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以Unit 3 Diverse Cultures的Li Lan’s Travel Journal为例

2022-12-20孙佳星

英语教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语篇文本

孙佳星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个整体设计、统筹安排的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教育部 2020)。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单元整体而不是单独语篇作为教学研读的对象,避免课堂教学脱离主题意义而呈碎片化。教师应在全面、深度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单元主题,制订教学目标,让课时目标服务于单元整体目标,使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得到全面发展,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基于单元整体的高中英语语篇分析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3 Diverse Cultures的主题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历史、社会、文化”主题群。本单元由多个语篇构成,从不同视角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语篇1是Opening paged部分的主题图,语篇类型为图片,锻炼学生看的技能。主题图呈现的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的中国城,为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介绍中国城语篇作铺垫。

语篇2是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onunciation部分的 Talk about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food,语篇类型为音频对话,锻炼学生听的技能。该文本的主题是“讨论几种美国食品的起源”。现代美国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而这里介绍的几种美国食品正是文化融合的具体表现。

语篇3是Readingand thinking部分的Li Lan’s travel journal,语篇类型为游记,锻炼学生读、看的技能。该语篇是以游记形式呈现的叙事性文本,主题是“一座多元文化之城”。语篇从中国游客李兰(Li Lan)的视角记叙了她在旧金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她的描述和感受呈现了旧金山这座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语篇4是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部分的conversation,语篇类型为对话文本,锻炼学生读的技能。该文本旨在让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省略的词语,体会省略的作用:省略可使语言更加简洁,意思更加明确,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

语篇5是Listening and Talking部分的Talk about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语篇类型为音频对话,锻炼学生听的技能。此部分的活动主题是“谈论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Talk about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此部分从谈论美国的多元文化过渡到谈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

语篇6是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的Welcome to Chinatown!语篇类型为旅游宣传,锻炼学生读、看的技能。语篇主要介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中国城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包括居民构成、语言、建筑、商品、饮食风味和人们的活动,展示它作为中国文化展示中心的独特魅力。该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体现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篇7是Assessing Your Progress部分的New Cultures,new experiences,语篇类型为宣传单,锻炼学生读、看的技能。该语篇主要介绍美国的三大文化,包括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本土印第安人的地域分布及各地特点、景点。

语篇8是Video Time部分的World’s biggest melting pot,语篇类型为视频,锻炼学生听、看的技能。该视频文本聚焦纽约市皇后区,展现美国的“熔炉文化”。视频中包含几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的自述,他们的英语或多或少带着各自母语的发音特点。

语篇9、10是Workbook的补充阅读文本: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与New Zealand and Maori culture。语篇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聚焦美国文化多样性的符号,包括快餐文化、棒球文化、爵士乐文化、自由女神文化、好莱坞文化、百老汇文化。这些文化符号展示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语篇New Zealand and Maori culture介绍了新西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毛利文化的特点。

综上分析,可以针对本单元主要语篇设计如下语篇教学目标及单元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二、基于单元整体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学情及教学目标

语篇为Li Lan’s Travel Journal,是一篇游记,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历史、社会、文化”。语篇从作者李兰的视角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记录她在旧金山市中心、教会区、博物馆、中国城等地方的所见所闻,以及她对旧金山这座城市文化多样性的感悟。

作者在第一段描绘她个人对旧金山的认识与印象;在第二段描述她游览教会区体验艺术、美食;第三段在博物馆反思淘金热与移民大潮、文化交融的关系。作者在最后两段写她在中国城及次日的安排。作者通过省略句表达她对旧金山的城市文化多样性与融合,以及美食、爵士音乐、酒吧等的惊叹、喜爱与赞美。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作者通过描绘在旧金山市中心、教会区、博物馆、中国城等地方的所见所闻,体现她对这座城市文化多样性的认同与喜爱,突出她对中国移民对旧金山建设及文化的贡献的自豪。

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扎实,阅读及口头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已大致了解到旧金山是美国西海岸的核心城市之一。虽然大部分学生听说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淘金热与中国移民的事迹,但是对什么是文化、文化多样性具体代表什么、游记语篇的特点等普遍比较陌生,从而对阅读产生一定影响。教师通过“头脑风暴”带领学生明确文化与人的关系;在课前及课文学习中特别突出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多样性;通过时间、地点、活动对应到地图,让学生还原作者的旅游体验。

根据语篇内容、学情,教师将第2、3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结合地图,梳理作者旅行的时间、地点及路线(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2.明确旅行日记的语篇特征、结构(概括与整合);

3.明确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的内涵及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和重要性(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

4.梳理出文中作者情绪变化的主线及对应表现语言,理解省略的使用(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

5.根据语篇推断作者身份(分析与判断)。

6.结合地图、笔记,复述作者旅途历程(内化与运用)。

7.对外来移民及珠海的文化多样性作分析(内化与运用、推理与论证)。

8.明确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及好处(批判与评价)。

(二)教学设计及过程分析(第2、3课时)

1.热身导入

教师首先作简短的自我介绍,并组织学生开展“看图猜食物名称”游戏。学生在看到图片后可随时起立说出食物的名称。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让学生熟悉文本中有关食物描述的语言,为听力部分作铺垫。

2.听力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熟悉听力文本中出现的国家的简写及食物的名字。学生在聆听一遍录音时,迅速记录文本中谈论到的食物名称及对美国食物有影响的国家。

【设计说明】通过听力文本,让学生初步感受美国食物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听力使学生发现美国食物文化受到多国影响,从而引出单元主题:文化多样性。

3.读前准备

教师让学生在简化版美国地图上圈出旧金山市,在学案上的课文旁边标记段落数。学生学案上的课文只有正文内容,没有课本引导语、图片及课后练习。

【设计说明】通过在地图上找到旧金山市和它所在的州,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直观感受。标记段落数为后面学生快速定位文本证据打好基础。

4.游记时间、地点要素通读

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每一段作者所到的地点及对应的时间,完成学案上的信息表,并在教师提供的旧金山市主城区地图上标记出具体地点,根据时间先后画出旅游线路图。个人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说明】通过快速阅读,学生寻找各段关于地点、时间、路线的基本信息,加深对路线及游览顺序的了解。通过完成信息表、绘制旅游线路图,让学生对语篇基本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图谱。

5.文章结构判断

在梳理完旅游路线后,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三个选项对文章结构作出判断,给出缘由,并分析为何另外两个选项是错误的。

【设计说明】通过对每个选项的细致判断及找出文本中的证据,学生能够形成对文章结构把握的基本认识,加深对语篇知识的感悟。

6.第二段深度研读

教师让学生找出此段的主题句,并带领他们复习寻找主题句的技巧。在学生找出后,教师提问“A real mix of Cultures!”的具体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的内涵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化的交融与移民、不同族裔的人的关系。

【设计说明】通过寻找主题句,复习寻找主题句的基本技巧: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在探寻A real mix of Cultures及文化的内涵中,训练学生发掘文化交融、各族裔人混居的能力,让他们把握文化的含义及文化融合对作者的冲击,锻炼其在文本中寻找证据的能力。

7.第三段深度研读

教师提问:Why,in paragraph 3,were Mexicans and Chinese in California?What did Chinese people do in California?What is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made after the museum visit?在学生作答后,教师评价其掌握情况。然后,教师提问:在旧金山市唐人街的三张图片中,可以找到什么bit of home?为何以前的移民要把a bit of home带到旧金山市?另外,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段结论性句子思考a really good job的具体含义。

【设计说明】通过博物馆之旅,使学生发现旧金山文化多样性的根源与加利福尼亚州的历史、淘金热、外国移民的关联。通过主题句“美国是一个由全世界的移民建设而成的国家”,使学生理解移民对美国的重要贡献。学生找到移民带来的中国元素是bit of home,感受中国移民不远万里来到美国谋生,只能在中国城里慰藉思乡之情,为之后猜测作者身份铺垫情感。此外,通过分解a really good job的含义形成总结性词汇(emotion/attitude),开启在其他段落寻找表达情感态度的语句,进入第三遍阅读。

8.在语境中理解省略用法

教师让学生在文中快速寻找有关个人情感的表达。学生在找到省略句后,将句子中被省略的部分补齐,对比省略前后的效果,思考作者为何使用省略。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发现段落中的省略句:(There is)a real mix of cultures here!What a(great)city(San Francisco is)!What great food(it was at the restaurant)!(I)can’t want(to see the jazz bar)!引导他们在语境中感受使用省略所体现的作者的强烈情感。

9.总结作者的情感变化、猜测作者身份

教师让学生寻找每一段有关个人情感的表达,用一个词总结作者的情感,并结合文章内容的长度等要素猜测作者的身份。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明确作者在每一个景点的感受,清晰地梳理出作者的情感发展与变化。通过让学生推断作者身份,锻炼他们有依据地猜测、推理的能力。

10.文章复述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4人小组,让每组的每个学生负责一个主要段落或两个小段落,根据之前上课所画的旅游线路图及师生共同梳理出的地点、活动、作者情感等板书,假设自己和作者一起旅游,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设计说明】教师假设学生与作者一起旅游,创设了真实、有意义的场景,通过复述让他们充分调动第一课时所学,利用旅游线路图、板书等结构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运用。

11.学生家族中体现的文化多样性

教师先介绍自己的祖籍、喜爱的食物和音乐,以及来到本地后如何重温家乡的文化。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族是否从外地来到本地,在本地享受着家乡的哪些风情。

【设计说明】教师给学生示范分析自己作为外来移民为珠海带来的文化多样性,让他们再次感受文化组成部分及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为之后的迁移活动作铺垫。通过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族是否有移民本地的历史、来到本地后保留了哪些文化、如何保留原籍文化的问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实现在同类语境新的场景下的迁移运用。

12.拔高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

教师让学生基于个人经历思考以下问题:How do you benefit from the diverse cultures in Zhuhai?What benefits do diverse cultures bring to our society?学生在分享后一起探讨“The beauty of the world lies in the diversity of its people.”这句话的内涵。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从本地移民带来的文化多样性中有哪些收获、文化多样性对社会的积极影响,锻炼他们的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批判与评价能力。最后点题之句让学生在语言上有了抓手,能牢牢把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

13.总结与作业

教师让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然后布置作业:Explore the diverse cultures in Zhuhai that were previously unknown to you this weekend.Write a travel journal that records what you experience and how you feel.Try to use the language in the text.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见表2)。

表2: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

【设计说明】通过评价,锻炼学生的总结、复述能力。本课所布置的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与观察,使其复习所学与迁移使用。

结语

阅读课所学的课文不是脱离单元教学的独立语篇,而是围绕单元主题、支撑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教学前细致梳理单元所有语篇的主题、语篇类型、内容,仔细分析各个语篇与单元主题的关联、形成语篇之间的有机架构,规划单元教学目标和各语篇教学目标,再设计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如此设计的阅读课才能有效实现单元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语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