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控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2-12-20王宽垒朱晓勃黄先涛
王宽垒,朱晓勃,黄先涛,孙 磊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播性[1],病毒感染后,患者以发热、喉咙不适、无力为主要症状,还可能出现流鼻涕、鼻塞、腹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衰竭[2]。医护工作者在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综合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以便顺利开展医疗工作[3]。我们分析了心理干预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情绪状态及工作压力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02—2021-0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参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32名一线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生9名,护理人员23名;年龄23~49岁,平均(31.6±5.8)岁。这些医务人员了解常规救护全过程,并具有丰富的传染科、急救及重症救治经验,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疾病防治操作。
1.2 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进行疫情防治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对医疗工作的信心及面对的工作压力、不良情绪。
初步调查完成后,通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服务等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①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学习等方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感防控知识、防护用品使用、消毒隔离和防护、环境及设备消毒等专项培训;制定各类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确定一、二、三级防护适应范围,规范医护人员的防护行为;利用微信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防护指导,确保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安全。②通过上级组织管理人员、家人、朋友的走访慰问、谈心谈话,引导医护人员客观、冷静分析疫情发展态势,增加安全感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另外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接一线医护人员,帮助其解决家庭问题,以“用心”换取一线医护人员的“放心”,以“爱心”坚定一线医护人员的“信心”。③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专家向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目前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开展科学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危机处理与干预、快速调节情绪的方法、专业性用药指导等。④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网络课程,联合市心理协会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预防知识线上讲座,进行线上心理辅导,给予音乐疗愈缓解焦虑21 d音乐治疗课程、《樊登读书》、OH卡片、沙盘等,对其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⑤利用微信群实时发布消息,引导医护人员个人进行心理调适;不偏听偏信、不信谣传谣;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践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如通过阅读、娱乐活动、体育锻炼转移注意力,与家人、朋友通话或视频聊天缓解孤独情绪,并鼓励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帮助他人。在开展医疗工作时,需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培训教育,如标准预防、隔离技术、个人防护以及定点救治等,护理人员按要求开展一系列的护理操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注意避免职业暴露。
1.3 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其心理状态。采用医护人员工作心理压力评分量表(Likert五点量表)评估其工作压力,得分越高,表明工作心理压力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心理干预前,32名医护工作人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干预结束后,医护工作人员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工作心理压力明显改善(P<0.05)。
表1 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心理状态和工作心理压力评分分)
3 讨 论
对医护人员的有效管理是新冠肺炎疫情后续防控常态化工作开展的关键,若医护人员出现不良情绪,可使医疗救治工作受到一定影响[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医护人员焦虑和抑郁评分较高,存在潜在的焦虑和抑郁风险,工作心理压力也较大。分析有如下原因:对新冠病毒认知的缺乏,繁重的医疗护理任务,防护物品的不规范使用,感染风险较大,均可增加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影响其心理状态。通过专业培训、心理辅导、人文关怀等干预措施,可显著减轻一线医护人员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及工作心理压力,有效缓解不良情绪。管理部门领导者应引导一线医护人员积极应对困难,提高医护人员适应能力;强化诊疗方案和技术指南的培训,预防交叉感染;加强各个环节的消毒清洁,控制人员进出,并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告知患者在隔离期间需注意的事项,有效提升患者自我防护能力和治疗配合度[5-6]。完善工作制度,按流程操作,按规定消毒,可有效降低感染率[7]。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措施,使一线医护人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应对医疗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可减轻医护人员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不断强化自身心理建设,在不同工作环境中保持冷静,尤其出现职业暴露时,冷静记录并上报至医院管理人员,完成报告工作后,隔离并确认自身安全状况后,才能回到岗位进行下一步工作[8]。
综上,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新冠疫情防治一线医护人员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管理决策人员需要肯定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构建医护人员心理干预体系,为其提供社会以及心理支持,提高医务人员成就感,缓解医护工作者的不良情绪及工作压力,顺利开展新冠疫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