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中的合同风险及防范
2022-12-21张晓阳
张晓阳
山东民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企业经营合同风险概述
什么是合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合同就是发生纠纷时最有力的书面证据。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书面合同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公司对合同的管理都非常混乱,一旦发生纠纷,找不到原始合同;更有甚者,直接不签合同。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搜集证据来证明合同关系的存在,证明我们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并据此向对方提出违约指控。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在此过程中支付律师费,即使我们赢了,诉讼期间的花费也是一项巨大的支出[1]。因此,如果能及早规范合同签订和合同执行的流程,可以大大降低发生纠纷时的诉讼成本和诉讼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其兴衰、发展与合同息息相关,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合同。一个企业离开了合同的生产是盲目的生产,离开了合同的经营是一种无序的经营,没有合同的结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当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实现。对此,企业内部需要准确识别合同建立、运行的风险因素并对此实施有效控制。其中,法律风险因素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经营经济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指经营本身不遵守法律或合同的正式权利义务,对经营经济造成损害或产生合同纠纷等法律后果的行为。企业经济合同的法律风险具有范围广、不确定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防控工作十分重要。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在合同订立前、订立中、订立后都有可能存在,企业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二、企业经营中的合同风险及风险成因
(一)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
在签订合同之前,相关部门要认真审查,密切关注各种法律风险,从而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到高效把控、合理解决。一般而言,签订合同前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交易伙伴的资质,比如从事经济活动是否合法,是否有能力提供资金和服务,是否诚实可靠;二是交易伙伴的商品是否符合标准、市场占有率和价格是否合理,对于企业而言,不符合行业相关质量要求、违反法律规范要求也会存在法律风险。除此之外,还应该着重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经营水平,是否符合订立经济合同的相关要求、是否发布虚假信息等等。如果在经济合同订立前无法识别上述风险因素,即使合同成功签订,依然伴随着风险,很可能引发合同纠纷[2]。
(二)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
在实际生活中,即使在合同订立期间,企业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也可能出现。一般来说,如果签订合同放入过程控制不当,就很容易因为各种纰漏产生相关的法律风险。比如:部分企业因合同标本身的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合同标的;有的名称、规格、单位等详细内容模糊,相关质量没有按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严格界定,使用的术语也比较模糊,存在很多争议;由于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履行地点,或者约定了价格、报酬、支付方式、期限等,但是表述不明确,不能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合同签订后的法律风险
企业还需要特别注意经济合同签订后的法律风险。换言之,在经济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也会导致一定的法律风险发生。此外,经双方协商确定终止合同,或任何一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经双方同意或依法终止合同的,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被终止。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不同的合同终止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合同风险,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合同条款中没有事先约定终止条款,或者企业未履行在终止合同前通知对方的义务,合同将无效并终止。
三、企业经营中的合同风险防范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具有正确的、强烈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这点往往被忽略,这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企业领导和管理者过分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对法律风险防范不够重视,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潜在法律风险,甚至会严重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具体而言,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不重视法律风险,导致员工工作行为不规范,加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二是相关的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理解片面化,导致这一工作不能有效、高质量的进行,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3]。
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经常出现风险隐患和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尚未建立完整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标准不明确,管理程序不清晰,员工权责不明确。租金、合同履约、管理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经营者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预防、解决潜在的合同风险。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务必首先通过参考类似的合同风险管理实践,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明确相关的流程进行补充和完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权责机制,让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既全员参与,又提高效率,充分解决部门信息沟通问题,提升多部门协同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在合同风险管理体系中,还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合同履约和监督处置机制,不断收集履约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真实反映履约情况,最终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潜在风险。
(二)培养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加强现代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从内部着手,从员工开始,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认识法律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危害,进而学习、掌握如何防范风险的相关知识。从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一定要根据企业和国家的现行法律法规,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认识,识别和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推广和培训法律风险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增强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最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无处不在,要特别注意防范。企业管理者尤其要充分认识法律风险的存在与重要性,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4]。只有这样,法律风险这一模块的内容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被重视,与此相关的工作方法才能不断创新、改进和优化,后续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加恰当可靠。在企业内部,需要相应的培训工作的支撑,一定要借助于培训课程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在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要帮助不同岗位的员工更新合同法律风险理念,建立长期、持续、系统的法律学习机制。针对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结合具体案例,以合同签订、履行、终止等环节常见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为主要培训内容,定期组织模拟培训活动,让员工积累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最后,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协助开展合同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识别、评估、监督控制和防范工作;同时,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企业体检”,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重点向承包商宣传法律,避免部分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风险隐患,说明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性和必须履行的责任。对出现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等问题采取法律行动。因此,当出现恶意拖欠工资等合同风险时,可以客观地起到减少企业的损失[5]。
(三)打造律企联动风控体系
目前来看,在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专职司法部在管理结构中确有设置,但在合同签订、执行和终止等阶段对合同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并不是十分精准。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经验,因此,在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与后续解决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久而久之,就导致这一模块的工作整体搁置,使得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僵化,应急响应能力不足。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参考部分国有企业的具体策略措施,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必要时,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代表公司提起诉讼或参与诉讼,规避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解决法律纠纷,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四)优化合同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要让全体员工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防范、规避、解决合同法律风险,通过提升员工的相关能力,为法律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确保法律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企业还应建立健全惩戒和激励机制。对合同风险进行量化积分确立风险等级,按风险积分从低到高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风险积分预警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合同风险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合同制度,完善合同备案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签订合同的整个过程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警示企业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可以使企业合同风险能够及早地发现和预防。企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具体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努力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的发生率,有效防范经济合同签订前后全过程的法律风险。
其次,建立合同管理审查制度,该制度主要是对属于前期合同签订操作的合同内容进行审查。该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关系到合同管理的大方向。通过转移当下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全面规避合同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可以大大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对合同的准备、协商、签订进行一一排查,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合同风险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遏制潜在风险。此外,为了更好地管理合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组建单独的审核小组,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确保合同条款的完整性。此外,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的流通共享,如明确双方违约后的主要责任,使合同内容与企业发展实际高度契合。
四、综合不同阶段的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一)合同订立阶段
在合同签订阶段,严格执行签约主体资格审查程序,防止签约方征信中出现潜在风险,并检查签约方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审查合同关系,合同方的法定代表人和签字代理人是否有权委托代理人等。持续实时采集数据,使用新收集的数据覆盖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并定期更新合同相对人的企业资格、工商年检和代理供应验证等信息[6]。重新确认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要求合同约定的内容和信息明确标明合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范围,避免因条款模糊导致当事人之间产生歧义。双方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订立正式合同。
(二)合同履行阶段
考虑到部分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在合同履行阶段的交货风险,交货人应审核收货人的交货权限,并取得客户提供的委托书。之后严格按规定办理发货流程,要求收货人在发货单上签字盖章核对,仔细核对发货地点、时间、方式,并保留收货人出具的收据。同时,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办理运输保险,如因不可预见的情况导致货物延迟交付,可尽可能降低损失。对于保函风险,企业要严格遵守合同要求和条件,履行保函条款或是预付款保函条款。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提交预付款保函或银行履约文件,确定对方是否有继续履行合同的能力,通过采取清算程序取得债权,由违约方独立承担损失。
(三)合同解除阶段
在合同解除阶段,需要采取明确合同解除条款、正确行使解除合同权利、履行合同解除义务等风险防范措施。在明确合同解除条款方面,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在合同条款中说明是否存在双方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违反各类款项的,可强制解除。交易双方未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合同解除无效。企业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时,要履行告知义务,并向对方说明解除合同的原因和期限。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保护合法权益,企业内部一定要提高合同管理工作中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意识,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吸取类似案例的经验教训,提升判别风险的能力与水平,进而有效识别合同签订、履行和终止阶段的潜在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怎样的风险、无论风险在何时发生,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加强流程管控和超前预防,通过宣传教育促进员工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树立与提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