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授权之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单位监督工作
2022-12-21李胜
李胜
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水务环境分公司
授权放权是企业坚持“刀刃向内”、自我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激发内在活力与管住管好国有资本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在授权放权之后如何做好监督,值得思考,国有企业纪委从如何授权放权、授权放权后如何监督着手,对实施原则、实施步骤、监督分工等方面进行探讨,确保授权放权“授得准、接得住、管得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授权放权标准“活”,“量体裁衣”相结合
授权放权要明确权责边界,按照“分级分类、弹性授权、动态调整、收放自如”的原则进行。对国有企业基层单位以合同金额分级,按管理能力分类,分级分类开展授权放权本身是一个持续推进、动态调整、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跟踪督导、定期评估,实现“量体裁衣”、量身定制,确保权力“授得准、接得住、管得好”。加大“接得住”项目的授权范围,减少“接不住”项目的放权力度,使基层单位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方面激发活力[1]。
(一)评估部门权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解决“能不能授放”“接不接得住”的问题
授权放权前要评估部门有哪些权利、核心权利有哪些、哪些可以授放、哪些不能,解决能不能授放的问题。授权放权前评估项目部管理能力,对基层单位人员在风险意识、风控水平、自律能力等方面要设置评估分值要素。分值高授权大的项目实现“充分授权”、分值低授权小的项目达到“部分授权”,分值小于均值目标不授权的项目完成“优化内部管理”[2],个性化解决基层单位接不接得住问题。
(二)沟通上级单位和所属单位,解决“层层捆绑”到“层层松绑”的需求
做好对上沟通,明确上级单位“层层松绑”贯彻要求,获得上级单位支持、授权放权放心;完成对下沟通,按照“以需定立”原则,了解每个基层单位诉求。对项目经理授权放权呼声很高,管理规范、班子团结、有风险合规意识的,适当放权;对项目经理授权放权默不作声,经验不足、问题多发、害怕承担风险责任的,慎重放权或者不放权,针对性地授权放权,而非一概而论。
(三)决策授权放权事项和监督方式,解决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的实施
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职能部门要跟分管领导共同研究,决策确定授放事项、监督方式、决策流程,分批下发实施。授权放权事项清单分管领导必须参与服务指导、促进思考、拓宽思路、提升高度[3]。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领导班子要共同研究,发挥集体决策作用,确定授权部门,明确授权标准,同意授权范围,许可授放后的管理思路。
(四)制度要根据授权放权及时修订和宣贯,解决“有据可循”“有章可依”的问题
对于放权的部门,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决策后,要及时修改、主动宣贯制度,对操作性不强的还要“另起炉灶”。对于授权的项目,部门要跟项目签订委托书、责任书,确定“权责统一”“谁用权、谁负责”。在年终对放权用得巧、操心少、自律强、效益好的项目进行考核奖励,对授权定的准、管得好、评价高、作风强的部门进行考核奖励,不断深化授权放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此,授权放权按照“评估-沟通决策-制度”步骤实施,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4]。
二、授放权后监督“准”,“三道防线”相配合
对基层单位放了权不等于随便用,有权就要有责,就要行使责任。对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职能部门授了权不等于不再管,授权就要监督,就要把好关口。授权放权后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放权、谁监督”的原则进行监督。对“大监督”体系部门重点职能监督清单根据授权放权再梳理,突出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领域内的监督主体责任。如果在授权放权运行过程当中,由于程序不合规、尽调不深入等造成了失误,授权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授权放权后必须开展立体化的监督,按照大监督体系“三道防线”的设置,树牢部门“抓业务必须抓监督”的意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合有序、不留死角的大监督格局。
(一)筑牢职能监督的“首道防线”,实现靠前监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放权、谁监督”的原则,要求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职能部门在确定授权事项时“定得准”,才能确保项目授权事项“用得好”,开展职能监督时“做得实”。比如,市场投资部对国内市场开发过程中“提点子、卖牌子”等问题有监督职责,生产管理部对在建项目管理中非法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失去项目主权等问题有监督职责。职能监督必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贯彻落实上级重要决策部署,确保对本系统、本业务的监管,从业务系统开展纵向监督、靠前监督。
(二)把好审计监督的“第二道防线”,实现精准监督
坚持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授权放权的基层单位是否规范使用。审计监督通过评判经营的效益、制度的执行、揭示存在的风险等,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加强、效益提高、产值增加。审计部门要坚持亏损项目必审、重大风险必审、履约不力必审、离任调整必审、规范用权必审,审计监督要把目标定在促进企业管理上,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上。
(三)严守纪委监督“最后一道防线”,实现有效监督
横向监督业务部门是否履行职能监督责任、纵向抽查基层单位是否规范用权。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充分发挥执纪问责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管理效果。根据部门授权放权后新的职能监督清单,通过“大监督”月度、季度、年度会议督办重点事项落实落地,压实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职能部门对项目萌芽问题“吹哨报警”、及时纠偏。通过对基层单位“视频抽查+整改通知+定期督办+现场督导”等方式反向监督部门授权放权职能监督效能运用。
同时,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职能部门中的风险控制部、审计部、纪委内设机构3个核心监督部门,对企业授放的权力要进行包保监督,每个部门重点关注几个方面权力的执行情况。在核心部门监督过程中按照“1次警告、2次通报、3次拿掉”的方式进行督导整改,在对项目监督过程中,发现授放的权利使用存在问题,则采用第一次警告纠偏、及时整改,第二次通报下文、教育示范,第三次剥离权利、追责问责,从而实现“职能监督有目标、审计监督有层次、纪委监督有震慑”。
三、监督放权后党建“更强”,企业跑出“加速度”
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放权授权之后,将更多基层单位纳入试点范围,赋予基层单位更多经营自主权。按照“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则,未来国有企业建筑工程单位的队伍中会有更多新的生力军。有效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两方面效果会比较明显包括不断促进企业提高外生动力与活力,不断促进企业进行自我的约束、规范运行。相信国有企业能够不断提升竞争力,必须做到政治不动摇、生产经营不偏离、系统观念不放松,才能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讲政治不动摇。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毫不动摇地承担起国有企业职责使命,把握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维护党和国家的立场,要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从“四个坚定”“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大局去策划和推进工作、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了解大局、服务大局、深入大局[5]。
二是必须坚持将党的建设融入中心不偏移。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体现在我们的品牌建设、项目管理、核心技术等的“硬实力”上,更体现在我们的人才培养、党建工作、企业文化等“软实力”上[6]。只有牢固树立“强党建就是强发展”理念,才能推动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纵深融合,以高标准党建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真正实现与项目一线同频共振。
三是必须强化项目管理不掉队。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强调“十个指头弹钢琴”。增强工作的大局性、前置性、时效性,从顶层设计入手,建体系、简流程,细部署、压责任、解难题、出成效,系统推进项目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深刻把握环境变化对新时代项目管理的新要求,我们要通过要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要以重点大型项目为依托,加强核心技术研究总结,为后续业务沉淀基础,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的摇篮。
(一)坚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打造我们的“政治过硬型、价值创造型、创新引领型、拼搏奉献型、务实担当型”“五型”人才队伍[7]。
1.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制定月度学习计划,多组织开展党支部专题学习会,扩大学习范围至青年职工,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开展专题课题研讨,结合岗位开展交流学习,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成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抓好人员培养、“师带徒”工作,筑牢思想之基,使其尽快成长,发展成为的中坚力量。
2.着眼常态长效,紧密结合实际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台账,并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健全落实机制体制落实、建立健全,确保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精神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党建、青年培养、科技创造等各个环节全面贯彻、深入落实,做好及时的宣贯及深入讲解,充分结合自身实际,从战略发展重点方向出发,认真遴选结对对象,积极寻找业务协同点、资源共同点、管理对接点,让结对真正发挥向激励作用。
(二)始终坚持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
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支部学习,把联学联建 融通融合“六个一”主题行动与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紧密联合起来,建立学习传达、执行落实、整理归档的工作闭环和长效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1.推动“制度融合”。完善制度章程,定期开展制度“废改立”计划,结合实际业务和管理重难点,着重从本部如何管理和服务项目部,如何做好项目部与本部信息交流传递以及部门间如何横向做好配合来考虑,重新梳理各系统制度“废改立”计划。系统纵深推进制度改革,就是坚持以硬指标、硬任务、硬措施、硬考核的要求,深入推进,全面落实,从而激发制度的活力、基层的创造力。
2.推动“人的融合”。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即既要对所在岗位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也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同研究、同规划、同问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大力实施“4223”“人才强企”战略,围绕企业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价值链、创新链。
3.推动“结果融合”。要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企业发展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的部署,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紧紧围绕再造高质量发展新能建宏伟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厘清党组织决策会、经理办公会、董事长办公会等各治理主体权责界限,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统一。
(三)始终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坚持高素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六个优化”目标,系统抓好人才的“选用育留”,建设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重点建设高质量人才发展通道,构建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四通道四层级”“人才成长路径”。推行关键岗位公开竞聘,深化“512”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年轻干部、专业人才等重点队伍建设。
(四)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的要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鼓励真抓实干、马上就办,部门办实事、出实招,项目得实惠、有实效。紧盯主体责任,看住“关键少数”,树牢廉洁家风,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