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文化数字资源利用分析与发展策略
——基于文献信息检索调查

2022-12-21王长熠覃燕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检索

王长熠,覃燕梅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65)

岭南文化是岭南地区世代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日 益积累所沉淀的精华荟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岭南地区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有担当地收集整理、存储保护、继承延续、传播弘扬岭南文化。岭南地区图书馆人不忘使命与责任,一方面,致力于收集整理、存储保护岭南文化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数字化资源且力度不断增强[1]。

检验保护和推广岭南文化数字资源的成效,其中一种方式是以研究岭南文化并公开发表的成果为依据,科研数据能清晰说明岭南文化数字资源在保护、建设和推广方面的业绩,亦能揭露推广使用岭南文化数字资源工作中的不足。根据钟莹对岭南文化的研究分析[2]、谭玉甜等人集中对广东地区岭南文化的调研[3]、刘杜欣等人对新岭南文化的研究[4]所采纳的数据和引用的内容,发现都存在明显的、共同的特征——以检索“岭南文化”主题的结果为研究引证,以“中国知网”作为唯一检索平台。该平台的文献信息检索结果显示,关于 “岭南文化”的收录时间为1986年起,而且篇数量级为小四位数。这些数据与岭南文化自古以来被广泛认知、中国知网的期刊文献收录自新中国成立起等客观因素存在悖逆。因此,需要厘清研究岭南文化的数字资源的收录起源,分析近似术语关联程度,探寻知识脉络,搭建工作要点。

1 岭南文化信息检索研究例证

1.1 研究范畴与特定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的国内四大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读秀(超星),在哲学社科学术范畴里是被广泛认知的、权威认可的、使用率最高的。

特定调查对象,即检索主题为“岭南文化”及其密切关联的对象。按现代行政区域划分,岭南是“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合称,岭南文化是包罗“粤桂琼”三省的地域文化。

1.2 调研方法与规则

调研采用网络调查法,调查研究“岭南文化”的数字资源,侧重于期刊文献资源。

调研规则设置、搜证过程具体如下。

1.2.1 检索条件

(1)以期刊论文为基库,核对四大知识服务平台学术资源的信息分类、内容提取及文献收录情况。

(2)以模糊匹配条件或默认相关度排序快速检索,尚未排除无关词组。

(3)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01-11。

1.2.2 检索词设计

以“岭南文化”“岭南”为主检,辅以“广东文化”“广府文化”为对照组。源于初期设置“岭南文化”“岭南”为主题或关键词时,在检索结果中对比发现使用名词和固有名词 (专用名词)之间学术成果量差异大,因此在确保精准判断、偏差值小条件下设计4组检索词。

1.2.3 检索结果对比项

检索结果对比项包括文献数量、最早收录时间及最早文献的信息。

1.3 调研数据对比

以岭南文化为调研对象,检索结果经过筛选清洗,整理出对比数据。根据结果重点对比中国知网与其他三大平台的差异。

1.3.1 最早收录时间与文献数量

最早收录时间与文献数量的对比结果与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检索结果对比

由表1可见,来自四大平台的数据量是丰富的,所披露出的差异明显。首先,从纵向观察,中国知网,“岭南文化”最早出现于1986年,比“岭南”及“广东文化”晚35年,比“广府文化”早9年;“岭南文化”在“岭南”占比约为15.3%,比“广东文化”多666条。其次,从横向对比,被检对象在中国知网的数据量比其他三大平台都少,在“岭南文化”一项最小差距是比维普网少882条,最大差距是比读秀少14 487条,读秀的是中国知网的7倍多,另在“广东文化”一项甚至高达近80倍;在最早收录时间方面,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维普网的年代近似(约9年内),三者都是收录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文献,而比读秀的晚23年,后者收录民国1931年后的文献信息。

1.3.2 最早文献收录信息内容对比

最早文献收录信息内容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最早收录的文献信息

由于四大知识服务平台检索算法不一,呈现结果内容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对检索结果二次研判是否符合同等标准。

1.4 调研归纳分析

根据对比结果,四大知识服务平台提供检索的工具、算法、资源(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结果都存在明显差异,不利于文献的知识点与内容有效集聚。原因分析如下。

1.4.1 检索算法欠缺智能识别

中国知网的主题词检索方式侧重于以题目、摘要、关键词为检索区域,无论“模糊/精准”仍限定在输入信息。例如,“广府文化”“广东文化”属于“岭南文化”的子集,但平台不把子集递归于大类。再如,摘要、关键词中“岭南文化”4个字符不连体时,文献有大概率被忽略,诸如此类问题不少。

1.4.2 早期二次文献索引缺失

早期期刊论文格式没固定标准范式,一般没有要求作者总结的“摘要”“关键词”。发现如下:中国知网继续保持缺失,万方通过“知识脉络分析”算法提取全文10个高频关联词组作为新关键词,维普、读秀做法类似万方但选词结果不雷同。

1.4.3 专有名词使用不一

岭南文化是大门类根节点,涵括“广东文化”“广府文化”等下级节点,因此,选用研究主题词未上溯根级时难达到学术群体或大众的共识。

2 岭南文化数字资源现状与发展策略

2.1 岭南文化研究与数字资源现状

岭南文化保护与利用有一定成绩,也存在薄弱环节。以学术论文量为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果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相对岭南地区几千年所累积的文化是微弱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微乎其微。调研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

2.1.1 地域文化品牌建设欠缺凝聚力

关于岭南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广东又以广州为首,对岭南文化继承和发展给予扶持,加强对岭南文化底蕴资源的挖掘保护、宣传推广,提倡创新增强社会效应与提升品牌价值[5],广州亦以岭南文化为根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6]。而桂系文化、琼系文化上挂岭南文化的意识不强,更多地强调地方特色,忽略了其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

2.1.2 岭南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成果优缺分明

图书馆是建设岭南文化特色数据库的主要前沿阵地,既保护岭南文化,又丰富数字资源,还方便获取。特色资源库也存在尖锐问题,重复建设、后续投入不足、标准不一等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反映出图书馆之间缺乏联合协作,各自为营的局面没被打破[7]。

2.2 岭南文化建设统一行动发展策略

2.2.1 岭南文化建设自上而下统一行动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国家层次上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指明方向。证明国家注重文化建设,保护、利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成牢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的强国的保障。因此可借鉴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经验。

2.2.2 岭南文化认知与意识统一行动

以“非遗文化”他山之石为鉴,力求建立岭南文化知识共建互享统一共识,对专用名字的表述与引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重新擦亮“岭南文化”金字招牌,树立起“岭南文化”认知建设统一旗帜。

2.3 岭南文化数字资源智慧赋能发展策略

新时代图书馆界探讨“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创新驱动”“如何激活岭南传统文化的活力”的发展战略[8],谋求“新技术+岭南文化”在数字资源方面能否为文化建设和弘扬赋能,这将是全新的议题和动力。

2.3.1 新技术潮促进发展

“资源为王,服务为本,技术为用”是程焕文馆长一直提倡的理念,指出科学技术是图书馆发展与改革的动力[9]。新技术雏形初现时,图书馆界第一时间接触,冀望其能为之所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5G”等新一轮热门技术风起潮涌,是图书馆界发展与改革的新契机。

2.3.2 新数字资源主体促使发展

“资源、服务、技术”三位一体,资源是建设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核心。如今数字资源主体是非结构化类型数据,占比85%以上[10]。全面掌握数字资源的存在方式方能做好运维管理、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工作。

2.3.3 新服务方式促进发展

知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检索算法准确性,加强信息深加工,提高知识点的关联性。目前,万方数据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建立知识关系脉络,对知识点自主发现、自动关联和汇总,以提高检索质量与合理性。

2.3.4 新共建共享模式促进发展

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下创新传承路径以数字人文为借鉴[11]。数字人文是系统复杂的工程,需开辟多种新型合作机制,如建立“产学研用”与技术骨干型企业共同开发,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

3 结语

随着知识时代继续发展,海量信息持续增长,岭南文化数字资源继续丰富。知识服务平台需对信息深化加工、检索算法迭代升级,提高知识的粒度和黏度。用户需对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有全面认知,掌握多种检索工具满足高阶学研要求。图书馆做好数字资源推广服务,建立起用户与知识服务平台之间沟通的桥梁。文化保护和传播的时代责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为人类文化的知识更新和转化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岭南检索
忆岭南
岭南文化名家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
易说岭南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