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至

2022-12-25凌丽君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赤豆糯米饭缝制

凌丽君

“冬至”的得名和“夏至”相同,这里的“至”是极致的含义,同样指的是白天和夜晚的长短问题。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冬至正和它相反,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时候,一般在公历12月21-23日。

从冬至开始,白天逐渐变长。有句俗话叫“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过去,到了冬天农闲时,妇女们就会抓紧缝制衣服、鞋子等。晚上因为用电不方便,一般趁着白天做。白天变长以后,缝制的时间也变长了。所以,这里的“长一线”是指人们白天缝制衣服,会比之前多出一根线。

在周代,冬至是新一年的开始,称为“岁首”。“首”的甲骨文      像动物的脑袋,有头颅、眼睛、嘴巴,还有头上的毛发。慢慢发展到金文     ,字形只突出了眼睛和毛发。小篆     沿袭了金文,上面三根线条代表毛发,眼睛则写成了“目”,后来毛发也简化后,就成为我们现在的“首”字。从“首”的字形演变中,可以看到“首”最初表示脑袋、头,由于脑袋在身体的顶端,并且也是最重要的,因此“首”就有了第一、開始等意思。“岁首”就是一年的开端,把“冬至”作为岁首,就是以农历11月作为新年的开始,直到汉朝以后,才改农历正月是岁首。

冬至过后,白天逐渐变长,太阳照射地球的时间也变长了。所以在古人眼里,也是阳气逐渐增长的时候。杜甫在他的《小至》诗中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的事情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阳气始生,春天也就快要来了。但事实上,真正迎接春天的到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怎么消磨严寒的日子呢?古人想出了“数九”的方法。

数九,就是从冬至开始数,每九天为“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共计八十一天。数完这些天,春天也就降临了。正如民间盛行的“九九歌”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出手,是指天冷手一直不敢露出来。冰上走,说明这时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沿河看柳,说明柳树开始发芽了;河开,河水解冻,水开始哗哗地流淌了;燕来,南方的燕子开始往北飞。耕牛遍地,春天来了,土地开始解冻了。从“九九歌”中,可以看到“三九、四九”是最寒冷的时候,所以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为了记录从冬到春的漫长时光,古人也想了很多办法。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九九消寒图”了。通常是在白纸上画九枝寒梅,每枝各有九朵梅花,代表九天。人们从冬至开始,根据每天的天气情况给一朵梅花涂色。当八十一朵梅花都涂上颜色后,也就意味着寒冬过去了。

民间历来重视“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南北各地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和饮食风俗。在江南,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喝冬酿酒等习俗。“赤”的甲骨文字形     ,上半部分是个正面站立的人形,这是“大”字,下半部分     是“火”字,用“大”和“火”的组合,表示火红的意思。所以,“赤”相当于“红”,比如“面红耳赤”就是脸和耳朵都红了,“赤豆”就是红色的豆。

为什么要吃赤豆糯米饭呢?传说上古神人共工氏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儿子,死在冬至这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害怕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来驱避害人的鬼。传说虽然不可信,但赤豆糯米、冬酿酒等都可以驱寒保暖,很适宜冬天食用。尤其赤豆糯米,还有滋补作用,是冬季养生的好食物。

在中国北方地区,则有吃馄饨、饺子等习俗。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等谚语。冬至为什么吃饺子?据说和“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传说他在冬至这一天,看到很多百姓忍饥挨饿,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把一些驱寒药材煮熟剁碎,和其他馅料混合,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放在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人们服用后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民间便有了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怪不得饺子长得像耳朵呢。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赤豆糯米饭缝制
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可以吃吗?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酒酿赤豆元宵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糯米饭
赤豆和米仁,你吃对了吗?
跟踪导练(一)2
降脂赤豆“心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