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晨间锻炼活动材料的阶梯式配置与投放

2022-12-21陆雨心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

摘要:晨间锻炼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锻炼的新形式与游戏性十分重要。基于本班幼儿的年龄、兴趣、身体特点,以及对晨间锻炼活动场地的观察分析,对晨间锻炼活动的材料进行了研究分类,实施晨间锻炼活动材料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阶梯式配置与投放,实现材料、活动与幼儿的密切融合,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材料

晨间锻炼活动在全国各个幼儿园广泛开展,有着培养幼儿良好运动习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等重要作用。对此,我围绕晨间锻炼活动的优化与提升,开展了实践研究,总结出晨间锻炼活动材料的阶梯式配置与投放策略。

一、 聚焦现状:深究问题“找根源”

晨间锻炼活动往往因存在材料单一、材料可变性弱、活动组织力度不够、缺乏游戏性等问题,导致幼儿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影响了幼儿参与晨间锻炼活动的积极性。

本班(中二班)的晨间锻炼活动主要有大型器械串联、赶鸭子过河、趣味赶小球、脚跳球、小白兔跳跳跳、青蛙保龄球等六种活动,区域分布如图1所示。

各种游戏活动也有不同的材料和玩法,如“球球总动员”主题下的大型器械串联活动区,以爬行垫、两用泡沫拱橋(自制)、呼啦圈、篮球、竹排、规定人数的脚踏垫(自制)为材料,从爬行垫上钻过泡沫拱桥,或从泡沫拱桥任意一侧双脚连续跳到呼啦圈处等方式,再经开合跳、拍篮球、投篮球等过程直至终点,来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跳跃等能力。

我对本班幼儿选择晨间锻炼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发现在常规热身活动后,很多幼儿一哄而上选择大型串联器械,一番混乱之后,有的幼儿主动做起了“小小监督员”。晨间锻炼活动时间,别的活动区域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只有脚跳球区域的人数寥寥无几。该游戏考查幼儿手脚协调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对幼儿体育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只有少数幼儿敢于挑战,更多幼儿则选择回避。此外,部分活动材料是教师自制的,虽然达到了环保创新的效果,但安全性较差、耗损较快,这也影响了幼儿的使用频率及游戏体验。

二、 创新策略:分阶投放“有绝招”

在进行了细致观察、深度探究之后,我发现,中班幼儿材料晨间锻炼活动出现的种种问题,较多是由不同材料及其玩法差异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前提,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需求、体质情况等对幼儿进行分级,同时根据不同材料使用难易度、锻炼强度等对活动材料做分级,进而分阶投放晨间锻炼活动材料。

(一) 同种材料玩法分阶

即使在同一班级,不同幼儿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考虑同种材料玩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分阶。例如,同样的平衡球游戏,教师可以设置难易不同的两组赛道:第一组赛道增加触觉步道提升难度,要求幼儿用颠球的方式抵达终点;第二组赛道则是一段平地,要求幼儿能够保持小球在平衡盘上不掉即可。又如,大型器械串联中衔接的拍球练习,能力强的幼儿可尝试左右手交替拍,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单手连续拍或单个拍即可。再如,脚跳球项目可采用“榜样示范法”,通过一对一以强带弱的方式进行专项练习。在活动过程中,能力强的幼儿也可以尝试脚跳球间隔触球再继续跳的高难度玩法。

(二) 同种活动环节分阶

我们还可以按晨间锻炼活动的热身、锻炼、放松三大环节进行分阶,形成借材导入、以材促玩、用材回顾的分阶投放策略。在热身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新材料进行活动导入,吸引幼儿的兴趣。如采用自制拼搭垫障碍代替障碍桶时,教师可以借幼儿因好奇引发猜测的时机介绍新材料。锻炼环节中,为避免“放羊式”锻炼,教师可以借助不同材料促进活动开展。如进行赶小球活动时,用废旧纸筒和薯片桶自制的球杆很容易被打坏,力气较小的女孩子又反映赶小球的起点太远,很难一次打进球框。为避免幼儿失去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讨论、调整材料以促进游戏开展,如调整为更牢固的塑料球杆和设置长度不一的起始线。放松活动环节,除了指导幼儿平静运动时的兴奋情绪外,还可以结合材料总结幼儿锻炼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回顾晨间锻炼活动中游戏开展、排队纪律、同伴交往等情况。

(三) 不同材料投放分阶

教师尝试从锻炼的身体部位、锻炼的单一或综合、不同的故事情境、使用的难易度等方面,对不同材料进行分阶,整合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晨间锻炼活动材料分阶策略。第一阶,从材料的适宜性出发,基于幼儿全身发展的需要,为促进他们走、跑、跳、钻爬、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的发展,寻找适宜的材料。如开展拍球、滚轮胎、赶小球等活动锻炼上肢,可使用球、轮胎等材料;开展脚跳球、开合跳、跳圈等活动锻炼下肢,可使用球、圈等材料。第二阶,从材料的趣味性出发,优选品种多样、数量充足、功能多变的活动材料。第三阶,从材料的挑战性出发,基于幼儿体能发展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细化游戏内容、游戏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三、 升华经验:材料分阶“四部曲”

借不同材料分阶开展的晨间锻炼活动,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前文所述的多种问题,提升了整个活动的锻炼成效,更让我从中受到启迪,不断升华经验,提炼出了材料分阶“四部曲”。

(一) 立足兴趣选材

晨间锻炼活动是幼儿根据兴趣能力自由选择的,立足幼儿活动兴趣选择材料可以适当增加材料的色彩性、趣味性。在避免过度复杂、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让材料的形象更加具体形象化。如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创设“小小送水员”情境,选择脚踏车、轮胎圈、水壶等材料,鼓励幼儿骑脚踏车绕过障碍圈到达“水库”取水后返回;基于幼儿对动植物的喜爱,创设“疯狂动物城”系列晨锻游戏,选择小动物头饰材料,在活动中融入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角色,让幼儿身临其境。

(二) 基于能力投材

在第一阶立足幼儿活动兴趣选择材料之后,还要基于幼儿能力发展投放材料。此时,可以开放式投放一些低结构、“一物多玩”的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创玩。比如,投放呼啦圈,幼儿可以用来跳圈,能力强的也可以用于身体各部位的旋转;既可以像滚铁环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能力强的也可以用来“赶篮球”……如此基于能力、鼓励“一物多玩”的投放,可以让幼儿爱玩、会玩,其参加晨间锻炼活动的主动性与持续性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升。

(三) 迎合需求创材

幼儿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给他们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以幼儿为本,师幼合作共同设计活动场地、内容、规则和方式,创新材料的制作与投放。考虑到中班幼儿自控力不完善的特点,我在本班尝试以活动标牌促进幼儿记忆游戏规则,把抽象的规则借图画表现出来。师幼在拟定、执行、修改、重新制订规则、创新材料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内隐的规则意识和潜意识行为。教师还可以尝试休息牌、热身牌、区域分布图等新材料的创设与投放。考虑到性别、能力差异导致在赶小球活动时力量悬殊,我与本班幼儿共同讨论后,通过增设起始线的方式,创设了脚垫、彩带、自选起点等新的材料和玩法。此外,我们还给“辅助角色”制作了特色新材料。如为解决秩序混乱的问题设置“小监督员”,教师可以为他们准备袖章等材料,以此强化幼儿的参与意识。

(四) 共享资源集材

在立足兴趣选材、基于能力投材、迎合需求创材三阶投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调动多方面力量形成共享资源集材的第四阶策略,以此实现投放材料的自由,使活动有序开展。比如,打破班级界限建立年级组、幼儿园资源库,整理、分类、轮换材料,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再如,呼吁家长在安全、卫生的基础上,关注周边社区资源,共同收集、制作相关材料,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灵活投放,最终形成自由投材、自主选用的良好氛围。

通过细致观察,不断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晨间锻炼活动,分阶投放丰富多样、科学有效的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科学的锻炼,最终达到增强体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的。

(陆雨心,江苏省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