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小班亲子游戏实施探讨

2022-12-21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滨江幼儿园

亚太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沙包共育小班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滨江幼儿园 王 虹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应本着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这一要求,让家园共育成为当下幼儿启蒙教育的主旋律。游戏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最符合3—6岁儿童特点的活动方式。珍视其独特价值,小班亲子游戏盛行,为家园共育的实现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一、家园共育背景下小班亲子游戏的影响

(一)满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家长的关心和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当幼儿成长过程缺失父亲或母亲角色,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性格的养成。家长参与幼儿成长,应把握一定方法,采取与儿童交流的正确方式。让亲子游戏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展开,为家长搭建与幼儿交流、玩耍和学习的平台,使家长不断地通过教师、幼儿园了解科学、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学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使其有更多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其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使其既陪伴了幼儿,也教育了幼儿,满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满足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需要

小班幼儿更加依赖家长,易对幼儿园感到陌生,从而出现回避行为或分离焦虑情绪,不愿离开家长独自来到幼儿园。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实施亲子游戏,在满足其“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一需要上有着一定优势。教师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走进幼儿园、参与趣味游戏,可以有效地避免单刀直入地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展开教育,巧妙地搭建使幼儿熟悉幼儿园的“桥梁”,使其在愉快的亲子游戏中消除陌生、戒备的情绪,与教师建立更多联系,熟悉教师与幼儿园环境,顺利实现由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小班亲子游戏实施策略

(一)主题与内容:家长参与选定

选定科学的游戏主题、适当的活动内容,是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实施小班亲子游戏的大前提,只有主题与内容合理了,亲子游戏才能真正在顺应小班幼儿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向家长说明亲子游戏计划,邀请其为游戏主题与内容的选定出谋划策,使其根据教师的提议和指点,主动参与小班亲子游戏主题与内容的选定,基于自身对孩子的了解,为“玩什么”提出合理建议。而后,将其合理的建议汇总、统计、分享,依次付诸实践,让家长切实感受到自己在亲子游戏、家园共育中的作用,促进其对后续活动的积极参与。

例如,为培养小班幼儿肢体动作的灵活性,教师通过微信与家长沟通,向其说明“设计一些游戏,提高孩子肢体动作灵活性”亲子游戏计划,邀请其为游戏献策。家长发散思维,提出“小鸡出壳”“跳圈圈”“跳跳球”“投球”“大珠小珠落纸篓”等主题,向教师说明各主题对应游戏内容,与其讨论、选定其中一项游戏。

此后细化游戏设计,教师还可以向提出对应主题游戏建议的家长发出邀请,尽可能地尊重他们对游戏的预想,使其将在选定主题时形成的“怎么玩”想法表述清楚,与教师一起设计具体的游戏内容,确定亲子游戏每一个环节。“带领孩子玩我设计的游戏”,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积极性被更好地调动起来,为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小班亲子游戏创造健康环境。

(二)规则与要求:师长共同制定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实施,有赖于完善的规则。家长与教师应明确规则的重要性,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共同制定公平、科学、客观的亲子游戏规则,发挥教师专业性,深化家长参与度,对幼儿活动提出适当的要求,保证亲子游戏井然有序地展开,培养小班幼儿正确的规则意识,使其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例如,“欢乐投沙包”亲子游戏,游戏目的在于通过亲子合作的“投沙包”活动培养小班幼儿快速跑与投掷能力,使其井井有条地展开,应使幼儿遵守基本的“快速跑”与“投沙包”规则。教师与家长协商共议,可制定以下规则: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游戏,幼儿站在起点,家长站在终点。幼儿在听到哨声后,手拿一个沙包从起点出发,向站在终点的家长跑去,停在家长前方约2米处。单手投掷沙包,使其落入家长手提的篮子中(此时,家长可与幼儿配合,保持站位不变,灵活调整篮子“接沙包”位置),反复十次,最后篮子里沙包最多的家庭胜出。

基于此,游戏开始,教师向家长与幼儿介绍游戏内容与规则外,家长也可以向幼儿补充介绍游戏规则,如“一次只能拿一个沙包,不能多拿”“投沙包的时候,你不能离我太近哦,要看好地上的标记,保持距离”“认真听哨声,不要抢跑啊”等,合力促进幼儿对亲子游戏规则的主动遵守,让游戏秩序和效果得到保障,实现更好的教育目的。

(三)材料与道具:家园合作准备

由于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小班亲子游戏主题通常以“家长选定”为主,具有一定随机性,准备材料与道具稍显困难。教师与家长均可参与进来,既在幼儿园里寻找材料的踪影,也在家里搜集适宜的道具,合作完成“材料与道具”这一重要的准备工作,让游戏可以顺利展开。

例如,“贴五官”亲子游戏为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性与亲密性、培养小班幼儿对五官的正确认识而设计,预设“蒙上幼儿的眼睛,使其在家长带领下来到‘娃娃脸’道具前,为道具贴上五官”游戏过程,需要“娃娃脸”道具与“五官图片”“眼罩”材料。教师可以发挥幼儿园资源优势,准备“娃娃脸”道具与“眼罩”材料,尊重幼儿对“娃娃脸”的不同想象,将准备“五官图片”材料的机会交给孩子和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带领孩子完成“娃娃五官”的制作。

鉴于“五官图片”材料是自己在家中制作的,幼儿与家长都更愿意将其展示出来,增强亲子游戏热情,还能从情绪层面促进小班亲子游戏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实施。

(四)干预与指导:突出幼儿主体

即便有规则的约束和点拨,小班亲子游戏中,幼儿也会因认知与年龄的限制,表现出一些共性问题,如活动积极性不足、行动不当、行动进度缓慢等。面对这样的情况,继续亲子活动,家长应适当干预幼儿的行动,给予其必要指导。纵观实际,小班亲子游戏中,家长经常会对幼儿行动干预过多,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指导其游戏活动,这是极不可取的。例如,“拼图娃娃”亲子游戏中,一些家长为与孩子更快速地完成游戏,让他们的“拼图娃娃”更加美观,直接代替孩子剪纸、粘贴图案,看似大大地提高了亲子游戏效果,实则大大限制了孩子们动手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剥夺了孩子在亲子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其思维品质的发展。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制作“拼图娃娃”时,直接向其出示手机中的一些图片,以“命令”的口吻说“就做这样的拼图娃娃吧”,局限了幼儿对“拼图娃娃”的自由想象。

扭转这样的局面,教师应以“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为目的,干预家长行动,指导其“指导幼儿”的方法和态度。如建议家长:“让孩子大胆尝试,看看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虽然使用剪刀是有一定危险的,但是,将剪纸的注意事项告诉给孩子们,示范正确的剪纸方法,让他们大胆尝试,也许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不要和孩子争抢‘动手’的权利呀,‘粘贴’这种小事,就让他们自己来吧。”以此使家长将“帮孩子制作拼图娃娃”的干预和指导转变为示范剪刀用法、演示剪纸过程和鼓励自己动手。

于是,伴随着教师的认可、家长的鼓励,幼儿在亲子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愈发突出,在家长的适当帮助下自由发挥、表现个性,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想象思维也能更加开阔。

(五)形式与玩法:多样优化创新

启蒙教育的本质在于质量而非数量,一味地追求亲子游戏数量,未对其玩法进行精心设计,是以往家园共育背景下小班亲子游戏经常产生的问题,易使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到疲惫,无法凸显亲子游戏的内在价值。教师在解决此问题方面下功夫,应创新亲子游戏的多种玩法,优化其活动形式,通过更多样的方法组织游戏,将其推到孩子与家长的身边,更深刻地激活其活动兴致。

例如,“以寻宝”亲子游戏代传统“捉迷藏”游戏。游戏中,教师先将幼儿带到安静处,等待家长将玩具藏在操场或教室的不同方位。等到家长“藏玩具”结束,以“寻宝”为引,组织幼儿到各个方位寻找家长藏起来的“宝贝”,并通过“你是在哪里找到它的?”等问题,使幼儿说出找到“宝贝”的不同方位。相较于反复进行的“捉迷藏”游戏,让幼儿找到藏在不同方位的“宝贝”,融入“玩具”的创新寻宝,更容易得到他们的喜爱,使其在新颖的游戏中增加对方位的认识。

再如,“山洞大探险”亲子游戏。精心设计“探险”背景,将常规“袋鼠跳跳跳”“过小河”“给动物送饭”等游戏丰富进来,生成多个“探险”游戏环节。

森林探险:孩子像袋鼠一样“挂”在家长身上,家长模仿袋鼠带领孩子“跳跃”向前,保护孩子,防止在“森林”中遇到危险。

河边探险:由“小河”隔开“森林”与“山洞”,在河边放置纸板等道具,幼儿与家长利用纸板,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小河,保证双脚不接触“河水”。

山洞探险:离开“小河”,家长带领幼儿通过“山洞”洞口前方的独木桥,在“洞口”寻找“食物”。随后进入“山洞”,把“食物”交给“山洞”中的“小动物”,换取它们的礼物,完成“大探险”。

充分利用幼儿对“探险”的兴趣,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探险”的神奇世界,在单次亲子游戏中融入多项常规亲子游戏活动,使其更加精彩、紧张,有利于亲子游戏效果的增强,使家园共育取得理想效果。

(六)点评与回顾:全面客观和爱

1.关于全面、客观

不管家园共育、亲子游戏还是其他幼儿园常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育人。将亲子游戏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出来,教师需要对其展开全面、客观的评价,不忽略每一点不足、每一处细节。

例如,上述“欢乐投沙包”亲子游戏,分别从幼儿投沙包动作过程、在起点跑向家长前方两米处的过程、完整的游戏行动以及家长配合幼儿接沙包的过程,点评每一组家庭中,幼儿投掷能力、快速跑运动能力、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亲子配合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最后,言简意赅地表示对每一组家庭亲子游戏的肯定,尊重家长们在家园共育中的付出,向综合表现突出的家庭发放奖品,以达激励,一边升华本次亲子游戏教育内涵,一边奠定之后亲子游戏基础。

2.关于爱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对幼儿的成长来说,爱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除全面、客观的总结和点评外,教师还应在家园共育、亲子游戏中,大方地向幼儿表达关怀和爱。同样,家长也应在教师的点拨和示范下,用爱总结亲子游戏。

例如,“赶小猪”亲子游戏,孩子们抱着皮球跑向家长,将皮球交给他们,再由家长将皮球放在地上,用羽毛球拍“赶”到终点。将爱融入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向家长和孩子们说道:“哇,宝宝们跑向父母的画面真的好温馨呀!希望宝宝们以后也能这个样子,带着快乐的笑容跑向你们的爸爸妈妈!”家长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真的是太开心了,宝宝自己把皮球抱了过来!”“宝宝好棒呀。抱着皮球跑得这么快,太让爸爸(妈妈)激动啦!”这些充满爱的语言,能够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家长、教师的爱,促进教师、家长、幼儿心与心的交流,让亲子游戏沉浸在其乐融融、温馨美好的教育氛围中,亦可增强家园共育的“育人”效果。

总而言之,家园共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游戏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二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全力促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参与,开发基于家园共育背景的亲子游戏,既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成长需要,也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启蒙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以小班为例,教师应积极协调家长工作,与其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家园共育教育环境,开发适宜、得当的亲子游戏,不断丰富其内容与形式,完善点评与总结体系,让小班亲子游戏助力3—4岁儿童发展,掀开家园共育新篇。

猜你喜欢

沙包共育小班
沙包大战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丢沙包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自抛击掌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