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个性及艺术色彩研究
2022-12-21张宁
张 宁
在世界音乐史的发展变革过程当中,浪漫主义乐派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不仅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相关传统,而且基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发扬和创新,在钢琴小品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相关研究人员应当结合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性人物,针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为进一步强化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和渊源
(一)艺术创作内容较为自由
17世纪之前,欧洲国家的艺术创作权力掌握在权贵们的手中,不仅创作模式及创作风格受到“赞助人”的支配,其创作选题也较为单一,制约了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17世纪末期,启蒙运动开始在欧洲各国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解放,艺术创作风格与创作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音乐创作和演奏不再受到权贵们的制约和影响,艺术创作自由得到了保障和发展。
(二)音乐创作风格倾向个人主义
在启蒙运动开始之前,音乐创作大多为宗教和封建统治提供服务,导致音乐艺术创作的活力与生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则坚决打破了这一限制,将个人主义作为音乐创作的原则和纲领,减少了对宗教传播以及封建统治的关注,将创作重点转向了人的思想,使音乐创作百花齐放[1]。
(三)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段较为丰富和夸张
中世纪以来,受到封建统治以及宗教统治的影响,欧洲各国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情感时刻被压制,导致古典主义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较为克制。而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艺术创作者的情绪得以通过更加丰富和夸张的创作方式进行表达和阐释,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更加丰富,同时也带有音乐创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以及个人符号。
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的主要个性
(一)热情洋溢,无拘无束
热情洋溢、无拘无束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的主要个性之一。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以及政治、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艺术创作领域逐渐形成了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创作理念。作为浪漫主义时期发展最为迅猛的两个艺术领域,音乐和文学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钢琴小品的创作和演奏形成了更加热情与张扬的演奏个性。这一演奏个性的代表性人物是浪漫主义时代大师,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李斯特将远距离音程跳跃、单音反复轮指、快速重复音阶等独创的技巧融入其演奏的钢琴作品当中,使钢琴演奏的风格与个性能够跟随其演奏技巧的变化实现激烈多变、热情飞扬的表达,充分强化了钢琴作品演奏过程当中蕴含的情感与力量,成为浪漫主义乐派钢琴演奏的代表性个性。
(二)优雅细腻,深沉忧郁
除了激情洋溢的演奏个性以外,优雅细腻、深沉忧郁的演奏同样也是浪漫主义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演奏个性类别。作为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重要承接,浪漫主义乐派同样也受到了其演奏特征的一定影响,一些钢琴演奏家在音乐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充分吸纳了古典主义乐派当中细腻含蓄的演奏特征,同时加入了演奏家自身对社会现实的一定表达,使最终呈现出的钢琴演奏艺术更具特色。这一演奏个性的代表性人物为19世纪波兰钢琴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肖邦虽然是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钢琴诗人”,但其钢琴演奏风格受到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影响同样也较为显著,细腻与激情共存,深沉与辉煌并重,在浪漫主义乐派钢琴演奏家群体当中具有极为突出的个人色彩[2]。
(三)歌颂自由,富有诗意
进入浪漫主义时代以来,人们的思想逐渐摆脱了封建统治和宗教影响,音乐创作风格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不断发展,创作者和演奏者歌颂自由,崇尚主观情感的表达,认为艺术表现应当与自然相结合,关注演奏者在生活当中的体验和思考。在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罗伯特·舒曼的作品演奏过程当中,这一演奏个性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展现。舒曼认为,钢琴作品的演奏形式应当具备灵活多元的特点,将自由和诗意融入演奏个性当中,结合演奏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不断提升钢琴作品的演奏感染力与创造力。
三、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当中主要蕴含的艺术色彩
(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全方位展现
注重个人情感的展现、表达与抒发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过程当中蕴含的关键性艺术色彩。在传统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模式当中,演奏者的情感表达较为克制,对演奏速度以及演奏力度的控制较为严谨,导致钢琴作品当中的个人色彩以及个人情感难以获得充分的展现和表达。进入浪漫主义阶段后,钢琴作品的演奏被赋予了更加多元的精神价值与思想意义,不仅能够充分有效地表达演奏者的个人思想情感,更能够明确地体现出艺术作品、演奏者以及社会现实三者之间的关联,使钢琴作品的听众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经历与钢琴演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效提升钢琴音乐的演奏效果。具体来说,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蕴含的个人情感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崇尚自然的情感色彩,相较于传统的古典主义演奏风格来说,浪漫主义演奏风格全面突破了其在演奏力度、演奏速度等技巧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更加关注自然幻想的演奏手法,在演奏过程当中,其旋律往往更加偏重自然、宁静和诗意的艺术与情感色彩,使听众能够跟随钢琴演奏者的情感表达对作品当中蕴藏的内涵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提升听众对作品的认同感[3]。
其次是歌颂爱情的情感色彩,以李斯特的《爱之梦》作为主要代表,将创作者对爱的追求与渴望进行了充分刻画,使听众能够沉浸于钢琴演奏者所构建的甜蜜、梦幻、恬静的氛围与环境当中,让浪漫主义钢琴曲作品的演奏感染力得到质的飞跃。
最后是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情感色彩。在古典主义的钢琴曲演奏过程当中,其主要听众以及演奏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地位的权贵或宗教领袖,因此在作品的创作、演奏流程、演奏技法等方面都具有明确的指示与规定,导致钢琴曲的演奏形式较为单一。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以后,钢琴曲的演奏得到了全面普及,不仅在较为正式的音乐会当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还在日常组织的音乐沙龙当中成为演奏当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很多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演奏家多采用曲式边缘化的手段在钢琴演奏领域当中营造追求自由与平等的音乐氛围,实现个人色彩与个人符号的全面凸显,为进一步展现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领域的情感特征以及演奏风格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关注民族元素的运用
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家演奏作品进行的全面调查与分析,我们还能够得出一项结论,即该时期钢琴演奏作品当中,对民族元素的运用和关注较为显著。进入19世纪以来,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变化,各国之间交流频繁。在此基础上,各国音乐家受到启蒙运动以及革命思潮的影响,将音乐作为自己思想形态以及政治表达的关键性渠道,使作品饱含爱国情感,使民族元素的运用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与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例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李斯特就将匈牙利民族的相关元素深刻融入了自己的钢琴演奏作品中,使自己的爱国情怀能够在音乐作品当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和展现,促进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演奏艺术色彩的进一步发展[4]。在李斯特的作品当中,爱国主义以及民族元素运用最为显著的是其在1846年至1885年创作的一系列《匈牙利狂想曲》,在这一系列曲目当中,李斯特将匈牙利历史当中的民族英雄人物以及匈牙利本地的历史风俗人情有机融入其中,并结合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代潮流进行了进一步加工,使作品内容得以进一步丰富,其中涵盖的情感更加充沛,民族元素的运用更加显著。
除了李斯特以外,肖邦同样善于在钢琴演奏作品当中加入民族元素以及爱国情怀,例如其代表作品《波兰舞曲》,也将波兰民族音乐与钢琴演奏进行了全面结合,将波兰民族音乐带上了世界演奏舞台,为全方位多角度提升钢琴作品演奏的民族性提供了有效支持。
(三)演奏过程中的技巧性较为强烈
高超的演奏技巧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过程当中的另一项关键艺术特征。作为抒发情感的主要手段,演奏者在演奏技巧当中的投入直接影响着钢琴演奏的最终质量和效果。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过程当中,主要涵盖的演奏技巧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触键技巧较为显著。在钢琴的演奏过程当中,触键技巧的高质量运用是演奏音色的关键影响因素。常见的钢琴触键技巧包括高抬指与低抬指两种类型,受到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曲创作情感丰沛、悠扬婉转等的影响,演奏者常常利用低抬指的技巧性动作对琴键进行控制,有效提升了钢琴曲演奏过程当中力度和速度的协调性与均匀性,使钢琴曲的整体效果得到更加显著的展现,全面提高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曲的演奏水平。
其次是演奏过程当中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作为个人情感表达较为强烈的一种钢琴曲演奏风格,踏板的运用能够使钢琴曲的演奏特色更加符合演奏者与创作者的艺术追求,是确保钢琴曲整体演奏质量的重点环节。因此如何提升钢琴踏板的使用效果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家们始终追求并研究的问题。李斯特在踏板使用技巧当中做出了突破和创新,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演奏踏板运用技巧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后踏板、连音踏板等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使钢琴的演奏音色与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进一步提升了演奏者情感的表达效果。
(四)标题化的音乐艺术色彩较为流行
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过程当中,曲目所表达的主题较为单纯,各个乐段之间的衔接较为紧密,其中蕴含的情感也较为一致,而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曲演奏过程当中,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更加复杂多元,各个乐段之间需要构建起更加直观的衔接方式。因此,一些演奏者开始在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过程当中进行标题化表述,基于更加直观的文字性表述方式对整个乐段当中涵盖的情感与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使听众能够基于标题化的音乐特征对音乐表达的个人艺术色彩进行深入研判与思考,使听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与钢琴演奏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为提升钢琴演奏质量和效果做好铺垫[5]。
(五)钢琴演奏旋律富含情感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当中,优美的旋律是演奏者与听众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因此提升钢琴演奏旋律的情感表达能力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家不断追寻的方向。随着钢琴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演奏者与创作者对钢琴曲旋律的把控不断升级,运用波动起伏的旋律对复杂的个人情感进行表达,还能够基于旋律表达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演奏特征,以肖邦的《离别》《夜曲》《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等钢琴曲为主要代表。
(六)钢琴演奏作品辅助和声较为复杂
作为演奏主体旋律的重要衬托,和声不仅能够有效强化钢琴演奏的层次感,还能使其情感表达更加全面,提升整体演奏效果。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者通过对钢琴演奏领域的深入研讨和分析,基于传统的和声表达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改良与创新,使和声的主要形态、基本类型、表达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变化,不仅使钢琴演奏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新颖,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地对钢琴曲主旋律进行烘托和配合,使钢琴曲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显著有效的体现。
总而言之,在19世纪浪漫主义阶段,钢琴的演奏风格、演奏技巧以及情感表达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在创作体裁、演奏风格等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古典主义进行了极为广泛的创新,使演奏者与钢琴曲创作者的情感能够有效地与听众形成同步和共鸣,提升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曲的演奏质量以及演奏效果。相关音乐史研究者可基于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与研判,为提升音乐史研究水平以及钢琴演奏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