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丰盈生命:“静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以《葡萄沟》教学为例

2022-12-26杜安琪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葡萄沟

文|杜安琪

本文以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初步探讨“静慧课堂”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寻求小学语文学法立根溯源的变革之路。

一、“三单”助学,搭建支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静慧课堂”教学设计,要从让学生学会什么、如何学会、是否真的学会三个角度出发,研制“学”的内容,设计“学”的活动,做实“学”的过程。

1.预学定位,明确起点

预学单是教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检验自学效果的前测工具,它可以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并通过设问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做学习探究的主人。

《葡萄沟》预学单

第一关:成果交流吧

在“寻觅壮美山河”的旅行中,我们游览了好几处风景名胜,还记得它们在哪里吗?请你回忆课文内容,为祖国的这些美景点赞。

山西鹤雀楼,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

第二关:识字芳草地

读一读,在会读的词后面画上“√”,不会读的圈出来,再想办法认一认。

水果月份 山坡 枝叶展开 桑甚

老乡 城市 利用 空气凉棚 五光十色

水分 葡萄干 种葡萄 热情好客

自我评价:你都读到了吗?都读到了画★★★。

第三关:朗读大本营

我能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并能准确读出停顿。

(1)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自我评价:你都做到了吗?都做到了画★★。

第四关:问题万花筒

我最想问的问题是:________。

2.研学导航,聚焦核心

研学单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开展核心内容学习的重要脚手架,是学生自我探索、建构意义的认知地图,也是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对话、自我对话的交流工具。研学单精选核心问题,突出阅读主线。课中,学生可以借助研学单,持续地、有目的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探究给予连接,进而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葡萄沟》研学单

(研学单正面)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那你喜

欢葡萄沟的什么呢?自主学习第2~3 自然段,尝试完成任务卡,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任务卡。

第一关:逛葡萄园

(1)读一读第2 自然段。

(2)找一找:

葡萄种在哪?( )

葡萄枝叶怎么样?( )

葡萄怎么样?( )

维吾尔族老乡怎么样?( )

(3)说一说,我喜爱葡萄沟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第二关:探秘葡萄干

(1)排一排。

修( ) 挂( ) 蒸发( )

请你结合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给下列三幅图排排序。(图片略)

(2)比一比。

借助资料,对比制作葡萄干的一般流程,想一想为什么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3)说一说。

我喜爱葡萄沟的理由是_____。

(研学单反面)

通关密钥

(1)小锦囊。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你可以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猜一猜、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推测意思。

(2)情报站。(配图理解)

梯田:修在山坡上,一层一层向楼梯一样的田地。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碉堡:战争时抵挡敌人的坚固建筑物。

3.评学反馈,扩展延伸

评学单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表达、运用课上所学知识,在充满真实性的任务情境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关键能力。学生借助评学单,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表达需要,调动所积累的语言经验,灵活运用习得的语言文字,从而实现言语智慧的发展。

《葡萄沟》评学单

(1)你想把葡萄沟这个好地方介绍给更多人吗?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拍成小视频,给葡萄沟的美景点赞,吸引更多的游客。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游览。请你继续完善独属于你的“我的家,我的国”旅行手绘地图。

(3)阅读《行云流水的武汉》《北京亮起来了》,请你运用我们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走进文章,感受我们家乡武汉和祖国首都的风土人情。

二、“五环”导学,探究互动

“静慧课堂”是在课堂的教学中,逐步形成“课前预学—课初验学—课中导学—课末固学—课后拓学”的“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葡萄沟》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围绕“家乡”这一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三篇课文。教学本单元我设置了“寻觅壮美中国”的主题情境,这一主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一个个景点连成线,结成面,铺展成美丽的中国版图,感受中华大地、美丽山河对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滋养,激发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之情。基于此,我将《葡萄沟》一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

基础目标:能够识记“沟、产”等1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枝”等10 个字。

核心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联系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梯田”“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抓关键词语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扩展目标:在读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先具体、再概括的方法,描写生活中的事物。

1.课前预学:创设情境,引出葡萄沟

第一个任务是“我的旅行路线”。这一任务调整、重组了前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的内容,旨在串联前后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活动一:“我是小导游”。利用自己手绘的中国地图,以单元游记为主线,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祖国美景,一边温习单元课文内容,一边梳理单元学习方法,然后再顺势引出本节课要旅游的景点——葡萄沟。活动二:“一起旅行吧”。要去旅行,首先就要做好出行方案,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根据旅途的远近,结合生活实际,我分别安排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从武汉乘坐飞机到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再乘坐汽车到吐鲁番,将学习活动转变为真实生活的实践活动,带着学生入情入境。

2.课初验学:初读感知,走近葡萄沟

第二个任务是“欢迎来到美丽的新疆”。这一任务设计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活动一:检查预学,扫清障碍。学生拿出预学单,汇报自己的预习收获。本课的生字多音字、形近字较多,因此,在整合的真实情境中,我巧设摘葡萄游戏,利用动画,通过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词的情况。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在具体语境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读准多音字。活动二:自由读文,初识葡萄沟。借助葡萄沟地形图,直观启发,帮助学生了解葡萄沟地理位置及名称由来。自由朗读,找出关键句,初步形成“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整体印象。

3.课中导学:品析词句,走进葡萄沟

第三个任务是“慢慢走,欣赏葡萄沟”。这一任务设计了“逛逛葡萄园”“探秘葡萄干”两个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情境中,深入阅读课文的重点内容,通过读、想、画、说、赏、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在“逛逛葡萄园”活动中,首先,以“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进入第1 自然段。其次,以“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为主问题,进入第2 自然段,给学生学习的抓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由朗读第2 自然段后,和同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卡”。围绕段落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要点,利用图片和思维导图,设置连线题、问答题,构建和理解段落大意,助力学生完成任务。在“探秘葡萄干”活动中,学生继续合作完成任务卡。有了“逛逛葡萄园”的学习经历和方法指导后,此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沉浸在文本中,去感受、理解、对话、倾吐。最后结合板书,升华情感,回扣深思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品读梯田上的葡萄,欣赏五彩葡萄,探秘阴房秘密,对比葡萄干制作,说说喜欢葡萄沟的理由,在这些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精妙,欣赏了葡萄丰富美丽的色彩,探究了葡萄干的秘密,提升了自我的言语智慧。

4.课末固学:当堂练笔,走出葡萄沟

课后思考题第三题是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的关键句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支架。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句子,通过去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这样具体的词和“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样概括性的词,让学生与课文原文对比,发现句式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特点和妙用,为仿写训练做好铺垫。然后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再进行总结梳理,学生动笔仿写后,实物投影进行展评,重点关注学生对词语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从葡萄扩展到公园里的活动,用半填空式的句式搭建起言语训练的支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模仿的是言语表达形式,拓展的却是言语思维能力。

5.课后拓学:升华情感,告别葡萄沟

在“寻觅壮美中国”的课本主题旅行中,我们游览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课后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至少一项评学单中的任务,然后在班级展示。课后扩展问题的设计,把单元内容和人的成长整合起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强调宽度由此及彼,从文本到生活,让学生学会联想;效度镜面效应,从过程到方法,让学生学会反思,最终助力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这节课上,我努力以“慧教”引领“慧学”,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让学生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葡萄沟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里的“像”
火焰山下葡萄沟
葡萄沟
品尝知识的“味道”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反思
坐在葡萄沟的那条河畔(组诗)
我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