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022-12-21张平
张平
德宏职业学院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当中主要是基于全部事项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合理计算资金支出。高校的发展建设需要依赖于更加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高校的管理人员提升财务管理落实意识,重视财务管理,确保利用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强化财务管理有效性,从而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实际当中的一种人本化、战略化以及系统化的基本理念所形成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呈现出一体性,其能够形成更加合理配置财务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资金以及日常经营活动的作用。基于管理理念看待全面预算工作,则是指在高校当中,基于战略性视角以及统一层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而基于管理方法而言,这样的全面预算工作则主要是指统一管理、计划、支出资金的财务工作方式。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涉及的财务管理工作大多数的情况下呈现出一定的分散状态,有关科研资金分配、教师薪酬管理以及学校建设资金支出等内容之间相互独立,严重浪费了高校当中的资金资源;工作中可能还会出现统计资产不完全以及多次计算等问题,从而严重滞缓了财务管理工作。而存在的这些问题,都能够借助于全面预算的实施而获得有效解决。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全面预算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高校资金利用率,防范风险发生
在新时期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促进高校的建设发展,需要依赖于充足的资金资源。对于高校来说,资金的合理使用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既能够帮助高校实现资金、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1],可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又能防范财务的风险发生。但实际工作中,高校资金使用存在着不合理流失以及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基于高校的资金管理模式过于陈旧落后,难以适应当前新时期发展建设中的资金消耗需求,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先进,管理水平的落后,促使高校发展建设面临困境。而高校结合全面预算实施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形成资金统筹管理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全面优化整合资金,并实施统一管理,使资金的支出情况具有计划性与目标性,也便于及时地为需要资金应用的部门或是院系提供资金支持,这样既能确保提升资金使用率,也能够确保教学需求得到保障,维系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实施全面预算,涉及教职工的薪酬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高校中全体教职工获得更加充足的工作动力。完善资金管理,需要设定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从而与教职工的薪酬相挂钩,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当中,为全面预算工作的实施贡献充足人员动力。工作中,需要高校能够根据全面预算中的相关工作内容对工作进行细化,将职权细化落实到每一部门中[2]。教职工在明确自身的权责之后,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协助全面预算工作,激发无限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落实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全面预算工作,同时也能够焕发高校的整体活力,在教职工更加积极的工作体现之下,从而挖掘高校自身的发展潜力,更加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建设,形成更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态。
(三)有效推动高校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工作效能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贯彻落实全面预算工作不仅能提高高校资金利用效能,防范风险发生,同时又能推动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如许多的财务工作内容都需要领导层审批、签字确认,尤其是财务数据信息庞杂情况下,难以一一精准对应形成完善的财务处理工作[2],无形中增加烦琐复杂的工作内容,难免会降低工作效能。为提高工作效能,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改变工作模式,有效推动全面预算工作开展是符合新时代的工作需求。全面预算工作开展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更加简洁扼要的效果,能够在统筹管理过程当中突出重点,能够改善高校传统预算模式的弊端,充分体现了全面预算的系统性、全面性,凸显其优越性,有效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三、全面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现阶段在高校当中实施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涉及全面预算方面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对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强:工作中高校部分领导和很多部门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财务部门发通知要求各部门或院系做预算,大家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深入地对部门或院系的发展需求进行详尽分析和调研,这样作出的预算是不利于学校财务预算的顺利开展;还有部分教职工没有参与完成预算的意识,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更谈不上会积极主动参与;二是财务管理模式滞后:表现在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烦琐复杂,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存在资金的分配和高校的发展需求并不符合;三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制度不完善,促使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工作模糊不清,难以按照明确的制度以及管理机制实施相对应的工作,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四是缺乏监察机制:从而导致出现账面混乱、假账、坏账等现象,严重影响到高校的资金利用率,并对高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问题。
四、高校财务管理全面预算工作优化路径
(一)转变理念,提高认识,人人参与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此项工作不仅仅只是领导层和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任务,是涉及每一位教职工,需要人人参与。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需要全体教职工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认识。在工作的实施中,一是学校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学校的预算做得好与否关乎学校的发展问题;二是加大宣教力度,让每一位教职工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挖掘管理潜能,充分发挥各个层次人员的能力,共同来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二)转变管理模式
1.制定目标和原则:学校财务部门收集近几年来的学校的预算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总结,根据评估的结果并结合学校当年的发展规划制定出科学性、合理性、可执行性的目标;制定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来制定原则,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稳妥性”“重点性”的原则。使得项目预算、部门预算和校级公共预算须保持一定的平衡,以收定支,杜绝出现赤字预算[3]。
2.转换预算编制方式。对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资金的分配和高校的发展需求并不符合现象,为解决问题,需要转换预算编制方式。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全局背景,并结合高校的事业发展和建设需求以及制定的目标来分析高校的财力状况。确保资金分配时能够按照一定的等级以及权重进行,既保障抓重点,同时保障效益,又要向教学以及科研项目内容倾斜,从而形成综合平衡效果,最终能够对高校所涉及的资金项目内容形成统筹安排效果。在预算编制的过程当中,应用上下结合的程序,先由高校财务处对各部门、院系的预算制定相应参考指标,并编制完善的财务计划,各部门、院系又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发展所需以及预设的参考指标制定清晰的固定指标,从而完成预算编制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的稳步健康发展。
(三)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为了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动态维护机制,形成能够满足部门管理、预算编制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需求的绩效指标体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求各部门能够动态跟踪高校的预算项目以及绩效目标执行状况等,并编制完善的年度运行报告。若发现预算绩效逐渐偏离原有运行目标,应及时向分管校领导和绩效领导小组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此外,财务部门可将预算的目标、执行情况等各环节贯穿到绩效管理过程中,并与部门的奖惩制度挂钩。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管理的要求,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差的,提请调减该项目预算或取消项目;评价结果好的,提请优先安排,并适当给予激励。
(四)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比较细化的指导财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形成对财务工作整个过程的动态监督,防范风险发生,弥补了传统财务工作监督机制缺乏现状。通过对财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目标实施情况的监督,不仅落实了资金的使用,同时也完善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监督成效,为高校发展规划的实现提供更加稳妥的保障[4]。此外,为了便于对财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预设目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高校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内部的监督监管机制体制[4]。首先,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存在暗箱操作或是违规行为,工作中安排专业人员对财务预算各个环节内容进行有效监督,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同部门和院系的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并督促加以整改。其次,高校逐步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如从制定监督管理制度、相关工作流程、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认真的梳理、一一落实。开展工作时,审计部门要根据学校的全面预算目标对其他部门的资金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展开监督,并审计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监督各部门要合理使用资金[5],确保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果。
(五)打造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当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取,更加精良的网络技术等,促使社会当前各个行业中均实现了先进的信息化发展建设,借助于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同步提升[6]。对于高校而言,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财务管理工作服务是大势所趋。基于狭义角度而言,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则主要是基于信息化手段实施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在实际当中,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从而形成信息化的财务工作数据,应用到计算机电脑开展财务管理业务。而广义层面上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在财务管理当中能够广泛应用到云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处理观念,更加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细节之间所能够产生的联系,并进一步促使财务管理以全面视角实施。
全面预算工作主要是将高校当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转化为整体,从而以全局观念对细节进行分析。这样更加详细的预算管理办法借助于信息化的实施,不仅能够形成更加精确的管理效果,而且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缩短了预算工作时间,还实现了财务信息交流与共享,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全面科学的财务报告和预测信息[6],大大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
(六)健全制度性保障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实施全面预算,其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控制高校不合理的资金浪费问题,并缩短财务管理的工作时间,形成更高的工作效率保障,进一步挖掘高校的实际发展潜力。因此,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在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工作制度,才能够按照既定的规章逐层递进推动全面预算工作的实施。在执行过程中,对制度中存在着不完善的能够及时进行修订完善,这样才能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能,才能为高校发展规划的实现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
五、结语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实施全面预算,促使高校的资金处于统筹管理状态,能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效果,满足高校的建设发展需求,并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能,是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需要借助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转变管理模式以及健全的制度保障落实全面预算,为高校今后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