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2022-12-20王峥业魏玉梅
王峥业 魏玉梅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明确提出,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1]当前,课程思政工作已经成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目前,课程思政虽然已经得到各职业院校的重视,但如何系统、全面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尚处于探索期,学校层面上较为成熟、可推广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
对教师来说,做好课程思政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剖析课程内容,找出知识和技能点所蕴含或能够承载的思政内容,解决“融什么”的问题;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一同呈现在课堂上,解决“怎么融”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关键要素
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必须抓住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教学标准建设、教材建设、教法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方面的关键要素。为此,我们构建了以标准建设为引领、以“三教”改革为抓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在制订教学标准时,将思政教育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模块中,做到标准有体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重构时,按照教学标准,在各模块的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通过方法和策略设计,使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呈现在课堂上或技能训练中,渗透在考试考评试题中,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教学评价方面,将课程思政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督导员在听课过程中加强对课程思政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核,并将课程思政落实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以上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工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
(一)标准层面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可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实施保障等模块对本专业的思政教育要求和课程思政实施要求进行说明。[2]例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培养规格的素质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充分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依据。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教学提示等模块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要求,对本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后续教学工作中能否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起着决定性作用。[3]课程标准是教学文件,不是教学资源,因此,其中的思政元素“点到为止”即可,详细的思政教育内容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编写、备课时进行搜集和整理。可以先由专业教师列出该课程的固有内容,再由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进行研讨,根据内容特点扩展引申出思政教育要点,形成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思政元素表。
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课程标准为例,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在课程任务中提出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养成细致入微、遵章守规的职业习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课程目标的素质目标中提出“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等。以本课程的“机构与人员管理”章节为例,教师可以从本章节的专业知识点中挖掘出相关思政教育内容,形成本章节的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表(如表1所示)。
表1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GMP实施”课程“机构与人员管理”章节课程思政元素表
(二)教材层面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在编写教材时,应广泛收集思政教育素材和案例,对课标所列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扩充和延伸,形成思政教育内容,使其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点有机融合。
思政教育内容及其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除了要符合我国意识形态要求之外,还要与职业教育特点和教材适用专业相符。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改革的方向为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主线是工作过程,内容是工作任务,因此,融入其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要尽量避免学科化。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主流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二是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引导学生传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厚植爱国情怀;三是职业文化,根据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重点围绕职业伦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进行职业文化渗透;四是地域文化,将学校所在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生态、精神名片等特色文化作为课程思政的内容之一,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使课程思政具有地域特色。
以上内容可以通过小议题、小阅读、小链接、小案例等形式植入教材的专业内容中,力求形式灵活多样。
(三)教法层面
良好的课程思政必须依托适宜的教学方法,或者组织开展带有思政教育性质的专业实践活动,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辅相成。
例如,在护理专业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学习抗疫护士的先进事迹、体验防护服的闷热、重温护士誓言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医疗设备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以战“疫”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为话题,给学生介绍医用口罩、呼吸机、人工心肺机等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当疫情或灾难发生时,我国能在最短时间内调集大量资源支援灾区、疫区的原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违规失德的社会事件,以反面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规条款,再引申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敬业、诚信的教育内容。
(四)评价层面
课程思政评价包括对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评价维度上要建立起过程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学校和社会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1.对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
对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至少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评价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是否充分,思政教育内容能否反映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体现职业和专业特色、满足学生价值观塑造需求,是否有意识形态问题等。
二是评价思政教育内容在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设计等文件和资料中是否有体现,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能否有效融合,在课堂上能否起到“润物无声”之效。
三是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家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各方协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课程思政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要从顶层设计、过程实施、结果反馈等多个维度,通过资料查看、现场听课、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质量评价,并收集教学经验、意见等,出台相关的课程思政标准文件和具体指导细则。学校要通过定期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和家长对学生思想表现变化的反馈等。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建设者、施教者、评价者,教师的评价主要从自我、同行和对学生的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学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参与者、受教者,学生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是最直接的,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养成教育。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要以成长性评价为主、测验性评价为辅,绝不能以考试分数给学生贴标签。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调研、建立思想发展档案、追踪访查等手段来追踪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测验性评价要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评价同时进行,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实例展示等方式进行,也可以在专业课程的考试中适当融入与专业和课程相关的思政理论考点。
(五)教师层面
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决定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包括其教学水平、思想政治表现和理论知识的储备。为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学校可以从定期培训、开展集体备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教研活动着手,严抓师德师风考核,建立考核和培训机制。如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指标,并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评审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课程思政培训体系,在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中,通过专家讲座、会议研讨、课例实践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文件和讲话精神,学习课程思政方法;通过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比、公开课评比、集体备课等竞赛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
(六)健全的工作机制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力保障
职业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成立课程思政工作管理组织。学校应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管领导主抓,教务部门统筹组织,教学院系落实,督导室监督检查,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第二,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实施办法和制度。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课程思政实施办法、评价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推动和保障课程思政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