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2022-12-25侯怀银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者特色

侯怀银

(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既体现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与特点,又紧密联系和结合当代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总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及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代代中国教育学人不懈探索、努力的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被引进到中国,当时的中国教育学人就意识到仅仅移植西方教育学,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而提出了教育学中国化。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教育学中国化仅仅是体现在一些教育学著作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方面,具体的教育内容,还是受到了西方教育学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学界转而学习苏联教育学。随着教育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教育学人开始反思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再一次提出了教育学中国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在教育学界,研究者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进行研究,并开始了原创的中国教育学研究。这期间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逐渐形成。

回顾20世纪以来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人就教育学中国化,乃至中国教育学的创建展开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者关于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发展、中国教育学史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尚未有研究者围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这一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和创新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思考。

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进展

以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为主题,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反思并总结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加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关于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者主要围绕教育学中国化、中国教育学发展、中国教育学体系、中国特色教育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教育学中国化研究

关于教育学中国化①,研究者就何谓教育学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的历程、教育学中国化的路径、教育学中国化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何谓教育学中国化?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就教育学中国化给予了界定。从内容取向上看,有研究者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就何谓教育学中国化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教育学中国化含义通常理解为教育学既要反映中国的教育实践,又能够指导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1]。从目标取向上看,有研究者提出教育学中国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立中国的教育学;二是使教育学在中国充分地发展[2]。从问题取向上看,有研究者提出教育学中国化主要解决教育学在中国从无到有的缺失性问题、教育学与中国教育实际的适切性问题等[3]。

第二,教育学中国化的历程。综合相关研究,研究者多认为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中国化意识的萌生(1901-1949年)、教育学中国化的确立(1950-1960年)、教育学中国化的反思(1961-1965年)、教育学中国化的畸形实践(1966-1977年)、教育学中国化的多向度展开(1978年至今)等五个阶段。

第三,教育学中国化的路径。对于教育学中国化的路径,研究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研究者提出要联系国情、民情、教情,注重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现实的需求,去探索教育的各种问题,并总结反映中国特色的包括历史成果在内的教育思想和理论[4]。有研究者指出要作好教育学本土“化”的方法论重建[5](P26)。还有研究者指出,应保持视域开放,重视实验研究和保持必要的反思意识[6]。也有研究者提出,为了教育学中国化,要特别重视对我国当前教育实践的研究[7]。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应基于中国文化特质,运用自己的概念、理论揭示根植于中国本土情境中的教育问题,形成教育学研究的中国概念、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和中国经验[8]。同时提出要走进教育现象,进入教育的日常生活,走进教育艺术,进入教育的意义世界[9]。要广泛借鉴中国古代的传统与外国的教育智慧[10],坚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走出“中西二元对立”[11]“体用二元”[12](P265)的思维模式。

第四,教育学中国化的反思。教育学是否应该中国化,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者反思了教育学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不足,并提出中国教育学是21世纪中国学者必然的选择,创建中国教育学也是中国学者的应然追求,创建中国教育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赋予教育学以中国文化的特色,重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13](P83)。对于教育学本土化,有研究者指出,教育学本土化的实质是一个单向的文化殖民过程,因此,需要由本土化到本土建构[14]。

2.中国教育学发展研究

中国教育学人在反思教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提出中国教育学这一命题。研究者就中国教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方向、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中国教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者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这五十年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影响这一阶段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作外力的干扰与内在学科本身求索中的徘徊两个方面[15]。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教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学学科独立性不强、教育理论缺乏原创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三个方面[16]。还有研究者提出,中国教育学面临一些新的生存危机,比如教育学的自身形象问题,教育学中国性的缺失问题,教育政策主导着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影响力等问题[17]。

第二,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方向。研究者基于时代背景,结合社会发展,对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索。如从方法论的角度聚焦教育学的分化与综合[18]、学科发展的目标[19]及中国教育学学科化、科学化、体系化、语境化[13](P188)等内容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研究者对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学如何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0][21]。

第三,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路径。关于中国教育学发展路径的研究,研究者的切入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学学科建制层面,研究者从学位点的分布与授予[17]、教育学的社会服务[22]等角度对中国教育学如何发展进行了研究;其二,教育学学术研究层面,研究者认为教育学要有广阔的学科视野[23],积极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活动[24];其三,在现代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研究者认为必须要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25]、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26](P520);其四,从教育学发展的复杂性角度出发,研究者认为应处理好中国教育学发展进程中的相关关系问题,如处理好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等[27]。

3.中国教育学体系研究

整体来看,中国教育学人围绕中国教育学体系这一主题从中国教育学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中国教育学体系的发展特点、中国教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中国教育学体系的分类结构、中国教育学体系构建问题及其构建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中国教育学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一方面,研究者对作为整体的教育学体系的概念内涵作了解释[28](P568)[29],并区分了“教育学体系”与“教育科学体系”“教育学科学体系”与“教育学教材体系”“工作体系”与“理论体系”三对概念[30]。另一方面,研究者对教育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界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关于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主要形成了“教育学各门学科组成的体系说”[31]“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说”[32](P10)等观点,还有研究者从宏观、微观层面对教育学学科体系进行了认识[33];关于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认识与理解,研究者多从“基本概念”“基本术语”等角度切入并予以分析[34][35];关于教育学话语体系的认识与理解,研究者主要从何谓教育学话语[36][37]、何谓教育学话语体系[38][39]、何谓教育学学术话语体系[40]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二,中国教育学体系的发展特点。如何认识教育学体系的发展特点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方面。如有研究者基于教育学发展史,揭示出了20世纪以来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特点[41](P27-28)[42]。此外,还有研究者对教育学教材体系的特点进行了研究[43]。

第三,中国教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研究者对教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看法不同,主要形成了“教育者、受教育者说”“教育问题说”“经验说”等观点。还有研究者就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实践取向与逻辑成分进行了研究[44]。

第四,中国教育学体系的分类结构。对于该方面的研究,研究者多关注于教育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两个方面:关于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分类结构,研究者主要形成了“二分法”[32](P67-78)[42]“三分法”(如“三系列分类”[45](P11-14)“三层次分类”[46][47]“三环节分类”[48](P200-203)“三系统分类”[49](前言P5)等)“多层次分类法”[31]三类观点。此外,还有研究者对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史、成人教育学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分类结构进行了具体研究;关于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分类结构,研究者多认为教育学话语体系在不同体系语境下有不同的分类结构。如有研究者提出了作为语言表达体系的教育学话语体系、作为价值规范体系的教育学话语体系以及作为核心内容的学科话语权的建构[39]。此外,还有研究者对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四要素”进行了分析[50]。

第五,中国教育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路径。除从整体上提出中国教育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外[51][52][53],研究者还具体围绕学科体系[42][54][55]、理论体系[56][57][58]、话语体系[50][59][60]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关于中国教育学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者从整体上对教育学体系构建的路径进行探讨[52][61]的同时,聚焦中国教育学的理论体系[62]、课程体系[63][64]、教材体系[65]和话语体系[39][66]等如何建构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其中,关于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者不仅从宏观层面就如何构建教育学学科体系进行了研究,而且就教育哲学、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初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学、民族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分支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以“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主要代表。如叶澜强调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实践中去建设教育学的学术话语体系[67],其他研究者还从教育学中国话语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60],并指出要通过学派式的努力重构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26](P524-525)。

4.中国特色教育学研究

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何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的路径等方面。

第一,何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命题,有研究者认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实际的教育学,是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教育学,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创建的教育学[68]。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首先是“学”,即理论体系的构建。另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可理解为是与其他的社会主义不同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也可理解为既要体现中国的特点,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学[69]。有研究者认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个完整的口号,不能把“特色”同“学”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互相否定或替代。这个口号的根本点在于“学”,在于研究揭示教育规律,而这个“学”,又是反映中国国情的“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学”[70]。

20世纪90年代,学界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命题表述为中国特色教育学,有研究者对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思想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不同时期对“中国特色”的理解有不同的内涵,其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也不一样,但最基本的一点追求是不变的,即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实际和教育实际,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5](P87)。有研究者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利用、教育学理论体系等方面出发展开分析,认为教育学具有时代性与地域性以及国别特色[70]。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涵盖了本土化和民族化两层含义[71]。有研究者将重点放在了“中国特色”上,试图阐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教育学发展的新特点、新特征、新特色。有研究者基于中国特色教育学,提出中国特色的实践教育学的命题[72]。此外,还有研究者把中国特色教育学与教育学中国化联系在一起进行了相关研究[73][74]。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的路径。在对中国特色教育学及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界定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既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既要研究本国国情,也要学习国外优秀经验[12](P284)。有研究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代化与传统继承相结合[68]。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古今中外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对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家的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也要进行系统的教育实验[69]。还有研究者指出,建设好中国特色教育学需要坚持教育学正确的学科方向,变革教育学研究中的思维方式,并把教育改革作为教育学理论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充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经验[69]。

(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进一步突破的空间

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的相关研究,我们注意到中国教育学人就教育学的本体研究已由教育学的中国化、本土化等过渡到了中国教育学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必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围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进行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总的来说,中国教育学人尚需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进一步厘清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自中国教育学人意识到仅仅移植西方教育学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探索教育学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教育学人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形成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的思路。综观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教育学人就中国教育学的内涵、中国教育学的特色、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构建路径、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中国特色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教材体系等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既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又有不同时期的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认识。整体而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有研究者虽然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不同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尚未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所取得的进展。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首先是要整体而全面地厘清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已有进展,在此基础上再展开研究。

第二,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除了要厘清已有研究的进展和基础之外,还需要中国教育学人通过典型的案例去着力分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和创新提供方法论指导。在教育学中国化和中国特色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研究者结合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问题,作出了原创性的探索,如涌现出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主体教育论、情感教育、情境教育、新教育等特色案例。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需要着力分析这些案例,并形成进一步发展的启示。

第三,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具体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面,即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需要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着重用力。这就要求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建设,进而为教育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增强中国教育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第一,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进一步构建。通过对教育学中国化研究、中国教育学发展研究和中国特色教育学研究中尚未涉及或研究不够深入的领域进行探索,从多视角具体地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如何发展与创新的问题,将形成更加清晰、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学术思想理论。这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研究领域的成果,而且有助于实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进一步构建。

第二,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的整体发展。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是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中国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成熟,促进着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发展与创新,既是中国教育学在新时代的战略任务和要求,又是中国教育学人目前的崇高使命。加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既能够传承学术思想,又能够创新学术观点。通过相关内容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教育学研究成果,深化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形成中国教育学在新时代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路径,致力于促进中国教育学人牢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深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情怀,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进程。

第三,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深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教育学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聚焦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时俱进、深化创新,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建设作出教育学人的独特贡献。

第四,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内在地要求推进学术科研创新,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发展与创新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凸显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特点,屹立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林提供了内生动力和保障支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能够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启示,有助于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彰显教育学智慧、体现教育学力量,并作出教育学的独特贡献。

(二)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

第一,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培养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学专业建设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学专业是教育学体系的重要载体,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必然涉及对教育学专业的系统考察。教育学体系研究不只在于推进学术,还在于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历程、变革路径等相关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中国教育学一流专业、一流课程、高质量精品教材建设和改革进程。

第二,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教育学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可以在厘清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现实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创新变革路径,发挥体系构建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以此来寻求教育学学科在中国建设的恰切路径,特别是确立起教育学在各级各类大学学科发展中应有的独特地位,助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改革与发展,推动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助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第三,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是教育学体系的“现代性”在社会实践领域的最终指向。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既需要社会各方的协调合作,更需要完备的理论体系作支撑。终身教育视野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将以理论助推教育实践改革,力使学前教育更加规范、基础教育更加均衡、职业教育更具特色、高等教育更高水平、其他各类教育更加完善,推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将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推进提供理论贡献与路径支持。

第四,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助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构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涵盖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教育”问题,要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宏大的视野和大教育观,需要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且需要融通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需要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横向衔接和纵向沟通。这为开展理论研究提出了要求,在终身教育视野下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将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科形式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功能发挥,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合力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三)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第一,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利于教育学的普及。通过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有助于推动教育学普及,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能成为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让人民更好地认识教育学,了解教育学,提升教育学的社会地位,使教育学在终身教育视野下不仅成为教师的必须,而且成为一切与教育工作有关的人的必须之学,推动教育学从“教师之学”到“人人之学”,从“大学之学”到“社会之学”的转变[75]。

第二,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利于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国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组织的建设,如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图书馆、学习型政党等[76]。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有赖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等形成合力去推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既需要我们构建实践路径,形成经验模式,又需要我们广泛开展研究,增强学习型社会研究的指导性与操作性。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变革体系发展路径,传承与创新教育学传统,将生成适应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进而去指导实践,助推终身教育视野下的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三,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利于形成教育治理新格局。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展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77],这是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和学习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研究,将通过教育现代化理论探索来推动教育事业改革与实践,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进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教育治理新格局。

第四,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显现其对维护和促进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价值和意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继承教育学传统,研究中国现代教育现象,揭示中国现代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又是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学科式表达。教育学中国话语代表了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经验。我们着力发展与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将充分言说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所取得的重大教育成就,准确解读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的逻辑与经验,展现出中国教育的方案,助推中国教育学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开放,从教育角度更好地向世界人民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顾名思义,就是要着重回答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如何发展与创新的问题。聚焦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我们需要把握时间、空间维度,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进行历史发展考察、现实理论分析与未来创新和变革探究。

(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总体框架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之中,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是聚焦的研究对象,既包含历史演进,又包含现实构建;“发展与创新”既是研究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的落脚点,其中不仅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传承,更蕴含了未来的建构与探索。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进程中,教育学人更深层次的向往与追求是寻求变革,实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更高、更深、更广层次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上述理解,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即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如何发展而来;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内在逻辑是什么;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如何发展与创新并进行变革;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认知和国际认同。

第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究竟如何发展,需要我们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在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发展特点、发展成就、发展逻辑和发展规律等问题,以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构建的中国案例与中国经验为考察中心进行研究。其中,我们要以学派、著作、教材等为载体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构建中生成的典型案例为基础,如“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主体教育学、新教育、情感教育、情境教育、理解教育等,在梳理分析中国案例基础上归纳总结共性的中国经验。通过呈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发展逻辑与发展规律,梳理中国案例,总结中国经验,进一步分析基于案例经验的体系构建启示,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未来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第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构成与内在逻辑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构成与核心要素究竟是什么,需要我们对作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基本构成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立足新时代的认识和理解。其中,我们需要重点分析教育学专业、教育系科、教育学派等所呈现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并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与变革路径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需要我们从方法论层面进行研究,更需要从方法论层面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变革路径。这就要求我们具体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梳理方法论的历史演变,总结方法论的指导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包括实证主义、现象学、后结构主义等)作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的适切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多视角多维度以方法论为基础,聚焦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进行变革路径的具体探索。

第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认知与国际认同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是立足中国的体系,更是面向世界的体系。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分析国人对西方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认知与理解。我们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探究如何实现国际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认同,即主要从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内在创新发展方面进行国际视野的分析,分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传播方式和路径,进而提升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以上四方面的研究内容是基于不同维度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具体展开,既有历史维度的研究,又有理论维度的研究,还有体系创新变革以及体系国际化的研究,彼此相对独立、并列而又互有联系、逐渐递进。研究内容:一是基于时间维度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从历史与现实发展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构建的中国案例与中国经验;二是在发展历程基础上着重阐释论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构成与内在逻辑;三是从未来体系构建与发展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与变革路径;四是从国际视野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地位问题。

(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一关键性问题是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如何使其进一步发展与创新。该问题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破题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历史发展问题、现实基础问题、理论阐释问题三者共同为这一关键性问题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以及实现变革的路径。也只有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才能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认知与国际认同问题,而走向国际化则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一重点问题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与变革路径。为此,我们需要聚焦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如何发展与创新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系统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变革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问题。

第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解决的难点问题。这一难点问题在于如何认识、理解并阐释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已有研究并没有很好地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进行逻辑关系的梳理,如何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理解之下,在教育学立场之上解析清楚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对“三大体系”逻辑关系的梳理,成为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这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难点工作。

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推进路径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深化,需要我们明确研究的整体目标、厘清研究思路、把握研究视角,从而力求研究的突破创新。

(一)明确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整体目标

第一,在学术思想理论方面的目标。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一方面旨在梳理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历程,以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为抓手,从中寻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逻辑和规律,阐释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旨在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进行分析研究,对国际认同进行理论思考。从而通过研究形成清晰化、系统化、深入化的学术思想理论,丰富相关研究领域成果。

第二,在学科建设发展方面的目标。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一方面旨在通过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进行全方位研究,形成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科学理解和认识,推动中国教育学元研究的深入开展,完善中国教育学学科建制,推动新时代中国教育学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学体系研究,旨在镜鉴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其他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进而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为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启示。

第三,在资料文献发现利用方面的目标。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在资料文献发现利用方面,旨在推动我们寻找挖掘教育学体系、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新史料。通过开展资料的系统搜集,包括教育学研究、教育学体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国内、国外资料,查清相关资料并进行编印,将资料尽力全面占有并用尽,达到充分发现利用资料文献的目标。

第四,在实践运用、服务决策方面的目标。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通过创新变革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一方面旨在推动教育学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与改革,达到推动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推动中国教育学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另一方面,旨在通过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学体系变革,以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助力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推动教育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基于上述目标,中国教育学人应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实现发展与创新,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在新时代得以准确定位并不断发展,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作出自觉努力和不懈追求。

(二)厘清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总体思路

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我们需要做到“三个确立”“三个立足”“三个解决”。

1.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三个确立”

第一,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指导思想。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中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世界、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78]。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要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以锤炼思想、指导实践。

第二,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根本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南。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在中国、为中国、属中国”的学科发展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该方面研究时直面新时代、新技术、新实践对教育学体系的挑战,着力打造教育学体系的新发展格局和创新品格,回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求。

第三,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和任务,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号角。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在推动教育实践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中实现自身价值。

2.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三个立足”

所谓“三个立足”是指立足历史经验、立足教育学立场和立足中国立场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

第一,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立足历史经验,在把握历史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开创新的历史。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发展进程、特点、逻辑进行研究;对西方教育学体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总结西方教育学体系发展经验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路径,以中西历史发展寻求研究借鉴,奠定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的历史研究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立足教育学立场,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整体背景下思考教育学问题,开展教育学研究,探寻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路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的关键接续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立足教育学立场,积极吸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通过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

第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需立足中国立场,扎根中国大地。我们要树立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提供中国教育方案,服务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形成教育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3.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三个解决”

所谓“三个解决”是指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的构建,进而着力解决好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问题,解决好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如何走向世界,并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问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应致力于强化教育学的学科使命和教育学人的学术自觉。通过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开展历史研究、经验总结和路径探索,进一步推进深化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基本理论,以教育学理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知识生产与理论发展,丰富本土化理论知识成果,使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推进中西对话,增强国际认知,实现国际认同。

(三)把握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多元视角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应当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并致力于传播推广中国教育方案,同世界人民共享教育学研究成果,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第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视角。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应当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争将研究落到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处,扎根中国教育实践,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研究的重要使命,为满足人民对教育的美好期待而奋斗。

第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视角。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以问题意识和现实意识为指导开展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问题正是在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背景下提出的。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教育学研究,要具备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要广泛涉猎借鉴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成果,兼容多学科理念,整合多学科思维进行分析研究。

第四,终身教育的视角。我们应当思考终身教育视野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和创新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普及,终身学习呼声渐起,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当代教育学者积极推进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教育学研究层面,我们也应作出回应,以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发展。

第五,大教育学的视角。教育学有单数与复数形式,我们既要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又要研究教育学学科群,从推动教育实践发展的目的出发,将教育学分支学科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厘清新时代有哪些教育学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边界如何确定,对教育学分支学科体系也要予以关注,从而发展与创新出全面、完备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

(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突破创新

1.力求在问题选择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一方面,从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来看,我国学术界尚未有以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为命题直接开展的研究,相关研究多围绕现代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发展研究、中国特色教育学发展与建设研究、现代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体系研究等主题展开。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是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内的创新和突破,既体现为教育学体系的“中国特色现代性”思考,又体现为教育学体系构建的中国经验总结、创新变革方法论基础的阐释,还体现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研究视野。这些无不要求我们推进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突破创新。

另一方面,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角度来看,已有研究大多直接着眼于现代教育实践,选择教育现象问题开展研究,从实践改革路径探索教育现代化之路,而对于教育学研究推动教育实践的这一路径关注不够。我们开展教育学体系研究,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学体系研究,应当着眼于丰富教育学研究领域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发展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实践、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等诉求,力求在教育现代化层面进行问题选择的突破创新。

2.力求在学术观点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进行研究,需要提出、衍生出一系列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等概念命题。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史实,并进行合理的评价;明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构成与内在逻辑,辨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概念;深入论证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构建传统并进行合理的传承和创新。这些观点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已有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构建和发展的认识,尤其是提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不仅有助于中国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且有助于推进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3.力求在研究方法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我国教育学研究者对已有相关主题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理论思辨的方法,个人观点思想的呈现使研究趋于主观,研究方法尚不够多样化。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创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多领域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多样化研究方法的使用。开展该研究,势必会突破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综合历史研究法、文献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的优势,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为此,我们应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时间与空间相融合、部分与整体相维系、联系与发展相交互、理论与实践相呼应的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基于教育规律,研究具体问题。

4.力求在学术话语权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教育学深度参与。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学“大教育学”的范式建构与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认知与国际认同,传播推广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并走向国际化。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既要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教育学的建设,又要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并推动教育学中国方案走出去,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学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学力量。

注释:

① 教育学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述,除了教育学中国化,还有教育学本土化、中国教育民族化、教育中国化等。在这里,我们统一用教育学中国化表述,涉及到不同时期的具体表述时,我们尊重历史表述。

猜你喜欢

教育学研究者特色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特色种植促增收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