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
——以《兰花花》为例
2022-12-24赵小龙
赵小龙
引 言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与创作成果。而中华民族则源远流长、区域广大、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在东部有山东民歌,南方有四川、湖南的山歌,在西边则有陕北民歌、蒙古族歌曲。而带有浓浓陕北地方民歌特色的《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范围最大,也是较为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中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述方式,来阐述了陕北传统歌谣的特色、语言及唱腔的分析,阐述演唱时表演者的情感依据,以期达到对于陕北民歌的了解并更加准确表达《兰花花》这一脍炙人口的作品艺术内涵的目的。
一、陕北民歌概述
(一)陕北民歌形成的环境地域特征
陕北民歌与云南民歌相比,具有苍凉、粗犷、高亢、文字朴实、旋律优美、风格深沉等特点。主要散布于中国陕西省的偏北地带,有着鲜明的黄土高原人文氛围。而陕北人民个性豪迈直爽,因此陕北民谣有着旋律高亢铿锵、旋律自由悠长、音域开阔的鲜明特色。而这些鲜明特色也和陕北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块北南起内蒙古毛乌素沙漠、南东至黄河金锁关、东起淮河黄河淮河、西北至黄河宁夏平原的古老土地上,是农业文明发展和游牧文明发展的交汇地带,也是华夏文明和其他少数民族文明的文化交融之地。陕北民歌风格受蒙古族长调与青海花儿的音乐影响较深,其民谣歌唱曲调形式也既有传统蒙古族长调情歌的深沉苍凉的悲抑,也有青海花儿小调委婉悠长的拖腔。而陕北民谣内容丰富,主要多是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里艰辛生存与不幸的婚恋爱情故事,这和陕北地区人民惨烈的斗争苦难史是密不可分的。而其中突出的便是以“信天游”为代表的陕北民谣,向我们介绍了陕北民众在旧时代中所处的生存状况。
(二)陕北民歌体裁与代表曲目
陕北民歌大致有三个艺术体裁,依次为劳作号子、信天游和小调。劳作号子是指劳工在干活时,随着劳作节拍而即兴所唱的歌谣,和实际劳作过程密切关联,如《榆林号子》《老号子》和《长江船工曲》等。而信天游则是在陕北民歌音乐中最为独特的艺术体裁,把陕北劳动人民豪放的生活风韵彰显得淋漓尽致。信天游的歌词旋律节奏独立而悠长、高亢又嘹亮,深刻真实地生动展现出来了陕北劳动人民的特有的个性豪放与敢爱敢恨的生活个性,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和本文将引以为例中的小调《兰花花》;而出现在陕北等歌曲作品中出现的小调歌曲大多又以抒情故事风格居多,主题上丰富且多变,通常内容包括了故事人物场景再现和一些细节情感刻画,在歌曲内涵表述上一般也会比较的完善,如:小调《揽工调》《走西口》小调和调《送情郎》等。
3.陕北民歌结构、旋律特征
陕北地方民歌大多依上述两种结构对称排列,上句起兴,下句点题。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东方红》等陕北民歌都是这种风格。在调式上,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五声徵调式。其次,除了徵调式,商调、羽调式等也有相当大的比重。陕北民歌的调式主声上部四度音与下部四度音的结合是其高亢、响亮的来源。
二、以《兰花花》为例的音乐分析
(一)《兰花花》的创作原型
要说《兰花花》,就得先弄清楚《兰花花》与《蓝花花》的关系。因为这首歌里的兰花花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据说她长得很漂亮,就像是一朵美丽的马兰花,因此被人称为兰花花。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她总是穿着一身蓝底白花的衣裙,好似一朵雨后的马兰花一般让人怜爱,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尽管在一十三这句歌词里,兰花花的美丽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整首歌曲中,除此之外不再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她的柔美,可见兰花花这个名称足以使听者联想到她的动人容貌。
在《兰花花》这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中,讲述出了一个聪明美丽可爱的名叫陕北的姑娘兰花花,她有着两情相悦的青梅竹马,但偏偏她自己的亲父母又不顾着她的百般反对,强迫她=嫁给了“好像一个坟”的地主“周家猴老子”。但勇敢的兰花花却不肯就范,为了追求自由与爱情,她拼上性命逃离周家,与情哥哥相见。
(二)《兰花花》的音乐元素
《兰花花》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信天游这一陕北民歌体裁,其歌曲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础格式的上下句变文本。而表演则以艺术主义的比兴手段见状,比如《兰花花》这首曲子总共有八段唱词,在前二个唱词中,首先段第几句使用的是“兴”的手段,而第二次段的第几句则用的是“比”。用五谷中的高粱地位最佳来形容兰花花是最美的人物,并用色彩丰富的青蓝线来衬托兰花花的生动美丽。
(三)《兰花花》的板式和拍子
《兰花花》中的基本板式次序应该是引子——中板——慢板——快板——摇板——行板,节拍顺序应该也就从一开始时的四四拍子改为四二拍子,之后应该再次过渡到四四拍——散拍子——四二拍。歌唱速度的快慢规律大致为:歌曲旋律最开始唱时是“中速、稍自由,激昂到迟缓”,逐渐地唱到是“缓慢、悲伤、渐快、慢而弱”——抗争时是“突快、悲愤、反抗地、紧打慢唱、急迫地”——到结尾唱时与情哥哥会合,唱腔逐渐变为是“开阔、无限激情、慢而弱的”这样反复的过程。
(四)《兰花花》的体裁来源
《兰花花》这一歌曲具有陕北信天游的显著风格特征,而信天游是现今陕北民歌的艺术体裁形式之一,是一种源于西北高原中独特的高腔山歌。在多年以前,广袤的黄土高原上,陕北的人民利用着这种古老演唱的方式互相喊话、问候。信天游的演唱随心所欲,没有特定的歌词和曲调,节奏十分自由。而《兰花花》作为信天游这一艺术体裁的代表作之一,自然保留了它的独特魅力,奔放直白地述说了一位旧时代女性对于爱情与自由的向往。
三、《兰花花》演唱分析
(一)歌曲中陕北方言字词含义
在《兰花花》这首歌曲中,对于陕北方言的运用十分生动,极大地提高了歌曲的音乐艺术气息和艺术魅力,使得歌曲的传唱范围更广。但是在实际演唱中,只有对陕北话的含义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和把握这首歌曲的真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模糊联想。
(二)演唱时的歌唱位置
歌唱位置是声乐理论解释中最常被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我们对于歌唱声音位置问题的最正确的解释应是“声音的高位置”。语言是一切歌唱技巧的基础,而歌唱技巧是一门建立于在语言基础上所衍生延伸出来的音乐艺术。在进行演唱时,做到将声音表现与演唱语言运用的高度融合统一,将语言形式和演唱音乐节奏结合起来以传达各种艺术情感。而演唱者在实际演唱制作时,将歌词语言运用处理要恰当,做到演唱字正腔圆,咬着字和吐气字都自然又亲切,可以看到时歌词演唱与演唱音乐制作有着一种很好高度的相互融合。在歌唱乐曲时,声音的高位置要求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至少能够有一次相对较长浅深的自然呼吸,喉咙要充分地被打开。在嗓音达到喉头位置时,保持声音相对地稳定,换音区来和谐自然地进行过渡,用软起音而不是用硬起音等一系列基本要求。在低声演唱歌曲时怎样保持拥高位置上的稳定声音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基础问题,声音高位置的形成,主要作用部分应该是分布在内口咽管腔内的鼻咽腔,而在鼻咽腔里,声音所形成的高位置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其实是从外唇口鼻咽腔声音中所突然产生声音时,并没有由于气流所通过声带的鼻音,而是仅仅由于声带本身在它受了口腔气息的直接的支持或作用下,通过了由口腔气流从口腔内唇舌后部所传导回来送去声带的齿音,坐附住到了鼻咽喉结组织里而所自然而产生的。鼻咽腔主要的是在中国的抒情类的歌唱及音乐艺术领域作品中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辅助起颤音,例如在演唱歌曲《兰花花》中“正月里那个说媒”这一段时,软腭需要被迅速地抬起来,将其的浊气吮吸进去或随着在该支歌曲旋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节奏或起伏音而被逐渐地被吐泻了出去,软腭部便又要被始终地被吸着。在这段每一句首一小句的歌词里的最后一个字中也都往往还能带得上有一点哭腔的味道,体现出的是了托出的了小主人公兰花花内心的一种孤独、痛苦和那种无助。
(三)演唱情感分析
从《兰花花》的内容结构上,可将整首歌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从第一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一直到“……一十三省的闺女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啊!”这一部分的歌词通过极具说服力的叙述描写,既从侧面烘托了兰花花的出生和美丽,又为兰花花接下来的悲惨命运做了铺垫。这一阶段的歌曲旋律高亢、明快、节拍均匀、快慢适中,演唱者需要用欢快、甜美、清脆的嗓音来表达对兰花花的赞美。
第二部分内容:从“正月里那个说媒……”到“……抬进了周家。”这一段的歌词具有戏剧色彩,描写了兰花花被迫与爱人分离,自己被父母出卖到周家的悲惨结局。为了强调兰花花的哀伤,这一段歌曲的歌的节拍和上一段相比慢了一倍。当唱到“三班子吹来,两班渍打”的时候,曲调就断了,这就是对兰花花当时悲伤愤懑的心情写照。当“兰花花”唱到“撇下我的情哥哥”时,需要演唱者将语速陡然加快,当再次重复这一段内容时,节奏必须放慢。在这首歌唱完后,歌手必须要在呼吸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抽泣音,这与兰花花被带到周家的最后一段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观众此时的情绪也从欢快转为哀伤。演唱者需要用几乎流泪、哽咽的声音,向听众们哭诉兰花花的不幸遭遇。
第三部分内容:从“兰花花那个下轿儿来……”到“……后晌我兰花花走。”在这一段里,乐曲的节奏突然加快,展现出了兰花花对世俗和封建主义的强烈抗议。演唱者要用勇敢、坚毅、无所畏惧的嗓音来表现兰花花的坚韧意志,以及她对这桩不幸的婚姻的抗争。
第四部分内容:“手提上那个羊肉……”到“往哥哥家里跑。”这几句唱词的韵律起落幅度较大、节拍型紧密,既描绘了兰花花在逃离周家时的紧迫氛围,也表达了她当时急于看情哥哥的心理。演绎过程中还借用到了西秦腔戏中常用的摇板,摇板多为一种戏剧性歌唱的板式,采用到的主要是这种紧拉慢推唱式的韵律,把兰花花仓皇出逃的紧急气势和迫切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并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歌曲的高亢,把剧情引向了高潮。
第五部分内容:在最后一句“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当演唱这一部分的时候,就应想到当兰花花逃婚得逞后,和情哥哥见面的那一刻,紧绷的心情就瞬间获得了解放,整个氛围也由紧张热烈过度为舒适轻松,而歌曲就应当在紧张急促的旋律中恢复到了平稳宁静之中。这部分的第一句话要用激动万分的情感歌唱,而到结束句则要用相对平静、柔和的声调歌唱,以表达兰花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让观众跟随兰花花一同走向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结 语
总而言之,《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一首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歌曲。《兰花花》通过叙述的方式,描写了兰花花在旧社会中的顽强不屈的性格和对周家地主的轻蔑态度,歌词中的内容充满了矛盾和强烈的冲突,深刻地表现了兰花花的性格,体现了她对爱情与自由的向往和敢于斗争、敢于反抗世俗的优良品格。这也导致了《兰花花》成为了一首在陕北地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而本文对于《兰花花》的研究,最大的目的在于加深人们对中国民歌的认知,更好地理解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把握它的情绪表达个艺术手法,从而为陕北民歌的继承与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