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美学价值*

2022-12-21赵越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意境古诗词

赵越(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以中国优秀的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经过作曲家的谱写与整理,最终形成的新的艺术歌曲。这样的歌曲,既有古诗词的语言美与意境美,又有歌曲的艺术美与意境美;既有良好的文化价值,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文学修养;又有良好的审美价值,使人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美”的内涵与真谛,从而逐渐成为一个创造美的人。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在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的背景下,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探讨其传播的途径与方式,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对此,相关人员应加以重视。

一、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艺术歌曲起源于18 世纪的西方,彼时,正处于浪漫主义流行时期。当时一些著名的作曲家,比如舒曼,在闲暇之余喜欢为一些诗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谱曲,并配以钢琴伴奏。由于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且声音优美动听,故而,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于是艺术歌曲由此诞生。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当时音乐界的一些人士受此启发,特别是曾经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音乐家,他们深刻意识到,想要让艺术歌曲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路径,就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于是开始思考落实的具体方式。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西方艺术歌曲的内容主要以西方诗歌作为素材而形成。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所蕴含的内容,比如爱国主义、积极进取精神等,放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因此,完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素材,且能大大提升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与意境,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于是青主、黄自等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具备较高的可行性。比如青主以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素材,谱写了《大江东去》这一歌曲,一经出现,就受到了众人的推崇。在他的影响下,萧友梅、赵元任等人也加入其中,创作了许多佳作。及至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音乐事业获得了整体发展,受此影响,古诗词艺术歌曲也逐渐进入繁荣时代。由马思聪所创作的《古诗七首》、由黄自所创作的《玫瑰三愿》等歌曲广为流传,至今依然是许多听众较为喜欢的歌曲。

此后,碍于各种原因,古诗词艺术的发展存在迟滞现象,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这种集古代审美与现代艺术为一身的歌曲,又重新焕发新的光彩。谷建芬、戴于吾等诸多名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古诗词,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一时间,古诗词艺术歌曲又成为许多听众的首要选择。至今,古诗词艺术歌曲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中国艺术歌曲中的重要构成内容。

二、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一样,都是以著名的诗词为创作素材,创作家或是直接以诗词做歌词,或是进行适当的创编,融入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使歌曲中的古诗词和曲调进行深入结合,形成意境深邃、声调优美、节奏舒缓的歌曲。其创作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对历史传说的再创作

中国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较为传奇的传说,部分传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讲述,流传至今。比如王昭君为了国家稳定,甘愿嫁到塞外之地;花木兰面对父亲孱弱、弟弟幼小的窘境,将长发高高束起,扮作男子去参军,其间,遇到无数困难,但她始终不退一步,最终衣锦还乡,成为家乡人心中的女英雄。王昭君的爱国之情、花木兰对亲人的爱护之情,时至今日仍不过时。许多作词家受此影响,尝试将这些传说改编成现代诗词,然后通过融入一些现代演唱技巧,使历史传说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二)依据古诗词内容进行谱曲

纵观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它与古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初,音乐与古诗词是一体的,两者不分彼此。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诗经》中所收藏的许多古诗,都是以音乐的形式呈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创作方式无法满足人们对音乐审美的多元化需求,于是音乐与古诗开始各自独立,逐渐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然而,不管如何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就此中断,甚至某些时候,两者又回到了最初的紧密联系状态。故而,部分作曲家会以古诗词为素材,通过引入现代表现手法、节奏韵律等内容,使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比如,作曲家黄自根据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内容进行谱曲,最后创作出《南乡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他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讽刺自己所在的南宋没有名将守卫边疆,没有大臣为民请命,同时还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沮丧感。黄自所处年代虽然与辛弃疾有所不同,但境遇很是相似,于是他采用中国传统民族调式,按照“以声填词”手法进行创作。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对仗工整,旋律悠长,备受众人欢迎。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再次创作的方式,既提高了古诗词文化的影响力,便于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自觉加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队伍中;又提升了歌曲的艺术价值,便于观众在优美的音乐中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与认识,最终获得个人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对现代诗歌的再创作

20 世纪初,诗人开始尝试将现代白话作为诗歌语言,确保普通群众也能听懂诗歌的意思。这类诗歌更为自然、灵活多变,能更为深入、更为全面地表达创作者的看法与见解,可谓是中国现代诗歌的萌芽时期。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许多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开始选择一些现代诗歌作为创作的素材。如果说音乐原先是特定阶层丰富精神世界的工具,那么由现代诗歌所形成的艺术歌曲则打破了阶层的隔阂,使艺术歌曲成为大众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使艺术歌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比如由名家刘半农和赵元任共同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旋律流畅、情感真挚,将作词家身在伦敦,不能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归祖国的怀抱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美学价值

(一)歌词之美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本身与音乐之间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不仅追求语言美、意境美,还会吸取音乐中音律美的优点,格外重视韵律之美,注重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来呈现出诗词的创作美。换言之,古诗词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音乐元素。而根据古诗词所形成的艺术歌曲,不仅可以给予人们许多美的体验,还能使歌词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具体表现为:

1.字面美

中国古诗词极为突出的美学价值在文字上。一方面,纵观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可以发现古诗词比较重视韵律之美,诗词中所使用的对仗、押韵等手法,使古诗词具备了一定的节奏感,朗读起来抑扬顿挫,令人回味无穷。比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这些流传甚久的诗词,文字中蕴含的音律美让读者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那么由其作为重要素材来源而铺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歌词自然也是极美的。另一方面,古诗词的字面也是诗词之美的主要来源。文字是古诗词的基础,古诗词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离不开文字的支持与体现。古诗词的内容之美,主要体现在它所描述的内容与选字措辞上。

从内容方面来看,古诗词可谓包罗万象,既有借景抒情的,又有议论叙事的,内容多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从选字措辞方面来看,诗人创作最重推敲,大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结构等,小到每个词语、汉字等,都会精雕细琢。比如诗人贾岛曾就“推”与“敲”两字,思考良久。因而,古诗词用语精炼,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与美学色彩。为了能突显出文字的字面美,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之前,会对诗词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艺术歌曲的文学之美。

2.意境美

中国的艺术创作,历来追求意境之美,喜欢用意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古往今来诸多的诗词作品中,将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部分诗人碍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无法用直白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尝试用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的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使得古诗词往往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汉字,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可谓是“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无穷远近的繁多意象”。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文字简洁,但运用典故较多,容易引发读者无穷的思考,使读者长时间沉浸在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久久不能忘怀。

3.情感美

情感是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是确保艺术作品具备旺盛的生命力的重要前提。中国古诗词中所表现的情感种类很多,既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又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深厚友情,还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浓烈爱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深切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感悟诗词的审美价值。以《静夜思》为例,该诗短小精悍,字词简单,纵观全篇,并没有过多地运用华丽的辞藻,但所表达的思乡之情甚是真挚。之所以吟唱至今,一方面是因为诗词朴实无华,毫无古文的烦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诗词中所蕴含的思乡之情,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在佳节来临之际,自己却因为身在远方,而未能与家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难过。不只古代的李白会如此,即便是现代人,也会面临这样的情感,故而,以这首古诗词作为素材而形成的艺术歌曲《静夜思》,在文学与音乐相辅相成下,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艺术歌曲中,作曲家对《静夜思》的后两句进行了多次重复,强化了真挚的思乡之情,而充分将演唱技巧的融入,则可以使歌曲的情绪实现依次递进叠加,使艺术歌曲引人入境,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二)融合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古诗词为素材,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创作而成的。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吸收了许多融合理念,尝试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融合在一起,最终完成了“中西合璧”的目标。比如赵季平所创作的《幽兰操》。这首艺术歌曲取材于唐代诗人韩愈的《猗兰操》,讲述的是文学家孔子将自己比作兰花,虽然始终怀才不遇,但仍然选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为了体现出作品的民族风格,创作者引入了五声调式;同时,为了让作品在开端、发展等环节呈现出清晰的状态,作者又使用了西方乐曲中较为常见的三部曲式。此外,创作者比较看重伴奏,为此,根据《猗兰操》所描述的情境,进行了精心的谱写,力求让《幽兰操》既有韩愈用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又有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音乐元素。在引子部分,作者使用了琶音,以此突显乐曲流动感的同时,营造出古色古香的乐曲氛围。A 段使用了琶音、柱式和弦相结合的方式,突显兰花的高杰品质。B 段在抒情部分使用了十六分音符,逐渐将歌曲推向高潮。结尾部分又使用了中国艺术作品中较为常用的留白方式,给人以韵味无穷之感。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创作者所使用的技巧既是科学的,并非是对古诗词直接谱曲,也并非对现代艺术元素的直接照搬,而是根据诗词内容,引入相应的艺术技巧,以此提升歌曲的艺术性;又是开放的,创作者并非局限于某个理念、某个手段,而是将多个手段根据歌词需要融合在一起,让外在的艺术形式与内在的真挚情感获得高度的平衡,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融合之美。相关教育者在带领学生解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时,应注重通过多种举措,引导他们发现歌曲的融合之美,以便加深他们的理解,从更为新颖、更为多元的角度看待艺术歌曲,最后获得夯实的艺术基础,为其实现个人艺术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意境美

意境美是美学研究中最具生命力的范畴。所谓意境,指的就是感情与景物、内心与外在事物的有机统一,着重于诗人本身所具备的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贯通。人们所感受到的“美”,是由意境而生,并蕴含了现实美的内涵,同时由眼前景色而唤起的某种较为特殊的情感。诗人将自己所看所闻、所思所想融入了诗词的意境中,由此而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具备了一定的美学意蕴与意境。比如李白所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彼时,李白还很年轻,在他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很是美好,故而,即便是与友人道别,他也是潇洒的、充满向往的。作曲家刘文金在谱曲时,细细体会李白的心情,用音乐元素为众人展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遥望朋友伴随大船远远离去的背影,诗人既有不舍之情,又有对友人的祝福之情,于是立在江边,不舍离去,直到船的影子因为离得太远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直到友人彻底消失在碧空中,最终形成一种水天相接的空阔景象……全诗字数很少,却将诗人对朋友离开以后的眷恋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又比如黎英海所创作的《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诗人张继的经典之作,他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场景。全篇围绕一个“愁”字,通过月落、乌啼等意象进行详细描绘,形成空灵旷远意境。黎英海在创作期间,首先使用五声调式,然后在前两句使用离调手法,向众人展示了渔船在江中轻轻摇动,水面由此出现波光粼粼的场景的同时,还营造出一种清幽、愁苦的氛围。“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个转折句,创作者利用渐强与渐弱对比,使主人公的孤寂情绪得到了体现。最后一句则利用对钟声音色的细腻模仿,起到结束的作用。此外,钢琴伴奏在意境方面的表现优势较为明显,特别是纯五度和声的巧妙运用,将钟声的空寂辽远刻画得相当到位,让听众有种意犹未尽之感。总之,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境美,既是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使然,又是创作者主动追求歌曲的“艺术美”而所做的各种努力,更是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在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过程中,学习者应认真体会,仔细研究,以便能切身体会到歌曲的意境美。

(四)创新美

纵观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且始终散发着勃勃的生命力,成为人们提升精神追求的重要工具,根本原因就在于艺术歌曲创作者始终保持创新的态度。从对诗词歌曲的改编,再到钢琴的伴奏,都表明艺术歌曲的形式是在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自然也具备这样的特点。首先,从宏观方面来看,中国古诗词与西方之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较为相似的地方,但两者是两种文化语境的产物,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在当时那个年代,选择古诗词作为艺术歌曲的主要素材来源,是需要巨大勇气与信心的,毕竟,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从而迟滞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速度。对此,中国音乐者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尝试从多个方面,运用多种手法,融合多种元素,将古诗词的意境描绘出来,使作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其间,他们遇到无数困难,但是他们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正是因为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直至今日,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宝贵的、不可替代的创新,它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古诗词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国文化发展与世界艺术歌曲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从微观方面来说,我国的音乐创作者始终坚持民族化追求,他们始终认为音乐应该是雅俗共赏的存在,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这种坚持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在坚持的同时,积极吸收新的理念,并不断尝试将这些新技巧、新方式应用到创作中,使艺术歌曲散发着勃勃向上的生命力,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罗忠镕将十二音体系融入作品《涉江采芙蓉》中;谭小嶙尝试将德米怀特的理念应用到音乐创作中。这些探索与尝试,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也推动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艺术歌曲在吸收西方艺术的同时,融入了古诗词文化,最后形成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歌曲,成为中国近代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这种将古诗词与音乐元素融入一起的艺术形式,具备较为丰富的美学价值,它所表现出来的字面美、意境美、创新美等值得学习者好好研究,认真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者应继承前辈的优良作风,继续创作出更多、更为优质的乐曲。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意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