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设计

2022-12-21王占华吕行林英姿丛俏孙雪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1期
关键词:超星任课教师资源化

王占华,吕行,林英姿,丛俏,孙雪景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展“无废城市”示范建设,社会对固体废物管理、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如由以卫生填埋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向以焚烧发电、微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为主的方式过渡;全国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替代传统的混合收集方式;施行更加严格的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目前,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大中型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1],环境卫生信息化和在线监测及监管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因此,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完成课程培养目标,很多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对此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如同济大学的周涛结合2019年修订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三版)教材变化,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质量[2];汪群慧、刘晓烨、谢越等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校特点和学科优势相结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特色性,促进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融合[3-5]。随着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提高,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认证、“双一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许多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6-12],还有教师尝试采用以多元教学法、雨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13-17],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设计;线上教学依托超星平台(学习通),线下教学依托常规教室课堂,设计内容包括教学资料准备、线上教学设计、线下教学设计、测试与成绩评定四个方面。课程教学设计中重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形式的改革、成绩评定的优化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1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的基础准备

混合课程教学材料的准备需要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组成员更新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授课计划、教案、教学PPT、4-10min教学短视频、单元测试试题与课后作业安排、试题库、教学章节内容设计等。

1.1 教学模块和教学章节内容的整合设计

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教学模块。在传统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及时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将所有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共计六个章节。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固体废物的管理(两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放在第一章讲,第二部分危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放在第六章讲)、收运系统(第二章)、预处理(第三章包括传统、物理化学预处理)、资源化处理与利用(第四章包括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典型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填埋处置(第五章卫生填埋处置)五大模块,共计六个章节,让知识点更加有序,逻辑性强,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1.2 教学资料的更新设计

在教学内容章节整合完成后,根据课程学时安排,重新设计授课计划。将线上、线下授课安排合理调整;在章节知识点制作教学PPT、教学短视频、电子教案、课堂讨论题目等,保证线上教学资料满足学生线上学习要求。并建立教学试题库(包括测试题及答案),为线上教学过程提供课程作业题、课程练习题和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题,便于检验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为线下教学提供反馈。重新安排设计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授课内容难点和重点,避免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过度重复。

2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的过程设计

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完成。线上教学依托超星平台(学习通)完成,线下教学依托常规多媒体教室课堂完成,通过合理完善和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过程,明确线上线下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

2.1 线上教学过程设计与要求

课程的线上教学以学生自行学习为主。任课教师提前在超星教学平台上建立课程班级,进行教学任务布置,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观看教学PPT、教学视频和其他教学辅助视频,完成在线习题和课后作业。线上教学任务采取灵活学习方式,不需要集中学习,但需要在任课教师要求的时间截点前完成。在线上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学习通、微信和QQ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完成问题解答。任课教师对学生在线学习提出相应学习要求,如教学资料阅读中包括对教案、教学PPT的阅读及阅读次数;视频观看中包括教学视频观看的时长及次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后完成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及时提交课后作业,并互相批改,教师核对,这些要求可指导学生学习思路,同时也能反馈给任课教师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

2.2 线下教学过程设计与要求

线下教学开展前,任课教师需对学生自主完成的线上教学内容进行检查、梳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学习通上随机建立学习小组,便于线下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辩论。线下课堂教学是对线上教学内容的总结,强调和突出教学内容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对重点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在线下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面对面与任课教师沟通,能更直接地描述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线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签到、时事新闻分享、教学内容总结、讨论(辩论)、习题讲解几大部分内容,具体内容如下:签到3-5min,学习通实时拍照签到,直接形成电子记录,确保学生出勤;时事新闻分享3-5min,由学生为大家分享一则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或者环境污染防治的小新闻,学生和教师均可对新闻进行点评;教学内容总结45-50min,对已在线学完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和突出教学内容重点;讨论10-15min,任课教师提出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任课教师通过学习通随机抽查讨论情况,最后给出答案;辩论10-15min任课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指定两个学习小组准备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完成辩论;习题讲解15-20min,针对线上练习、课后作业存在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完成讲解。

3 优化混合课程测试及成绩评定方式

3.1 混合课程教学测试设计与要求

为了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除观察课堂讨论、课堂辩论等环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运用情况外,还需进行测试反馈。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其中的单元测试和期中测试均在线上超星平台上完成,不占用线下教学课时,测试后先学生互评,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掌握,再由教师复评,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期末测试为线下笔试,课程组命题,考试范围是全部教学内容,在试题制定过程中要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课程相关前沿问题的把握程度,测试题的典型性问题。期末测试可检验学生对全部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测试后课题组批阅,并形成试卷分析,为后续教学提供经验。

3.2 混合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要求

混合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区别于传统线下的教室课堂教学,更加强化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考核比例。本课程成绩评定分两部分进行,超星平台线上成绩占40%;线下教学占60%。期中超星平台线上成绩由教案、PPT、视频学习次数与时长(30%)、自主出勤参与(20%)、线上讨论(10%)、课堂练习题(15%)、单元测试题(15%),讨论优秀发言加分(1-5分)、点名星级加分(1-5分)这些部分构成,平台系统自动核算;线下教学成绩由出勤学习通签到(10%)、课堂表现(30%,讨论、辩论、时事新闻、习题讲解等参与情况)、期末测试(60%)构成,由授课教师核算。

4 结语

通过实施《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可自主、灵活地完成线上教学内容预习,在线下教学中更能有的放矢,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思考能力;通过建立线上随机学习小组,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领域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超星任课教师资源化
煤化工废水资源化回收及深度处理技术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退役三元材料资源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