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数学模型,建立知识结构,生成方法思想
——以“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为例

2022-12-25仲进勇

数学教学通讯 2022年32期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对角垂线

仲进勇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225000

复习课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从中提炼好的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素养得到培养.笔者曾主讲的一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获得了同人的一致好评,现将案例整理成文,与各位同行交流.

课例简录

(一)教学环节1——基本图形出发,回顾全等判定

问题1:如图1所示,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E⊥OB于点E,PD⊥OA于点D,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结论呢?为什么?

图1

生1:因为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E⊥OB于点E,PD⊥OA于点D,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得PE=PD;因为∠EOP=∠DOP,∠OEP=∠ODP=90°,所以∠EPO=∠DPO,即PO平分∠EPD.

生2:在△EOP 与△DOP 中,因 为PE=PD,OP公用,根据斜边直角边定理,得Rt△EOP≌Rt△DOP,所 以OE=OD.因为OE=OD,EP=DP,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得直线O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重点关注了△EOP与△DOP的对应相等关系,如果从图形的整体来看,观察四边形EODP有什么特殊性质呢?

生3:四边形EODP是一个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因为∠OEP=∠ODP=90°,四边形内角和为360°,所以∠EOD+∠EPD=18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角平分线性质的基本图形,让学生从线段之间的关系、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初步认识基本图形,为后续图形变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中,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对角互补的特征,旨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图形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和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意识.

(二)教学环节2——变换图形,探究发现

问题2:如图2所示,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EO+∠PDO=180°,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结论呢?

图2

生4:因为∠PEO+∠PDO=180°,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得∠EOD+∠EPD=180°.因为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如图3所示,过点P向∠AOB两边作垂线,即PM⊥OB,PN⊥OA,垂足分别为点M,N,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M=PN.

图3

师:在图3中,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线段PM=PN,那么线段PE与PD有何数量关系呢?

生5:线段PE=PD,因为四边形PMON是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即∠EOD+∠MPN=180°,而∠EOD+∠EPD=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MPN=∠EPD,所以∠EPM=∠DPN,在△PME与△PND中,因为∠EMP=∠DNP=90°,∠EPM=∠DPN,PM=PN,所以△PME≌△PND(ASA),所以PE=PD.

师:很好!这位同学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PE=PD,关于证明PE=PD还有其他的思路吗?

生6:既然四边形PEOD是对角互补的四边形,那么四边形EODP是圆的内接四边形,如图4所示,当点E,O,D,P四点共圆时,因为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所以∠EOP=∠DOP,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弧EP=弧DP,根据圆心角定理,得EP=DP.

图4

师:从这里我们初步发现,在对角互补的四边形中,如果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角,那么对角的两边相等.

设计意图笔者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得到结论,然后顺着学生作出的两条垂线引导学生探究线段PE与PD的数量关系,学生自然能利用全等三角形去证明.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加强知识融合,笔者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法,于是有了辅助圆的解法.此题主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题意和善于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说出的结论比较多,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核心——探究的结论进行引导,进行总结归纳,让教学主线更突出.

(三)教学环节3——典例剖析,强化模型

问题3:如图5所示,在△ABC中,∠ABC=90°,AB=BC,点D是AC的中点,∠EDF=90°,求证:DE=DF.

图5

师:题中重要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欲求证的结论是什么?

生7:题中重要的已知条件包括:(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AB=BC;(2)点D是底边AC的中点;(3)∠EDF=90°.欲求证的结论是:DE=DF.

师:图5中存在前面学过的几何模型吗?为什么?如何把几何模型转化为基本型呢?

生8:图5中存在前面学过的几何模型,即对角互补的四边形EBFD,因为∠ABC=90°,∠EDF=90°,所以四边形EBFD是对角互补的四边形.为了转化几何模型,需要连接BD,如图6,过点D作DM⊥AB于点M,作DN⊥BC于点N.

图6

生9:因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是底边AC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BD平分∠ABC.因为DM⊥AB,DN⊥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DM=DN.在四边形BMND中,因为∠DMB=∠DNB=∠ABC=90°,所以∠MDN=90°.因为∠EDF=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MDE=∠NDF.因为∠DMB=∠DNF=90°,DM=DN,所以△MDE≌△NDF(ASA),所以DE=DF.

师:很好!这位同学使用了作垂线的方法构造对角互补的基本图形.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生10:也可以只连接BD,通过证明△EBD≌△FCD,得到DE=DF.因为在△EBD 与△FCD 中,∠EBD=∠C=45°,BD=DC,∠EDB=∠FDC,所以△EBD≌△FCD(ASA).

生11:也可以连接BD,证明△AED≌△BFD,得 到DE=DF.因 为△AED 与△BFD 中,∠A=∠DBF=45°,AD=BD,∠ADE=∠BDF,所以△AED≌△BFD(ASA).

设计意图问题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是隐含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三种方法,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4——变式训练,提高转化能力

问题4:让图5的∠EDF绕点D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7所示,BD是所在直角的平分线,DE交直角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EDF=90°,求证:DE=DF.

图7

师:题中的图形能否转化为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呢?方法是什么?

生12:题中的图形可以转化为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方法仍然过点D作直角两边的垂线DM,DN,垂足分别是点M,N,其中四边形MBND就是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如图8所示.

图8

师:接下来如何证明DE=DF?

生13:可以通过证明△MDE≌△NDF,得到DE=DF.因为BD是角平分线,DM,DN是垂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得DM=DN,因为∠MBN=90°,所以∠MDN=90°;因为∠EDF=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MDE=∠NDF;在△MDE与△NDF中,因为∠MDE=∠NDF,DM=DN,∠DME=∠DNF=90°,所以△MDE≌△NDF(ASA),所以DE=DF.

师:这位同学利用作双垂线构造对角互补的四边形获得了证明,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14:还可以过点D作BD的垂线交BF于点N,通过证明△BDE≌△NDF,得到DE=DF,如图9所示.

图9

生15:还可以过点D作BD的垂线交EB的延长线于点M,通过证明△MDE≌△BDF,得到DE=DF,如图10所示.

图10

……

课例反思

(一)复习基础,构建网络

思想方法的形成必须以知识为依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本节课在深入研究对角互补的几何模式时,加强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与性质的复习整理,同时强调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问题,实现知识的有效串联.

(二)形成方法,优化方法

学习方法的形成有利于达到会一题、通一类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从角平分线的基本图形出发,从特殊到一般,从常规到变形,不断总结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达到了多题一解的目的,使学生有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关注思想,有效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中考复习中,教师要设计拓展提高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本节课中,通过基本数学模型的构建,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将非常规图形转化为常规图形,渗透了转化思想,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全等三角形对角垂线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Global health training in Canadian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mes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探析三角函数教学的新视角
初中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案例
怎么教学生“全等三角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对角占优矩阵的判定条件
细说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