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2022-12-24郭勇王峰丁会温平贵
郭勇,王峰,丁会,温平贵
周口市中心医院CT室,河南 周口 466000
肝癌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患者病情恶化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程度不良影响[1]。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诊断和分析,有助于临床尽早介入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2-3]。肝癌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加强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临床常依据肝癌临床表现和发病原因进行检查和判断,但整体效果较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传统CT检查辐射剂量高,因此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率的同时降低CT辐射剂量也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6]。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双能CT检查在临床中逐渐推广应用,该方法具有时间分辨率较高、覆盖范围相对宽、无创、扫描速度快、准确率高、辐射剂量低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7]。本研究分析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癌;②入组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手术等方案治疗;③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①临床或随访资料缺失;②出现肿瘤转移病灶;③生存期不足1年。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2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91±8.39)岁。另选取8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非肝癌但有肝炎病史、肝硬化病史的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19±9.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禁食、禁饮5 h以上,且确定无检查禁忌证,向患者详细介绍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并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检查前患者饮用300 ml纯净水,静脉注射5 ml碘佛醇对比剂,并进行过敏检测,观察患者15 min无过敏反应后,进行CT检查。患者均采用80 kV和140 kV扫描检查,检查时开启毫安自动补偿扫描,准直0.6 mm,扫描视野(field of view,FOV)300,薄层1.0 mm,层厚6.0 mm,螺距0.6。高压注射器注射碘佛醇,速率3.0 ml/s,注射总量2 ml/kg。肝门处扫描阈值平面,达阈值后100 HU延时8 s行动脉期扫描,扫描时间5 s,后延时24 s行静脉期扫描,扫描5 s,后延时220 s行延时期扫描。扫描范围下缘为左肝下缘,上缘为膈肌平面,重建间隔1.0 mm,层厚6.0 mm,薄层1.0 mm重建,选择Kernel 130f中等平滑重建,后将薄层图像传至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等三维后处理图像重建。
1.3 图像处理
将所有资料全部传输至专用工作站进行处理和分析,由2名5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分析MPR、MIP及VR图像,观察界面清晰度,肝组织与病灶组织对比情况,病灶组织的形态、范围、密度等,并对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判断,若判断结果一致则判定为最终结果,若结果冲突则由两人共同协商讨论出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分析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能谱定量分析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以及病灶区域碘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能谱定量分析结果的比较(mg/ml,±s)
表1 两组患者能谱定量分析结果的比较(mg/ml,±s)
观察组(n=82)对照组(n=80)t值P值0.21±0.07 0.46±0.09 17.468 0.000 0.50±0.11 0.94±0.12 25.307 0.000 3.12±0.41 5.96±0.57 26.578 0.000 0.94±0.18 1.36±0.21 15.856 0.000
2.2 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采用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诊断所有患者中肝癌共81例,非肝癌共81例。采用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2%(78/82)和96.25%(77/8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57(95%CI:0.919~0.994)。(表2、图1)
表2 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诊断肝癌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照
图1 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诊断肝癌的ROC曲线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目前超声检查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具有无辐射、无创、易重复等优点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方案在临床中是肝脏肿瘤早期筛查方法之一,但其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仍存在较大争议,且应用较为困难[8-9]。也有研究发现,常规MRI和CT检查以及动态增强联合应用可有效对肿瘤的大小、病灶位置、数量以及血供情况进行更为精细的分析和检查,且能对典型原发性肿瘤进行相对精确的定性分析,但对不典型患者的临床分析存在一定困难[10-11]。
CT诊断技术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且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12]。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射线辐射相关认知逐渐加深,导致射线的潜在危害也日益凸显[13]。有学者指出,超出安全标准的射线辐射剂量会给患者造成长期危害[14]。临床中随着CT技术的不断应用,目前CT检查是最为常见的上腹部检查方案,其辐射剂量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15]。研究显示,为尽可能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应尽可能对CT的适应证进行严格把控,且尽可能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对患者进行检查,有效保证在获取可信诊断结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扫描剂量,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17]。改变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是目前临床中降低CT辐射剂量的主要方法,如改变管电压、管电流、扫描范围、扫描时间等[18]。有学者通过对80、100、120、140 kV的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时,80 kV和140 kV的低管电压扫描检查效果显著,临床检出率较高,且图像质量可有效满足临床需求[19]。通过三维图像处理后,80 kV和140 kV的低管电压扫描还可有效显示肝脏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临床研究显示,采用低剂量双能CT对受试者进行检查可显著降低常规检查患者受辐射剂量的影响[20]。本研究调整扫描方式有效实现了保护敏感器官的作用,采用降低CT管电压、管电流及缩短扫描时间的方案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有学者指出,由于肝脏组织周围缺乏骨性结构支撑,肝脏组织周围衰减系数较低,同时受到肝脏血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T检查可使用低千伏扫描检查[21]。随着医疗技术中扫描方案的优化,低千伏扫描后可对肝脏病变进行有效检查,并可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检查,有助于显著提升筛查效率和效果[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以及病灶区域碘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相较于肝癌患者,对肝脏非肿瘤病变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其病灶与周围肝组织碘较高,并可作为潜在的鉴别诊断肝癌的指标之一。进一步分析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对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发现,采用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诊断所有患者中肝癌81例,非肝癌81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大于95%,且AUC大于0.75,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研究指出,常规CT检查鉴别诊断肝癌的AUC约为0.85[23],本研究分析认为,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价值,可有效借助双能量扫描优势获得不同条件的图像,且在同一层面同一时间扫描获得多项图像,有利于两两比对分析,并依照受试者特性进行比对分析,消除个体差异,有效控制误差的同时显著降低标准误,增强检验效能。
综上所述,双重低剂量双能肝CT检查可有效提高肝癌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后续持续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