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牦牛高致死率疾病鉴别及防控
2022-12-26扎西当周
扎西当周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813099)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环湖地区(石乃亥、黑马河、塘格木、江西沟、倒淌河)牦牛的养殖场十分丰富,但养殖过程受各层面因素所影响,牦牛群极易病发各种疾病,且较多为较高致死率的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气肿疽、恶性水肿、肉毒梭菌中毒病等,严重威胁着牦牛群的生命安全,更会对养殖户们自身利益造成威胁[1]。因而,积极落实牦牛几种常见高致死率疾病有效鉴别以及防控工作较为重要。
1 常见高致死率疾病
1.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即犊牛白痢,属于由血清型大肠杆菌所致急性传染性疾病。青海省共和县环湖地区牦牛自出生后较短时间内便可随乳汁以及其余食物进入到自身胃肠道内,即正常菌。新生犊牛自身抵抗力下降或消化障碍产生情况下,均极易病发大肠杆菌病,且会通过牦牛的消化道传播感染,子宫内部以及脐带感染均也属于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途径。
1.2 气肿疽疾病
气肿疽,是由气肿性疽梭菌所致一种动物疾病,牦牛生长发育期间极易诱发死亡。患有气肿疽疾病牦牛通常会产生发热及局部肌肉浮肿相关临床症状,若发现不够及时,则病牛肌肉的浮肿部位便会有红褐色的一些液体产生,且伴有着难闻气味产生,严重影响着牦牛发育。气肿疽发生后,牦牛自身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
1.3 恶性水肿
恶性水肿大部分是因腐败梭菌所致,此类动物疫病传染性极强。牦牛患病后,局部会有炎症反应产生,且因水肿致使产酸产气各种症状表现产生,部分病牛还会伴随着毒血症和全身发热症状表现。恶性水肿初期发病,食欲减退,体温明显升高。病牛伤口周边部分会有肿胀现象产生,且肿胀部位初期较为坚硬,病牛会有灼烧感产生,且这种感觉会慢慢消失[2]。
1.4 肉毒梭菌中毒病
肉毒梭菌中毒病大部分是因食入腐食物或者被腐败物质所污染饲料及饮水所致。肉毒梭菌中毒病,夏季为多发期。摄入毒素2~14d通常会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但超急性病牛潜伏期仅为几个小时,并无发热临床症状表现。超急性病牛发病较为突然,尤其是病牛机体会迅速麻痹,基本上12~18h内便会死亡。少数急性病牛则发病较慢,且呈渐进性感染肌肉麻痹,从头颈部位,再到四肢及侧卧等。大部分病牛均属亚急性类型。间歇性的神志不安为首要临床症状,而后会伴有咀嚼及吞咽异常症状表现,甚至产生站立困难、运动失调及卧地不起等更为严重的症状。
2 疾病鉴别和防控措施
2.1 疾病鉴别层面
2.1.1 针对大肠杆菌的疾病鉴别
青海省共和县环湖地区养殖牦牛群当中,新生的4个月之内犊牛极易病发大肠杆菌病,会严重限制犊牛自身生长发育,伴随牦牛日龄增加,患病几率呈下降趋势。新生犊牛极易出现败血型,患病过后,往往会伴有着精神萎靡、高热、持续腹泻等各种症状表现,死亡率相对较高,大部分情况下还并未发现犊牛患病便已死亡。经临床检验,病牛血液内部经分离处理可以获取大肠杆菌。犊牛生长7日龄过后,肠毒血症为其主要的病症,发病后伴有神经异常症状表现,通常均较为兴奋,而后病牛会发生昏迷以及死亡[3]。在一定程度上,1~2周龄的犊牛,它们在患病过后最为突出症状表现便是持续腹泻,粪便内部有少量气泡和一些未消化的凝乳块存在,肠道内容物酸臭难闻、肠系膜的淋巴结部位充血水肿等各种症状表现产生。针对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临床判定,可通过血清诊断予以鉴别。
2.1.2 针对气肿疽的疾病鉴别
牦牛患病过后,应予以密切地观察后可发现,患病牦牛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往往不佳,对于饲料需求相对较低,开始伴有呼吸急促症状表现。患病过后,大部分病牛均于1~2d内便会死亡。病牛死亡过后,借助生物制片手段,通过美兰对于病牛血液实施染色处理便可发现,病牛血液含无荚膜的梭菌,便可判定该牦牛因气肿疽而死亡。
2.1.3 针对恶性水肿的疾病鉴别
如果观察病牛皮下组织以及肌肉部位结缔组织便可发现有气味难闻褐红色的液体和部分气泡产生。伴随病情逐渐恶化,加重病牛的不适症状,高热持续、体温会急剧升高至42℃、甚至更高,呼吸处于极度困难状态,病牛会产生结膜发干以及腹泻等症状表现。恶性水肿病发后,2~3 d病牛通常会死亡。患病牛的新鲜血液在制成涂片过后,通过革兰氏的染色便可发现病牛血液含阳性染色大量芽孢体现出的卵圆形环,故可判定该病牛死因为恶性水肿。
2.1.4 针对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鉴别
大部分情况之下,采用已感染病牛的血清或者尸检过后肠道的内容物以及肝组织等实施肉毒梭菌毒素检测,所有可疑病例往往不可能均得到确诊。因健康牦牛肝脏内部并不存在着肉毒梭菌,故从牦牛肝脏内部实施本菌分离有一定诊断意义。可疑饲料检测也可实施毒素基本来源判断分析,但此种方法实际操作往往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用可疑饲料饲喂和发病牛的同种实验动物,对实验牛实施投喂饲料浸出液的注射操作,因饲料内部,特别是袋装饲料当中毒素分布往往缺乏均匀性,故所用饲料实验样品应予以仔细筛选好。如可在病牛尸体周边及病菌污染区域实施采集操作,临床症状产生前期,应考虑到被肉毒梭菌所污染全部饲料已用完情况极易出现。可经血检及补钙治疗,实施本病和产后低血钙症或瘫痪的鉴别分析。
2.2 在防控措施层面
2.2.1 针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犊牛大肠杆菌病有效防控期间,可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予以有效治疗。治疗过程表现出严重脱水问题犊牛,务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适当补充能量,也可注射适量葡萄糖水。日常管理层面,定期清洁牛舍,牛舍饲养整体环境维持卫生清洁状态,防止犊牛生长发育期间有受寒受潮情况产生,将犊牛自身抗病能力有效增强。饲养犊牛,务必确保其和其余牛群均分开饲养,有效防止外部环境对牦牛产生刺激。牛圈地面相对潮湿问题,可选取生石灰对地面水分吸收,确保消毒目的得以达到;此外每日选取适量消毒剂实施2次消毒处理,达到良好防控效果。
2.2.2 针对气肿疽的防控
牦牛被确诊为气肿疽疾病后,应及时予以隔离,确保患病牦牛与健康牦牛能够隔离开来,无害化处理被隔离患病牦牛,把气肿疽疾病发展情况及时报告给当地有关管理部门,有关部门在了解气肿疽具体发展情况过后,及时委任相应专业人员亲临现场查看牦牛病发气肿疽具体情况,积极采取相应专业措施予以有效处理。扑杀病牛过后,应选取2%来苏水溶液、10%氢氧化钠、5%生石灰、1%福尔马林,定期对牦牛的养殖基地以及周围环境、牦牛养殖期间所用物品等实施消毒处理,应确保每日实施2次消毒处理[4]。因气肿疽疾病而病死牦牛经无害化有效处理过后,还应持续实施一段时间消毒处理。后期养殖过程,应与具体养殖情况相结合,定期为牦牛群接种关于气肿疽疾病的疫苗,实现对气肿疽疾病有效预防。
2.2.3 针对恶性水肿的防控
防控恶性水肿,通常以局部及全身配合治疗手段为主。局部肿胀,待切开过后,选取3%的H2O2及0.1%的MnO2溶液对病变组织予以冲洗处理,取适量青霉素的粉末均匀撒在相应部位。全身治疗,侧重于对症治疗,即肌肉注射高敏性抗生素外,对高温环境下患病的病牛应注射葡萄糖的氯化钠以及氨基比林的溶液;结合恶性水肿的疾病特点,对健康牦牛积极落实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发现疫病之后,确保病牛及时分开隔离,对病牛所接触过所有工具物品,如饲料以及水源均同步实施无害化有效处理,以免疾病扩散。牛舍周边位置应当开挖30cm坑,便于无害化地处理牛舍当中土壤各种物质,土壤处理完后需及时引入安全土壤,确保牛舍维持清洁状态。还要求定期选取适量氢氧化钠的溶液、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牛舍予以消毒处理。
2.2.4 针对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控
针对牦牛的肉毒梭菌中毒病来说,除非提早预防,否则实施抗生素注射往往意义不大。因本病发病相对较急,且死亡快,不可单纯抓被动治疗,加强综合防治较为关键,针对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控措施详细如下:要精心投喂牦牛,严禁随意选用已经腐烂变质的一些草、料及菜等作为饲料,这主要是因已经霉烂饲料会大量繁殖本菌,致使毒素产生,故务必提高警惕,合理选用牦牛投喂饲料;动物疫病各项宣传工作务必要加强,提高青海省共和县环湖地区全体牧民群众针对于动物疫病正确认识,病害的牲畜死尸、粪便、骨骸均务必做到及时清理,加强圈舍以及草场日常消毒工作。环境管理层面,圈内垃圾应随时清出,严格处理死畜,切勿乱扔,要彻底消毒。灭鼠工作务必到位,避免污染水草以及谷物饲料;饲养管理务必要加强,适当实施补饲工作,饲喂牦牛应当按日粮标准适当喂给微量元素、食盐、磷、钙、骨粉等,便于满足青海省共和县环湖地区牦牛营养多种需要,避免肉毒梭菌中毒病病发;若发现有肉毒梭菌中毒病病牛,务必尽快确诊,早期实施多价肉毒梭菌的抗毒素血清静脉或者是肌肉注射,成年牦牛药剂量为500~800mL,且1次/d,一直到病情缓解即可;毒素型别确定后,选取同型相应的抗毒素单价的血清实施注射治疗;每年接种2次类毒素疫苗,实现对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有效防控。
3 结语
近几年,青海省部分地区牦牛受高致死率各种疾病威胁,已经严重危害到广大养殖户们的切身利益,对此,要求广大养殖户及相关部门要更为注重对牦牛的高致死率各种疾病有效鉴别及防控工作,尤其是针对大肠杆菌、恶性水肿、气肿疽、肉毒梭菌中毒病,务必要积极落实科学鉴别及针对性的防控,且日常管理务必要加强,以为青海省地区牦牛生命安全及广大养殖户们的收益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