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2022-12-24齐凯
齐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间密切相关、交叉融合,但又存在着内涵上的不同。首先,这两个概念有着相同的概念基础,都是以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管理作为概念提出的,概念的内涵层次二者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背景存在着差异性,企业管理的提出背景是企业的生产过程,而公司治理的提出背景则是企业的战略发展。其次,这两个概念有着共同的目标,都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二者却有着不同的方式。企业管理侧重于通过管理方式来实施,而公司治理却并无具体的措施和制度,只是作为一种保障机制来实施治理。在实际运行中,公司治理需要依据企业管理的实际成效来进行治理结构和治理措施的调整。再次,这两个概念的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是企业发展的管理手段,都要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实施管理。所不同的是二者在管理层面上存在着差异性,公司治理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管理,着眼于各种资源的调配;而企业管理则侧重于微观层面的管理,着眼于管理方式的优化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公司治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进行企业的管理,可以梳理好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从而使各利益相关主体明确各自的权责划分,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决策中承担各自的职责,以促进企业稳定高效的运营。一个企业通常会涉及较为复杂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企业的股东、董事会、经营管理者等,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可以更好地划分利益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问题,各利益相关主体就可以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自身的资源来维护企业的利益,从而使各方形成合力助力企业的发展。
其次,在公司治理视角下开展的企业管理,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来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决策,其管理思维更具有发展性和动态性,管理目标更具有战略性和长远性,对企业的治理是定位于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管理,并不会只停留在生产经营中的某个问题上。在企业发展中制定战略性的发展目标,然后对应着发展目标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治理模式,划分管理者的权责,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对于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战略目标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的企业管理,可以有更好的执行力。通过更科学的执行方式,更周密的执行计划,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有效地落实。因此,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企业的战略计划是否可以有序执行,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可以实现。
二、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
(一)股权结构创新
对于股份制公司而言,在公司治理中容易出现治理结构上的问题,一股独大的问题无法得到切实的解决。因此对于股份制公司的治理,需要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实现。为此,有必要加快企业的股权改革,使企业的治理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适宜完全依赖资本市场进行调节。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如果在二级市场进行资本的自主调节,那么证券的减持就会引发经济秩序的混乱,从而造成无法预估的连锁反应。因此需要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来对企业的证券减持进行管理和控制,使上市企业的公司股份可以实现分散化、多样化发展,使企业的资本资源可以更好地通过整合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通过证券买卖,靠资本运作套现赢利。对于股权的优化可以通过分散资金购买其他企业股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的方式来实现,使企业的股权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转让,使企业股权结构得以优化。
在治理结构上对企业的董事会进行强化,使企业董事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把董事会与企业的经营层更好地区分开来,避免二者在权责上存在着交叉,造成企业管理中权责混乱的问题。同时通过董事会制度来确保企业中小股东的权利,使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可以得到有效的维护。此外还要强化企业监事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监事会的职权更加完整,以便于应用监督手段对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
(二)风控体系创新
风险防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依据和保障。但是很多企业对于风险防控的执行还停留在形式层面,只是在企业的管理中制定了风险防控制度,却没有在具体的管理中有效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知,导致风控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缺乏风控的管理氛围,导致风控管理制度并不能有效得到落实。针对这种现象,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知,并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风控管理氛围,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认识到企业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树立积极的防控意识,准备好应对策略。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识别和防范企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然后再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对发展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应对,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把风险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企业管理者可以从风险防控体系的创新出发,来强化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完善企业的风险防控组织体系,设立专职专岗,明确工作岗位内容,并注重对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以使风险防控可以通过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工作岗位得到落实,避免风险防控沦为企业管理的表面形式,使企业陷入发展风险中。事实上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很多都并非财务活动方面的风险,更多的风险来源于企业员工的认知偏差,以及企业管理系统的滞后,使得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未能被有效识别,造成管理中的漏洞,使企业陷入发展风险中。因此,在创新企业的风评体系时,要重点强化各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乃至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并把风险防控作为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为此企业有必要在员工入职前就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入职后也有必要经常通过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水平,强化员工对风险防控的重视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风险防控氛围,把风险防控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也使得风险防控制度得以有效的落地执行。
(三)战略决策创新
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需要从更加长远的发展眼光出发,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契合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可以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使企业的管理模型可以实现中长期的管理。在进行战略决策的制定时,企业需要对多方资源进行统筹,对企业的现状进行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估,包括企业的模式调整、投资并购等多个方面,以使企业的评估结果更加精准客观、综合立体。同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战略决策的制定,深入分析评估结果,并评估战略决策与战略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从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两个角度出发,做好两个管理层面工作内容的有效衔接,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的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的匹配,并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修改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使企业的战略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激励制度创新
激励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效;还可以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营造更加和谐的管理氛围。从公司治理视角下进行激励制度的创新,可以使企业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出于共同利益需求,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管理目标。对于管理层的激励,需要在细化薪酬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具体的激励计划。通过年薪、期权激励、股权激励、车房补贴、带薪休假、培训深造、晋升等一系列激励手段,来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激励。激励措施要关注到企业管理层在物质层面及精神层面的发展需求,并把管理层的福利待遇、薪资水平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建立起联系,使管理层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直接挂钩,从而使企业管理层把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避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牺牲企业利益满足个人利益的短视行为,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监管机制创新
企业的管理层不同于普通的员工,仅通过激励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其约束是不够的。由于管理层具有较多的权限,那么其在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时,对于权限的使用是否规范和科学,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监管机制来进行监管。否则就无法避免部分管理层人员利用权限和管理漏洞,损害企业利益谋取个人私利。比如,建筑企业和金融企业,在管理层发生过很多监守自盗、以权谋私的案例。为此企业非常有必要通过监管机制的创新,来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管,通过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减少管理层内部问题的发生,提高公司治理的成效,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首先,要设立监管组织体系,成立独立的企业监事会,并授权企业监事会对公司的管理层及公司董事进行监督。其次,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管理层的权利范围和职责所在,通过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管理层的管理行为提供管理依据,同时,也为企业监事会的监管行为提供监管和评判的依据。对于违反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管理行为,要通过处罚措施来引起重视、以儆效尤。再次,为避免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可以通过董事会制度由全体股东通过表决决定,以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也保障决策的科学性,维护企业整体利益而并非部分股东的利益。对于重要事项的决策还可以通过牵连制度,对相关的利益群体进行制约,以使管理层和股东在进行决策的制定时更加严谨。最后,通过对企业管理现状的监管和分析,从公司治理层面发现现行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推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使企业的管理制度与公司治理的理念统一融合,通过监管和优化促进企业管理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坚持奖罚分明的原则,强化对企业员工的管理。
(六)协调机制的创新
协调机制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沟通和协调,通过协调各方利益,沟通各方观念,使企业各方利益群体实现利益平衡和信息对称。协调机制包括纵向的协调沟通和横向的协调沟通,它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高效的协调沟通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顺畅,使公司的治理更加科学。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企业协调机制的创新可以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由于沟通不力导致对某方造成利益上的损害,造成各方利益的不平衡。对于公司的治理,需要建立在客观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基础上,为了保障信息的有效性和充足性,需要对企业的沟通渠道进行拓展,使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更加完善,以便于企业的管理层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然后以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企业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沟通协调机制的作用,把其纳入到企业的战略体系中,使信息矛盾冲突而导致的问题得以缓解。在纵向上构建高效的信息传达模式,通过上传下达实现高效的协调沟通;在横向上强化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强化员工间的协调沟通,使员工间、部门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信息获取和传递更加及时,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开展、发展目标的制定等。
(七)审计制度的创新
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有利于通过财务控制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如果审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则会使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受到影响,因此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对企业的审计制度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审计制度的创新需要把企业的审计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直接对接,以保证企业审计的独立性,并使企业的审计监管范围可以全面拓展,避免审计死角的出现。同时对接最高管理者,还有利于企业审计深度的加深,可以强化对财务部门的监管,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在健全完善审计制度时,还需要关注审计结果的应用,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促进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使内部审计意见可以在企业的管理中得到执行。可以通过问责机制来强化审计结果的执行和应用,对企业管理者不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结果的行为进行问责,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自我约束能力。对于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的汇总,以动态跟踪企业的整改结果。对于整改进度不达标,未能如期整改的负责人要追究其责任并给予处罚。最后,对于审计结果的研究分析,对审计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可以作为企业后续审计工作的参考资料,从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提取数据参考,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专业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八)信息披露机制创新
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信息披露机制可以使股东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对信息披露机制的优化和创新,使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首先,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企业财务信息的汇总、企业管理信息的汇总,出具成本费用、融资、投资等方面的细化报告分析,使企业的经营信息处于透明详细的状态,便于科学的决策,便于监管的实施。其次,企业通过完善的自我评估机制,对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通过信息披露,剔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对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工作计划的编制。最后,要重视企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强化其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使审计披露可以有效地发挥监管作用。
三、结语
公司治理可以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通过对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进行企业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加长远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