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学视域下的“新高考”语文卷

2022-12-25鲁小冬

关键词:长句语序新高考

鲁小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引 言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探索语言的规律;而“语文的基础是语言,它是通过语言认知、语言传意和语言训练来提高人的思维、认识与表达的能力和素养的”(1)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语言学和语文的关系天然地非常密切。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语言学一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高考试题改革,则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2021年度高考顺利落下帷幕,意味着高考综合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作为高考内容改革风向标的“新高考卷”试题,尤其是作为高考三大科目之一的语文试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21年是全国“新高考卷”落地的第二年,2020年仅在山东和海南两个省份试点的“新高考卷”,推广到了十个省份。这说明前期的试点是成功的,新高考卷的改革方向得到了学界的认可。

和以往的试卷相比,“新高考卷”体现出明显的回归语言本体、重视语言运用的特点,尤其是对语言中形式和语义、语用关系的重视,更是前所未有的。语言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意义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语序、虚词、句式、语调等,都是汉语最重要的形式表现。语言形式不同,所表达的意义总是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而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适应不同的交流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以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新高考卷”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语篇情境设题,有助于考出学生真实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也有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结合具体语言现象,动态传授语言学知识。

下面我们结合语言学研究中三个重要的课题“语序和表达效果”“语序、句式和语篇位置”和“长短句和表达效果”,立足于试卷中和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运用部分,来探讨“新高考卷”试题是如何通过语言的形、义、用之间的关系来设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考查的。

一、 语序和表达效果

语序是词、短语等语言单位的先后顺序。汉语是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句子是有特定语序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等,但同时,汉语的语序又非常灵活,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对语序进行调整。而语序的调整,往往会带来表达效果的不同,如“你怎么了?”和“怎么了你?”前者是常规语序,后者对语序进行了调整,语义上差别不大,但充分表达了说话人的急切和对对方的关心;调整语序还可以构成修辞格,如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通过调整语序构成了回环的修辞格,充分说明了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始终重于千钧。对这种语序调整带来的表达效果的把握和辨析能力,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新高考”卷中也据此设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2020年“新高考卷”语用题的语料选取了李陀的长篇小说《无名指》的一个片段,写的是“我”加班结束后去吃牛肉饼的一个细节:

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试题的题面是: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这道题的实质是给出了两个形式不同、语义接近的句子,即:

(1)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原句)

(2)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修改后的句子,下文简称“改句”)

要求考生辨析在具体的语境中,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句子形式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序的差别,即“心满意足”的位置,二是“心满意足”作为一个凝固形式,是整体出现还是拆开使用。改句中“心满意足”就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状语位置上,这是常规的用法。而原句创造性地把“心满意足”拆成两部分,配合关联词“又……又……”组成两个小句“又心满,又意足”,放在句子的末尾处。从真值语义上看,两个句子都描写了吃牛肉饼的满足感,但是表达效果和适用语篇位置是有差别的。

首先,语序的差别使两个句子焦点不同,也就是强调的重点不同。汉语句子的焦点通常位于句末。原句句末的“又心满,又意足”是焦点,强调了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改句中表示满足的“心满意足”做状语修饰动词性成分,句子的焦点落在句末“一扫而光”上,重点强调的是全部吃光,结合语境,显然原句更符合文段的逻辑。其次,语序的差别使得句子的语气和在语篇中适合的位置有不同。原句把结合紧密的“心满意足”拆成了两个小句“又心满,又意足”并用以结束全句,整个句子语气舒缓,适合出现在段落的结尾。改句中谓语“一扫而光”前面有个长状语,用来结束文段,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似乎话还没说完,所以,两个句子在语篇中的适用位置有所不同。再次,原句把“心满意足”说成“又心满,又意足”,有陌生化效果,也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而改句中规中矩,没有这一特点。

2021年新高考卷延续了对语序和表达效果之间关系的考查,并且考查范围从语用题扩大到了现代文阅读中的小说阅读板块。小说阅读板块以卞之琳的短篇小说《石门阵》为语料,采用套叠结构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普通的村民王木匠讲抗战故事的故事,我们节选相关的语料和试题如下: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 ……

其中一道选择题如下: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3)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1年第6期。

上面的选择题中,选项B实质上考的就是“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和“有的带胡子,有的麻,有的长雀斑,有的带酒窝”之间的差别。这两个语句形式上的差别主要是语序的不同,语序的不同也带来了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语义上看,两者都描写了听故事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面孔,但小说中的原句“……的有”描写顺序是从面孔特点到人,面孔特点得到了凸显,而作为比较对象的句子“有的……”,描写顺序则是从人到面孔,面孔特点没有得到充分的凸显。结合上下文,显然小说中的表述更合乎语境,更有表现力。

二、语序、句式和语篇位置

语篇的引入是语言文字应用板块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新高考卷延续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设题方式。2020年的新高考卷由一个“一拖三”试题(即一个语篇中设置三道题)和两个散题构成,2021年的新高考卷彻底放弃了散题,把五道语用题都设置在语篇中。

语篇由句子组合而成,要把句子连缀成篇,一些衔接和连贯的手段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序和句式的选择。语序是高考语文的传统考点,过去关注点主要在于不同句子之间的排列顺序,考查方式是给出一些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学生重新排序,组合成篇。“新高考”除了重视句子间的顺序以外,更加重视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语序。下面是2021年的一则语用题,语篇节选如下: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生长期呈绿色,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其中的一道选择题: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4)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1年第6期。

试题要求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篇章中的括号内,正确选项是A。由于括号的上文说的是南极的雪变成了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下文说的是雪衣藻如何导致雪变色的,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显然“雪变色”出现在前、“雪衣藻”出现在后比较合理。这看起来只是一个语序问题,但是背后有更深刻的动因,即句子的信息结构和语序密切相关。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是旧信息出现在前面,通常做话题,新信息出现在后面,是话语的焦点。在这个语篇中,“雪变色”是上文已经说过的旧信息,而“雪衣藻”是刚刚引入的新信息,所以二者的顺序最合理的是“雪变色”在前、“雪衣藻”在后。这样,就排除了C、D两个选项。A、B两个选项从语义上看,一个更强调结果,一个更强调原因,衔接起来都没问题,二者的不同仍然表现在语序上,即A中“微型藻类雪衣藻”和B中“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区别。“雪衣藻”作为 一个新信息,用它所属的藻类的类别“微型藻类”引出,比较合乎人的认知,而B中雪衣藻出现得比较突兀,“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这种”通常用于语篇中已经出现过的,然而语篇中并没有,所以不太恰当。综合起来看,选项A最佳。对考生来说,和传统考查方式相比,难度有所增加,但也更能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句式是体现汉语灵活性的重要方面,在语义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句式之间常常可以进行变换,如“把”字句和“被”字句、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等,而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由于句式的不同和语序的调整密切相关,“新高考”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具体的设题方式是,让学生在四个语法全部正确、语义基本一致,但语序、句式等方面有差别的句子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语篇中。这种考查方式,比单独考查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

我们以2020年“新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板块的一个试题为例。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这是综合了语序、句式等各种要素得出的结果。A、B和C、D最明显的区别是把“自1984年开始”放在句首还是句中。从语篇的角度来看,这一个片段主要是以时间词为衔接词把句子连贯起来的,前文出现过“早期”“到唐代”“宋代以后”“明代以后”,而且这些时间词都是出现在句子开头的,所以这儿把“自1984年开始”放在句首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就排除了C、D两个选项。

选项A、B的区别则主要在于结构的不同。A是动词性,以“……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中心,B是名词性的,以“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中心。看起来二者和下文的“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都可以衔接,但是细究起来,如果用A的话,整个句子描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和下文表示延续的“吸引着”不太协调;而用名词性的B句中心成分“风筝节”做“吸引着”的主语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综合起来看,答案是B。

三、长短句和表达效果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句式如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等,在风格色彩、表达效果等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是个传统的考点,一般来说,长句书面语色彩比较浓,严肃庄重,在公文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中用得比较多;短句口语色彩比较浓,简洁明快,活泼自然,在日常会话、文艺语体中用得比较多,说话、写文章时要根据内容、语体等进行选择。前些年对长短句的考查方式是,给出一个带各种修饰限制成分的结构复杂的句子,让考生改成几个短句。

比如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这样一道题: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答案是: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准确理解长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把长句改写成短句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干,让主干部分独立成句,然后把定语和状语改成短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新高考”的不同是,把长句放在语篇中,让学生体会长短句表达效果的不同,或者通过让学生改写语篇中的长短句,体会篇章特点对长短句的限制。

“新高考”正式试点之前的适应性考试中,就已经把长短句的考查纳入篇章中,考查了长短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语篇节选如下: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试题是一个简答题: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篇中划线的句子由多个短小的句子构成,在题面中被改成一个长句,原来独立的语句变成了长句中的句法成分。两个句子语义基本相同,但是表达效果不同。原文先说山脚镶着各色条子,然后说条子是分成一层一层的,然后再说都是哪些颜色的,突出了颜色的丰富多彩、变化流动,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而改写后的长句,宾语“条子”前面带着长长的定语,和原文清新活泼的风格不协调,且仅仅说出了颜色多,流动性和节奏感都没有表现出来。

2021年“新高考”试题中长短句再次成为考点: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试题是: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篇中的划线部分,用一个结构复杂的长句子描述了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作,这和简洁明快的语篇风格不协调,也没有写出画作本身的层次。可以改成几个短句:“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乱石之中,潺潺清泉不断涌出,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改写后的句子文风和原来的语篇相合,且由远及近,画作的层次鲜明,重点突出。考生在改写的时候,自然能体会到二者的不同,自己在写作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长短句的使用。

结 语

语言的形、义、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做得很细致、深入。如何把语言学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到语文教育的具体应用中,是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面对近十余年来语法教学在语言教育中边缘化、学生语言能力滑坡的情况,“新高考卷”语文试题作出了值得肯定的探索和尝试,也带来了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和空间。

猜你喜欢

长句语序新高考
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