方面的现况和热点,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疑问,为临床研究DN气阴两虚证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纳入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
1.2 检索策略
对三大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式为“糖尿病肾病”并且“气阴两虚”。检索时间为从2011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
1.3 纳入标准
纳入的文献均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的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
1.4 排除标准
仅为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综述类文献(Meta分析、系统评价等);研究对象为合并症患者;理论经验总结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
1.5 数据分析
对数据库进行文献的初步检索和筛查,运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进行题录查重后,根据纳入排出标准进行人工阅读筛选。通过Excel 2016软件对所需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分类,并制作图表。运用Bicomb 2.0对关键词实行加工整合,再结合Ucinet 6.0、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聚类分析和共现网络分布。
根据普赖斯定律[4],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m=0.749√nmax,其中nmax指最多载文量或发文量。载文或发文量达到m及以上的所有期刊或作者发表的文献量之和应占纳入文献总量的50%。
2 结果
检索结果:共检索出1 834篇文献,按照上述条件剔除不符合要求文献1 373篇,最终获得有效文献461篇,其中期刊文章310(67.2%)篇,学位论文134(29.1%)篇和会议论文17(3.7%)篇。
2.1 文献年发文量情况
由图1折线图及整体趋势可见近10年文献发文量逐年呈上升倾向,2017年发文量最高,为73篇。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发文量有所降低,但比较前5年的发文量,仍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的发文量明显减少,但2021年收录的文献日期截止到9月30日,不能代表全年文献总量。
图1 发文量年度趋势
2.2 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相关期刊论文共127种310篇,载文6篇及以上的期刊共计12种。其中《糖尿病新世界》载文量最多,载文13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期刊”最低文献量m=2.7,取其整数为3,载文量为3篇及以上的期刊共44种,这些期刊共载文206篇,占文献总量的66.45%>50%,说明基本形成刊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文献的“核心期刊”。发表文献量在6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见表1。
表1 载文量6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
2.3 学位论文机构分布情况
共纳入134篇学位论文,由30所大学公开发表的论文组成,其中长春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发表文献均为12篇,均占总数的8.96%。依照普赖斯定律算法,本研究“核心大学”最低文献量m=2.59,取其整数为3,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大学累计共发表114篇学位论文,占总学位论文篇数的85.07%>50%,说明公开发表学位论文的大学中基本形成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在中医药治疗研究的 “核心大学”。学位论文发表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大学分布见表2。
表2 学位论文发表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机构分布
2.4 核心作者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461篇文献,共有968名作者参与发表,其中发文最多的作者为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李靖,发表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临床文献共6篇,占文献总数的1.30%。运用普赖斯定律公式,大于等于最低发文量m的文献篇数占文献总量的28.20%<50%,说明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情况见表3。
表3 发文量4篇及以上的作者情况
2.5 第一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分布
共有283个研究机构发表关于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在中医临床治疗的文献,其中发文量最多为12篇(2.60%),分别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排名前5位的机构见图2。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机构有23家,累计发表文献164篇(35.57%),其中16家是高校,发文量累计为130篇,有7家是医院。461篇有效文献中由研究机构独立发表387篇(83.95%),多机构合作发表74篇(16.05%)。
图2 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发文量
2.6 高频关键词分析
2.6.1 关键词频次分布 417篇文献共提取关键词550个,累计词频2 108次,其中“糖尿病肾病”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311次,占总次数的14.75%。出现频次前29位的关键词见表4。
表4 文献高频关键词频率分布
2.6.2 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 应用Bicomb 2.0、SPSS 23.0将提取的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从而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研究热点。将全部关键词进行同义词合并、清洗,如“气阴两虚型”“气阴双虚证”“气阴两虚证”合并为“气阴两虚证”。选取频次9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计29个。共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3。
图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2.6.3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 应用Bicomb 2.0、Ucinet 6.0将文章关键词出现频次≥5次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统计分析,共计50个。可见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临床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等位于网络中心的位置,是网络中重要的节点,相较于其他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共同出现的次数最多。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4。
图4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2.7 气阴两虚证以及兼证分布
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研究中,气阴两虚证以及气阴两虚兼证的证型共11种,在不同证型的研究中,排名前3位的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兼血瘀证243篇(52.71%)、气阴两虚证163篇(35.36%)、气阴两虚兼血瘀湿浊证20篇(4.34%),具体各证型的发文量情况见表5、图5。
表5 气阴两虚证以及兼证的发文量分布
图5 气阴两虚证及兼证的文献分布
3 讨论
3.1 研究文献的一般情况
从近10年文献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最终纳入有效文献461篇,其中期刊类文章占总文献67.2%,占比较高,通过普赖斯定律,已形成“核心期刊”。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糖尿病新世界》《新中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等杂志,形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期刊阵地,有利于专家学者快速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概况、研究水平和研究热点。学位论文占总文献近1/3,且“核心大学”已形成,发表论文最多的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说明这些大学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较多。
3.2 第一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分析
从第一作者的研究机构分析,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研究单位共有23家,其中16家是高校,7家是医院。高校在这23家机构约占比为70%且发文量高,而医院占比较少。461篇文献中,有387篇(83.95%)文献由研究机构独立发表,仅有74篇(16.05%)文献由多机构合作发表。高校的学术氛围浓厚,学者科研能力较强,而医院专家学者忙于临床,科研时间有限。日后应加强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加强高校和医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医院的临床优势和高校的科研能力,推进科研均衡发展,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和指导临床,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3 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
本研究共提取关键词550个,选取出现频次≥9次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树状图排列结果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对每一类关键词语义进行叠加和关系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4种研究倾向:①中西医结合治疗DN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由气阴两虚证、血瘀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功能、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益肾活血方、益气养阴、中医药治疗、益气养阴活血法、参芪地黄汤加减、缬沙坦等12个关键词组成;②DN的临床研究,由临床研究、消渴肾病、益气养阴活血汤、瘀血阻络等4个关键词组成;③沙坦类药物治疗DN蛋白尿的疗效,由糖尿病肾病Ⅳ期、蛋白尿、厄贝沙坦等3个关键词组成;④早期DN的临床指标,由血清胱抑素C、中医证候、尿微量白蛋白、益肾降糖饮、氧化应激、肿瘤坏死因子-α、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肾康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等10个关键词组成。
3.4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于高频关键词的计量分析以及共现网络图分析,从中可以发现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的研究热点:①参芪地黄汤加减、益气养阴活血汤、糖肾康方、益肾降糖饮等中药方剂与西药的联合使用,是DN气阴两虚证的重要治疗方法。张敏等[5]探讨72例气阴两虚型早期DN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在治疗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糖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各项症状体征也明显改善。相对于单一的现代医学或中医药治疗DN,中西医联合应用更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7]。②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氧化应激、血清胱抑素C、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实验室指标,是评价DN气阴两虚临床疗效的重要检测指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柴可夫等[8]通过临床150例患者研究表明,DN的尿蛋白组学中白蛋白、转铁蛋白、动力蛋白在气阴两虚证型中是高表达,与其临床证候的形成有相关性。都静等[9]研究302例早期DN临床患者的血清脂蛋白α和胱抑素C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早期DN的不同证型与胱抑素C指标水平可能存在一定联系。中医治疗疾病首先是辨证论治,西医则是先通过化验检查来协助诊断疾病,中医的证型与西医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10-11]。
3.5 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理论研究
糖尿病肾病是现代医学的名称,根据中医理论,可归属于“消渴”“尿浊”“水肿”“虚劳”等范畴,近代中医根据DN的症状以及病机特点命名为“消渴肾病”[12]。气阴两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也是DN最常见的证型。从气阴两虚的兼证分布,可知气阴两虚兼血瘀证(52.71%)在临床比较常见,其次是气阴两虚兼血瘀湿浊证(4.34%)、气阴两虚兼瘀毒证(3.47%)。中医认为疾病的病机是处于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而DN的气阴两虚病机也是在发展变化的。王亿平教授提出糖尿病肾病可分早中晚三期论治,而气阴两虚为DN总的病理病机,气虚则血在脉中无力运行,阴虚则液相对减少,血液在脉中无法通畅运行而凝滞形成血瘀,气虚血瘀贯穿该疾病的整个进程[13]。宫成军等[14]总结马晓燕教授临床经验思维,认为DN是以多脏腑受损为基础,而以脾肾亏损为主,气阴两虚兼血瘀是DN发病发展的根本基础,瘀血阻滞肾脏组织及脉络,导致气机失常和津液分布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虚症状。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促凝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促进高凝状态及栓塞可能,以及高血糖导致的代谢紊乱在一定程度上诱导肾纤维化[15-16],这些与中医描述“血瘀”的概念相近,说明血瘀与DN的发展有紧密关联。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未纳入相关外文文献,存在偏倚风险,今后需扩大文献检索范围,同时综合其他文献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挖掘和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文献。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基本特征以及疾病证型等多角度分析了近10年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研究状况和热点,从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来看,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的治疗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彰显了中医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