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儿童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2-12-21银川市青少年宫王晶晶

亚太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生活化美术

银川市青少年宫 王晶晶

一、新时代校外儿童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校外儿童美术是对校内儿童美术的一种拓展与补充,其生活化教学在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发展儿童的美术素养、夯实儿童的美术能力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一)教学内容多彩多样

校外儿童美术课程范围广、内容多,涉及素描、国画、水彩、手工等诸多美术技能板块,不仅包括校内美术基础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也涵盖了儿童美术能力提升的各方面要求。与校内儿童美术教育相比,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更加灵活,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够体现不同年龄特征的儿童美术学习需求。

(二)教学关注兴趣发展

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不只有丰富多样的理论教学,还有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多种形式的比赛、探究与交流,能够持续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特别是在教师的支持、鼓励与引导下,学生可以在各阶段的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对美术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变得更加自信。校外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核心,以兴趣为驱动的课堂活动形式,在发挥学生能动性方面发挥作用,不仅促进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与个性,也增强了师生间的友谊,更利于构建教学相长的教学生态。

(三)教学质量与效果持续提高

基于对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校外儿童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回归校内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制定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设计,使美术教学更具综合性、融合性、开放性与多样性,在培养儿童美术素养和能力上发挥出巨大作用价值。比如课程内容方面,有机融合文学、音乐、诗歌、科技等多门课程,拓展美术内容和丰富美术样态,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美术能力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围绕学生的兴趣、需求、态度与具体需要设计教学方案,使上课的形式、地点、时间、内容等变得非常灵活;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充分结合学生的绘画意识、绘画习惯、绘画方法运用、绘画成果展现等,对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加以评价,多维度、多层面掌握学生身上的优势,为培育学生创造性赋能。

二、校外儿童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整体思路

(一)推动教师建设,科学设计课程

在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作为美术环境的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将生活中的事物以美术的方式美化,使之生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学习内容,再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营造趣味横生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学习,进而展现校外美术教育优势。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其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大的。在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决不能急功近利,应稳扎稳打,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首先将提高美术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上,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其次,在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设计贴合学生生活的课程内容,依托有计划、有目标、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最后,善于结合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个人魅力、绘画风格等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的人文内涵,使学生通过这些信息融入、认识、感悟社会,进而收获创作灵感,实现思想启迪、心灵净化与智慧发展。

(二)开展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开放式教学活动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场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中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与喜爱,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场馆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博物馆和美术馆搭建美术学习环境的教育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依托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利用情感体验的真实性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在观赏艺术作品时,构建了书本与现实的桥梁,实现了知识生活化和生活知识化,对学生汲取美术知识和提炼美术技能大有裨益,同时也对学生健全人格、提高修养起着重要作用。场馆教学打破了美术教材的限制,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美术教学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领悟美与创造美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为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现实来说,这种教育模式更具灵活性,更加有趣味,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师加强知识、技能和情感渗透,促进学生认识现实社会、提升人文素养,以及增强责任感。

(三)校内外教学有机融合

对于校内外教育的认识,不能局限于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补充,应当认识到二者各自的优势,在提高教育成果中产生的合力效应。新时代的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与校内儿童美术教育应当无缝衔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赋能增效。首先,校外儿童美术教师必须深刻认识美术教育的目的、内容与作用,在正确解读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把舵教学创新方向,梳理教学设计思路,以制定更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美术教学方案,突出校外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其次,校外儿童美术教师不能妄自尊大、闭门造车,需要融入校内美术教师群体,积极参与校内美术教研活动,加强思想、知识、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实现同步发展、共同提高。通过联动校内外教育,建立美术教育体验基地,举办创新教育活动,丰富美术教育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让学习美术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三、校外儿童美术生活化的具体建构—— 以实践作业为切入

(一)设计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一般来说,同样的美术作品,通常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比方说,针对同样的一个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材料,采用不一样的表现方式,例如画、剪、贴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地选择材料、工具以及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提高创新水平。比方说,在猪年的时候,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与“猪”有关的内容,例如猪型抱枕、印有猪的贺卡或明信片等。因此,在设计美术作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来设计:(1)课下去收集与“猪”有关的美术作品,例如贺卡、工艺品等;(2)自己动手设计与猪有关的美术作品,比如图案、贺卡等。

这种美术作业设计贴合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更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技巧。尤其是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美术造型的要素、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等,从而在实践操作中把美术学习直接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亲身经历改造生活和美化生活的过程。

(二)保证实践作业的连贯性

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种连贯的作业形式,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开展。比方说,一个模块的作业,可以通过连续的几节课来完成,学生每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便完成一部分作业。当然,这里的每一部分作业又可以独立出来,前面的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是前面的延伸,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并逐渐深入。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一种完整的美术作品所涉及的创作过程。并且,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色调,自己去构图,自己去选择主体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比方说,针对素描班级的学生,若是一开始学习素描风景画,然后再学习水粉风景画,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连贯性的作业。当然,在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提前向学生说明,这次的作业是一种连贯性作业,需要逐步去完成;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去研究风景画中的房子画法、表现方式;之后再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表现,可用西方的明暗表现法,也可用中国传统的以线造型的方法。在第二节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研究一些有关风景画的构图、取景等问题,然后再布置作业,例如在上节课的作业中自由添加,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美术作品。在第三节课上,教师便可以和学生探究水粉风景画的技法,让学生为自己之前的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色调,然后再上色。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更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特别是这种作业之间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可以使作业变得简单、灵活、有趣味,不再像传统作业那样复杂、僵硬、有难度。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作业设计蕴涵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更有艺术深度,更具珍藏价值。

(三)创造生活化的“自选菜单”

自选菜单式的作业设计具有智慧化特点,其所涉及的内容与方法都遵循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种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选择,有利于改善作业效果。在了解每一位学生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挖掘其天赋和发展兴趣,能够使学生在做作业中收获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

此外,家庭教育在熏陶孩子艺术思想,培养孩子艺术才能上发挥巨大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需要就如何创设教育环境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的美学意蕴。比如说,与孩子一起进行一次创意丙烯画、油画的创作,然后再由孩子挑选自己喜爱的画框进行装饰,最后悬挂在墙壁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孩子的艺术细胞,熏陶孩子的艺术情感,这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好办法。

(四)跨领域融合的渗透

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促进美育系统的重构,更利于形成大艺术观,丰富艺术教育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思想、素养与能力。特别是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尝试,更利于巩固学生的艺术知识基础,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第一,与音乐学科的结合。在设计欣赏性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入绘画治疗的观点,在依托音乐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排放情绪的方法,以及找寻创作的快感。在学习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可以设计“画音乐”的作业练习,以贝多芬、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的某一乐曲为题,创作一幅表达色彩联想的作业,使学生在边听音乐边绘画的过程中感受美术的内涵,体会绘画情感的表达。这样一来,不仅拓展了艺术创作空间,还能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感体验。

第二,与语文学科的结合。与语文结合的体验性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体味课文的中心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学习该篇课文后的感受。这种作业设计具有极大的操作价值,既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法,又能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

(五)增强美术活动的探究性

“问题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夯实美术技能,发散美术思维具有巨大价值。比如在研究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作品的区别时,教师可以设计如“达·芬奇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画得十分逼真?”“毕加索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画得不像的?”“他们的人物画艺术分别先进在哪里?”“像不像是评价一幅作品好坏的标准吗?”等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求证答案。为了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心得。通过活跃课堂交流氛围,支持和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见解,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炼学习成果。这样一来,既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其实效性的发挥,既要依托于教师强大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充分保证自身同校内儿童美术教育的差别性。这种差别性集中体现在“生活化”这一环节,更贴近儿童生活、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校外美术教育,才可以拥有成长沃土。广大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儿童的能力特征,充分挖掘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在实践中让生活化的尝试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