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2-12-26王成科
王成科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胸腰椎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或者暴力因素等导致胸腰椎出现肿胀、压痛等功能性障碍,并且由于胸腰椎存在大量的神经根,因此如果胸腰椎骨折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或者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胸腰椎损伤加重甚至严重者可能产生瘫痪,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健康质量[1-2]。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是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等干预方式,但是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还容易引发术后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3]。随着微创手术治疗的发展和应用,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本文主要是研究和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为(69.42±3.71)岁。对照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为(69.13±3.57)岁。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要求。该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所有分析均在满足临床条件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已排除合并心、肝、肾器官疾病、认知障碍、精神病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主要方式如下: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干预,同时让患者处于仰卧位的体位,以伤椎为中心找准手术切口,切口大小以可充分暴露伤椎为佳,依次切开后将上下相邻椎体的棘突、椎板、关节突等进行充分暴露,并清除相关软组织,通过C型臂监视下和X线片结果,对钉点线进行确认,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上下2个临椎中,并咬平钉点骨嵴,选择长度适合的螺钉,确认位置。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主要方式如下:对患者行全身麻醉,然后让患者处于俯卧位的体位,使其腰背部过伸,采用头尾端牵引等对其伤椎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再利用C臂机对患部进行定位,保持伤椎与地面垂直,同时使得棘突在椎体的中间,采取微创经皮技术将椎弓根螺钉以及伤椎置钉置入椎体,紧固螺帽,并通过X线观察复位和固定情况,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抗感染处理。
3 观察指标: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之后,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水平、相关手术指标、椎体相关影像学指标参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患者的疼痛水平主要是采用VAS量表进行测评,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相关手术指标主要包括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椎体相关影像学指标参数包括了伤椎前缘压缩度、Cobb角度。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肌肉水肿以及继发后凸畸形等。采取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选取该量表5个维度进行评价,分别为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分数越高,其生活质量越高。
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疼痛水平对比: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45±0.68)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82±0.79)分。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2,P=0.001),P<0.05。
5.2 2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分别为(1.32±0.36)小时、(68.41±7.22)ml、(65.63±3.76)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分别为(1.87±0.52)小时、(125.32±14.58)ml、(106.75±8.42)ml。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6.736,P=0.001;t=27.095,P=0.001;t=34.541,P=0.001),P<0.05。
5.3 2组患者的椎体相关影像学指标参数对比: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度、Cobb角度分别为13.16%±3.83%、4.07°±1.25°;对照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度、Cobb角度分别为18.86%±4.12%、7.93°±1.8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椎体相关影像学指标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9,P=0.001;t=13.195,P=0.001),P<0.05。
5.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肌肉水肿2例以及继发后凸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肌肉水肿5例以及继发后凸畸形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8,P=0.006),P<0.05。
5.5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生理职能为(65.43±2.32)分、躯体疼痛为(68.76±3.25)分、精神健康为(69.86±3.42)分、社会功能为(69.86±3.35)分、总体健康为(65.42±2.35)分;对照组生活质量:生理职能为(53.21±2.67)分、躯体疼痛为(54.32±3.58)分、精神健康为(56.75±3.32)分、社会功能为(52.15±3.58)分、总体健康为(58.76±2.42)分。t检验值:生理职能(t=26.760,P=0.001)、躯体疼痛(t=23.132,P=0.001)、精神健康(t=21.305,P=0.001)、社会功能(t=27.979,P=0.001)、总体健康(t=15.274,P=0.00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
讨 论
胸腰椎骨折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多发中老年人群中,该病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胸腰椎疼痛、行为活动受限等,且目前胸腰椎骨折属于高发性骨折。据研究表明,胸腰椎骨折发生率占骨折发生情况的7%左右或以上,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摔倒、坠落等强烈外力冲击导致胸腰椎发生骨折变形,并且伴有强烈的疼痛感[4-5]。因此在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就医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使患者产生瘫痪、休克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6]。而现在临床上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治疗干预,由于手术恢复具有一个漫长的恢复期,且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从而影响治疗效果[7]。
伴随脊柱外科技术的持续发展,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逐渐成为了椎体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传统开放式操作需要广泛剥离及牵拉椎旁肌肉,以致于出现创伤大、出血多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情况,这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该基础上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逐步发展。国外相关研究中表明,采取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随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较多的临床研究指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在对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以及即刻固定效果好和对脊柱后方结构损伤较小等特点。当前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常应用跨伤椎置钉方式,借助对伤椎上下椎体撑开、相邻椎间盘、纤维环的牵拉以及前后纵韧带紧张加压作用以起到复位伤椎的效果,此种方法为间接复位操作,应经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韧带等软组织传导以获得复位的目的,因此对伤椎复位、后凸畸形矫正效果较差。相关学者指出,施行微创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通过长期随访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退钉以及断裂伤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丢失等诸多并发症情况。为了能够强化复位效果以及固定的稳定性,另有学者采取附加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起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国外研究中,对12例人体椎体模型采取了附加和不附加伤椎置钉生物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附加伤椎置钉组的稳定性相比较不附加伤椎置钉组较优(P<0.05)。同时对12例附加伤椎置钉的患者予以长达3个月的随访,患者的恢复较好,术后后凸Cobb角纠正平均在15°,末次随访丢失平均为5°,其术后椎体高度平均为88%,末次随访平均为77%。国内相关研究中,将对112例患者分别施行附加和不附加伤椎置钉微创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后进行12个月随后,结果表明,附加伤椎置钉治疗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丢失相比较不附加伤椎置钉治疗的患者凸显减少,同时未出现固定失败的情况。另有研究指出,对62例胸腰椎骨患者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2.32±4.3)个月,患者术后3天以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相比较术前具有凸显的改善(P<0.05),患者经末次随访,其维持较好,未出现固定失败。此种治疗方法和微创经皮跨伤椎固定进行对比,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低以及即刻固定效果好等优点。还有研究表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症状,同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更为显著[8]。该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头尾端牵引等对其伤椎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再利用C臂机对患部进行定位,保持伤椎与地面垂直,同时使得棘突在椎体的中间,采取微创经皮技术将椎弓根螺钉以及伤椎置钉置入椎体,紧固螺帽,并通过X线观察复位和固定情况,以此来达到固定治疗的效果。由于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相对常规手术治疗具有更小的创伤性,通过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形成三位支撑结构,稳定性更好,并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操作相对便捷,因此减少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水平,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且患者治疗后,其伤椎前缘压缩度、Cobb角度等影像学指标相对更优,从而减少患者椎体高度的丢失水平,有利于后续治疗和恢复,进而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中,2组患者经过了不同的治疗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椎体相关影像学指标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椎体相关影像学指标参数。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45±0.68)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82±0.79)分。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提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及其他相关研究分析认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具有凸显的即刻内固定稳定性,相比较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其生物力学强度凸显增加,同时各椎弓根螺钉间距离较近,能够防止平行四边形效应以及悬挂效应产生,可促使患者较早地下床活动,可获得较好的复位效果。经固定棒的固定以及加压,伤椎上椎弓根螺钉可直接向前顶向推伤椎,可对伤椎前柱的高度恢复起到促进效果,对患者的伤椎后凸畸形予以改善。相关研究指出,于脊柱标本上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操作模拟,结果表明,伤椎椎弓根置钉能够促使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且与存在椎弓根间距加宽爆裂骨折中,能够经伤椎置钉促使椎弓根间距正常恢复,有助于骨折复位,可对爆裂性骨折导致的椎管内占位予以改善[9]。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能够对椎间盘起到保护效果,可有效防止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时于伤椎上下椎间盘产生的牵拉作用以及撑开,可较好地促进骨折椎体高度以及终板恢复,同时能够降低对伤椎上下椎间盘损伤,较好地缓解椎间盘退变[10]。在采取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身麻醉后应对进行体位复位,适当进行轴向牵引,对伤椎前柱予以撑开,能够于器械撑开复位前获得较好的复位效果。(2)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期间需要防止穿过骨折线。若骨折程度较为严重,应采取较短的椎弓根螺钉进行置入,满足穿过椎弓根即可。根据生物力学研究指出,椎体皮质骨应力通常在椎弓根而非椎体上较为集中。(3)伤椎置钉方向应按照终板损伤位置进行明确,若为上终板损伤,需要将进钉方向调整为向下终板,若为下终板损伤,这就需要将进钉方向调整为和上终板平行,以获得有效撑开伤椎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骨折块过度产生移位。(4)在伤椎螺钉置入期间,需要保留1-2圈螺纹,于固定棒紧固期间,能够于伤椎位置产生朝前的推力,能够对伤椎复位起到促进效果,且可对后凸畸形进行改善;预弯固定棒使其弧度稍大于生理弧度,从而能够获得相似的效果。(5)在采取万向螺钉使用中,需要注意切勿过度旋入椎弓根,防止钉尾紧贴骨皮质,丧失万向功能,造成固定棒无法置入。(6)在进行操作期间,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同时置钉,能够降低C臂机的应用次数,降低患者以及医生的放射线吸收,同时能够对手术时间予以缩短[11]。虽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技术需要医生具备熟练的解剖学知识以及开放式手术操作基础,因此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属于一种中空螺钉,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相比较普通椎弓根螺钉,其价格费用高,与伤椎置钉进行联合,能够增加椎弓根螺钉的使用数量,这就加大了患者的治疗费用。相比较微创经皮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较长[12]。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相关影像学指标参数,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