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归因与思政引导路径研究

2022-12-21刘柏汐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思政教育大学生

摘要:社交媒体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既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也为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精神困扰,最终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而无法自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重点关注的课题。文章从理论角度总结了现阶段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文章还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平台刻意强化受众依赖、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错位以及拜金主义与奢靡主义的泛滥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的原因。文章最终认为,应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主动介入媒介治理以及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三个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思政教育;引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126-03

一、引言

看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品西安的摔碗酒、赏各色各样的“大瓜”……随着短视频等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社交媒体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截至2022年6月,我国移动社交媒体用户规模已经突破9亿大关,较2021年6月增长了7.1%。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紧随社会潮流的群体早已是社交媒体的“忠实粉丝”,可以说,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社交媒体账号,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几乎是每个大学生每日必打开的手机APP。

社交媒体的传播固然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然而,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在消耗受众的时间与精力。在流量效应的趋势下,大多数社交媒体都始终把持续扩大受众屏幕使用时间为核心驱动力,技术方式、应用体验的完善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是能力成长与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过度沉迷社交媒体势必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1]。为此,探明当代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并找到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策略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重视的现实性课题。

二、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现状

社交媒体诞生之初仅仅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媒介,提升了信息传播、沟通交流效率,正是这一原因使得社交媒体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社会,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内容生态的不断丰富与技术架构的日趋完善,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之后,社交媒体的虚拟边界逐渐被打破,社交媒体的社会应用场景不断增多,最终完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比如,“国民基础应用APP”——微信,最初仅仅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被人们广泛使用,随着微信用户量的不断增加,微信的商业化进程不断加深,功能不断丰富,公众号的推出、小程序的兴起以及社交电商的涌入都使得微信的功能边界不断向外延伸,最终人们必须被捆绑在微信这一APP内。目前大多数APP都允许用户直接通过微信账号授权进行登录,在使用时大多数用户会不自觉地使用微信账号授权以降低使用难度。此外,像新浪微博、抖音等移动社交媒体也都采用了类似的模式,用户被不断吸入社交媒体之中。

社交媒体的使用为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比如更便捷地获得学习资料,能随时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增强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但社交媒体沉迷会对大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时间,影响其学业

社交媒體的成瘾问题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于游戏成瘾等传统网络使用问题,社交媒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隐蔽,但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更严重。华东师范大学所提供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而手机阅读基本就是基于社交媒体完成的,这种方式实际上难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并沉迷其中会阻碍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发展,但很难让大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2]。

(二)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

社交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对话方式,人人对话被人机对话所取代,虽然交流的内容未发生改变,但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长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对外沟通与交流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能力弱化,严重的会导致与他人关系紧张。

(三)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成长

目前大多数社交媒体都属于自媒体,虽然大多数平台都会对创作内容进行审查,但实际上难以实现有害信息的完全禁绝,这就导致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容易被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所影响,进而偏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价值理念[3]。

三、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的原因

(一)社交媒体平台刻意强化受众对平台的依赖性

诚然,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主要是由其内在原因所主导,但也存在着客观方面的原因,其中社交媒体平台为了获取更多流量不断强化受众对平台的依赖性则是大学生沉迷社交媒体的首要客观因素。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信息的传递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但资金链的流动势必要以信息流的流动为前提,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服务商只能通过不断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方式来实现盈利或获得融资资格,这就是流量效应在社交媒体层面的本质体现。在流量效应的驱使下,平台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增强平台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所有的优化与更新都以提升用户体验为主要目标[4]。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不断加深,比如平台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浏览内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其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不断霸占用户的屏幕时间,最终形成了客观上的用户沉迷。大多大学生视野开阔、兴趣广泛,且其往往被社交媒体平台视为优质客户,在信息个性化推送的技术加持下,许多大学生被动裹挟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之中而无法自拔,最终形成了社交媒体依赖。

(二)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导致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偏差

当代大学生身处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再加之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对于未来存在着一定的迷茫。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转接点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大学生接受各种外来信息的同时,自身的发展尚未成熟,这种相互矛盾的现实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5]。在这种矛盾的对立中,一些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偏差,而社交媒体的出现则弥补了这种心理偏差,从而导致大学生容易沉迷在社交媒体所编织的虚假梦想之中无法自拔,最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很难自主走出心理舒适区。比如,一些大学生会沉迷在成功人设的博主社交媒体中,渴望自己也能像博主一样,而忘记了努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路径。

(三)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泛滥

在社交媒体发展的进程中,拜金主义、奢靡主义泛滥等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平台、主管部门与受众。人的物质性是拜金主义、奢靡主义存在于社交媒体的核心驱动力。人们在客观上存在窥探富贵生活的欲望,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社交媒体中的奢靡元素不断发酵,从监管治理的角度来看,由于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等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隐形色彩,传统手段难以实现对其的有效治理,这就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社交媒体中大多数的奢靡生活都只是为了迎合受众的虚假营造,但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认同,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认知力,长期在奢靡信息的轰炸之下,他们的思想会逐渐偏离,对物质的渴望会持续增加,并希望通过社交媒体满足这种欲望。理想与信念将逐渐转向以物质财富为导向,严重的甚至会走入诈骗、裸贷等陷阱之中,从而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严重的負面影响。

四、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的思政引导路径

社交媒体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社会存在合理性,与社交媒体共生是当代社会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客观问题,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便捷性,又要警惕社交媒体的双刃剑效应。高校学生工作、思政教育工作要从客观上认识到这一问题,把握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与现状,找准学生思想工作的着力点,避免大学生沉迷社交媒体而影响自身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培养更优秀的接班人。

(一)强化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的严格管理阻碍了他们与社交媒体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社交媒体素养,对社交媒体缺乏基本的认知。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后,学习压力陡然释放,生活更为自由,社交媒体成为大多数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充裕的时间与媒介素养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在初期难以觉察社交媒体所构筑的多种陷阱。为此,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辅导员、思政教师等学生工作人员解决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问题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交媒体的特征、优点、缺点,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的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沉迷的内在自主抵制。具体而言,应对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课的内容进行修订与完善,增强时代特征,增加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在利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便捷的同时,保持对社交媒体的警惕,明确社交媒体与现实生活的边界[6]。另一方面,要提升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商业化属性的认知,引导大学生从更高的角度看透社交媒体所构造的虚假生活情景。具体而言,要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会媒体的宏观认知,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商业运行机制的认知,从而通过现象看本质,树立起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辅导员还应将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时应以事论事,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其合理使用社交媒体。

(二)主动介入媒介治理工作,肃清社交媒体环境

社交媒体环境受污染是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的一个重要诱因,为此,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对社交媒体的监督治理,主管部门、媒体平台的责任得以不断强化,社交媒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净化。然而,就目前而言,针对社交媒体的治理工作较为笼统,缺乏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针对性,而高校学生作为思维开阔、思想活跃的社会群体,与社交媒体的结合较为深入,同时受社交媒体的影响也更为深远。为此,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场域,理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与其他主体联合起来介入媒介治理工作之中,肃清社交媒体环境。

比如,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思政教育主体可以与平台信息安全部门合作,提高社交媒体信息鉴别精准化水平,净化大学生社交媒体语境。再如,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观察学生所感兴趣的社交媒体账号,并对账号所发布的内容进行分析、评述。选取有价值的媒体向学生推送,让学生在享受社交媒体乐趣的同时能够受到更美好的文化熏陶。

(三)强化立德树人教育,根治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

外在因素只是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的诱因,其内在精神世界的匮乏才是导致他们沉迷于社交媒体的根本原因。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内外兼顾,既要从社交媒体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强化立德树人教育,斩断学生与社交媒体的精神维系纽带。

一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成功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始终秉承为国育人的初衷,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入正道[7]。要教育青年大学生摒除唯物质至上的狭隘性成功观,把精神的养成、能力的发展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而不是一味以财富作为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二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学会社会性生存。健全的人格与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立德立业的根本所在,高校思政教育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人格培养,鼓励青年大学生基于现实生活构建社会关系网,避免把社交媒体作为唯一或者主要的社会交往渠道。三是要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意志,要甘于吃苦奋斗,淡化社交媒体的娱乐属性。尤其是辅导员等与学生联系紧密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鼓励学生减少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学习之中,不断提升自我。

五、结语

社交媒体平台的风靡既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选择,大学生必须学会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兼顾社交媒体的两面性,在享受技术进步的同时提升自我约束力,避免沉迷于社交媒体之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把握时代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社交媒体使用的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笑.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大学生对社交线索的注意偏向[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2] 王瑞.大学生对移动社交媒体沉迷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声屏世界,2022(1):98-100.

[3] 王婧.人工智能时代社交媒体的圈层化困境与突围路径[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4):49-52.

[4] 赵磊.使用强度、自尊和压力对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的影响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6):42-48.

[5] 宁萌.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现象的心理学分析[J].理论观察,2021(4):94-96.

[6] 林莹.社交媒体把关人缺位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应对[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1,11(1):102-110.

[7] 张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及其引导方略[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66-71,86.

作者简介 刘柏汐,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思政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