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立意

2022-12-25龚秋云

数学教学通讯 2022年31期
关键词:周长笔者教学内容

龚秋云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实验小学 214142

一、当前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现状

当前,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频繁考试”和“试题评讲”仍然是复习课教学的主旋律。近期,笔者为了深入了解复习课教学的现状,对一些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研。一听到复习课,教师是这样感叹的:“复习课绝对是最难上的课,学生如同牵线木偶一般毫无生机,教师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这样状态下,最终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复习课上不上用处不大。”而一听到复习课,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复习课上不是考试就是讲题,这种重复做题、反复学习的方式并没有很好的效果。不会的题目我还是不会。”可见,当下的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的复习课教学让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无法达到高效复习的效果,更不要谈数学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笔者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改变这样 “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

二、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立意

新时代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笔者经过多年来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追踪、实践和调研,觉得新课程理念下的复习课要从数学能力的培养入手。小学复习课尽管课型众多,但本质上并无区别,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复习课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之中,通过有效复习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那么,就小学数学复习课而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设?

1.重参与,重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笔者认为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而要想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此,复习课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等身心特征出发,采用有利于激趣引思的教学手段,如竞赛、游戏等,让复习课教学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勇敢表现,让学生在复习中领略它与新授课不同的风采,充分感受复习课的魅力,从而乐在其中,自然生成探究意识。

案例1平面图形知识的复习

问题情境:森林里住着3 只可爱的小松鼠,有一天,它们约好去树林里摘松果,3 只小松鼠以相同的速度从家里出发了,分别沿着各种路线向着树林跑去。那么你们觉得谁能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PPT 演示3 只小松鼠行走的路线)

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知识的应用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体验成功乐趣的同时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延续下去,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复习课必须要注重兴趣、重视参与,特别是在对核心概念的复习上更需要做到深钻教材、了解学情,只有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发展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也才能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

2.重起点,重目标,促进学力的生长

当前有些教师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预估不足,常常以学优生的标准来苛求所有学生,盲目加大复习难度,使得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产生畏难心理。事实上,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是通向学习生长的桥梁,它不仅指向复习活动的方向和预期结果,更是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前,教师需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该教学内容中的双基、重难点在何处?所有学生对于这个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如何?在新授课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哪里?……通过这样多方面的思考,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复习起点,设计适切复习目标,则可以深化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案例2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复习

笔者在上复习课前经过深钻教材和了解学情等,制定了以下复习目标:

(1)以生活中与“长方体的棱长、表面积与体积”相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体验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并完成对这类问题策略的总结归纳。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勇气,为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正是因为笔者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做了很好的研究,将复习课开展的关键定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充分关注到了适切复习起点的探寻,才使得复习课教学的展开有了深度和广度。这样一节目标明确的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多角度进行探索,推进了复习课的成功,还达到了促进学力生长的立意。

3.重思想,重总结,培养数学素养

思想是方法的灵魂,方法需要在思想的指引下形成,思想源于哪里?源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渗透。复习课堂中,很多时候教师会将知识或解法讲得透彻明了,而当问题发生稍许变化之后,部分学生仍然一筹莫展。事实上,这都是因为缺乏总结,没有关注到数学思想方法,自然就少了提炼和深化,从而无法直达迁移能力,那又何来数学素养?因此,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还需要自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思考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数学素养的目的。

案例3长方形周长的复习

问题情境:先将3 个边长是2 厘米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再计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每个学生在思考与探究后,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以下多种多样的拼法:

方法1:如图1 拼成一行,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想象为正方形周长的3倍,再减去4 条边长,进而得出2×4×3-2×4=16(厘米);

图1

方法2:如图2 拼成“L”形,该图形的周长与方法1 相同,也是16 厘米,因为这样拼搭后重叠的也是4 条边,并将凹进去的两条边外移刚好构成一个如图3 所示的大正方形,这样一来大正方形的周长即为该图形的周长;

图2

图3

方法3:如图4 拼成“品”形,由于依然是重叠了4 条边,所以周长仍为16厘米。

追问:那么若将图4 中的“品”形图上面右移,变成图5,该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图4

图5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追求,通过一道习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与思考,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去拼、去画,让他们在不同方法的展示、交流和碰撞中,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自然渗透数形结合、转化和平移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得多角度的思考变成“集成电路”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实现拓展思维的目的,同时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策略优化思想。

三、结语

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经历了教学改革,仍然感受到的是学生的题越做越多,教师的课越上越多。而在这样大容量的课堂之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却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少,这样的教学必定是没有深度的。面对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勤于思考、致力实践,竭尽所能地探索教学规律,重新认识学生学习的意义,让数学复习课充满活力、灵性和魅力,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自然生长,以此追回教学的智慧。

猜你喜欢

周长笔者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老师,别走……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