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究
2022-12-26慈建勋
慈建勋
(青海省草原总站 810008)
天然草地是植物、家畜及野生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的十分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不管是哪个环节受到阻碍,或者遭到一定的破坏,都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调,从而使天然草地发生退化的情况。现阶段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天然草地改良尽管进行深入研究和相关的示范应用,然而依旧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
1 天然草地改良出现的问题
1.1 草地的改良面积比较小
近年来,一些地区草地改良的保留面积通常为天然草地总面积的0.2%,绝大多数天然草地依旧是传统放牧状态,亦或是得不到良好的建设和合理应用,这种情况已经不再适应规模化发展的现代草地畜牧业。其次,超载过度放牧导致的自然牧场草地能力逐步下降,生态环境逐步变差,而且在各种项目工程建设中占用了大量的自然草场,并且在建设项目施工中不注意对周围草地的生态保护,任意踩踏草地,任意损毁周围草地设施,使自然草场的面积骤减,草地能力也逐步变差。还有不少农牧民群众在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的工作过程中,将大规模草场被开垦后转化为农业用地,高山草地生态极为薄弱,即使开垦后也无法栽种庄稼,使原来的生态群落遭到了严重破坏,天然草地面积锐减。
1.2 草地改良技术得不到明显突破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能够选择的高质量牧草品种十分稀缺,现阶段可以用于补播的牧草品种和本地杂草相比较而言,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竞争能力,补播牧草在苗期阶段的生长趋于停滞,而本地杂草的生长速度十分迅速,导致引入牧草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从而使建植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二是一些地区在分析草地改良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的过程中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各个天然草地改良措施、牧草品种选择、地表处理手段、施肥以及放牧等缺乏全面的分析、应用,可以进行复制的案例非常少[1]。
1.3 改良之后草地的后续管理不够
草地在改良之后,对于放牧管理、杂草控制以及施肥等各个环节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草地的使用者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根据要求进行管理,这样一来,一方面,就会导致改良的效果比较差;另一方面,即便已经成功完成改良,草地后期依旧会发生退化情况,导致草地可以使用的时间不断减少。
1.4 草地改良效益低下
草地改良通常是为了能够提高牧草实际产量,扩大载畜量,从而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一些省区有着丰富的雨水和足够光照,如果建立人工草地,以及用农闲区域来种草,就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十分可观的产量。而且,借助秸秆资源同样能够解决冬天和春天来临时饲草匮乏的问题,同时每吨草料在投入成本上面都会小于草地改良之后的产草量成本,所以,这会使草地使用者进行草地改良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1.5 大多数天然草地缺少确权
部分地区的天然草地划定确权范围非常小,大多数都没有明确的权属,以及在林地确权的过程中,根据林地发放相关林权证。这样就会导致草地的使用者在进行草地改良的时候存在顾虑,害怕投入后草地实际使用情况得不到确切保证,所以不想改良以及培育草地。
1.6 天然草地的荒漠化以及沙漠化逐渐严重
很长一段时间里,冬春季节干燥和载畜量大是影响对天然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最主要问题。超载掠射式使草场上植物无法获得休养生息,从而造成草地退化严重,天然草地植物覆盖率出现逐步降低态势,从而导致草地水土的严重丧失。并逐渐进入植物覆盖率愈低、水土流失愈严重的恶性循环怪圈,植物繁殖条件逐渐变坏,动物无法正常在草地上生长繁殖,植物种群构成也出现了重大改变,优良牧草数量明显减少,对草地上稳固水土的保护能力也逐渐变差,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进程。
1.7 草地的监管力度非常低下
基层地方的草原监督员队伍相对单薄,总体监督效果不好。因为地方监管技术人员数量较低,对设施投入不够,造成了技术推广系统的不健全、不全面,使自然草地生产管护推广系统等各类科学技术手段无法在基层地方得到广泛应用。尽管近年我国人民和地方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自然草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并开展了许多生态建设项目,但因为投入资金不够,对自然草地的保护效果有限,而且还普遍存在与草畜生长不配合、后期管护效果不好等的问题。
2 加快天然草地改良的方法策略
2.1 实地勘察,做好合理的规划
在一些地区,要改良的天然草地通常有:由于缺乏科学利用比如过牧,或是自然因素导致退化的草地以及石漠化草地,还有尽管天然植被产量高、然而营养组分缺乏合理性的草地。所以,必须要深入实地展开合理评估,按照天然草地具体情况、养殖畜种等落实改良目的以及方向。
2.2 按照实际情况,优化改良手段
当地区不一样的时候,不管是气候,还是土壤都会存在差异,即便是相近地区,因为地形以及方向的不一样,天然草地在改良的过程中,效果也会被影响。所以要基于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改良手段及策略。地形没有较大坡度、方便实施机械化工作的草场,可借助微耕机松土补播牧草。石漠化程度并不严重的区域,可用围栏手段。大面积石漠化的草场,要围栏封育,还要补播牧草。而那些天然牧草长势喜人却被灌木大量入侵的草场,可通过除灌除杂措施。
2.3 加强天然草地改良的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示范
北方地区在草地改良方面有很多科学分析,同样有成果可供参考,南方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其他区域能应用的成果往往都是凤毛麟角。北方牧区实施草地改良,通常是改造那些出现沙化以及盐碱化等草地,除此之外,南方地区在改良石漠化草地的过程中,要改良天然草地植被营养成分组成不合理的草地,并且在南方草地补播改良的过程中,杂草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另外,还要选择引进适合补播的牧草品种,使用草地改良的高新技术[2]。
2.4 春季休牧
通过大力推进退耕还草工程建设,可使自然草地的植物休养生息。春季如果持续在同一个草地掠射式生长,会造成刚刚萌芽的牧草被啃食而损耗殆尽,甚至无法成长。所以在天然草地使用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养殖户实行轮牧。,由于休牧时期的延续,草场牧草生产率会迅速提高,牧草既可获得充足生长空间,促进生态种群结构完整化,也可提高对草地的耐受力。春季为保障畜牧业健康生长,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种饲草资源,合理发展饲草养殖基地和草产品加工行业,改变养殖户的传统养殖模式,逐步从放牧饲养向舍饲式集约化养殖过渡,并适时对牲畜产品加工出口,这才是缓解草地牲畜繁育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此外还应提高人工种植比率,通过利用夏末秋初的闲暇时期种植或饲用燕麦、青稞等高青牧草,可确保畜牧业在春季有优质的青草来源。在整个放牧时期,还可给奶牛、羊群添加相应的精饲料,这可有效减少春季牛、羊掉膘量。当自然草场的植被恢复时期,通过使用建植和补种技术,可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人工牧场,以满足家畜饲草来源,并促进自然牧场的生态环境修复。在放牧管理中,通过合理的使用人工草场是缓解春季畜牧业饲养问题的另一条有效途径[3]。
2.5 划区轮牧
牛羊在放牧养殖时会对某一类或某一种牧草产品形成选择性,如长期在同一地块放牧,就会引起牧草中的植物群落构成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牧草种群中的品种数量,使劣质牧草产品数量进一步增加,优质牧草产品数量也逐步降低,牧场能力也逐步减弱。由于新疆地区冬春季节干燥,春季干燥少雨,牧草产品生长发育的速率相对减慢。受无霜期缩短、干旱气候对牧草生长所形成的负面影响,牧草产品生长发育期限也相对较短,同时地上和地下牧草产品的生物量也普遍较少,如持续在同一土地放牧,就会导致牧草产品的再生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在今后放牧养殖中,对于不同放牧地区加以科学规划,轮流交替的在各种草地放牧,让各种草地有休养生息的时机,促进牧草生长发育,是保存自然草地生态环境、增强草地能力的关键举措。
2.6 加大对草地的监测,科学把握好草地的实际演变规律
通过对自然草地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并认真进行自然草地的生态检测预警工作,可以了解其管辖范围内自然草地的实际面积变化趋势、草地生产能力、生物载畜状况、生态环境情况、草场病虫害的发生状况,能为草地开发与利用提出科学可行的方法。同时还可依据草场的生长能力制定最高承载量,防止过量放牧、超载放牧,以保证天然牧场实现可持续发展[4]。
2.7 加大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其保护作用
要广泛借助各个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完善基础草原的基础设施。采取设立栅栏,实施以草定畜、按行政区重划轮牧的机制,切实实现草畜平衡,提高草原资源利用效率。采取改革传统的饲养模式施工工程,把牛羊圈养到自然圈舍中集中饲养,并采取设立饲草饲料培训基地,鼓励农村群众进行人工养殖,以缓解农民对自然牧场所产生的压力,推动自然牧场植被迅速恢复生长。此外,还应着重搞好对自然牧场内各种病虫发生鼠害和危险有害杂草的防除管理工作,了解病虫害防治实践流行特点,并适时采取防治,唯有如此方可减少各种内在原因对自然牧场生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效保护自然草场生态平衡。
3 结语
综上所述,天然草地改良对于畜牧业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也关系着生态的平衡,所以,各个地区一定要秉着因地制宜原则,通过科学手段开发最大程度出天然草地的本身潜力,从而培育出成永久性优质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