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段进阶式策略推进幼儿园户外游戏

2022-12-24陈淼琳

好家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木桩树林深度

文 陈淼琳

“童树林”户外游戏活动是我园基于课程游戏化视角,依托幼儿园环境资源开设的特色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融入园内自然环境中,以亲历、实践等方式实现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新旧经验之间的转化与迁移,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在组织“童树林”户外游戏时,我园起初只是简单地让幼儿自主活动,忽略了自然优势,导致幼儿活动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为此,我园采取“挖掘游戏资源——调整游戏材料——促进深度学习”三段进阶式策略,引导幼儿充分融入自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一、基于儿童立场,挖掘游戏资源

资源是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的总称。在“童树林”户外游戏活动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需要被挖掘。但是,我园以往更多以教师为主体,收集与挖掘游戏资源。缺乏站在儿童立场上思考、挖掘的意识。

(一)儿童立场上的资源开发

儿童立场就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听世界,用儿童的鼻子去闻世界。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互动和探索中,认为万物都是游戏资源。“童树林”里的一根小树枝可以是一把剑、一根指挥棒;一片树叶可以是一把扇子。在思考游戏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儿童立场。儿童需要的游戏资源一定是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相连的,能够促使儿童进行创造与再生。

(二)有形和无形中的资源筛选

在“童树林”户外游戏活动场域,自然环境是重要的游戏资源。我园对园内自然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数量统计、测量、科普等方法,将园内一些自然植物等有形的自然资源整理分类;我园通过日照验证、温度和湿度等测量数据,将园内各角落日常气温等自然资源进行统计与调查。除了这些有形的资源,教师基于观察,从儿童立场出发,系统挖掘和利用无形的资源。例如,在“童树林”混龄游戏中,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之间的情感交流、各类植物的生命成长等资源,都属于无形的资源。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完成资源的再创造。

(三)自然视域下的资源整合

通过前期的调查与筛选,“童树林”游戏的可用资源较为丰富。教师对每处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标注、整合,形成“童树林”游戏资源表。例如,“童树林”树屋游戏资源表中,标注屋子、天桥、长廊等地,记录着不同时间段的日照与温度以及在不同天气的不同游戏方法。晴天,幼儿可以利用光影进行游戏;雨天,幼儿可以进行野战游戏。“童树林”装扮游戏资源表中,记录着每次游戏时用到的游戏材料,如树叶、树枝、果子、帽子等。

二、借助持续观察,调整游戏材料

资源选择与整合到位后,游戏材料的适宜投放就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丰富和适宜的材料是自主游戏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保障。

(一)明晰自主游戏路径

在调整游戏材料之前,我园首先明晰幼儿自主游戏的路径,自主游戏可包括自主制订计划、自主寻找游戏材料、自主进行游戏以及自主评价回顾四个环节。首先是自主制订游戏计划。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与需求不同,每个教研组的组织方式也不同。小班以教师为主,中班以教师指导为主,大班以幼儿为主。例如,在“童树林”户外游戏活动中,小班教师以班级阅读区的绘本《地下100层的房子》为引子,引导幼儿发现“童树林”里的各种洞,与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计划;中班幼儿一起商议游戏计划,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大班幼儿自由分组,分别制定计划,开展田间寻宝、花艺印染等游戏。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好计划后,自主寻找游戏材料。这时,整个幼儿园成了一个特大资源库,幼儿结合游戏资源表与经验,在园内寻找自己需要的游戏材料,实施游戏计划。

(二)善用游戏观察支架

在“童树林”户外游戏中,教师只有不断观察,才能做好游戏材料的替换与调整。我园以游戏观察表为支架,以持续性的观察方式,记录幼儿在游戏中与材料的互动次数、材料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判断。例如,在“童树林——我们去野炊”游戏中,教师针对游戏材料进行观察,统计幼儿使用材料的次数与频率。游戏中,幼儿摆弄树叶、树枝、石子等物品的次数较多,其次是小推车、篮子、炊具、娃娃、帐篷,而一些制作好的仿真食物、海洋球等材料使用次数很少。这样有目的、持续性的观察是教师投放材料的有效依据。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判断哪些材料更适合幼儿游戏,结合游戏活动进行调整、重组和迁移。

(三)动态调整游戏材料

幼儿往往因为自身游戏的需求,不断寻找新的游戏材料。教师会在观察过程中,默默添加一些支持性材料。这样,整个游戏材料就会特别丰富且适宜。在动态调整材料的过程中,“童树林”户外游戏活动能有效开展。例如,在“童树林”户外游戏中,幼儿正在进行舞会前的装扮活动。教师观察时发现,有的幼儿在自我装扮时因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而无从下手。有的幼儿能在没有镜子的情况下,与同伴合作,相互进行装扮。于是,教师悄悄将镜子放在材料桌上,以便幼儿自主选取。有的幼儿在材料库中选取了蝴蝶翅膀作为角色装扮,有的幼儿选择利用自然物自制翅膀。这个时候,蜜蜂翅膀有了,翼龙翅膀有了,老鹰翅膀也有了。教师将现成的翅膀默默撤走,给予幼儿充分创造的机会。

三、聚焦问题导向,促进深度学习

“童树林”户外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自然天性,还能促进幼儿在与自然相互亲近的过程中体验、探索,促进深度学习。

(一)找“真”问题让学习发生

“童树林”户外游戏探索是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游戏是一项具有创造性、思维性的活动,幼儿在自主的游戏环境中显现出了“真”问题,教师要沿着“真”问题的线索,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例如,中班幼儿游戏准备搭建一个木桩舞台,在搭建时遇到了“真”问题:木桩很少,不够搭建,而且木桩容易滚动。怎样才能搭建一个有稳定又大的舞台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大家都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的过程。

(二)挖“深”问题让学习渐进

有了“真”问题的出现,教师要适当引导幼儿解决。这个时候,教师必须挖“深”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探索,帮助幼儿唤起前期经验并与新的经验相结合。面对幼儿提出的“真”问题,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与幼儿共同讨论,引导幼儿深层思考,如木桩怎么摆放和排列才会不容易滚动、木桩舞台是否可以使用其他辅助材料搭建等。有了几个“深”问题的追问,幼儿开始考虑木桩的方向、大小、长短等因素,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案,积极寻找轮胎等辅助材料固定木桩。

(三)借“新”问题让学习延续

有了前期“真”问题和“深”问题的出现,幼儿在体验与探索中发生了学习,教师在后续的游戏中,要善于培养幼儿不断产生“新”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串的方式让幼儿的学习得以延续。

幼儿在木桩舞台搭建中,有的按照木桩的大小平铺,有的按照木桩的高低排列,有的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提出了“新”问题。“新”问题的出现让幼儿有了新的思考,对于如何搭建一个既稳固又美观的木桩舞台,幼儿有了新的创意。深度学习是从问题开始,从浅层问题出发,逐渐走向深层思考。幼儿在大自然游戏情境中,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以“问题”为中心,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逐步将获得的新经验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童树林”户外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才能发现“真”资源;教师只有借助日常游戏时的持续观察,才能找到“真”材料;教师只有聚焦游戏中的“真”问题,才能看到“真”学习。

猜你喜欢

木桩树林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移动木桩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雨后的树林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熊和木桩
绿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