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运行集聚新动力的有效措施
——以山西省阳泉市为例
2022-12-24马玮华
马玮华
(山西省阳泉市统计局 山西阳泉 045000)
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的多方面挑战,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需要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使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强,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本文以阳泉市2021年经济形势为例,研究如何集聚新动力的有效措施,实现稳健开局,着力稳定农业生产,加快工业赋能,推进服务业提质,推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一、阳泉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1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16.6亿元,实现增量17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3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73.7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7.5亿元,增长5.4%。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7∶51.7∶46.6。
(一)生产类指标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阳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2%。其中,农业产值为12.1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为3.5亿元,增长14.7%;牧业产值为9.4亿元,增长14.4%;渔业产值为0.3亿元,增长83.8%。全年粮食产量为23.3万吨,增长0.7%。
二是工业生产运行稳定。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列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9.1%。
从煤与非煤看,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工业增长13.3%,较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非煤工业增长9.6%,较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电力和建材等行业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30.9%、28.8%和18.7%。
支撑要素稳步回升。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为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工业用电量为6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铁路货运量完成4591.1万吨,同比增长8.1%;其中煤炭发运量完成4109.2万吨,同比增长5.7%。能源生产保障有力。2021年以来,全市积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全年规上原煤产量6825万吨,接近历史峰值,同比增长20.2%;全年洗煤产量2160.4万吨,增长23.3%;发电量完成218亿千瓦时,增长35.1%。
主要大宗产品价格涨幅明显。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煤炭市场价格5月以来开启暴涨模式,至最高点时,当月煤炭价格已翻一倍以上。10月份后,在国家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加压下,煤炭当月价格开始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2021年,煤炭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4.3%,焦炭价格累计上涨53.2%。
三是服务业增速较缓。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4%,两年平均增长3.5%。七大行业增速呈“四高三低”的特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四个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5.8%、10.9%、7.6%和8.1%,分别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4、5.5、2.2和2.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三个行业增速分别为1.6%、0.8%和3.8%,低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4.6和1.6个百分点。
(二)需求类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阳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列山西省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山西省差距收窄。全年阳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0亿元,增长13.0%,列全省第11位;与山西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一季度的9.6个百分点收窄到1.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9%。
进出口同比双下降。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1亿元,下降13.2%。其中,出口4.7亿元,下降20.8%;进口8.4亿元,下降8.2%。
(三)财政金融类指标
财政收支有所下降。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亿元,下降1.3%,列全省第11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9.2亿元,下降16.2%,列全省第11位,其中民生支出下降15.9%。12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亿元,下降7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亿元,下降63.0%。
金融贷款增速加快。2021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9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76%,比年初增加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32.8亿元,增长13.4%,比年初增加158.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70.4%。
(四)民生类指标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比全国(0.9%)、全省(1.0%)分别高0.2和0.1个百分点,由低到高居全省第6位。八大类商品有六类上涨,其中交通和通信类涨幅最大,同比上涨3.6%;居住类降幅最大,同比下降0.8%。
就业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09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万人)的105.5%。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1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000人)的103.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低于省定4.5%控制目标。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64元,同比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0元,同比增长9.2%。
二、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在迎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也经历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艰难阶段。一年来,全市在兼顾抗冲击、防风险、保平衡的同时,努力实现了经济平稳开局并向好发展。
(一)“增”——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6.6亿元,连破八百亿、九百亿两个关口,跨上九百亿台阶,比2020年增加了174.3亿元,不仅超额完成了省定100亿元的增量任务,也是建市以来经济增量最多的一年,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平定县的经济总量。
(二)“优”——投资结构在优化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20年的2.3∶50.0∶47.7调整到2021年的3.1∶34.0∶62.9。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8%,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9%。第一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为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率持续走高,达230.2%,成为全市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新”——积极因素在累加
一是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6.0%,比前三季度加快10.7个百分点,拉动力较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3%。
二是新业态持续发展。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90.5%。
三是新基建投资布局加快。全年新基建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6.8%,快于全市投资增速27.7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5%提高到3.2%。
(四)“活”——发展活力在增强
一是市场主体培育加快。1—12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914户,同比增长3.3%,其中个体工商户新增10413户,同比增长7.0%。
二是民间投资强劲复苏。2021年以来,全市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民营企业投资信心提振,民间投资热情激发。
三是开发区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全市3个省级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在库86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37.4%,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
(五)“好”——质量效益在提升
一是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提升。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加工转换投入总效率为81.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效益提升,成本费用降低。从工业企业来看,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1.1亿元,增长53.9%,实现利税总额113.8亿元,增长250.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较上年同期降低2.9元,每百元营业收入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5.5元。
(六)“减”——高耗能行业逐步减量
一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大幅下降。阳泉市委、市政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比重明显下降。2021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47.5%,较上年回落80.3个百分点。
二是规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中,五个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明显下降。炼焦行业下降42%,化工行业下降8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0.8%。
(七)“惠”——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加快。在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国道338闫家庄至梁家寨段改线等一批道路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带动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1%,超出全市投资增速41.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9.5个百分点。
二是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发展。2021年,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45.8%,远高于全市整体投资增速,其中文化投资增长了6倍,卫生投资增长了近2倍。
在整个调查时间内药害症状。用药后5 d以后水稻叶片有轻微变黄表现出轻微药害症状;10d后水稻叶片颜色恢复正常,无药害症状,15d、20 d、20 d对龙粳31生长发育的影响,水稻能正常生长。施药15d后,药剂处理的叶龄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说明4%氟嘧啶草醚+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亩对龙粳31叶片影响较小。
三是老旧小区建设步伐加快。2020—2021两年,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共投资8.9亿元。
四是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自2016年以来首次突破70%,达到71.5%,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43μg/m3,同比下降12.2%。
三、全市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
(一)建筑业持续负增长,部分服务业行业增长不足
2021年,因华阳集团重组,龙头企业业务整合后导致建筑业企业业务量急剧萎缩,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下降24.9%,建安工程投资增速逐季回落。全市服务业对GDP贡献不足,占比较大的批发零售业全年仅增长1.6%,对GDP的拉动仅为0.1个百分点;在金融业加大对各行业资金投放力度的推动下,四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虽由负转正,但其对GDP的贡献率仍不足1%。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均衡,行业门类覆盖面窄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仍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艺术业、体育业、娱乐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单位数量少,企业发展缓慢,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聚集。新动能与占比小的问题较为突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体量偏小,大企业、好企业缺乏,未能全面发挥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三)高技术产业基础较弱,制造工业拉动效果有限
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仅有3家,工业增加值增速虽高,但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5%,对制造业拉动效果不明显。2021年以来,在煤炭行业占比不断扩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停产半停产影响下,全市制造业发展空间受限,对规上工业的拉动力从2月末的3.4个百分点降到了12月末的0.9个百分点。
(四)投资接续动能偏弱,工业投资下行趋势尚未扭转
新项目、大项目接续不足。2021年,全市新入库项目319个,项目数量较上年下降7.8%。10亿元及以上项目中,22.2%的项目累计投资超过或接近计划总投资70%,76.2%的大项目本年投资进度不达计划总投资20%,投产项目与推进缓慢项目不利于支撑投资的有序增长。
(五)实体经济潜力仍需释放,新消费热点不足
汽车类商品对消费市场的抑制作用还在持续,2021年零售额增速逐月走低。实体零售业发展放缓,全年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服装、鞋帽类增速下降8.7%,下拉线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5个百分点,当月增速连续8个月负增长。全市消费格局仍由汽车、石油主导,新的消费增长点还不明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全市仅有零星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特色定位、业态组合、服务形态、布局方式等方面对居民吸引力不够,消费外流严重。
四、经济运行集聚新动力的有效措施
(一)“固根基”——从“质”壮大传统产业
一要聚焦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突出智能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向先进制造业,突出绿色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降能耗、提能效。二要高度关注制造业企业发展,聚焦制造业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项目,加大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配套企业联合招引力度。三要鼓励传统支柱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研发、产品改造升级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拓展财政贴息、担保补贴、投资奖补等多元化扶持方式。四要壮大服务业传统产业发展,强化运输企业市场化运作、订单化管理,以需求为导向签订全年运输合同,以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给运输企业带来的冲击;利用好消费券等促消费政策杠杆作用,重点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产业扶持力度,引导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健康协调发展。
(二)“补短板”——从“智”培育新兴产业
一要打造政策洼地,加强减税降费资金鼓励,对有研发成果的企业鼓励申请专利,对获批专利企业实行资金奖励,以大型科创企业带动本地企业发展。二要鼓励实体企业利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开展多元化营销和定制化服务。立足产业升级需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总部经济、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三要大力培育初创型科技企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阳泉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企业研究所等创新平台,助推全市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利用“互联网+”探索服务业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强招引”——从“量”加快投资增长
一要聚焦山西省委赋予阳泉市的“三大定位”,紧紧围绕“十大战略”,滚动接续谋划储备项目,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持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结合全市区域优势制定奖励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企业来发展投资,提高投资质效。围绕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重点项目引进力度,为工业增长培育更多优质增量。二要加快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2022年续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大项目资金保障力度,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四)“促升级”——从“优”提升发展品质
一要加快消费载体升级,加快城区兴隆街、天桥商业街升级改造建设速度,同步推进停车场、夜间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增加消费供给来引导消费回流。二要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综合大型商业企业整合经营模式,统一管理,集中收银纳税,减少新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分流的影响。三要全力推动阳泉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构建全市开发区“1+3”发展格局。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积极打造平台,建设标准化厂房,真正实现招引企业“拎包入住”,实现全市开发区签约项目、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
五、结语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探索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采取务实举措,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经济转型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