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及治理

2022-12-23韩剑锋潘鑫蕊

关键词:思潮民粹主义网络空间

韩剑锋,潘鑫蕊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严重威胁。解析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依据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条件和发展轨迹,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策略,对于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衍生土壤,从源头遏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条件

1.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母体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产生源于民粹主义。作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发的母体,解读民粹主义是更好了解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前提。民粹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一般来说,对于民粹主义的解读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社会思潮,源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后通过法国大革命的滋润,最终因俄国“到民间去”的运动有了民粹主义的学名。二是将其看作一种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热衷于“人民走进议会,政治走向广场”的直接民主,[1]三是将民粹主义理解为一种利用下层人民群众来谋求社会变革的社会政治运动,这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部分资本主义性质国家,譬如20世纪俄罗斯右翼民粹主义思潮与运动;四是将民粹主义视为是一种政治策略,目的是完成某种政治上的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具体办法。对于民粹主义划分的类型不同,研究视角与研究成果也会不同,但不同类型学划分的民粹主义都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强调平民的价值,强调普遍群众的理想,强调社会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同时解构社会精英的权威。当前,民粹主义主要是以社会思潮的形式在中国传播,体现为一种用以表达一定的诉求理念和社会心理的意识形态,仅仅是一种依据当下时代特征而流行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民粹主义思潮本质上是“亲法西斯主义”的,是政治理性的死亡,是以盲目的乌托邦狂热为借口出现的反叛。[2]69-73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是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曾有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迹象,无论是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典故亦或是现代中国在救亡图存探索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精英”与“平民”的对立在中国社会持续存在。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继承了民粹主义思潮本身固有性质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潜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表现于网络空间,是民粹主义思潮在当代社会的一种新形态,是民粹主义全球性泛滥与区域本土化进程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可以说,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许多表现,都体现出了民粹主义思潮的关键特性,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价值观。

2.社会矛盾——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根源

中国社会的转型进入到了矛盾突发的深水区,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产生埋下了种子。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启了令世人瞩目的社会转型过程,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等多方面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转型和社会体制改革带有不确定性,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社会结构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恶化、分配政策在执行效率上的滞后等,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冲突日益严重。社会越是处于变革时期,社会的各种矛盾就越是错综复杂,依托社会条件产生的社会思潮越是多样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就越是带有差异性与特殊性;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社会矛盾逐渐浮现在现实生活中,并在网络空间大肆传播,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社会矛盾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了人民更多的民主与自由,促进了人们的民主、民权意识普遍觉醒,“当民众从不关心政治的沉睡中醒来,其通常的表现形式是右翼民粹主义的反叛——难怪许多持技术统治论观点的开明自由派人士在想迄今的‘冷淡’到底是福还是祸。”[2]69-73人民群众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会导致过激的“民主”造成“民粹”。面对传统资源再分配中的不均现象,人民群众不再保持沉默,而是奋起反抗维护自己的权益。经济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替代传统计划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基础的稳步提升与上层建筑相对滞后的失衡现象,广大底层群众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保证,这就造成了矛盾纠纷的频频发生。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后带来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换代”,各种文化需求的出现,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在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企图走偏激、个性、非主流道路;多种因素齐头并进,导致人民群众形成了“反对社会精英”、“宣传极端民主”的思维,社会矛盾凸显造成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勃兴。

3.网络空间——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推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形成的不可忽视的条件。网络本身包含的多重特点成为助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形成的力量。就网络信息的传播与普及而言,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提升了各种社会事件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影响范围,打破了传统信息互通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还降低了信息发布与传递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在网络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着信息资源内容广泛、获取便捷等特征,即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资源不仅由各种社会精英、专家学者提供,也有普通民众在网络空间发布的信息资源。专家学者可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人民群众讲解某一理论内容,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线上“面对面”的方式与社会精英进行沟通,拉近了“民”与“粹”之间的距离,打破了阶层之间的距离感,实现了“民”与“粹”的联动。同时,与传统信息内容相比,网络空间尚未实现高度治理,发布各种信息资源的门槛较低、发布信息的审核条件还有待增强、开放性与自由性导致同一信息的不同论述角度质量良莠不齐,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生隐患。最后,在网络隐私方面,网络空间存在虚拟性、网络管理的不健全性等特征,现行网络管理制度尚未达到完备,面对某一尚未被人民群众完全认知的社会舆论事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愿表达不被道德和法律约束,一些激进网民可以任意宣泄自己的极端情绪,助推网络民粹事件的生成与爆发。

中国网民数量庞大,互联网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生活。随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网民的人数正在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规模庞大的网民也是民粹主义思潮发展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2月25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提到,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5个小时。[3]这就意味着我国互联网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普及,我国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领域,助推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

二、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轨迹

1.1994年至2003年:以天涯论坛等为主阵地的萌芽阶段

1994年4月,中国开始提供全功能的互联网服务,成为被国际正式认可的互联网的国家。互联网技术的到来,网民的数量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互联网环境中,将中国人民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

1999年天涯论坛的出现,拓宽了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给中国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个畅所欲言的话筒,可以在网络空间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使得有互联网接入的用户能够利用除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外的新渠道,了解国内外各种热议事件的舆论状况,互联网实现了中国人民通过网络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心愿。这一时期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发展的萌芽阶段,网民人数少,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完善,尚未形成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的趋势,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主要体现为民粹主义思潮与爱国主义情绪的结合。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与隐匿性,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讨论热门事件,如1999年5月9日,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天涯网友反应激烈,网民在论坛中就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展开激烈讨论,反响效果远强烈于传统通讯媒介。由于网络技术的不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之网民总数量并不占优势,网络空间中的各种社会问题还未达凸显,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仅是萌芽状态,并随时可能实现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合流,从而势力消解。

2.2003年至2009年:以贴吧、博客为主阵地的发展阶段

新世纪以来,网络民粹主义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话语力量介入公共事件。2003年至2009年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阶段。在这短短不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又爆发了几次小规模高潮。

早期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主要潜伏在贴吧、博客等社交软件当中。博客和贴吧的出现,为网民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情绪,畅所欲言的空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使更多人了解到网络技术给予生活的便利。这一时期,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已经不仅仅是与爱国主义的结合、也不局限在就国家主权问题的讨论,更多议题已经转移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2003年以“木子美”事件,引发了以“博客”为载体的个人事件进驻网络公共领域大讨论的时代。[4]而一句“博客本来就是一个公开日记的地方”道出了网络生活的公开性与平等性,体现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的条件。贴吧同样也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爆发的主要阵地,楼主发表意见、其他网民跟帖讨论,社会案件在网络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相较于现实生活,网络空间的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表达意见、宣泄情绪,对各种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了解并表达意见,网络热点事件已经明显表现出民粹倾向。2006年经济学家茅于轼,发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的文章,提出了“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观点,[5]109在当时引发了网民的强烈热议,也使“民”与“粹”已经有了明显的界限划分,已经有部分学者和普通的民众关注到这种情绪的蔓延。而2009年至2012年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发展阶段的第二次小高潮。2009年“微博”的出现,驱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迅速发酵,网络民粹主义思潮通过各种网络信息渠道得以爆发式增长。微博是用户分享、发布和获取信息的平台,中国国内主流互联网企业均在2009年微博内测结束后加入微博服务大潮。微博平台网络民粹倾向性质的事件自此开始愈演愈烈。如:上海交通行政执法部门“钓鱼执法”、山东新泰选拔23岁副局长事件、江苏南京徐宝宝事件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典型事件表现出更为极端的草根性、更为直接的参与性、更为强烈的批判性和更为复杂的非理性特征。

3.2009年至今:以微博、短视频客户端为主的爆发阶段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2009年至今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发展的高潮阶段。网络技术的进步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互联网的使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还拓展到了移动电话、移动手表等范围,基本实现了公民“动动手指就可以发表意见”的政治参与。在高潮阶段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也逐渐形成了几个方向。民粹事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范畴:与群体利益相关的热点事件,如政策出台、重大改革、教育等;工资协商、权利保护等特定的社会矛盾引发大规模事件;网民持续关注的话题,现阶段主要反映在疫情防控、中美贸易战等问题上;娱乐新闻、社会舆论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并在网民中引起大量负面情绪积累的事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因其自身的“空心性”催生其与更多社会思潮合流,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发展态势,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也不仅仅体现在国内互联网空间,更有扩展到国际的趋势,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使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危机,一些发展策略并不能良好改善民众与精英的对立情况,甚至恶化两者的关系。网络参与度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时期自媒体已经成为网络民粹主义热点事件的新载体,网络也从便利生活、提高效率的工具,进化为体现社会资本、价值认同等精神交往的手段。

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发生重要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发展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新、更为具体的要求,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利益冲突、阶级矛盾、民生问题开始进入网民视野,并在网络上形成了一种以大众对官员、富商、专家的激烈批评为主导的反精英、反权威的态势,各种因素催生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爆发。

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治理原则

1.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批判网络民粹主义思潮

辩证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思潮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中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面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我们要对其错误观念、消极影响给予批判,另一方面也要从中吸收有益成果,将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样网路民粹主义思潮对于我国社会的影响既具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危害社会进步的一面。网络民粹主义对精英进行猛烈批评,过分强调平民大众的政治自由,造成了阶级对立、扰乱社会和谐稳定。但作为一种基于社会现实条件所形成的思潮,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拓宽民主政治参与渠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核心是为平民发声、为大众争取利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社会弱势群体。在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过程中,要运用辩证思维方式,看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在对立统一中有效实现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正向引导。

2.坚持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每一种社会思潮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有效应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要求我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字面理解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就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常常会使人误以为与民主相关对网民产生误导。如果从它们的理论渊源和本质内涵去理解,就很容易发现它的本质。要增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学理性的研究。当前阶段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并不充沛,同时出现了研究方式思维固化的问题,侧重于“厘清本质、揭示危害、纠偏认知”,[6]84-90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本质的研究,增强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等核心议题的研究尝试。同时,必要的实践对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危害具有重要作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并对象化的社会活动,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应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消极影响,需要将理论研究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科学方法论,为应对消极影响进行实践指导。

3.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治理原则

回顾世界民粹史,民粹主义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泛滥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民粹主义带来的危害,不同国家和地区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成效。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史是世界民粹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样态。应对网络民粹思潮的消极影响,要从历史过往经验中探求治理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思路。运用更广阔的视野考察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充分考察俄国、拉美以及欧洲等地民粹思潮的爆发条件与治理经验;坚持从中国本土现实条件出发,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实现国内外民粹主义思潮的同频共振、历史与现实的科学把握;有效应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

4.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网络民粹思潮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在泛滥过程中通常易与其他社会思潮合流。当前阶段,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常常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流行性社会思潮相结合作用于网络空间,呈现出影响范围更广、发生作用更复杂的情况。同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还会依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呈现出不同的演绎态势与影响。马克思主义指出,具体事物是事物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体,在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过程中,社会思潮在实际的作用与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保持了某些特点和差异,对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民粹实践,运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性质的民粹事件与影响分别加以不同的治理策略,是有效应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关键。

四、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治理策略

1.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民”与“粹”的对立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是当代中国的部分网民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认同危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在意识领域的社会反映,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生活条件的产品,是由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代表着一定群体的利益诉求。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和传播,与国家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不足和普通人物质利益的薄弱密切相关。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困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筑牢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和泛滥,是普通群众对现实的不满,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切实把握好与公众相关的、特别是与弱势群体相关的生计问题。赋予普通民众更多了解和参与国家事务与社会问题管理的权利,拓宽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引导公民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树立积极的爱国主义责任感提供制度保障,从源头上消灭“民”与“粹”之间的隔阂与分裂。对普通人民群众合理物质性利益充分关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表达自己内在需求问题的合理途径。

2.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的肆意扩散,与网络空间治理不严格、网络环境内法律法规不健全有着密切关系。“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8]22网络平台是人们生活的虚拟空间,然而虚拟空间的言行并非虚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的“主场”,纵使网民中大部分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也很难在纷乱嘈杂的网络空间中坚守自我。有效抑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需要我们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要加强对信息传播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上的管控和检查、加强对主流媒体的监督,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有效控制舆论导向。针对个别激进性、非理性发声,能有效抑制民粹行为在网路空间的快速和大范围发散,同时针对网络空间中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与获取便捷特点,加快制定网络空间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网络空间规定,也是有效抑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关键一招。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强制作用;根据网络空间环境的特点和现实要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让网络空间的民主政治发展回归到法制轨道上正常运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9]4-5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为广大网民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在网络空间更好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思想理论武器。面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我国网民意识形态的恶意渗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是当前阶段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0]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方面,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了当前国家发展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家层面来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关键。要加强道德和法律的规范性引导,抵消网络民粹主义的非理性暗示,党和政府要致力于民生问题,积极有效地解决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抑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氛围,有助于抑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肆意盛行,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氛围会减少民粹主义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的法制制度,营造一个自由与法治相结合的网络空间环境,会对民众表达话语权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从公民个人层面来讲,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每个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网络空间进行政治生活的行动遵循,增强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对占网民总人口绝大对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培育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依法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引导青少年从内心杜绝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广大网民的头脑、融入网络阵地、融入网络空间管理过程中,增强网民正确看待各种复杂的民粹现象的能力,避免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迷失自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广大网民的思想意识、融入网络阵地、融入网络空间管理过程中,增强网民正确看待各种复杂的民粹现象的能力。

猜你喜欢

思潮民粹主义网络空间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对于社会思潮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
如何释放多元社会思潮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