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完善对策

2022-12-24郭东青长治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

环球市场 2022年3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岗位评估

郭东青 长治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了巨大的、颠覆式的改变。为适应时代发展,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体系,保持自身稳定运行,对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靶向治疗”,全面优化内控管理工作,进而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意义

从总体看来,我国大量的事业单位仍沿用传统的内控管理理念来开展工作,这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因财务会计架构不健全与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财务部门的数据统计工作无法良好有效地开展,因此导致其无法为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进而无法在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起到良好且积极的作用[1]。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财务会计管理架构不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事业单位所掌握的经济资源都有所提高,但管理方式仍然滞后,且内部财务管理模式仍保持着旧时代的模式,没有及时构建起全新的内控管理工作体系与财务会计管理架构,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较难进行。大量的事业单位仍未认识到对内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提高的重要性,因此也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并给予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全面且正确的认识,因此经常会出现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且大量的管理人员工作较为繁忙,无充足时间参与到对财务部门的运营管理指导工作当中,这经常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财产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开展十分不利[2]。

(二)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

进入新的时代,受编制所限,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仍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情况,事业单位人员自身职责并未得到充分的明确,因此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职权重叠的情况,甚至因为人员不足经常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发生,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的执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并非全部为专业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的认识较为肤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导致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较难开展。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较为单一,且工作也较为稳定,故事业单位大量工作人员并不存在危机感,因此经常会在工作过程中得过且过,不会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当中来[3]。

(三)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和管理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基于现在的工作形式与工作现状,大量的事业单位内部并未构建起完善全面的内控管理体系,而这也会导致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受到影响,并且各项目的支出也未有相对严谨与规范的保障,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工作无法长期有效地合理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肩负着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进行管理的职责,若其未与业务管理工作构成健全有效的联系,则财务内控工作也会普遍变得流于形式,因此会对事业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4]。

(四)预算编制不合格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较为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作为保障,且这也是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之一,事业单位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可以将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地测算,使之降低,但目前看来大量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并不科学,且预算编制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得相对较为困难,且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5]。

(五)风险评估及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其中主要原因便是其风险评估机制并不完善,使得风险问题发生后的各项应对工作缺乏充分有效的保障,且因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于风险评估机制的疏忽,导致其风险评估体系并不完善,则会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也有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过考虑之后构建了风险评估机制,但却未寻求专业的人员对各类风险情况加以评估与了解,因此会缺乏对重大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从而导致各类风险防控措施无法得到落实。且因经济水平等原因限制,大量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相对较低,十分不利于其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为保证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进一步梳理,并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若未建立起良好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则会导致资金的申请、审批与支出流程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将资金管理工作的流程进一步清晰化与有效化,为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提高财务内控工作的整体效果,并寻求专业且具有丰富经验的财务人员来建立起标准化的财务内控工作流程。将各项业务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避免因各环节工作人员未经授权而导致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情况发生。对单位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定期核对管理的效果,查看是否存在遗漏,对因不同原因并未进行登记的资产信息补录登记,并对相关人员加以问责,构建起严肃的追责问责制度,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报批,保证各项工作可以合理有效地开展。

(二)明确岗位分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各工作人员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保证各工作区域始终处于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协调的工作模式之下,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及其工作职能的范围,避免相互之间出现超越其职能的情况发生,对各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使其明确自身职责以及工作的重要性,让其了解到自身工作的权限,避免管理工作中出现越权等情况,以使各项工作可以协调有序的持续运转,保证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可以更为良好有效地开展。

(三)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控制。因此,要求单位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都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单位管理者作为决策者,员工则为执行者,执行者执行的效果与执行的方向都将由决策者掌握,把握好相关的决策与发展方向,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工作方向与工作效果进行完善,第一责任主体便是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者,因此加强管理者的内控管理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员工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提升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可以有效提高内控的工作效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完善预算制度

财政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事业单位预算制度属于财务内控工作的其中一部分。近年来,财务预算工作由传统的功能预算向着全面预算所转化,其不仅作为一种制度存在,而且也是事业单位内部管控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

对于部门预算来说,需要在各方面提高其预算的范围与预算的强度,可采用扩大预算范围、细化预算内容等方式,将预算工作进一步细化与落实,进而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开展与落实。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得到极大程度地降低,但目前看来,大量事业单位并未具有相对严谨有效的预算编制,且预算编制普遍存在着相对较大的随意性。编制预算时,必须对部门的预算收支进行预测。部门预算收支的预测,必须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对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应认真测算,力求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各项收入预算要结合近几年实际取得的收入,并考虑增收减收因素测算,不能随意夸大或隐瞒收入。支出要按规定的标准,结合近几年实际支出情况测算,不得属于虚增或虚列支出。各项收支要符合部门的实际情况,测算时要有真实可靠的依据,不能人为提高开支范围和标准。在预算编制时要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完成情况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需要对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构建出考核体系,使各工作人员可以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避免只是依靠工作经验而不参考客观数据的情况发生,为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良好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五)健全风险评估体系与信息化建设

大量的事业单位都未构建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为保证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可以准确高效地开展,需要将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为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事业单位需要将自身风险防控意识予以强化,并以培训、讲座等方式帮助内部工作人员充分明确责任,建立起风险管控意识,使其可以快速有效地参与到此类工作当中,并以此种方式树立起危机意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管控能力。并且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需要先安排专业人员对内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与测试,之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来预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不仅要分析单一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而且要关注风险之间的关系,考虑整个单位层面的组合风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避免风险突然出现而对单位的工作造成影响。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风险评估小组,并对风险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在评估完成后针对影响较大的风险问题构建相应的管控机制,并建立起应急处理预案,保证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有效落实。为此事业单位需引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一体化数据库,借此来为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开展提供数据依据,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运行情况,针对性推进信息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健全有效的新型信息技术来达到各数据有效化处理的目的,应用信息技术来对各预算的指标进行技术分析,之后通过各岗位间的联动来达到实时监管的目的,进而达到落实内控管理工作的目的,保证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强化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与缺陷,因此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把好审计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应用审计人员的重要标准,确保为内部审计岗位配备的工作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同时,还应当切实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为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明确划分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岗位,保证审计工作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地开展,之后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事业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岗位责任书或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明确岗位职责、岗位权利以及与其他岗位和外界的关系,并将上述书面要求落实到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中。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也需要根据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和自身的工作模式,寻求出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区域,并将内控的职责进行落实,达到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架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风险评估及信息化建设欠缺等各类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明确岗位分工、完善内控制度等方式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保证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岗位评估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房地产企业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与应用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企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