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26申菲菲
申菲菲
(辽宁省沈阳积水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2)
近年来,四肢骨折人数一直较多。此类骨科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与当前交通以及建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关。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处疼痛,关节肿胀、畸形等,若未予以患者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进展,会导致肌肉缺血萎缩、神经受损等情况的发生,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严重会导致畸形、致残等情况的发生[1-2]。所以,需尽早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结合疾病治疗经验,手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疾病的优选手段,手术效果明显。但是,手术属侵入性操作,加上患者对疾病认知的不足、未来的担忧,会影响到患者的配合程度,并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情况。所以,需要加强对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工作。相关研究指出,予以四肢骨折患者责任制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满足骨折患者的护理需求,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升生活质量[3]。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效果,以验证责任制护理干预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完成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分组对照,即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3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8:12;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为(43.52±2.5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12例,坠落伤患者10例,重物冲击伤患者5例,其他伤患者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14例,高中患者10例,大专及以上患者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6:14;患者年龄最小2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43.63±3.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13例,坠落伤患者11例,重物冲击伤患者4例,其他伤患者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15例,高中患者11例,大专及以上患者4例。四肢骨折患者分组后的一般资料比较,P均>0.05可作为对照样本。另外,此次护理方案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同意。(1)纳入标准:骨折患者病例信息完整;患者对护理方案知情同意;意识清楚,具备配合能力;骨折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2)排除标准:血液疾病患者;重大免疫疾病患者;患者丧失配合能力。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四肢骨折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做好接待工作。患者进入病房后,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作息时间等。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方案、配合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认知。了解四肢骨折患者的饮食习惯,纠正其不良饮食行为,合理的饮食可以提升患者抵抗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行患者生活指导,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规范患者的生活行为。指导患者用药,强调遵医嘱用药对于疾病治疗与康复的意义,指导正确的用药剂量、方式,禁止擅自更换药物、调整药物用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1)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小组划分,确保护理人员之间能有效的进行协调配合,规范化排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升护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考核,提高其职业素养。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礼仪培训,语言、行为等细节方面加以规范,礼貌用语,拉进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患者的信任感。完善科室设施、设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减少患者坠床等风险。护理人员主动与四肢骨折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理解患者的情绪,并以表情、语言等表现加以理解,进行患者的情绪安抚,稳定患者的情绪。(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四肢骨折疾病知识、成功治疗案例,从而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建立患者的手术治疗自信心,提升患者的遵医配合行为。护士长再次明确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工作职责,规范其工作行为,提升其工作的责任心。术前1天,帮助患者以抗菌皂液沐浴,做好手术区域皮肤备皮准备工作。护理工作执行期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检查医疗设备,监测患者身体状况。(3)术中指导患者体位,做好静脉通路、麻醉工作。提前调节好手术室温湿度与消毒工作,做好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体温护理,术中使用到的输液需要提前进行加温处理,身体非手术部位可以盖被,从而帮助患者保持体温,预防低温所致的寒战等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另外,术中需要积极配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并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情况,异常情况立即告知。手术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的规范流程与标准操作,与手术医师配合。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应立即上告手术医师对患者进行救治处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4)患者手术结束后,把患者送回病房后协助其处于平卧位,患者恢复意识之后,可以协助其处于半仰卧位,,每间隔2小时协助其翻身,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规避出现静脉血栓和压疮等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测,定期的为患者检查血压,观察切口的状况。若是出现红肿、渗血等状况,需要及时地遵循医嘱进行对症的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介绍术后疼痛的原因,以稳定患者的心理,提升患者的疼痛阈值。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干预,疼痛轻微者可以进行聊天加以缓解,疼痛若主诉严重遵医嘱进行药物镇痛,以减轻疼痛所致患者的身心负担。另外,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语言等评估患者的情绪,予以患者情绪安抚,理解患者的情绪,积极介绍有效恢复病例以及同期入院其他恢复良好病例,建立患者治疗信心、恢复信心,从而提升患者对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配合行为。
3 观察指标:(1)对比患者满意度,自制百分制问卷进行四肢骨折患者调查,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计算方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2)采用SF-36量表评分评估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调查的项目涉及到生理以及心理、运动几个方面,共15个因子55个条目,单个条目评分5分制。评分越高,说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生活恢复越好、质量越高,呈正比关系。(3)对比四肢骨折患者的情绪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5]评价,焦虑自评表SAS评分百分制,依据评分划分四肢骨折患者的焦虑程度,<50即正常。评分越高,说明四肢骨折患者的焦虑反应越发明显,呈正比关系。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百分制,依据评分划分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抑郁程度,<53即正常。评分越高,说明四肢骨折患者的抑郁反应越发明显,呈正比关系。其中,>73分为重度焦虑。(4)对比2组四肢骨折患者的自护能力状况,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评分区间0-172分。评分越高,骨折患者的自护能力状况越好。(5)对比2组四肢骨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调查项目包括器械准备、消毒处理以及手术室配合,单项总分均为百分制。(6)对比2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与切口感染、压疮与深静脉血栓。(7)对比2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即术后恢复下床活动与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其中,疼痛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评分10分制。评分越高,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主诉越强烈。
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录入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指标,进行计算机分析。其中,骨折患者的计数型指标(满意度、并发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采用x2进行数据检验;计量型指标(护理质量、情绪、生活质量、自护能力评分等)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描述,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P值<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一般满意患者、不满意患者分别为20例(66.66%)、7例(23.33%)、3(10.00%);对照组各四肢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一般满意患者、不满意患者分别为11例(36.66%)、7例(23.33%)、12例(40.00%)。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总满意为27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18例(60.00%),经统计学处理(x2=11.523,P<0.001),P<0.05。
5.2 2组生活质量对比: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生理评分为(65.20±2.96)分,观察组为(82.52±2.42)分,经统计学处理(t=32.032,P<0.001),P<0.05;对照组心理评分为(73.52±2.14)分,观察组为(80.52±2.46)分,经统计学处理(t=15.181,P<0.001),P<0.05;对照组运动评分为(70.52±2.03)分,观察组为(81.52±2.68)分,经统计学处理(t=23.135,P<0.001),P<0.05。
5.3 2组HAMA评分对比:护理前,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SAS为(52.22±2.56)分,观察组为(52.32±2.61)分,经统计学处理(t=0.193,P=0.847),P>0.05。对照组SDS为(55.22±2.23)分,观察组为(55.32±2.76)分,经统计学处理(t=0.199,P=0.843),P>0.05;护理后,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SAS为(46.84±2.57)分,观察组为(40.11±2.42)分,经统计学处理(t=13.481,P<0.001),P<0.05。对照组SDS为(48.84±1.57)分,观察组为(42.11±1.42)分,经统计学处理(t=22.480,P<0.001),P<0.05。
5.4 2组自护能力评分对比:护理前,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自护能力总分为(90.03±3.50)分,对照组为(91.20±3.60)分,经统计学处理(t=1.2763,P=0.2069),P>0.05;护理后,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自护能力总分为(133.20±5.60)分,对照组为(120.50±4.50)分,经统计学处理(t=9.6827,P=0.0000),P<0.05。
5.5 2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护理干预后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方面,器械准备评分为(96.70±2.20)分、消毒处理评分为(97.50±2.02)分、手术室配合评分为(97.20±2.20)分;对照组分别为(90.50±2.30)分、(92.20±2.30)分、(92.50±2.30)分。护理质量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10.6696、9.4833、8.0882,P=0.0000、0.0000、0.0000),P均<0.05。
5.6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后发生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压疮3例、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计算(x2=4.0431,P=0.0443),P<0.05。
5.7 2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8.30±1.20)天、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6.20±0.20)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50±1.50)天、疼痛平均评分为(2.33±0.62)分;对照组分别为(20.30±1.50)天、(8.80±0.30)周、(9.50±1.50)天、(4.66±0.80)分。临床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进行处理(t=34.2160、39.4968、7.7460、12.6090,P=0.0000、0.0000、0.0000、0.0000),P均<0.05。
讨 论
四肢骨折发生情况一直都是比较常见的,骨折情况下患者功能受限明显,影响到基本生活。另外,患病情况下,患者有情绪负担,疼痛感明显,影响到睡眠状况。所以,主张对四肢骨折进行尽早诊断、治疗。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手术本身作为有创手段,增加了患者的身体与心理负担。另外,很多患者对疾病、手术治疗的认知度较差,无法积极配合,增加了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风险。所以,围术期需重视患者的需求,加强护理干预工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治疗配合程度,进而促进患者手术治疗预后[3-4]。既往常规护理工作落实后,有一定护理效果。但是,护理模式一直老旧,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需不断加以优化和完善。当前,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现行护理理念以人为本,结合患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社会、心理与生理需求。责任制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综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与需求,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拉进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进而促进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5-6]。责任制护理可以进行护理人员工作划分,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规范患者的行为、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分工,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加强质量控制监督,以提高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7-9]。责任制护理在建立标准化的护理小组的基础上,予以四肢骨折患者环境护理,减少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有助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且规范了护理工作,促使工作更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其思维理性,进而提高护理效果[10-12]。责任制护理还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护患沟通效果,拉进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患者的信任感,拉进彼此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患者治疗期间的积极心态,提高护理效果。相关研究指出,责任制方式护理干预落实后,改善了四肢骨折围术期患者的心理,预防和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实施[13]。曹莹莹[14]研究中,选取了104例四肢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52例患者、观察组组52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责任制护理方案。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情绪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QOL评分、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围术期责任制护理落实的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四肢骨折患者并发症,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相同治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以及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器械准备、消毒处理以及手术室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等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恢复下床活动、骨折愈合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积极落实围术期责任制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满足四肢骨折患者的需求,拉进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另外,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了疼痛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果与张智慧[15]等人研究结果接近,其结果显示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少(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四肢骨折的患者围术期积极落实责任制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情绪,预防和减少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从而加速患者康复,有效提升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交通以及建筑等各个行业的发作,导致骨折类疾病明显多发趋势。其中,四肢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需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很显然,常规护理工作明显不足,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完善了护理体系,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疼痛与心理负担,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