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022-12-24文王霞
文 王 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角色游戏是指幼儿运用模拟与想象,表现身边事物的一类活动,符合幼儿精神健康发展的要求,是较为常见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创造性活动中较具特色的一类活动,既能够拓展幼儿的交际空间,丰富幼儿的交往体验,又有助于加强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互动,提升幼儿的语言、创造、合作等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在玩耍时,同伴间的互动能够让他们考虑并接受彼此的意见,增进彼此的交流,学会相互尊重与爱护,形成更好的合作关系。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模拟,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习得社交中的交际技巧,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人物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言行都要和饰演的人物相吻合,将自身置于饰演人物的社会地位中。幼儿从饰演人物的视角去看问题,学会共同建立关系并改变游戏活动的主旨。例如,“馋嘴吧”生活馆游戏、“娃娃家”游戏中都有大厨、服务生、客人、父亲、母亲等人物。如果要让角色游戏顺利开展下去,幼儿就要事先做好角色安排,处理好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各种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由于要完成游戏的意愿,必须根据游戏的题材、人物、情景等,支配和管理自身的活动。这就需要幼儿自主游戏,而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就得以发挥。角色游戏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助于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推动幼儿成长。幼儿可以把经验和认知应用到实际活动中,以活泼的思维方式和奇特的行为方式模仿实际的生活情境。幼儿可以利用各种游戏物品取代现实材料,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组织策略
(一)确定游戏主题
一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主题。小班幼儿适合扮演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人物,可开展娃娃家、诊所、超市等主题的游戏;中班幼儿生活经历较小班幼儿更加丰富,可开展餐厅、停车场、理发店等主题的游戏;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可开展银行、剧场等主题游戏。
二是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只有发自内心需求和兴趣进行的活动,才是真正愉悦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幼儿的平时活动状况。例如,幼儿关心怎样的活动题材、教学内容和游戏玩具等,他们最近喜欢的活动有哪些、他们一般与谁在一起活动等。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细致观察与理解,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从中得到自由选择的快乐。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从而赋予每个幼儿自主权,培养其独立意志和社交能力。
(二)明确游戏目的
游戏目的要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来确定。如果幼儿年龄小,游戏的要求就要降低。例如,在“小饭店”游戏中,小班幼儿要懂得礼貌待客,进行简单交谈;中班幼儿可以开展推介活动,招揽新客人;大班幼儿可以征询客人建议,提高服务质量。
(三)制定具体目标
目标制定应针对各个游戏阶段。同一个游戏一般分为四阶段进行,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标准。第一阶段,帮助幼儿熟悉活动主题,了解活动区域及功能;第二阶段,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游戏规则,能够顺利进入游戏过程,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任务;第三阶段,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律,和同伴做好配合;第四阶段,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等能力。
(四)游戏指导评价及增添内容
一是坚持分阶段指导。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水平各有不同。如,小班幼儿以模拟为主、大班幼儿以创新居多。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逐步提升幼儿的角色游戏能力。
二是适时随机指导。一些教师往往认为游戏的目的是玩乐,可以让幼儿随便玩,成人不能干涉,否则会干扰幼儿。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游戏是幼儿的一项自主独立的行为,教师要适时干预和引导。如果教师以角色的形象介入幼儿的活动,就能够丰富幼儿角色活动的内涵,提升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三是及时调整游戏角色。幼儿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差,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经常扮演同一个人物。例如,在“馋嘴吧”游戏中,扮演厨师的幼儿总是重复炒菜的活动,而没有其他交流。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应尽快引导幼儿调整角色,如引导幼儿当“交警”、做“医生”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觉得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角色游戏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必须明确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角色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