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2022-12-21索世帅

桂海论丛 2022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民族

□索世帅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1]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所体现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人民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载体,也是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天然养料。2022年,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又强调:“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2]新时代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需要灵活运用各种鲜活“蕴底气”“涵生气”“接地气”的精神载体来增强其志气、骨气和底气。因此,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以五四精神为载体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增进新时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

五四精神是中国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实践当中孕育出来的独特文化形态,也是最能体现民族特性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1]概括起来就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反帝反封建是五四精神的基本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和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旗帜和灵魂。深入把握五四精神的精神特质,要从五四“是什么”、五四“不是什么”两个辩证角度来理解,五四精神不是简单的政治概念,也不是盲目的民族主义,而是特殊时代形成的一种广泛爱国主义的社会心理,它不仅是五四时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革命斗志、实现思想解放的思想保证,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文化支撑,更是新时代我们涵养青年价值观、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道德滋养。而对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青年价值观的全部内核,是青年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核心准则。”[3]尽管面临的时代使命不同,但同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的先进价值观,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在源流、内涵和目标上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使五四精神这个文化符号成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证其名”“彰其志”“示其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一)两者具有基因同源性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四精神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源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惟邦本、天下为公、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国家、社会、个人最深层的美德追求,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辩证思维、哲学思想、道德情操、精神品格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4]这些优秀文化基因和先进文化元素在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就五四精神而论,五四反封建专制主义并不等同于全面反传统,反旧道德旧伦理也不等同于反儒家,反对的是作为封建伦理观念集中体现的三纲[5]。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如爱国、进步、民主、奋斗、自强等,仍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凸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畏牺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而言,其全部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层面的价值目标都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传统文化中“兴国安邦”“民贵君轻”“为政以德”“天下一家”等思想的传承和升华;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崇尚仁爱”“公正无私”“隆礼重法”等思想的吸取和发展;在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敬业乐群”“言而有信”“与人友善”等思想的坚守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时强调:“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6]116由上可见,五四精神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发展有密切关系,两者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基因和思想源流,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统一性。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内在统一性,两者才能更好地对话与互相作用。

(二)两者具有内涵同质性

同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现代追求的先进价值观,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在内涵层面具有同质性。五四精神虽成于烽火岁月,但是精神魅力永不褪色,其爱国、民主、科学、奋斗、创新、进步等核心理念,仍是当今全社会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共同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最基本的价值标准,是国家、社会、个人发展最持久、最深层、最永恒的力量。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反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反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承载着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的核心价值薪火相传。这些核心价值,熔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救亡图强、前赴后继的奋勇拼搏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具有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说每个时代都有标有自己时代痕迹的精神,但真正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人民属性和民族属性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统一的、一致的。

由是而言,五四精神不仅凝结着中国人民高尚的道德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价值体系和真理文化。不管从形式到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到深层,它都蕴含着爱国为国、不畏牺牲、敬业奉献、艰苦朴素等道德情操和解放思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以及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等理想信念,这些都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具体目标高度契合。这意味着弘扬五四精神其实就是在厚植和滋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通过将核心价值观诉诸于五四精神所诉诸的客观真理与事实之中,可以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上更好地加强新一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因此,弘扬五四精神可以成为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三)两者拥有目标同向性

同作为一种先进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虽然在不同时空出场,有着不同的时代使命,但若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在目标指向上具有一致性。两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也需要两者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

五四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实践中创造的独特精神成果,其内在所蕴含的崇高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高贵的道德情操不仅在革命时期凝心聚力,聚合民众彻底反帝反封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而且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传承民族精神,激励民众勇往直前克服改革阻力,为进行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民族精神提供强大动力,同样也离不开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统领和指引。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基础。”[6]124若没有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准则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难以实现。

由此可见,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不仅有着共同的思想源流,还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在逻辑上“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具有内在统一性。这样的内在统一性助推两者产生深度共鸣,使五四精神这个文化符号成为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二、发挥五四精神在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中的功能优势

五四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集真理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追求等先进元素为一体,一经产生就有了思想载体和意义载体功能,在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中实现其入耳入脑入心具有独特价值功能。习近平曾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6]118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润物细无声”,有利于新一代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并发挥好五四精神在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独特的价值功能优势。

(一)弘扬五四精神能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有利于增进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作为“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不朽丰碑”[7],五四运动是一个有着历史主义特征的事件,但它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历史环节,其孕育的五四精神承前启后,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将来紧密联系起来。它记载了近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临苦难与不幸展现的自强不息精神风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阐释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新时代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法宝。

弘扬五四精神,借助“五四”相关的物质载体和仪式活动进行记忆重唤和精神教育,能引导新时代青年追思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年代的革命情怀和革命精神,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青年心灵的火炬、引领青年继续前进的旗帜。而由此将个人的情感归属和身份意识投射到国家层面,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染力,强化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这对厚植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不仅有助于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国家意识、政治情感、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热爱祖国、团结进取、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道德自觉和行为自觉,促使新一代在尊重历史的理性指引下,从情感和心理方面增进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二)五四精神诉诸客观真理与事实,能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内化于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开始陷入了苦难的深渊,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8]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满目凋敝的旧中国纷纷开始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然而,洋务和维新的“药方”纷纷宣告失败,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也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无路可走的彷徨焦虑、郁积已久的民族耻辱感,骤然导致了一次山崩海啸的大爆发,五四优秀的热血青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正是由于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强烈感召,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团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成为推进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五四精神这种神圣、鲜活的文化构境和氛围,为培育和践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6]111这也说明情景和氛围对培育和践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性。五四精神诉诸于客观事实、实践规律和现实国情,用其独特的历史叙事和情景创设阐明了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来指导民族复兴、选择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具体路径来引领民族复兴、选择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为依靠力量来推进民族复兴的特殊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并印证于此相伴而生的体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价值标准的核心价值观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弘扬五四精神,用可感可触可摸的五四文化资源还原革命先驱波澜壮阔的斗争场景和可歌可泣的奋勇风貌,能引导新时代青年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驱用鲜血为人们赢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神圣的文化场域中引起精神洗礼和思想共鸣,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而提升新时代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五四精神涵养德性,有助于自觉践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蕴含的精神品格和道德规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若没有高尚的精神品格作动力,没有卓越的道德标杆作向导,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也仅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一代不断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6]112这意味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明德、修德、养德,提高新时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培养是培育和践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前提性和基础性条件。

五四精神承载和凝结着高尚的道德资源,充分认识五四精神的内核和实质,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新时代青年的思想道德的升华。为社会立德是精神效能和使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给心灵澡雪,使思想闪光,让行为高尚,这是五四精神的新时代文化责任。把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熏陶青年的精神世界,浸润青年的道德心田,传播五四精神道德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激发青年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9]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能让新时代青年重温五四运动后创业创党的伟大历史,心中不觉增添很多道德正能量,提高自身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自觉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自觉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而这些德性一旦养成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必将有助于自觉践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蕴含的精神品格和道德规范。

三、以五四精神为载体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0]中国青年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矢志追求、为之奋斗的宏伟理想。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咬住目标不放松,越要努力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优良传统,让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在现实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厚植和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需要着眼于以下路径。

(一)充分发掘并发挥好五四精神中的榜样力量,在示范上下功夫

榜样教育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社会教育方式,培育和践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同样离不开榜样的示范教育。如同一面精神旗帜,榜样在行为实践中展现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在群众之中具有深深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易于在群众中赢得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认同和实践上的效仿,引领形成向真、向善、向美、向新、向好的社会风尚。五四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优秀的榜样文化,在厚植和滋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中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向体现五四精神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榜样人物学习,激发榜样的导向、示范、带动效应,可以更好地使青年将榜样身上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充分发掘并发挥五四精神中的榜样力量,要在示范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6]118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模范践行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精神就会产生更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青年也就会学习效仿和践行;反之,如果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相悖而行,那么精神就会缺乏现实说服力,广大青年就会产生抵制情绪。从具体内容来说,深度发掘五四精神的历史英勇事迹和先进典型,并与时俱进结合时代需求注入新的内涵,激励人们自觉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树立更多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榜样人物,使生动鲜活榜样随处可感、随处可见、随处可学,从历史与现实深层次上厚植和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并以之立心铸魂。

(二)注重五四精神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传播,在认同上下功夫

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同,除理性的因素外,情感的功能亦不可小觑,就如同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1]。五四精神要发挥立德育人的功能,成为滋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优质载体,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阐释、理论灌输和抽象说教工作上,而是要立足于新时代青年的社会实践生活,采用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的传播手段和途径,让五四精神努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使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而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和道德上的自觉,以此增进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因此,要注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传播,在认同上下功夫,“把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五四精神阐释和教育研究,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突出校园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性、艺术性、灵活性。具体来说,生活化要求注重青年的生活经验、生活态度、生活需求,要求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于青年日常生活之中,如将爱国、民主、科学、奋斗、创新、进步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说家事、立家训、育家风具体实践中,从而促使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在家庭文明中落地生根;形象化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过程中注重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结合,吸收艺术元素,借鉴艺术方法,生动具体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如利用现代科技开发一些反映爱国题材且内容生动的电视剧、电影、游戏、动画、微视频等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人们在流畅的形式、舒缓的节奏、感人的场景中感受到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精神正能量;具体化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过程中针对新时代青年,灵活运用不同的培育方式和不同的培育方案,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搞“一刀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于他们的知识、思维和理解程度,多采取讲故事、举例子、做游戏的方式,因时、因地、因事定期举办相关纪念仪式和活动,激发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总而言之,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新时代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6]129唯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凝气聚魂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三)构建弘扬五四精神常态化知行结合保障机制,在践行上下功夫

构建弘扬五四精神的常态化知行结合保障机制来滋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更符合思想建设规律,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在现实生活实践中,五四精神继承和弘扬却存在着“运动式”“一刀切”“独幕剧”“一阵风”等问题,影响着五四精神效能和作用持久发挥,甚至会淡化五四精神的神圣性和庄严性,从而直接影响新一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坚持以“知为先、行为重、知行合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才能赢得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和主动践行,成为推动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

因此,构建弘扬五四精神的常态化知行结合保障机制,在践行上下功夫,通过“顶层设计、关键环节、群众参与”等多种途径来构建立体化实践格局,推动新时代青年全面、深入、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做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弘扬方面的顶层设计部署,如价值定位、政策导向、经费支持、社会动员、过程监督等,确保五四精神教育和宣传工作常态推进、稳定展开;完善五四精神弘扬相关精神激励和奖惩机制,用刚性制度树立道德天平、引导价值判断、规范行为取舍,融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规范中去,赋予其不容置疑的权威性,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加强五四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提高新时代青年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引导青年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常为小善、修身立德。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遵循思想建设的持久性规律,保证弘扬五四精神的经常性、规范性和持续性,不能一味采取“临时突击、短促猛进、定期达标、速成模板”等非常态化方式,建立弘扬五四精神的常态化知行结合保障机制,才能有力地支撑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践行的制度化、常态化。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民族
弘扬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