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2-12-24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3期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发展

文 艺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新时代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及应用大大拓宽了博物馆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便是其中之一。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创意”等为核心要素的新兴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发展的终极目的与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是相统一的。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是适应新时期博物馆自身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还是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因此,现从新时代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影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以及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力求为其后续实现有力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根植于博物馆馆藏文物、文化土壤,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对馆藏文物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取转化,进而以新的形式、内容赋予馆藏文物以新的时代内涵,并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兴产业[1]。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与博物馆中不同类型藏品背后的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与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相一致,能够很好地赢得人们的认同。并且,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大载体,可以提升群众对博物馆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以及群众的综合素养,从而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逐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新时代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创新升级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使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更加完善,更容易实现创新升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创新升级主要表现为创意的创新升级、营销的创新升级、消费者的创新升级等方面。

1.创意的创新升级

近年来,在先进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我国各大博物馆不断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并以此推动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如今,很大一部分博物馆均已建立自身独具特色的资源库,这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足了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力地推动了文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博物馆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2]。比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可让设计人员根据对博物馆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深度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并置身于当下消费情境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持续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2.创新市场营销策略

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实现综合效益的重要一环。新时代背景下,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营销渠道不断增多,广大博物馆纷纷投身于线上营销平台的搭建,并不断朝跨终端、跨媒介、跨平台方向发展。比如,故宫博物院在淘宝商城、微信小程序等一系列互联网平台上开展了营销活动。大量的流量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接受、喜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3.消费者的创新升级

新时代背景下,公众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信息技术的推广让其构建起了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消费平台。比如,近年来,广大博物馆均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组织“云游博物馆”“云展览”等线上直播活动。另外,广大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仅要求文化创意产品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还对其创意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提出了相应要求。因此,设计人员要立足于博物馆、消费者实际,切实开发设计出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趋于多元化

新时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运营模式有以下几种。

首先,伴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及发展形势的一片向好,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投身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博物馆与其他行业企业跨界联合的运营模式。比如,2016年以来,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展开了密切合作,在发展“新文创”,推进“数字故宫”建设,加强故宫博物院文物数字化保护等方面收获了显著成效。

其次,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就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无限的创意思维作为支撑,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博物馆艺术授权经营形式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切实促进了这一运营模式的发展完善。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其他行业企业提供艺术授权,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艺术平台,与阿里巴巴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文创中国”平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为阿里巴巴提供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资源、研究成果,阿里巴巴则致力于开展对接设计方、投资方、销售方等外部工作事宜,最终创造的经济收益由两者按比例分配。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

文化自信,主要指的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切实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不仅可以让人们保持对自身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还可激励人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推动人们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自信是公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一大评定标准,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在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可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3]。如今,文化因素已然与一系列经济活动实现了充分融合,并在经济活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将文化资源融入自身产业发展中,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传播博物馆文化的一大载体,所以,博物馆应基于自身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进而助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总体而言,在文化日渐繁荣的当今时代,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应深刻认识到,既要切实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和推动经济转型的作用,更要发挥其教育作用,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

消费者消费结构转型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众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渐由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大众消费向小众消费、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型,并进一步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发展。在总体消费中,国民基本生活消费开支与精神文化消费开支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可以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各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伴随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内需不断增加,驱使越来越多博物馆调整经营战略,致力于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这不仅切实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及体验消费的需求,还使博物馆塑造了新的品牌形象,让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博物馆自身发展需求

新博物馆学理论基于对过去博物馆发展成果的概括,提出了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等新型价值理念,由此让博物馆的收藏、教育、研究等职能得到大幅拓展。在新博物馆学理论的影响下,博物馆过去以物为主的收藏管理的基本功能被如今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取代,而这与文化创意产业最终价值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广大博物馆实现自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借鉴。比如,面对政府财政扶持不断减少及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影响,国外一些博物馆率先采取售卖文化创意产品的手段,以解决自身经济来源的问题。另外,西方博物馆研究人员展开深入研究,从文化经济学、美学、体验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涵及价值展开探究,为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综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新时期博物馆的一大发展方向,还是博物馆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革新发展理念,推进跨界合作

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既要对博物馆原有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还应注重扩大其外延,推动博物馆自我价值的创造,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跨界合作发展升级。比如,故宫出版社与真人密室逃脱游戏连锁品牌“奥秘之家”联合推出《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谜宫2·金榜题名》等互动解谜书。这一文化创意产品对故宫文化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巧妙结合,融入了五行八卦、时令节气、礼乐度量等传统文化,让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外延得到有效拓展。又如,苏州博物馆实行的“融”模式,让博物馆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各个领域的专家、有各种需求的观众进行了融合,依托深度交流合作,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很好地靠近了大众。总体而言,新时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紧跟时代潮流,着重强调博物馆文化的积极社会影响,并极力构建起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紧密联系,贴近生活,走近大众。依托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带领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内核,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提升国民文化自信[4]。

借助先进技术,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开发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涉及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生产、宣传等多个环节,由此需要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等过程,构建起博物馆、产品、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对此,可引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开发。首先,为提升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对博物馆特色馆藏资源的设计开发尤为必要。然而,由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繁杂性,这一设计开发过程存在较大难度。鉴于此,博物馆可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采集、整合,建立综合数据库,依托分类化、条理化的大数据,让博物馆馆藏文物得到更可靠的存储及研究,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展示[5]。如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博物馆”等方式,让人们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实现了“云游”故宫。并且线上展示为线下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持。其次,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受众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进行挖掘提取,制作用户画像,结合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进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精准开发设计。如一些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往往会在一些展品前停留较长时间,依托数据分析,可知这些游客可能对该展品有较高的兴趣,对此,可通过对该展品相关文化元素的提取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切实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推进对区域博物馆优势资源的优化整合

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国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馆藏资源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以中小型博物馆为例,和规模相对庞大的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自身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缺乏发展特色、博物馆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馆藏文物缺乏社会影响力等种种困境。鉴于此,各大博物馆应立足于实际,不断学习国内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进对区域博物馆优势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6]。

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特别重视创造力的作用,因此,其对各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强烈的需求。鉴于此,博物馆要更加重视对文创产业专业人才的培育与引进,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首先,博物馆要根据自身需求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并参考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将其运用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其次,博物馆还应加强与相关高校、企业间的合作,订单式培育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通过适时开展培训班、文化创意大赛等,在提升专业人才对博物馆认同度的同时,切实提升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是当下我国博物馆转型的一大趋势,也是一条必由之路。虽然如今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我国社会各界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能够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立足于当下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结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从革新发展理念,推进跨界合作,借助先进技术,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链开发,整合区域博物馆优势资源,推动协调发展等方面切入,助力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博物馆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博物馆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露天博物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