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羊痘病的方法
2022-12-26郭经荣
郭经荣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畜牧兽医站 810700)
羊痘病也被称为“羊天花”疫病,临床表现包括丘疹、水疱、脓疱以及结痂等等,羊痘病的主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传染,但是破损的皮肤黏膜或者携带病原体的饲养用具等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羊痘病有着明显的品种区别性,通常山羊和绵羊的患病风险最大,且冬春寒冷时期病原体异常活跃,因此是羊痘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寒冷季节管理不善更容易导致患病,基于此,养殖人员要深入分析致病原因,尤其是要在冬春季节不断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展开治疗。
1 羊痘病概述
1.1 临床表现
患病羊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首先,患病羊在染病初期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体温明显要高于健康羊,最高体温甚至能够达到42℃,除此之外进食量下降,严重患病羊直接停止进食,眼结膜会变红并流泪,并在鼻子、眼部周边以及嘴唇等部位出现小红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小红点转变为圆形丘疹,再经过4d左右圆形丘疹会变成水疱,这一时期的体温会逐渐恢复平稳,但是数日后水疱会转变成为脓疱,这时患病羊会再次出现体温升高情况,而后脓疱干涸破裂并形成结痂,患病羊水疱破裂形成褐色的痂这一时期被称为结痂期,而后结痂掉落产生红色痕迹,这一时期称为落痂期。患病羊在发病以及治疗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卫生管理工作,若治疗环境内存在大量的菌体,很有可能会由于破裂部位引起继发感染,如坏死杆菌等,病情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患病羊的心脏等部位,羊痘病对于母羊以及很羔羊的危害最大,有可能会导致母羊流产以及羔羊死亡等,羊痘病的潜伏期为6~8d,但是有个别案例表示在染病后的第2d就会出现临床表现,但是在春秋气候寒冷的天气下该疫病的潜伏期最长能够达到20d左右[1]。
1.2 剖检分析
对患病羊进行剖检后能够发现,严重患病羊的呼吸道黏膜内存在痘疹,且肺部呈现出大叶性肺炎病变特征,肺部的边缘同样存在痘疹,大小为6mm左右,而某些痘疹则分布在肺叶部位,触感较硬,且胃黏膜中同样存在痘疹,并呈现出明显的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症状,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剖检病理变化均能够轻而易举确认病因,尤其是临床表现中患病羊由小红点向脓疱的过渡转变更是成为羊痘病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养殖知识,对羊痘病形成正确的认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羊痘病病例,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展开治疗。
1.3 发病原因
导致羊痘病的原因较多,可以总结归纳为饲养原因、季节原因以及接种原因三种:
首先,饲养管理不善是导致羊痘病的首要原因,患病羊以及治愈羊是主要传染源,且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饲料以及养殖器具等同样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在日常养殖过程中羊群内存在潜伏期病羊,或者在出现红点时没有及时发现并隔离,是造成整个羊群传染的主要原因,如同时放牧、相互接触以及共同饮食等,且在养殖过程中通风环境不善,使得病原体能够极快地污染整个封闭区域的健康羊。此外,羊圈内养殖密度过大且缺乏必要的卫生管理,粪便长期积聚在羊圈内会产生各类刺激性气体,这些气体会对羊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且会降低羊的自身免疫能力,这些均会导致羊患病。最后,在喂养过程中饲料结构单一,或者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这些均会对羊的消化系统以及自身免疫能力造成影响,当病原体侵入羊体后很容易患病。
其次,季节性因素也是导致羊痘病的重要诱因,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不同时期羊的患病几率也各不相同,羊痘病病原体在寒冷的环境下抗性较强,且能够借助风力进行传播,因此秋冬季就成为羊痘病的主要发生季节,而羊痘病病原体具有不耐热的特点,夏季温度较高且光照充足,因此发生概率较小,病原体对于强紫外线较为敏感,所以在冬季除了做好通风工作外,还可以安装紫外线照射灯杀死病原体[2]。
再次,免疫影响,当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羊痘病相关疫苗,但是疫苗的运输、储藏至使用均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储存为例,羊痘病抗体疫苗只有在0℃以下才能确保免疫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接种免疫效果,养殖人员要科学统筹疫苗的运输、储存以及接种工作,且在接种完成后要及时检查羊体内的抗体水平,确保接种的有效性,羊痘病治疗难度较大,而通过接种免疫则能够极大地降低发病几率,所以要尤其重视。
最后,其他常见原因同样能够提升患病几率,某些寄生虫也能够成为羊痘病病原体的中间宿主,因此在防控过程中还要做好羊群的驱虫工作,尤其是对于放牧养殖人员而言,在放牧过程中羊群会接触到各类寄生虫,所以要重点做好驱虫管理工作。此外,基层兽医部门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共用针头的情况,尤其是在接种免疫过程中,若接种羊群中存在潜在患病个例,则很有可能会通过共用针头提升患病几率。
2 羊痘病的治疗方式
通过中西结合治疗能够确保治疗效果,并缩短治疗周期,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已经普遍应用于羊痘病的治疗过程中,首先,中医认为羊痘病是由于湿热所引起的热毒病,且主要患病原因是由于脾胃运动失调而导致湿热长期积聚于脾胃内导致,中药治疗主要集中在患病初期和后期,在患病中期也可以配合使用中药达到调理的作用,首先,中医认为患病羊初期为湿热病症,因此要以清热解表以及祛风透疹为治疗目的,养殖人员可以准备柴胡20g,葛根30g,连翘20g,桔梗20g,牛蒡子20g,大青叶20g,当归20g,赤芍20g,甘草15g以及蝉蜕15g,兑水后煎煮并向患病羊灌服,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5d左右病情即可出现好转,上述中药中大青叶、桔梗等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效果,因此可以用于治疗羊痘病,患病羊后期为虚热型,受到病情影响患病羊会出现正气亏虚以及津液灼伤的情况,因此这一时期应当以扶助正气以及滋补津液为主,若出现继发感染情况时还应当配合使用西药进行抗菌治疗,首先,准备党参30g,白芍25g,炒白术15g,茯苓20g,当归30g,连翘30g,麦冬30g,葛根30g,以及金银花30g加水后进行煎煮,温凉后向患病羊灌服,连续使用一周左右即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若患病羊出现继发感染病症,则应当使用西药进行抗菌治疗,养殖人员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青霉素以及四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在防止患病羊继发感染治疗过程中,每只患病羊使用四环素50万IU,配合使用葡萄糖50mL后静脉注射使用,每天注射一次[3]。
西药治疗羊痘病的原则为强心补液、消炎抗毒以及通风祛湿等,当前并未研制出治疗羊痘病的特效药物,因此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首先,为了防止破损皮肤继发感染,可以使用5%的聚维酮碘液擦拭患病羊皮肤的结痂区以及皮破损区,治疗时有擦拭和浸泡两种,首先可以使用0.1%的聚维酮碘液对患病部位进行冲洗,而后使用0.5%~1%的溶液进行浸泡,最后进行擦拭,此外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防止继发感染,每只患病羊使用160万IU的阿莫西林注射液,配合使用10mL黄芪多糖注射液以及鱼金注射液(该药剂为鱼腥草以及金银花的提取物)进行混合注射治疗,每日用药2次,连续使用3d即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上述药物剂量为30kg以上患病羊剂量,体重未达要求应当缩减一半注射剂量,在患病羊西药治疗过程中还应当配合使用荆芥、防风、独活、前胡、茯苓以及薄荷等中药进行治疗,且该药方可以用于孕期母羊的治疗中。在病羊恢复期除了使用中药外还可以配合使用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期患病羊皮肤若没有出现继发感染,受损皮肤结痂脱落后重新生长出皮肤组织,且发热以及咳嗽等症状会衰退,进食量也会开始恢复,但是若病情继续恶化,则会出现咽喉炎、病毒性肺炎以及胃肠炎等症状,这一时期每只患病羊可以使用抗病毒药剂5mL以及青霉素400万IU进行治疗,每天用药3次,连续用药4d左右可有效遏制病情,若继发感染口膜炎时还应当使用冰硼散进行治疗;若继发出现下痢时还应当配合使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4]。
3 结语
综上所述,羊痘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以及较高的死亡率,且发病原因诱因较多,因此养殖人员要针对各类诱因做好羊痘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确保养殖环境,而后通过及时接种免疫能够极大降低发病几率,此外还要做好卫生以及消毒管理工作,尤其是在秋冬疫病频发季节,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安装紫外线照射灯的方式杀死病原体,中西结合治疗羊痘病效果显著,养殖人员应当依据临床表现以及患病程度等因素科学确定治疗方式以及用药剂量等,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