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实证主义与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转型

2022-12-23江怡

浙江社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逻辑

□江怡

内容提要 分析哲学正式进入美国是伴随着维也纳学派成员先后移居美国开始的。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过程,也是实用主义哲学自身转型的过程,即从推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经验研究转向突出语言和知识的逻辑研究。考察美国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史,对于我们理解实用主义在当代美国的现状和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首先,分析哲学进入美国的过程,是科学理性和经验方法逐渐取代思辨哲学和先验方法的过程,也是美国哲学从唯心论和实在论逐渐转型为物理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过程。其次,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既体现了美国本土哲学的经验化和实验性特征,又表明实用主义策略的重要转变,即从关注生活经验和世俗社会转向关注心灵和知识的世界。再次,分析哲学在美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仅诞生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分析的实用主义哲学,而且延续了17—18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传统,即罗蒂提出的“镜式思维”模式。最后,实用主义哲学保全了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但又在批判中推进和扩展了分析哲学的研究方向。

每一种文化都曾有过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经验。无论是作为古代文化代表的希腊哲学,还是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文化,都经历过与外来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最后采取妥协或包容态度的过程。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没有一种文化是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的。而且,每一种文化正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学习、借鉴或冲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传统。①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依照这个规律,美国哲学和文化也是在经历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洗礼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征。这在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接受外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美国本土文化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在与外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相互冲突碰撞中,不仅使得逻辑实证主义在经历了欧洲大陆的政治迫害之后而在美洲大陆得以存留并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分析哲学运动,而且使得实用主义在实现了自身的哲学转型之后演变为一种更为普遍的认识方法和生活之道。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进入与美国实用主义的转型

历史地看,20世纪初形成的实用主义是美国本土文化的哲学形态。虽然来自欧洲的绝对唯心论也曾在北美大陆占据过上风,但实用主义最终借助于普及大众的各种方式,例如皮尔士的科学普及讲座,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研究以及杜威的社会学思想等,在美国文化中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想。然而,好景不长。如果从皮尔士的第一篇代表性哲学论文《如何使观念清楚明白》(1877)算起,到卡尔纳普在芝加哥大学的讲座(1937),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占据领先地位也不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而且,即使是在这个历程中,实用主义似乎也始终处于与其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哲学观念的争辩之中。这些哲学观念既有来自欧洲的人格主义、生命哲学,也有来自东方的神秘主义和宗教哲学等。②但所有这些哲学观念对实用主义的影响,都不及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美洲大陆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潮。以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进入美国,虽然有政治上的历史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实证主义的经验论传统与实用主义思想的高度契合,使得这种来自欧洲大陆的全新哲学逐渐在实用主义的大本营扎根落户,并最终不仅使自己成为美国哲学的主流力量,而且迫使实用主义发生了重要的思想转型:在哲学特征上,实用主义从一种具有公认思想特征的哲学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更被接受为思想原则和认识方法的哲学框架和思维方式;在哲学概念上,实用主义从崇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经验研究转变为突出语言和知识的逻辑研究。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初产生于具有思辨哲学色彩的形而上学研究,虽然这种形而上学被赋予了与传统哲学不同的特征,但阅读皮尔士的文章和著作,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哲学思辨的色彩。无论是他对形而上学的定义,还是对数学、逻辑以及符号性质的理解,都体现出传统思辨哲学的明显特征。例如,他在解释“实用主义”一词的选择理由时,明确表明自己哲学的思想来源是康德哲学,并以此作为自己哲学选定“实用主义”这一名称的根据,即“实用”表达了科学研究与某个特定目标之间的联系,“确认在理性目的与理性目的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③皮尔士在论述中基本上采用传统哲学的术语,而且,从思维方式上看,皮尔士的论证基本上还是康德哲学的模式,即力图从概念内容分析出发,说明概念的性质与事物本性之间的关系。从哲学气质上看,杜威比詹姆斯更像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不仅表现在他早期哲学的主导倾向就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论,而且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阶段,他的运思方式和思想表达都还明显地带有思辨哲学的痕迹。例如,被看作代表杜威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经验与自然》,就开宗明义地宣布,该书的主要目的是要“发现被经验的事物所具有的某些这一类的普遍特征,并且说明它们对于建立一个关于我们生存其中的这个宇宙的哲学理论所具有的意义”。④在这里,力图发现事物的普通特征并建立一种通观宇宙的哲学理论,正是传统哲学家们的哲学梦想,而且在许多传统哲学家看来,这也只有通过类似辩证法这样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够实现。虽然杜威的哲学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思辨哲学的范畴,但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哲学即将面临着一场急剧的变革,并为迎接这场变革积极地做好准备。这就是杜威为迎接分析哲学进入美国而做出的努力。⑤

然而,与杜威相比,詹姆斯和皮尔士一样,更接近于科学家的气质。作为一名科学家,皮尔士始终坚持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无论是在经验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理论科学探索中,皮尔士都能够把科学的理性精神运用到具体的研究领域。同样,詹姆斯则是按照实验科学的方法对心理学展开系统研究,他的三卷本的《心理学原理》都是严格地根据经验科学的要求而对心理学中涉及到的许多心理现象和活动做出客观的分析,按照他的说法,“思想伴随着大脑的工作,而这些思想就是对现实的认知。整个关系只是在经验上得到记录,而无需任何对此的解释要求。大脑形成了认识意识,这是令人感到神秘之处,无论这种意识和认识本身可能是什么。”⑥詹姆斯不仅在理论上解释了经验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上运用实验科学方法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特别是用于心理学教学实践。⑦

这些表明,实用主义在初创之时表现为两种哲学倾向的混合体:一方面保留了传统思辨哲学的理论特色和表达方式,但另一方面又体现出试图以经验科学的方法解释传统哲学的问题和理论概念。这既表明了实用主义哲学最初的不彻底性,即在提倡新的哲学理念时无法完全与传统哲学告别,又表明了实用主义哲学在技术上的不完善性,即无法用符合经验科学的方法去论证自己哲学的新颖性。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当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以一种结合了逻辑与经验的独特方式进入美国,自然会受到实用主义者们的热烈欢迎。当然,这种欢迎最初多少还并非情愿,因为20世纪40年代正是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一种新的哲学突然进入美国并试图挑战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毕竟对实用主义哲学而言并不是好事。但随着詹姆斯于1910年去世,皮尔士于1914年去世,第一代实用主义者就剩下了杜威。而第二代实用主义者的代表如亚当斯、米德等人则把实用主义更多地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例如在社会工作和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在杜威的影响之下,更是把实用主义变成了一种社会进化理论和教育自然主义的重要哲学根据。随着杜威式“新政”(New Deal)的式微和美国政治进入冷战阶段,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这时,作为一种新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进入美国,给美国哲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这就是,用科学理性和经验方法逐渐取代了思辨哲学和先验方法,用物理主义和科学主义逐渐取代了唯心论和实在论。

然而,实用主义者与逻辑实证主义者对经验的看法存在着细微差别。虽然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等人把经验理解为一切认识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但这种经验理解是基于他们对陈述句的经验性质解释,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切经验内容都是用符合物理主义原则的陈述句表达的,从这种意义上说,经验就意味着可以用于证实句子意义的验证方法。⑧石里克反复表明,他所理解的经验概念与实用主义者(例如C.I.刘易斯)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并试图由此说明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从根据上就是一条经验原则。但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这条经验原则是与逻辑原则完全一致的,就是说,只有符合逻辑规则要求的句子才能在经验上得到证实。这与实用主义者所理解的经验概念有所不同。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准则”要求的是在经验上可以验证一个概念的内容,这与这个概念的逻辑使用规则无关。詹姆斯的经验概念更是包含了一切人类现实活动的内容,也是用于祛除笛卡尔二元论残余的重要武器。杜威则把经验概念放到人类社会的总体实践层面上,强调了经验的自然化特征。对于刘易斯来说,经验应当是指直接当下的主观感受或实际指向事物的活动,而不是逻辑上的或语言上的规则。⑨所有这些表明,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目中的经验完全是自然的概念。

关于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经验论传统上的一致性,已经有不少学者做出了系统论述和深入研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经验论传统背后的驱动力却是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理性精神和实验实证追求。无论是在逻辑实证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还是在实用主义宣扬的基本理念中,我们都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些哲学精神和追求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和追求,实用主义在接受和转向分析哲学的过程中,逐渐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哲学论述方式,甚至放弃了这种哲学的最初理想,转而采取了更为科学理性、更具有实证精神的分析哲学路径。分析哲学进入美国的过程,是科学理性和经验方法逐渐取代思辨哲学和先验方法的过程,也是美国哲学从唯心论和实在论逐渐转型为物理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过程。

二、实用主义哲学转型的内在驱动力

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既体现了美国本土哲学的经验化和实验性特征,又表明实用主义策略的重要转变,即从关注生活经验和世俗社会转向关注心灵和知识的世界。

实用主义哲学与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分析哲学之间的结合,有着外在的历史机遇和内在的理论依据。在二战期间,由于政治动荡和反犹太运动,许多有犹太背景的哲学家纷纷逃离了欧洲,首选的移民地就是远离战争的美洲大陆。二战后,更多的欧洲哲学家来到美国,他们给美国哲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可以说,正是历史的机缘使得美国哲学家们接触到了在欧洲流行的分析哲学,并逐渐接受了这种哲学,力图把它改造成适合美国哲学传统的新的哲学。当然,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能够接受分析哲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两种哲学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思想相似性。正如石里克反复强调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意义原则把经验和逻辑相结合,强调符合逻辑的最终是符合经验的,这与实用主义对经验的强调是异曲同工的。蒯因也曾明确表示,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都属于经验论的传统,只是它们分别突出了经验的不同维度。应当说,正是在对经验的重视上,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和来自欧洲的逻辑实证主义才在对方的哲学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当然,实用主义之所以能够接受分析哲学并最终与分析哲学相结合,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实用主义哲学自身转型的内在需要。一方面,实用主义的经验论传统使得这种哲学能够坚持以经验科学的方法和实验科学的态度处理一切哲学上的问题,这也使得实用主义哲学成为美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本土意义上的哲学。这种经验论的哲学精神完全符合美国社会的基本状态,即以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去发现新的世界。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原本就是关注生活经验和世俗社会,而对经验世界的这种关注很自然地在分析哲学视角关注心灵和知识的世界时得到相应回应,因为心灵和知识问题直接涉及到的依然是人类自身的问题,不过是从外部的经验世界转向到内在的心灵世界。这种转向既是当代美国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实用主义自身理论发展的需要。所谓“自身理论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指实用主义长期以来被看作一种世俗的生活哲学,这在二战之后的西方世界被逐渐边缘化。因为欧洲大陆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重要改变,这就使得战后的欧洲哲学必须面对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灵世界,必须对新的世界格局中的人们的世界观做出新的反应。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哲学家们以当代科学的新发现和新成果重新确立哲学研究的地位。这些都对美国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大战前后的美国哲学家们基本上沉溺于对自然世界的经验反应,但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心灵世界的关注,更没有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的挑战。这些导致了美国哲学的保守主义和固步自封态度,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哲学为美国哲学注入新鲜活力。逻辑实证主义者们进入美国,不仅为美国哲学家们带来了新的哲学理论和方法,更是为美国哲学的改变提供了重要机会。杜威早在出版于1920年的《哲学的改造》一书中就表明,“哲学如能舍弃关于终级的绝对的实在的研究的无聊的独占,将在推动人类的道德力的启发中,和人类想获得更为条理、更为明哲的幸福所抱热望的助成中,取得补偿。”⑩这就意味着,哲学的变革并非来自外部世界的要求,而是来自哲学自身内部的需要。实用主义的分析哲学转型,正是实用主义哲学自身变革的结果。

三、“镜式思维”与分析的实用主义哲学

分析哲学在美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仅诞生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分析的实用主义哲学,而且延续了17—18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传统,即罗蒂提出的“镜式思维”模式。

C.I.刘易斯和蒯因等人的工作,从技术上说,推进了分析路径在哲学不同研究领域的扩展,如形而上学、知识论、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等,但从哲学上看,分析的实用主义的出现则是美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纵观美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哲学从神学研究转向德国哲学学习,从培养牧师转向培养哲学专家,这个过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1866年,美国的第一个哲学博士诞生于耶鲁,美国的第一本哲学杂志《思辨哲学杂志》诞生,皮尔士发表了第一篇逻辑学系列论文,这些都已经成为美国哲学独立于神学研究并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十年后,1877年,罗伊斯(Josiah Royce)在霍普金斯大学开设了第一门哲学研究生课程,专门论述叔本华哲学。1880—1890年,美国第一代职业哲学家正式登台,杜威、鲍德温、罗伊斯、桑塔亚纳等人都分别在大学找到了自己的专门位置。1890年后,美国的哲学职业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学扩招导致了社会科学和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各大学哲学系也从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以及霍普金斯等名校招聘了许多毕业研究生,他们的加盟使得哲学专业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占据美国哲学主导地位的哲学是黑格尔的观念论和人格主义,代表人物布鲁克迈尔(Henry Conrad Brokmey er,1828—1906)、艾夫雷特(Charles Carroll Everett,1829—1900)、霍威森(George Holmes Howison,1834—1916)、哈里斯(William Torrey Harris,1835—1909)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黑格尔观念论者和新黑格尔主义者。而且,在20世纪最初十年,新实在论和批判的实在论也展露头脚,成为当时维护传统哲学和反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由此可见,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正式传入美国之前,在美国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哲学依然是新黑格尔主义的观念论和有神论的观念论。虽然新实在论和批判的实在论试图冲破观念论的束缚,但由于其内在的理论矛盾而使得它们无法完全驳倒观念论的挑战。来自欧洲的逻辑分析方法为美国哲学家们,特别是这些新实在论者和批判的实在论者反驳观念论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武器。新实在论者怀特海和蒙塔古等人,以及批判的实在论者D.德雷克、R.W.塞拉斯等人,后来都对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在美国的最初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新实在论和批判的实在论是分析哲学在美国哲学界的最初形态。

当然,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结合,产生了独具美国特色的“分析的实用主义”或“新实用主义”,亦称“逻辑实用主义”(蒯因用语),这为作为美国本土哲学的实用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得到了新的活力。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分析哲学的确为实用主义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分析的实用主义不仅保留了实用主义的思想基础,更是为实用主义哲学进入分析的时代提供了准入的思想保障。实用主义可以被分析哲学化,而不是分析哲学被实用主义化,这个历史事实就表明,实用主义在当代更适合与不同的哲学思想相结合,更容易与不同的哲学传统产生互动和相互影响。这恰好说明,实用主义在当代更多地被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认识态度,而不是一种概念体系。同时,实用主义由于与分析哲学的结合,不仅保留了这种哲学传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扬光大。如今,这种新实用主义不仅被看作是一种美国哲学,而且被看作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哲学。

R.罗蒂被看作是新实用主义的第三代代表。他的历史作用不仅在于为这种实用主义提供了全新的理解框架,更在于他把分析哲学本身送入了“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是收藏分析哲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加以研究,如同分析哲学史研究一样,而是从历史的视角重新解释分析哲学的历史地位。这种重新解释就是他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中对分析哲学的“镜式思维”定位,把分析哲学解释为对17—18世纪以来的西方近代认识论的现代延续。这种延续,即作为自然之镜的认识论形式,使得分析哲学不仅是作为一种哲学研究方法而存在,更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作为一种认识框架。在他看来,分析哲学也因此而被禁锢在近代认识论的镜式模式之中,或者说,分析哲学本身就是延续着这种认识论。而他的工作就是要揭露这种认识论的错误,并由此终结这种认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蒂被看作是分析哲学的“掘墓人”,虽然他的工作非但没有动摇分析哲学在美国的发展,而且使得他的哲学被分离出分析的实用主义阵营。

四、实用主义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拯救

实用主义哲学保全了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但又在批判中推进和扩展了分析哲学的研究方向。蒯因哲学及其之后的美国分析哲学完全走向了一条实用主义的不归路: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塞拉斯的经验主义祛魅、刘易斯的多重世界观、戴维森的变异一元论、普特南的相对主义策略,所有这些都指向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即普特南晚年念念不忘的信条,哲学应当思考如何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历史地看,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虽然发起于欧洲大陆,但却是在美国得到发扬光大,并最终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分析哲学运动。如果没有蒯因对逻辑实证主义两个教条的批判,如果没有C.I.刘易斯与石里克围绕经验问题的交锋,如果没有卡尔纳普、塔尔斯基、亨普尔等人在30—40年代先后移居美国,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思想遗产不可能在美洲大陆得以保存,甚至在欧洲大陆也会因为战争变局而荡然无存。伴随着逻辑实证主义死亡的哀声,二战前后的欧洲大陆盛行的哲学思想不是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哲学为代表的现象学和存在哲学,就是以萨特、加缪、卡夫卡等人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还有流行于东欧各国的葛兰西、卢卡奇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而在分析哲学运动中被看作与维也纳学派同等重要的牛津哲学,则基本上满足于很小的哲学学术范围,并没有对欧洲大陆的哲学导向产生重要作用。相反,由于维也纳学派以及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其他学派成员纷纷移居美国,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在美洲大陆落地生根,逐渐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哲学相互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说,实用主义哲学家们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杜威、桑塔亚纳、塞拉斯、席勒(F.C.S.Schiller)等这样的美国哲学家的鼎力襄助,逻辑实证主义也不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在美国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哲学,并最终使得分析哲学成为美国哲学的主导力量。

应当说,实用主义哲学对分析哲学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所做的贡献,不仅在于它最初促成了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落地生根,并通过其自身哲学的转型而推动了分析哲学运动的形成,更在于这种分析的实用主义哲学拓展了分析哲学的研究视野和关注领地,开辟了分析哲学运动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的逻辑哲学、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逐渐走向了心灵哲学、社会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并使得实用主义演变为一种可以适用于哲学所有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在当代美国哲学中,作为一种方法的实用主义,远比作为一种学说的实用主义,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美国哲学家们都意识到,实用主义应当被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和生活态度,而不是一种理论观点和概念体系。早在20世纪90年代,普特南就清楚表明,只有当我们把实用主义看作一种方法而不是理论时,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实用主义的价值。罗蒂更是由此说明,真正的实用主义者不应纠缠于实在论与相对主义之争,而应把目光放到实用主义的方法上,从方法论上处理传统实用主义与他的新实用主义的关系。作为一种方法的实用主义正是分析的实用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⑪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实用主义对分析哲学的接受,不仅拯救了来自欧洲大陆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而且拯救了实用主义自己,改变了美国哲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在这个接受过程中,实用主义哲学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虽然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共属于经验论的传统,但它在接受后者之前毕竟是以德国的观念论传统作为自己的思想来源,特别是新黑格尔主义和人格主义对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多少有些思想影响,这与完全出自自然科学研究和经验论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在思想背景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实用主义的转型变得格外具有历史意义。其一,实用主义能够放弃自己原有的研究领域和方式,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转向知识论和逻辑研究,从注重生活经验和现实世界转向专注于语言表达和逻辑论证,这种转变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从侧面表明了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存在的哲学价值。其二,分析的实用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美国哲学的发展模式,这一方面使得分析哲学在美国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实用主义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形式得以存留。“分析的实用主义”这个名称恰好体现了这两者的结合。⑫

注释:

①如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对印度文化、古罗马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等等。参见马树德《中外文化交流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豪森《罗马史》,孟森、李稼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②涂纪亮《美国哲学史》,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③皮尔士:《什么是实用主义》,载《皮尔斯文选》,涂纪亮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④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⑤维也纳学派倡导的《统一科学丛书》推举杜威为编委会成员,杜威还为该丛书贡献了著作《评价理论》(1939)。他曾任职的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都是维也纳学派成员传播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阵地,而以英美哲学家为主的《在世哲学家文库》把杜威列为第一卷的卷主(1939)。

⑥James,W.,Principles of Psychology,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vol.1,p.647.

⑦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实验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⑧石里克:《意义和证实》,载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0页。

⑨Lewis,C.I.,Experience and Meaning,inPhilosophical Studies,March,1934,p.131.

⑩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4页。

⑪江怡:《实用主义如何作为一种方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5日。

⑫这里所说的“分析的实用主义”不是指布兰顿提出的以德国哲学为模版而确立的在言语与行为之间建立的语义学,而是指塞拉斯、刘易斯、蒯因和普特南等人以实用主义精神从事的分析哲学研究。参见Robert Brandom,Between Saying and Doing,Towards to an Analytic Pragmati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Joseph Margolis,A“Pragmatist”among Disputed Pragmatists:Robert Brandom’s Between Saying and Doing:Towards an Analytic Pragmatism,in Contemporary Pragmatism,2009,6(1):183~195;李红:《分析的实用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5日。

猜你喜欢

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逻辑
创新的逻辑
现实与虚拟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We Know Someone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