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劳育建设路径探索

2022-12-23陶凤燕

科技风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五育专业课程劳动

陶凤燕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南通 226000

“五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的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还包括受教育者、家长与社会。“五育”的内容不仅包括追求“善”“真”“健”“美”和“实”等各自的学科内容,更注重相互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五育”的融合不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简单拼凑、整合,而是实现“五育”的真正渗透,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育位于五育之首,是五育的灵魂,贯穿五育;智育通过知识储备为实施各育提供基础;体育为各育奠定体质和生理基础;美育通过精神力量促进各育的发展;劳育是对各育的综合应用与成果检验。因此,需要辩证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促进五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1]。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育人的“五育融合”,“五育”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相互独立,又内在统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并举、五育互育、五育融合”,促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共生共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

课程劳育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提出的,课程劳育与劳动教育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3],劳动教育课是为实现劳动教育目标而专门开设的显性课程;而课程劳育是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通过主动、深入地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运用融入、渗透形式,进行劳动价值观的熏陶和引导[4]。护理专业的课程劳育即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是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将知识传授与劳动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将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与劳动技能培养相结合,学校所有老师均承担劳动教育的职责,所有护理专业课程都具备劳动教育的功能[5],从而实现劳动教育与各门专业课程协调同步、相向而行。护理专业课程劳育的实施,能够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铸造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确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培养优秀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对劳动者的需求。

1 护理专业课程劳育建设的必要性

1.1 课程劳育是确保护理专业立德树人任务实现的重要手段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多为0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自幼家庭环境优越,备受宠爱,在家庭与社会均极少从事劳动,劳动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缺乏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劳动精神,不少学生劳动技术不过硬[6]。而临床护士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呈递减之势,部分学生在接触护理专业后产生为难情绪,部分学生实习后甚至在择业时放弃了护理工作,部分毕业生工作能力及技能不符合医院用工要求,医院不得不增加新护士职业培训力度,增加人力成本。临床一线部分护士也因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无法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离职、离岗倾向比较高。这些问题与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的缺位密切相关,我国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无论是在教育政策还是教育实践中都存在着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理解误区,亦使得五育中的劳动教育因“无用”或“难以融入”而被轻视乃至忽略,劳动教育在家庭、学校教育中被淡化、弱化,造成了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7]。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是人们发展的阶梯,劳动是个体职业发展的根基和幸福生活的源泉[8]。要从根本上扭转忽视劳动教育的局面,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挑战,单纯依靠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尚不够,需要卫生职业院校教师在其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护理知识传授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对护理职业崇高性追求的培养,更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劳动文化和价值范式),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领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甘于奉献,成长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卫生健康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课程劳育是实现高职护生五育融合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提升未来护理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针对护理行业特点,有重点地推进护理专业课程劳育建设,与劳育课形成协同效应,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满足基本生存发展需要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提升护理职业技能培育的同时,加强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让学生感受、体会平凡岗位上劳动的伟大,提升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加强劳动教育是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实要求。护理教育视角下的五育融合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将五育相互渗透,聚焦于护生的课程、活动中,从而实现整体五育的生成。课程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开展课程劳育建设,可以整体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全方位发展,培育有生命的、有温度的护理人。

2 护理专业课程劳育建设路径探索

2.1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顶层设计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劳育方案

学校党委顶层设计,从宏观上把控指导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相关政策举措,整合学校、医院资源,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党政领导亲自牵头授课,发挥表率作用。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运行机制,将劳动教育成效纳入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统筹安排具体落实,发挥院系二级管理职能,教务部门统一制定标准,系部开展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劳育实施,督导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根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9]。

2.2 将劳动教育纳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课程渗透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实践贯穿于护理教育全过程,提升满足基本生存发展需要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新生入学认知教育、在校学习、实习到毕业,劳动技能与专业学习、实训训练始终同步进行。在各个育人环节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护士是劳动者,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护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为个人梦想和家国情怀而努力奋斗。

修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所有课程都纳入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梳理各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确定各门课程劳动教育的目标、重难点与实施手段,通过构建全课程渗透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筑牢劳动意识、锤炼劳动品质的主渠道。

2.3 分门别类,挖掘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劳动元素

课程是确保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所有课程不仅要具有知识传授功能,还要具备塑造劳动价值观的功能。因此,需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中。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结合时代特点,普及先进的劳动科学技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内涵与价值,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专业平台课中,各门课程挖掘与劳动有关的元素,如劳动法律、劳动安全、职业防护、职业发展与劳模故事等。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挖掘护理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和科学精神,整合校院实训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劳动意识,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工匠精神。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劳动教育模式,分批次、有重点打造课程劳育“金课”,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课程劳育精品课程的遴选与建设,发挥金课的示范带动作用。

2.4 以实训课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塑造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面貌

以实习实训课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明操作的良好规范,以护理技能大赛为依托,在操作训练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核心技能,劳动教育与护理职业素养养成同向而行[10]。实施“护理部主任—年级护士长—班级护士长”三级学生护理部管理体制,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将7S管理(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素养、安全、节约)作为管理规范,通过智慧实训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训练、自主管理,实训室物品摆放、整理打扫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强化劳动技能训练,在劳动中提升动手能力,提升劳动技能,塑造劳动品格。拓展劳动实践基地,课后到社区、合作医院、养老院等校外实训基地中参与真实的服务性劳动,感受真实的护理岗位,通过为病患服务,增强职业认同感与劳动自豪感,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5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榜样示范引领劳动教育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11],提高护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劳育教学水平,尤其是课程劳育元素挖掘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端正劳动教育态度,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从课程内容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护理专业特色课程教育等视角,将专业课程内容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从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等实际问题着手,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课程劳育的说服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劳动教育的获得感。

邀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到校与学生交流,他们都是从平凡岗位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所展现出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视老人为亲人”的劳动精神,“爱岗敬业、不惧辛苦、甘于为老人奉献青春”的劳模精神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乐于为老人服务”的工匠精神。学生近距离感受了劳模风采,感悟了劳模的成长轨迹,被劳模的精神深深感动。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护理院参观劳模的工作场所,学生们聆听劳模的劳动感想,看到了优秀校友先进护理工作者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超乎寻常的耐力照护患者,互动讨论,感悟护理人的工匠精神,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情感层面,树立了至善的劳动品德。

结语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劳育是大健康时代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现实诉求,卫生职业院校肩负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劳动者)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该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刻理解“课程劳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深入推进开展具有专业特征、时代特色、学校特点的高职护理课程劳育实施。

猜你喜欢

五育专业课程劳动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