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数学阅读能力,促数学文化渗透
2022-12-21福建省漳州市南坑中心小学陈秋香
福建省漳州市南坑中心小学 陈秋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以及课外活动题材等,供学生选择阅读或使用。”这是新课标中第一次提及“阅读”,全文有25处提及“数学史”“历史”“史料”等,4处提及“材料”。新课标中“数学阅读”数量上的增加,直接体现了对“数学阅读”的重视;内容上“以及课外活动题材等”这句话的加入,体现了“数学阅读”向课外延伸的使命。任何学习都离不开“阅读”,任何“阅读”皆有“文化”。
什么叫作“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什么叫作“数学阅读”?“阅读”带上了“数学”,有别于一般学科的阅读,是以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更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有许多心理过程共同参与的活动,是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和领会数学文化的心理过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打造富有文化的数学课堂呢?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材料的挖掘、阅读方式的多元,对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课前阅读,渲染文化
一切学习从阅读起。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的高度抽象和严谨,加上传统教育理念下,过分注重数学的“知识性”与“技能性”训练,导致学生习惯于给数学贴上“枯燥”“无味”“烦琐”的标签,学生也因此对数学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对数学望而却步,闻“数”丧胆。数学也因此失去其独有的奇妙、神秘、理性、智慧、生活之美。要让学生亲近数学、走近数学、热爱数学,数学阅读是最好的开始。
开始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数学漫画、数学绘本给学生,也可以针对课本知识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数学家的故事或相关知识点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然后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进行简单交流,目的在于让学生走近数学。这样的阅读作业很适合家庭作业的布置。
(一)以史入境,营造文化氛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教师提前布置阅读活动:“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因为分物得不到整数而认识了分数,明白分数的产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关于分数,是不是从远古时代起,它就长这个样子呢?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什么?请同学们进行‘分数大搜索’,明天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知识的发展史都适合用于开展课前阅读活动。课前分享阅读材料可以展示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且交流中信息的共享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分数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书、我国的《左传》《九章算术》中的相关记载、结绳记事到石头刻数再到算筹及现在的表示方式的演变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文化。有此文化渲染,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生活性、有用性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可,对先人的伟大创造自然心生敬佩。情感到位,学习就不枯燥了。
新课标下数学课程有所变化,四大领域之“综合与实践”,更加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生活、传统文化的联系。此类课程也适合于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如第二学段的主题活动4“度量衡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搜集阅读相关材料了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了解度(长度单位)“尺”与“丈”,了解量(容量单位)“升”与“斗”,了解衡(重量单位)“铢”与“石”。此类阅读关联人文历史,关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学生对此进行数学阅读必将加深与数学的亲近感,从而产生数学情愫,每一次阅读都会与数学文化更近一步。
(二)以文入境,创造跨学科渗透
圆,从来与“美”和“满”相随。数学美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直接。教师要想利用数学美让学生爱上数学,跨学科渗透是不错的选择。因此,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时,课前阅读可以这样布置:“同学们,你会背带有‘圆’字的古诗词吗?找一首背下来,并说说‘圆’在其中的意思;找一找你身边的圆并把它拍下来,也可以试着画一画,了解圆在生活中的运用,明天的课堂一起分享。”
古诗词不乏“圆”的存在,借古诗词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其内涵;借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它的“美”,理解它的“一中同长”。让学生研究这集文学、意境、画面、生活为一体的圆,学生不会拒绝。此类作业安排课前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秘者,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把阅读时间向课外延伸,把阅读范围向课外拓宽。
教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背诵苏轼的名作《题西林壁》并理解诗意,然后将其作为课前情境导入。该情境与本节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也是相契合的。诗句中的“横”“侧”“远”“近”“高”“低”体现了观测点的不同,所看到的风景也不尽相同,以此引入课题亦文亦理,融诗意与诗情于数学课堂,启发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数学思维,并进行了跨学科渗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教育在此也可以适时适当地进行,“五育”并举润物无声,数学的简洁与理性之美油然而生,数学枯燥无味的谣言不攻自破。
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教学因素,以史入境、以文入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让数学学科教学走向深远。
二、课中阅读,探寻本质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总是争分夺秒。课中阅读更具针对性,更富数学味。课本、情境、例题、数据、图表、算式等都是数学课堂的阅读材料,且内容丰富、数学味浓厚,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聚焦课本,以阅读提升自学能力
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辨析,先区分相交与不相交,再认识垂直与平行,然后引导阅读课本中的定义,结合自己的认识,说说定义中的关键词。再如教学“年月日”时,课本中如何记忆大小月,课后“你知道吗?”对“闰年与闰月”知识的拓展,可以由学生自学课本,阅读完成。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必需品。目前许多公开课,基本没有让学生阅读课本,甚至是课件一上到底,课本已经成为摆设。教,是为了不教,这是铁定的道理。没有课本阅读,自学能力如何培养?离开课本纯依赖课件的教学会让学生对课本有生疏感,实不可取。课本中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小土豆和小精灵的话泡等,都是学生阅读的好素材。聚焦课本,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课本并从中获取知识,他们才能具备一定的学习力。一味地由课件或者教师灌输,学生的学习方式永远都是被动的。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本,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数学世界,无疑是数学文化最好的渗透方式。
(二)材料多元,以阅读渗透思想与方法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孙子算经》中的经典古题,尝试解释,找出不理解的字。当学生用列表法列举鸡兔的头数、腿数等问题时,教师不应简单给予肯定,而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单表中的数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头数怎样变化?腿数呢?像这样按顺序依减少鸡头数的列表方法是不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果不是,还可以怎样优化?”当学生能用假设法或者画图的方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方法,通过对比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
情境阅读、例题阅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抽象数学原型,引发置疑;数据阅读、图表阅读目的在于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引导有序思考、发现规律、优化策略,培养数据分析意识;算式阅读在于梳理解题思路;图画阅读在于直观理解“把一只兔当一只鸡就会少掉两条腿”这个知识难点;引导对比假设法与画图法、列表法三者的联系,目的在于通过算式阅读、列表阅读、图画阅读,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探寻“鸡兔同笼”的本质问题。
种种阅读体现数学学科独有的精神与品格,在于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样的阅读就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阅读。文字、图表、数据、算式都是数学阅读材料,在这些材料中,以阅读为首,引导分析、发现、思辨、探寻、总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在阅读中呼之欲出,探寻知识的精神与品格在阅读中慢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三、课后阅读,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是课堂的延伸与补充。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后阅读可以让有限变成无限。课后阅读可以相机布置:可以根据学生课前交流情况加以整理、补充阅读,也可以根据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与兴趣点,针对性布置课后延伸阅读。
(一)拓宽阅读内容,感受数学魅力
例如,“年月日”的教学,课末对“你知道吗?”板块的阅读明显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就可以相机布置学生搜集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的问题,进行下次课的交流。以此拓宽课内知识,丰富学生眼界,满足学生好奇心,感受天文与地理的无穷尽。
教学“圆的周长”后,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更多知识,或者了解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的生平,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树立文化自信。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推荐,如学习了四边形,推荐阅读“四边形的变身术”;学习了加减乘除法,就可以推荐玩一玩“24点”游戏……游戏自带光环,能把学生的学习乐趣与积极性无限提高。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多为益智类游戏,可以成为巩固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好支架。
数学的魅力不止在于它能解决一个繁杂的数学问题,更多在于它的生活性、人文性、趣味性、抽象性。数学文化可以从阅读得到,也可以从游戏得到,数学游戏也是数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能展示出数学的魅力。数学具备生活性,于生活中寻找数学、感受数学的运用价值也是数学阅读的一部分。阅读内容越广,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浓,知识面越宽,对数学的热爱就能水到渠成。
(二)鼓励多元阅读,走向数学文化
多元阅读有利于阅读资源的整合,可以是个人阅读、小组阅读,也可以是亲子阅读;可以一群人共读一本书再开展读书交流,也可以各读一本书再逐一交流分享。有交流、有分享的阅读会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促进叙述阅读习惯的培养。学校或教师可以多举行一些以阅读分享为主题的活动,如荐书小文章、荐书小视频、讲数学家的故事、绘画数学史、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美手抄报等。给学生提供分享阅读、展示满腹经纶的平台。把阅读的乐趣、意义更大范围地传播开,感染、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阅读。当一名学生具备数学阅读能力,就可以走向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当一群人具备数学阅读能力,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乐趣无穷。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都存在共同的数学阅读,数学文化离我们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