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内涵、窘境与保障路径

2022-12-21亮,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镇规范特色

司 亮, 陈 淼

(1.大连外国语大学 体育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44;2.北京体育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3.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科研处,辽宁 大连 116023)

2021年9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体育运动类小镇提出规范性要求,鼓励发展8 类体育项目,培育体育多种业态,打造体育消费区域空间,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破解经济新常态、新型城镇化以及小城镇发展滞后等问题的新平台,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产物,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是适应新时代特色小镇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近年来各地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涌现出一批精品体育特色小镇,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1],但也出现了部分体育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同质化等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亟需对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内涵和窘境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保障路径,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内涵

1.1 规范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5年,面对新形势、立足新阶段,人民群众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体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创新实践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现新型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举措[3]1。尽管创建体育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国各地出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4]11,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实际建设与最初设计有一定出入,盲目立项、过度房地产化等因素影响着体育特色小镇的有序健康发展[5],导致小镇的发展偏离了正确的方向[6]26。体育特色小镇多产业协调发展的程度还比较低,缺乏多种产业的进入和融合发展[3]5;行政手段过度干预,不利于体育特色小镇产业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影响体育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市场长远发展,无法实现体育产业集群所体现的经济增长优势[7]。体育特色小镇在政策规划初期,投资驱动对鼓励产业发展会有明显的推动,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就容易陷入旧的经济发展模式[8]122。大量颁布的政策文件并没有完全落实到建设中,政策的监督落实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6]26;政策法规体系和创新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难以突破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权力条块,政策的诠释出现偏差以及政策执行与实施不到位[9]6。一些地方政府过高地规划小镇规模,小镇建成之后经济效益低,无法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速度和政绩,脱离本地区的实际能力,举债搞体育特色小镇建设[4]12。重数量、轻质量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浪费了有限的自然资源[10]。由此可见,面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定位、政策执行、产业质效、规范管理、底线约束等问题,规范纠偏势在必行。提高监管和考核力度、确立完善管理体制[11]、构建政策法规体系[9]15是确保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投融资模式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小镇建设资金的公平正义问题,决定着小镇建成后的运营和治理等长远发展[12];加快推进各部门政策的执行与协同配合,可以规范利益主体行为[13];积极防范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潜在风险,寻求降低风险或规避风险的防控措施,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14]。

1.2 规范健康发展的内涵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要走上规范健康发展之路。规范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前提,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才是符合体育特色小镇长期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中央高度关注,发布了指引性和规范性文件。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为清晰界定体育特色小镇内涵和发展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激励约束和规范管理机制、引导政府和市场有序有效推进体育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为扩大内需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导则》是对《意见》的细化落实,明确了操作性要求,为推进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普适性指引、规范纠偏依据以及借鉴经验。另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实问题突出,学术界积极探讨。2017年以来,一些体育特色小镇出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问题。国内学术界在对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的前提下,确定了其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晰其具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载体等主要功能,并从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任务出发,在其制度管理、约束治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因此,本研究以国家指导性和规范性政策文件为依据,以国内学术界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成果为借鉴,从现实、管理、发展、实践、治理5 个维度来解析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内涵和窘境。

1.2.1 现实维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1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一贯追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出发,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使命,以人民群众对美好体育生活新期盼为指导,以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体育福祉为价值导向,准确把握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定位和内涵,切实解决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最现实的问题。

1.2.2 管理维度 落实国家相关部门文件精神,深化细化管理制度。《意见》中明确要求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严守“五条底线”,要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入驻,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导则》在进一步明确“五条底线”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动态监管,有效防范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不突破各项红线底线。此外,《导则》对多项要求都明确了量化指标,为各地区开展规范纠偏提供了普适性和操作性的指引。在发展定位、空间布局、质量效益、管理方式、底线约束等方面提出了22 条具体要求;在建设边界、风貌形态、投入强度、质效水平、创新活力、房住不炒等方面设置了13 项具体指标。由此可见,落实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深化细化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体育特色小镇在规范健康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1.2.3 发展维度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也是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遵循的。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将其融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立足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体现投入强度高、质效水平高、创新活力足、低碳效应强的导向;并立足地方实践,综合各省份体育特色小镇现状及趋势,体现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导向。

1.2.4 实践维度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规范纠偏工作。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6]。近5年来,我国体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定位不清晰、主导产业孱弱、潜在风险监管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区出现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房地产化等乱象屡见不鲜,规范纠偏工作复杂繁重。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科学研判体育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故而规范纠偏性文件、规范纠偏机制和典型引路机制必须紧跟健康发展的脚步,坚持问题导向,在建设中大力规范纠偏。

1.2.5 治理维度 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十四五”时期,体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奋勇前进[17]。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要认真汲取体育领域安全生产的深刻教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坚持规范健康建镇,高度重视对各类潜在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确保不突破红线底线;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统筹加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全过程监控、全环节管控和全生命期管理。

2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窘境

2.1 现实窘境:发展定位偏离方向

2016年,“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概念首次出现;2017年5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也可以称之为“体育特色小镇”。自此,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稳步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富有活力的体育特色小镇;但同时也有部分地方一拥而上、盲目发展、勉强复制,暴露出体育特色小镇概念不清、千镇一面、主题定位特色不足[18]、发展定位不够清晰[3]1等问题。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11 个部门组建调研组,对错用概念或质量不高的“问题小镇”实行了淘汰整改措施,其中包括“行政建制镇”“虚假小镇”“虚拟小镇”等。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公布了10 多个关于“虚假特色小镇”“虚拟特色小镇”和触碰红线的特色小镇警示案例。

2.2 管理窘境:管理方式不规范,多环节存隐患

对照《导则》,体育特色小镇管理方式的不规范阻碍了其健康发展。1)建设方案编制过程欠缺科学论证,影响方案的适应性。机构构建、编制程序、相关事项以及管控要求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方案编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上述内容缺乏科学性、可行性、合规性论证,将影响建设方案的适应性。2)外部环境变化会波及体育产业发展。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整个宏观经济都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体育特色小镇如果未能及时作出调整应对,必将导致产业状况恶化,进而影响企业成本和收益。3)债务监管不力带来风险。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上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4)清单管理迟缓。省级层面清单建立缓慢、管理不规范、公布数量仍然过多,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对虚假特色、错误命名、单纯地产、纸上虚拟等清理不到位的问题。5)在投融资管理体制上,投融资主体(政府)地位不明确,权责分离;投资管理风险约束机制不完备,临时性建设单位存量大但人才匮乏,导致机构低效和管理失控;投资环境缺乏必要的社会法制和市场约束。

2.3 发展窘境:体育产业特色复制,简单堆砌

近年来,体育特色小镇已逐渐步入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各地区发展体育特色小镇从注重数量逐步转向注重质量,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国家级(62 个)加上省级体育特色小镇数量有200 个左右。新生事物过快、过热地生长,盲目发展导致乱象丛生。目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中仍存在同质化、低水平复制、简单堆砌、核心产业竞争力欠缺的问题,以及地产模式、“烧钱”模式、硬件模式等错误模式。在此环境下,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还将面临两大机遇和挑战:首先,质量提升时期如何做到“提”字当头、“存量提升”为本。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投钱、投人、投地、投项目,要点是提升质量,特别是提升存量生产能力的质量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质量。其次,处于“跟跑”时期时如何作出原创性成果形成“并跑”,并实现“超跑”。

2.4 实践窘境:投融资运作不当导致举债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离不开有效投融资渠道。发债、融资租赁、基金、资产证券化、收益信托、PPP 融资等都是可运用的投融资模式,但投融资行为的不规范极易导致债务问题。1)项目招商引资盲目,融资比例大。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地方政府比较心急,盲目建设体育特色小镇项目以获取国家政策关注,融资比例较大,这样也容易带来债务问题。2)曲解政策获取用地指标,借机获得贷款。浙江省最先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土地、税收、资金政策等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优惠。此后,多地效仿此模式,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优惠政策被地方政府理解为用地指标获取,借机从银行获得贷款上项目,从而出现了体育特色小镇形象工程化、房地产化,甚至债务化等系列问题。3)主政者为追求政绩冲动建设,为比拼数量举债融资。主政者利用融资平台公司或其他违规模式融资,不仅难以有效发挥凭借政府信用进行低成本融资的优势,还导致了局部地区风险增大。4)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不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作不规范、资本管理不合规、投融资行为信息透明度低、资产抵押融资不规范等导致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举债融资方式合规性意识不足,地方政府本着法不责众的观念利用平台公司或其他违规模式融资。

2.5 治理窘境:潜在风险危机与不规范行为并存

风险挑战是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客观存在[19]。1)气候[20]、季节[21]236等自然条件变化对依托禀赋资源优势建设的体育特色小镇影响较大,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屏障的保护不力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设施破损。2)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轻视[22]导致建设时大量引进现代化基础设施,未能很好协调城市景观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原生态被破坏使游客无法进行系统性的乡村探索[18]10。3)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边界占用土地,压缩运动场所的面积未实现前期的规划效果,以特色小镇之名进行高收益的投资[21]236。除此之外,债务管理不当、房地产化开发、安全防控体系建立缓慢等都是当前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不规范行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将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与潜在风险摆在世人面前,即如何摆正发展与安全二者的关系。

3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

3.1 政府责任履行实效不强

政府在强化体育特色小镇规范纠偏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种种问题的出现与政府的履职不到位密切相关。近5年间,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建设发展问题陆续发布多个文件规范其发展方向,但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仍存在政府职责不明晰、各方利益无法保障的问题[4]9。政府、社会、市场职责不明也严重制约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进程,使其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23]2。一方面,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规范纠偏进展缓慢等导致小镇发展问题多,偏离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面对《导则》进一步明确的指引性和规范性量化指标,政府应该如何履行职责、如何规避越轨或缺位、如何强化规范纠偏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面临的难题。

3.2 多元主体联合管理未形成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对小镇管理制度制定具有指导作用。但管理成效未能达到预期,部分地方政府行动缓慢,管理结构和方式流于形式,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合力共管。例如,通过对湖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发现: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概念模糊,政府政策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化[23]2;体育特色小镇多元主体治理存在机制不顺畅、地产依赖性、居民响应缺失与错位以及项目和人才难以集聚的问题[24]。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看,居民实现参与体育特色小镇治理,依然面临受传统角色束缚、资产权利悬空、参与渠道受限以及受传统制度制约等困境[25]。

3.3 产业发展质效不高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实现体育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稳步升级。从表层上看,体育特色小镇缺少主导领军企业,缺少投资、建设指标和配套政策等,导致产业特色不强、规模小、链条短、协调差,未来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特色产业集群。例如:全球价值体系抑制了体育制造业对高端生产性服务要素需求种类的增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难以发挥,体育特色小镇内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发展步履维艰[8]117;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较差,多产业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不利[3]5;旅游业市场萎缩,短时间内进入停滞阶段,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26]造成的。从深层上看,体育特色小镇缺乏对主导产业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规划架构设计问题的探讨。1)普遍缺少独立而专业的体育产业规划。其主要原因在于建设主体缺乏对体育产业特殊性的认识,即体育产业逻辑非地产投资逻辑,也非体育事业逻辑。2)缺少产品和服务衍生创新。传统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体育元素作为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缺乏延伸产业链。3)缺少特色产业资源项目。例如:简单依托体育场馆赛事资源的小镇,往往建设容易、运营难,在配套硬件没有产业的情况下终成“死城”,赛事活动缺少精品很难持续发展。

3.4 空间实践要素活性弱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发展空间,厘清其要素关系、促进能源流动是空间质效发挥的关键。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能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促进产业和先进要素的集聚、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事实上,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空间要素未能完全发挥出其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空间具体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差序结构、资本泡沫等困境,以及空间生产理论逻辑下的权力、资本、社会和文化等制约因素[27]。如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资源配置要素方面存在着经营模式单一、旅游资源开发不足、赛事资源较为低端等问题[28],在产业数字化创新方面存在缺少“黏合剂”、呈现“基础差”、建设“缺平合”、亟需“大喇叭”的现象。2020年,江苏省最终保留的苏州太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仪征枣林湾运动小镇和贾汪区茱蓃山体育健康小镇虽然都实现了5G 网络的全覆盖,但小镇企业很少使用5G 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小镇内体育的“人流”未转变为“商流”[29]。

3.5 安全风险治理成效不佳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始终是发展与风险并存,包括制度先赋性与小镇自致性相脱节、规则“吃紧”与“宽松”难以平衡、产业发展优先与社区建设滞后,以及空间利用短缺与闲置泡沫等[30]。在冰雪体育小镇的建设与PPP 模式结合的例子中,存在融资困难、工程延期和技术薄弱等诸多风险因素[31];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可能存在治理风险、竞争风险、经济风险、高质量发展风险、可持续发展风险等[32]。此外,在应对风险过程中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也暴露出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机制缺乏、治理能力薄弱等短板。其原因有三:安全风险隐患摸不清,防范不及时;治理缺乏统筹规划,政府职责缺位衍生风险;空间结构变化引发次生风险或冲突。

4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保障路径

4.1 构建职责明确的政府治理体系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构建职责明确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责任履职效能,大力开展规范纠偏工作。1)从中央层面优化顶层设计,保证规范性政策落实。《导则》细化了落实,明确了操作性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央政府仍需要继续发挥“指引者”作用,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小镇规范执行规则和淘汰退出机制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引导、大力规范纠偏、开展现场核查,确保小镇规范规划和健康建设。2)从省级层面深化政策落实,实施动态调整机制。省级政府部门加速制定本省特色小镇管理细则,严格落实清单管理、底线约束、监督管理等机制,实现深入全程规范管理,加强纳入清单分类管理,实施动态监管机制,以及警示、整改和退出机制。3)从地方政府层面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开展规范纠偏工作。根据特色小镇概念内涵和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特色小镇规范纠偏工作细则,如科学方案编制、底线约束治理、债务风险防范等。可见,由上而下构建政府职责体系能够确保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行稳致远地规范健康发展。

4.2 构建“感知—变革—适应”动态调整管理模式

规范多元主体行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构建小镇动态调整管理模式。当前,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寻求管理创新是保障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多元主体行为规范健康是小镇管理的根本,是行政主体、运营主体和社会主体全员参与的内部规范的外在体现;多层次主体规范健康是协同共管的基础,决定小镇发展方向和原则的核心层、内部结构主体行为的规则层和多元主体与外部环境互动效益的形式层。核心层将物质、能量与信息间流动交换过程中感知到的外部环境信息反馈到小镇规则层,管理主体及时调整主体内部结构和行为规则完成对形式层的革新改造,形式层则依据规则调整主体行为实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形成一个“环境感知—规则变革—环境适应”的动态过程[33]。在这个动态调整过程中,当变革后的行为规则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度低到不能满足适应需求时,规则层将信息反馈给核心层,再由核心层调整形成新的行为规则,直到达成最优适应。此外,动态调整管理模式突出了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复合化和管理体制效益化的特点,可以形成多元主体合力管控模式,从而保障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4.3 构建规范的“内部模型”产业协同系统

围绕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构建规范的“内部模型”产业协同系统,为体育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体育特色小镇是由很多具有体育标识特性的主体与其他相关主体依据一定模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复杂系统,系统各主体为了适应外部环境,通过适应与学习产生规范性行为,选取与情境最适合的主体组合在一起融合创生出新的产业聚集体,最终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在此过程中,每个产业主体只有采取协同合作、融合共生的方式才能成功构建出具有体育特色标识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也恰恰可以通过独特的“内部模型”,协同发挥核心产业主体的优势资源和系统性能力,融合各产业主体不同职能派生出新的消费区域,促进体育特色小镇产业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当小镇建设走偏时,依靠惩罚淘汰机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小镇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对小镇系统内部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规范其主体行为,梳理出规范的“内部模型”系统实现突破。

4.4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享的信息链

坚持系统观念,在体育特色小镇多元主体间构建协同共享的信息链以激活空间要素。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系统本身及其周围多样性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交换。主体间、主体与外部环境间的信息流形成了体育特色小镇多元主体信息链,这有助于促进形成系统组织以及多元主体间有序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资源信息的流畅运转也有益于发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效应。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信息链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多元主体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职能,而且也能发挥治理经济、治理社会的功效,其中也包含了对数字技术构建的信息链本身的治理,如算法问题、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等。由于数字技术赋能具有两面性,同一种应用既能赋能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也能赋能各种侵害权益和逃避监管的行为。因此,在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需要做好两点:1)需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和宗旨。2)要做到制度先行。坚持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网络安全措施落实,明确数据信息权责和管理边界,规范数据信息的共享、开放、开发和应用流程,建立数据信息质量长效评估机制,确保数字技术运用安全可控。

4.5 构建底线预警和风险治理双重机制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34]。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要从人民生命安全出发,构建体育特色小镇底线预警和风险治理双重机制,以全流程管理为基本理念,建立分散监测、集中研判、统一发布、分头响应、统筹协调的底线约束综合预警机制;以斩断“源头—中段—末端”的风险传递链为目的,构建普查防范潜在风险、统筹规避衍生风险、重塑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为了能够形成底线约束综合预警在前、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在后两道防线,还应该做到:1)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加快落实发展定位、规范管理、风险防范、债务防控、产业聚集等各项措施;2)强化底线意识、保障风险防范能力,在不逾越红线底线的情况下开展经济建设活动;3)明确监管责任,完善风险规避和管控举措,强化联合执法,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发挥群众力量,加大风险宣传和警示力度。

5 结语

《意见》和《导则》覆盖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导向、任务举措和政策措施,是全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基本遵循,是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从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研究基础和理论内涵入手,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对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窘境及其主要致因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规范健康发展的保障路径,为今后推进体育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35],坚持规范发展和健康发展并重的思想,对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小镇规范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