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2022-12-25陶万俭

考试周刊 2022年43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摘 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班级合唱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价值和要求,同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3-0012-05

一、 引言

班级合唱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音乐领悟,把握其中的音乐内涵,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对学生各方面的提升都有着较大的帮助。但通过观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未能把握班级合唱教学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还有部分教师直接选择不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导致该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难以凸显出来。而班级合唱教学需要全体学生一起完成,任何一个学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合唱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把握好合唱的内涵,最终促进合唱效果的逐步提升。

二、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很渴望受到他人的表扬和赞赏,所以他们很想向他人表现自我。而班级合唱则刚好给学生提供了这一表现的机会。在班级合唱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凸显出自己的优势,他们的心理将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所以说,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品格形成

班级合唱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合唱中,每一个学生都要相互配合。一旦某个学生出现了问题,那么最终的合唱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当学生内心产生出一种共同合作才能得到优秀音乐作品的意识时,相信学生将会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还会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说,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三)有利于鞭策学生意志品质树立

班级合唱需要每一个学生参与,缺一不可。当其中部分学生唱不好,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第一想法很有可能就是放弃合唱。但受到身边其他学生的鞭策,看到别人都在那么努力,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合唱。所以说,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鞭策学生意志品质的树立。

(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在班级合唱中,并不仅仅需要学生歌唱,更需要学生去感受音乐、去自主练习等。在这么多的环节中,学生要用心体会,并去表现音乐。那么,学生不单单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还能学会鉴赏和创造,学生的多个方面都将会得到一定提升。所以说,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要求

(一)做好准备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顺利开展班级合唱教学,便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备音乐教材。教师需要提前针对音乐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及其中的审美要素、内在意义。接着,再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开发,或补充内容,或减少部分内容,设计出适合班级合唱教学的内容,使其真正适合学生。另一方面,备学生。教师需要真正走近学生,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作品,设计出适合学生理解的班级合唱教学内容。只有当教师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准备,才能为班级合唱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好保障。

(二)分好层次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需关注学生之间的音乐差异,设计出适合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那么,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出满足全体学生需求的班级合唱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合唱活动中,为学生音乐才能的挖掘创造良好条件。在这样的班级合唱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获得个性化音乐发展。

(三)明确目的

缺少了目的的班级合唱教学将会变得杂乱无章,最终的合唱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也难以从中有所收获。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明确班级合唱教学的目的,或带领学生感悟音乐作品,或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等。有了明确的目的之后,整个班级合唱教学就需要围绕该目的而展开,班级合唱教學也将会变得非常有逻辑性。比如在合唱某首歌曲的时候,可将目的设置为让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合唱技能,那么教师就需要围绕该目的设计班级合唱教学内容和活动。

(四)完善评价

通过有效的班级合唱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他们的合唱水平,使学生尝试自主练习。同时,正向的评价还能起到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合唱的自信心。而班级合唱教学评价的完善需要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在评价内容上,教师需要涵盖音乐作品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在评价方式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第三,在评价指标上,侧重关注学生的合唱过程。教师应当从这三点进行考虑,设定班级合唱教学评价的标准,以促进学生的音乐发展。

四、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音乐欣赏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没有审美的耳朵而言,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可以说,音乐欣赏是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基础,班级合唱教学同样也是如此。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视音乐欣赏,这是提升班级合唱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不仅仅要带领学生去聆听和感受音乐,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作品,更要让学生可以体会其中的音乐表现力。这样既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意识,而且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对学生之后的班级合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合唱《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直接带领学生合唱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欣赏。第一步,播放音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这首音乐,包括歌曲中的人物、高低音等,并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提升学生的鉴赏效果。第二步,开启边听边唱的模式,鼓励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音乐唱出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音乐。这时候,学生已经大致了掌握了歌曲的调。最后,再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总结出欣赏音乐的基础要领,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再比如,针对《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欣赏要领,那么教师在本次音乐欣赏中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欣赏音乐。第一步,带领学生大致了解这首音乐,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法国民歌,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这首音乐形成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做好准备。第二步,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欣赏这首音乐。在这段时间之内,教师不必打扰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和鉴赏。最后,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并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这首歌曲。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样开展音乐欣赏,既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为之后的班级合唱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开展技巧训练

对班级合唱教学来说,熟练的合唱技巧是提升最终合唱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的关键要求。可能很多学生很努力地练习合唱,但由于缺乏合唱技巧,一直都在做无用功,最终的合唱效果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提升,甚至是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及时开展合唱技巧的训练。教师可从学生的合唱水平和特点出发,抓住学生经常会在合唱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出相对应的合唱技巧训练。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在合唱中出错的次数,而且有利于班级合唱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合唱《金铃铛》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开展班级合唱,仔细观察学生在合唱中出现的问题。经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节奏,完整地唱出整首歌曲。只有少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气息短浅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班级合唱的整体效果。那么,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气息训练。首先,让这部分学生站起来,深深地吸气和呼气,看哪一位学生声音传得更远、更长。接下来,再让学生自主练习吸气和呼气,以锻炼学生对气息的掌握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展示,检查他们的练习结果。

再比如,针对《阿凡提骑驴》这首歌曲,教师可仍旧选择同样的方式,先让学生合唱,观察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相对应的针对训练。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需要学生唱准节奏和高音。除了上次发现的气息问题以外,在本次合唱中还发现少部分学生跟不上这首歌曲的轻快节奏。那么,教师就需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训练。第一步,向学生讲解这首歌曲中的节奏,使学生了解到哪里需要加快速度,哪里需要放慢速度,并适当地放慢,让学生可以跟得上。第二步,带领学生把握曲调中的快慢,重复练习。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开展这样针对性的技巧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得上音乐的节奏,到位地把握曲调,进而强化了最终的班级合唱效果。

(三)设置小组合作

班级合唱教学所面对的群体是整个班级,人数众多,学生之间的音乐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学生可能学习过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对合唱比较热情;还有的学生很有可能五音不全,在合唱中表现得不是很积极。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模式,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合唱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控制好小组的人数,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练习合唱。当学生习惯了小组合唱之后,接着再引导学生融入班级合唱之间。这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更是强化班级合唱效果的必然途径。

比如,在合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给后续的班级合唱做好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组织小组合作模式,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一步,充分把握學生的实际情况和合唱能力,并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作为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将合唱能力具有层次性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内。第二步,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共同练习这首歌曲。与个人练习不同,这种小组练习模式同样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刚好是班级合唱教学所需要的。可以说,小组合作模式是在帮学生打好班级合唱的基础。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做好自身的音乐指导。

再比如,针对《小乌龟飞上天》这首歌曲,除了日常的小组合作练习模式以外,教师还可增加其他的模式。在本次的歌曲中,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比赛,即小组都表演合唱《小乌龟飞上天》这一首歌曲,看哪一个小组合唱的效果最好。为了激发出小组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再增设奖励环节,像橡皮、铅笔等。相对普通练习模式,这种比赛的模式更能吸引到学生。学生为得到奖励,将会主动参与合唱,并与他人合作。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可给学生营造出更加活跃、更加愉悦的音乐氛围。

(四)增加辅助手段

在以往的班级合唱教学中,常常都是教师直接带领学生一起合唱,或者是简单加上伴奏,让学生根据伴奏进行合唱。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歌曲并不是很熟悉,也不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内容,导致他们无法感知歌曲,更是难以融入歌曲中,最终的合唱效果并不好。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辅助手段,让学生可以在辅助手段的引导下而对音乐产生出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歌曲有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歌曲中;另一方面,还可引入乐器,让学生可以在乐器的引导下对歌曲产生出深刻的感悟。

比如,在合唱《小猫钓鱼》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述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在合唱之前引入辅助手段。第一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猫钓鱼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怎么样才能抓到鱼。通过该视频,学生不需要在脑中想象歌曲中的画面,而是直接观看到小猫是怎么抓鱼以及整个过程,也会对这首歌曲产生出较大的好奇心。第二步,再让学生结合该视频一起进行合唱,并附上小猫钓鱼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种辅助手段下更好地把握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再比如,针对《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入乐器,将其作为辅助手段,以达到推动学生融入这首歌曲的目的。这首歌曲要求学生学会听辨拍子,并感受强—弱—弱的节奏。单单只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这种节奏的,也难以顺利完成合唱。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乐器,为本首歌曲进行伴奏,让学生在乐器的带领之下去感受其中的伴奏。等到学生学会辨认节奏的强弱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去打击乐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样引入乐器,带动学生的感情,给学生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和感受歌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地完成这首歌曲的合唱。

(五)创新合唱形式

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合唱中,必须充分激发出学生对班级合唱的参与兴趣和动力。以往的班级合唱形式常常都是教师在口头上带领学生合唱,整个音乐课堂的氛围十分枯燥、无趣,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创新班级合唱的形式。除了口头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比赛形式、表演形式、信息技术等。通过创新合唱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新颖形式的吸引,从而自主参与到班级合唱中。当学生参与到其中,自然就能领略到合唱的独特魅力,进而逐渐激发出学生对班级合唱的兴趣。

比如,在合唱《小黄帽》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班级合唱形式,采用表演形式,给班级合唱带来一些新的活力,以吸引学生。第一步,教师需向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大致内容,带领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并且向学生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第二步,将这首歌曲改编成表演形式,让学生通过表演而融入歌曲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合唱,整个音乐课堂的氛围十分融洽。最后,教师再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来回顾本次的表演合唱,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这首歌曲。

再比如,针对《小骆驼》这首歌曲,为了让学生可以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小骆驼身上坚强乐观的性格,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形式。第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沙漠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作为本首歌曲的情景主题,为接下来的班级合唱做好准备。第二步,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有关于沙漠小骆驼的资料,使学生可以对骆驼形成简单的了解。有了这些铺垫,相信学生对本首歌曲已经产生出较大的兴趣,之后,教师再顺势带领学生进行班级合唱。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样创新班级合唱的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班级合唱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合唱中。

(六)丰富合唱内容

除了新颖的班级合唱形式以外,丰富、有趣的班级合唱内容同样也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丰富班级合唱的内容,具体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充实音乐作品的内容,除了音乐本身以外,教师还可以再搜找一些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包括类型相同的音乐、作者相同的音乐等,开拓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也能增加班级合唱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增加班级合唱的趣味性。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各种有趣的内容,趣味性的班级合唱内容容易吸引到学生,以推动学生积极合唱。

比如,在合唱《唱支最美的歌》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丰富班级合唱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其他歌曲,增加班级合唱的吸引力。第一步,向学生讲解《唱支最美的歌》,让学生了解到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并让学生掌握到该首歌曲的合唱技巧。这时候,学生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这首歌曲,那么,第二步,再引入其他与之相关的歌曲,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区的天》《游击队歌》等,学生通过这几首歌曲可以联想到解放军叔叔的形象。最后,再让学生联合这几首歌曲,一起合唱《唱支最美的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选择的歌曲要结合学生的音乐水平,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

再比如,针对《乌鸦与狐狸》这首歌曲,除了引入其他歌曲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趣味的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合唱。第一步,向学生讲解《乌鸦与狐狸》的趣味故事,而不是直接带领学生进行班级合唱。有了趣味故事做铺垫,相信学生将会感兴趣如何将这个趣味故事唱出来。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这首歌曲。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样丰富班级合唱的内容,使其变得不再单调、无趣,更容易吸引到学生。

(七)完善教学评价

实际上,教学评价同样也属于班级合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评价常常都只是针对最终的结果,很少会考虑到学生本身。教师若想要提升最终的班级合唱效果,那么也需要针对这一环节进行改善和优化。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及时完善班级合唱教学。在评价的实际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评价学生最终呈现出来的班级合唱效果,还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合唱过程,将学生之间的合作力、默契程度、合唱能力等作为评价的指标,这也是强化班级合唱效果的必要途径。

比如,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完善班级合唱教学评价,即评价学生之间的合作力。这里的合作力,指的是学生合唱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内容。那么,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合唱过程,抓住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对其开展评价,以督促学生合作力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还可以评价学生课下的练习过程,进行正向评价,对学生形成激励性的作用,推动学生可以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之后的班级合唱。

再比如,针对《红蜻蜓》这首歌曲,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歌曲表现力。那么,教师就需要考查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了解程度,看学生是否把握好歌曲的内容、节奏等多个方面。只有当学生真正了解了这首歌曲,才能更好地在班级合唱中表现出来。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这样完善班级合唱教学评价,仔仔细细地观察学生的方方面面,提升学生班级合唱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其他方面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好的成长,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合唱教学的开展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积极转变音乐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合唱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合唱中,使班级合唱可以推动学生实现更加良好的音乐发展和个人进步。

参考文献:

[1]马雯倩.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7):128-130.

[2]杨琼.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究[J].思维与智慧,2022(8):56-57.

[3]康雯婷.小学音乐班级合唱的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55-156.

[4]方比红.探究小学音乐课堂班级合唱教学激趣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15-16.

[5]張李君.小学音乐课堂中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的研究[J].读写算,2021(2):137-138.

[6]张仁霞.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探究[J].新课程,2020(47):98.

[7]顾小艳.小学音乐班级合唱的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0(27):84.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252。

作者简介:陶万俭(1975~),男,汉族,甘肃酒泉人,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阶段开展“班班有合唱”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