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界的毕加索
2022-12-21刘雪枫
刘雪枫
斯特拉文斯基(右)与佳吉列夫合作紧密。
西方音乐史进入20世纪之后,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便处在近乎核心的位置。他在193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编年史》,简直就是一部20世纪初音乐史的浓缩版。他1882年生于俄罗斯,1902年父亲去世,随后他成为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私人弟子,直到1908年后者去世。用斯特拉文斯基的话说,在这6年的时间里,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待他如父亲待儿子一样地细心体贴。也正是在1908年,斯特拉文斯基首次与著名的剧院经理佳吉列夫合作,参与到芭蕾舞剧《仙女们》的音乐创作中。这部由巴甫洛娃和尼金斯基主演的芭蕾舞剧,把肖邦的钢琴音乐进行管弦乐配器后作为配乐。
1913年,佳吉列夫在摩纳哥蒙特卡洛注册成立了俄罗斯芭蕾舞团,西方现代艺术史由此翻开了辉煌一页。只要看看他们推出的剧目就可以知道,如此豪华的作曲、编舞及舞美阵容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前奏曲》、萨蒂的《街头巡游》、拉威尔的《达夫尼斯与赫洛埃》、雷斯庇基的《奇妙的玩具店》、理查·施特劳斯的《约瑟夫的故事》、德·法雅的《三角帽》、普朗克的《牝鹿》、米约的《蓝色列车》、奥里克的《水手》和《田园诗》、施密特的《莎乐美的悲剧》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小丑》和《钢铁之舞》。除了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之外,斯特拉文斯基更是像佳吉列夫的御用作曲家一样,几乎将自己所有的舞蹈音乐都贡献给了俄罗斯芭蕾舞团,他的名字也因此和舞团的四大编舞尼金斯基、福金、马辛和巴兰钦紧密联系起来。
从成名作《火鸟》开始,《彼得卢什卡》《春之祭》《夜鶯之歌》《普尔钦奈拉》《 妖女之吻》《 列那狐》《婚礼》和《众神领袖阿波罗》等,每一部都是斯特拉文斯基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节点。
其中,芭蕾舞剧《普尔钦奈拉》是斯特拉文斯基长达35年“新古典主义”创作历程的开山之作。关于这次转向,斯特拉文斯基说:“《普尔钦奈拉》是我对‘过去’的发现,有了它,才有可能出现我以后的全部创作。它当然是回头看,是对‘过去’的初恋,以后还多次为‘过去’而颠倒;不过,它也是对着镜子看。当时没有一个评论家理解这一点,因此我被攻击为抄袭者,责备我在写‘简单的’音乐,怪我背弃‘现代主义’,斥我忘本,忘掉‘真正的俄罗斯传统’。”
在《普尔钦奈拉》诞生之前,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灵感还离不开俄罗斯的民族性,正是从《普尔钦奈拉》之后,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开始呈现出西方主流文化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一战爆发时离开自己的祖国,直到1962年才重返俄罗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佳吉列夫对艺术的敏感帮助他打开艺术创作的眼界,使他得以接触到意大利18世纪作曲家佩戈莱西,并对后者产生深深的敬意。他选用了20段佩戈莱西的音乐,甚至从歌剧中直接拿来6首咏叹调及重唱放到舞剧当中。这20首佩戈莱西的音乐有的可能还是“伪作”,但是斯特拉文斯基还是天衣无缝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成就了一部在音乐风格上充满古风,但在配器方面又极具现代性的舞剧音乐。斯特拉文斯基精心构建了乐队的配置,共采用了33件乐器,其中管乐声部里舍弃了单簧管,弦乐声部分成两组,一组是5个声部的独奏组,一组是5个声部的协奏组,这显然是对佩戈莱西时代的“大协奏曲”的致敬之举。为了演唱6首歌剧选段,乐队增加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各一位,他们分别演唱咏叹调、二重唱和三重唱。
1920年5月15日,《普尔钦奈拉》由安赛梅指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马辛编舞并主演,毕加索绘制布景。1922年12月22日,由作曲家改定的组曲版由蒙托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美国首演。1947年,斯特拉文斯基又做了一次修订,就是我们今天在音乐会和唱片里最常听到的版本。组曲版《普尔钦奈拉》共选用了11段音乐,分成8个部分,分别是序曲、小夜曲、谐谑曲、塔兰泰拉舞曲、托卡塔、带变奏的加沃特舞曲、二重奏和小步舞曲。
1920年,《普尔钦奈拉》在巴黎歌剧院首演。
毕加索为《普尔钦奈拉》首演做的服装设计。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是典型的“旧瓶装新酒”,典雅的古老舞曲节奏配上精湛的管弦乐技法,穿越感极强。这就是时代的推陈出新,既是回到过去,更是开启未来。听这样的音乐,不仅得到特殊的愉悦感,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现代气息,也正因此,斯特拉文斯基被称为“音乐界的毕加索”。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丰富多彩, 也充满不幸, 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和表姐结婚, 结果在1938年先是女儿柳德米拉病逝,紧接着妻子和母亲又相继离开,对他打击甚大,这也促使他决心离开欧洲, 前往美国定居。在那里, 他与相识近20年的红颜知己维拉结婚。而在他的恋人里,可可·香奈儿更是一个“神级存在”。
1971年4月6日,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去世,根据遗嘱,他被安葬于威尼斯圣米凯莱岛佳吉列夫的墓旁。在这个水上墓园里,还安息着电影导演维斯康蒂、诗人庞德、作家布罗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