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价值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2022-12-23岳冬辉何占义
毕 岩,崔 妍,岳冬辉*,何占义
(1.长春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中心,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117;3.长春中医药大学外语教研部,长春 130117)
中医药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代医家在学术上不断传承发展,在临床防治疾病的过程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思想文化,包含在中医学科的许多课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彰显中医药文化特点,体现思政教育实质内涵,既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中医药教育教学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特色思路。
1 中医药文化价值的丰富内涵
1.1 惟人最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中医历代医家崇尚“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道德理念,现代医者仍注重“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道德信念。南北朝的萧纲《劝医论》中云:“天地之中,唯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1]中有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中医药文化顺应四时更替,一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人文科学精神。
1.2 仁术济世,大医精诚的职业观
身为中医药人,要具备仁爱之心、悬壶济世之术,医术和医道二者缺一不可。汉张仲景有言:“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无论医道还是医术,都要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医贵乎精,仁术才能济世。
1.3 济人为本,医乃仁术的伦理观
“济人为本”从古至今都是医者最基本的道德情操。中医药文化的根基和灵魂是“精、诚、仁、和”,它不仅要求医者具备精湛的医术、诚恳的态度,更应该具备济世仁心、谦恭温和的内在品德。“医乃仁术”所体现的是“仁爱”思想,医者应该关爱、尊重、善待每一位患者,要一视同仁,要始终坚持以患者的角度出发,高度关注患者。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1]所言:“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济人为本”是医者坚定的信仰,“医乃仁术”是医者的道德追求。
1.4 和合为要,现代背景的科学观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在现代背景下同样具有价值内涵。中医药对自然观、生活观、生命观均有独特见解,对人类和谐完美起到积极作用;其理论和思维方法,对现代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为“科学”的定义、认知、学术范畴等提供参考,对促进“科学”标准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2]。
2 中医药文化价值培育的主要载体
2.1 课堂是培育中医药文化价值的主阵地
课堂作为高校传播学术的主阵地,在培育和传播中医药核心价值过程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首先,学校可以增加中医药文化公选课和选修课,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历代名医大家的成才之路为榜样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其次,高校教师应树立自觉传播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意识,利用师生关系将“精、诚、仁、和”的中医药人的道德追求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2.2 校园活动是培育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支撑
丰富中医药院校校园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逐渐认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学校可组织新生参观中医药文化校园特色景观,让学生从刚进入大学就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了解其价值。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比如可充分利用“名家讲座”“文化讲堂”等校园活动,邀请中医药名家给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讲座,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再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利用社团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读书节,中医药文化知识大赛,历代中医名家治疗疾病典故表演情景剧等知识文化艺术活动[3],使师生在参与活动中被中医药文化魅力所感染,从而逐渐认同中医药文化价值观。
2.3 新媒体是培育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新途径
互联网环境衍生出的自媒体时代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打开了新途径。高校师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的前沿群体,要把握“互联网+”领域下通过新媒体传播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时代机遇。首先,可建立大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工作网站平台,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舆论阵地[4]。中医药院校应对中医药的时政热点进行时时关注并作出理性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其次,中医院校应该加强新媒体下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如引导师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等平台上对中医药文化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学生真正领会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内涵。
3 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3.1 发挥思政课程的核心引领作用
“思想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确的价值理念是传承和发扬文化的基石。“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就是通过辨析中医药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人的职业认同感,固牢中医药文化价值之基。同时,通过突出传统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师资综合素养,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3.2 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
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育德功能,完善“课程思政”体系[5]。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思政”目的。深入发挥专业课课堂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积极引导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与中医药文化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3 提升教师核心价值教育能力
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关键。只有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文化价值传递给学生。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影响力,强化教师在课堂中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实现教育与教学相统一。
4 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
4.1 提高中医药文化价值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药实践中所形成。因其形式原始,内容朴素,故中医药文化价值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价值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可彰显中医药文化价值的魅力,使课程思政中的思想、理论突显民族特色。
4.2 增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契合性
若使学生实现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基本观点的“知”到“信”,在课程教学方法上务必要“合”。所谓“合”就是契合,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譬如人生观、道德观等教学内容,可选用案例法教学,以张仲景、孙思邈、刘完素等大医名家的人生经历、医德箴言开展教学;价值观教学内容,可用易位式法教学,由学生来进行授课,老师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通过学生自己授课深刻领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4.3 强化中医药文化价值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性
中医药院校课程教学,一定要将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培养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课程中强化中医自信,实现从“知”到“信”再到“行”。将专业课程与中医药文化价值培养有机融合,也是中医药院校提升思想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专业课程教师要以中医药文化价值融入思想教育为导向,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化一体。
5 结语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需要科学地将其与中医药院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长期探索,中医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更好地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寻求适应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培养路径,为国家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