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高中英语说明文语篇分析路径

2022-12-20商三英

英语教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说明文段落语篇

商三英

引言

语篇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资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围绕语篇进行,让学生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通过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教育部 2020)。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把握不同语篇的结构特征,掌握语篇知识,形成语篇意识,从而提高其理解语篇的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许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语篇分析的重要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多地关注词汇、语法知识,将完整的语篇分解成单个单词或句子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在学完语篇后只记住了部分单词和句子,对语篇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语篇,但是往往直接将语篇结构呈现给他们,并让他们填写结构图中的个别单词。这样的语篇教学,其实质还是关注词汇和语法,难以有效培养学生解读语篇的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语音、词汇、语法是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解和分析语篇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说明文是高中英语教材中常见的体裁,也是各类考试中出现最多的体裁。一方面,说明文涉及的话题广泛,语言生涩难懂,是高中生学习的难点;另一方面,说明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有着明显的语言特征。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有关说明文的语篇知识,明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培养其语篇意识,提高其理解说明文语篇内容和主题意义的能力。

一、语篇分析的内涵及意义

语篇可以是口头的或书面的,也可以是图形、表格、音频、视频等(程晓堂 2020)。高中英语教材和考试中的阅读语篇往往逻辑紧密、结构完整、主旨清晰,语言特征明显。

语篇分析指从整体理解语篇入手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张献臣 2009)。它包括宏观层面的分析和微观层面的分析。宏观的语篇分析指从语篇整体出发分析语篇的体裁、模式、结构与段落构成等。微观的语篇分析则关注语篇中各个以词、句为单位的组织成分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包括词汇搭配、句法结构、句子信息展开方式及连贯衔接手段等。宏观的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培养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树立语篇整体意识,掌握语篇的主题。微观的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培养语篇衔接意识,关注逻辑关系等,掌握词汇、语法结构等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

二、高中英语说明文语篇分析路径

下面以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选修一Unit 1 Our living planet Extended reading为例,探讨高中英语说明文语篇分析的路径。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话题是“我们栖居的星球”,单元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奥秘,积累自然百科知识,激发探究自然的兴趣,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Extended reading板块包含两篇阅读文章。其中一篇是杂志文章,重点介绍探索地球内部的挑战和好处。该语篇以设问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篇结构清晰,在文字阐述中配有地球由表及里的剖面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该语篇非常适合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语篇分析

1.解读标题

标题是语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篇的“文眼”,隐含语篇的主题、内容和主旨等重要信息,尤其是说明文的标题,透露的信息会更加直接明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标题,预测文章内容,并关注标题与篇章的关系。同时可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标题能概括文章内容,从而培养其预测语篇和概括语篇的能力。

本课例涉及的语篇标题是Inside the Earth。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提出两个问题:(1)Can you predict what the article is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2)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 title?第一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标题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标题,学生可以推测出这篇说明文是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介绍。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说明文的标题细节——标题字母中有两个人形画像。于是,教师追问:“Can you imagine what they are doing?”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文章的主题意义。标题中的两个人有可能在探索地球内部,预示着科学家的探索精神。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学生预测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题意义。

2.梳理篇章结构

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变化、特征或功能进行介绍或解释,常见的篇章结构有“一般—特殊”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提问—回答”模式(张兵 2019)。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篇章结构,了解说明文语篇的行文特点和信息布局,从而帮助他们从宏观上把握文章。

为了更好地理解篇章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关键信息。段落的主题句和关键信息一般位于段落的首句、尾句,也有可能分布在段落的字里行间。

Inside the Earth一共有四个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在四个段落中,有的段落有明显的主题句,有的段落的主题句不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主题句、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归纳段落大意。例如,第一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出话题;第二段通过提取关键词得出段落大意为“Challenges of study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第三段有明显的主题句“Study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has other benefits too.”,因此这一段主要围绕benefits展开;第四段的第一句点明了该段的大意:“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学生通过梳理段落大意,整理出文章的基本结构(见图1),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归纳段落大意的基本方法:一是寻找主题句;二是提取关键词。学生可以将这些方法用于对其他说明文或其他文体的文本结构梳理。

图1

3.分析段落展开方式

段落既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段落的展开遵循一定的规律,使其内容连贯、结构清晰。说明文的常用展开方式有比较、定义、过程、举例、因果和分类(丁往道 2016)。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常见的段落展开方式,并使其在阅读其他说明文时自觉使用这些方法,从而提升其语篇分析能力。

在Inside the Earth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文章的第三段。该段采用分类和举例的段落展开方式,其中第一句是主题句:“Study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has other benefits too.”教师提问“What does this sentence suggest?”这个句子有两层含义:第一,在该段之前已经讨论了benefits;第二,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关于benefits的。于是,教师追问:“What benefits have been mentioned in the previous paragraph?”学生通过回溯前一段的最后一 句 :“However,within a few years,scientists are hoping to drill into the mantle,which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ology of the Earth.”能够理解之前提到的好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第三段。首先,提出问题:“How many benefi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ragraph?”引导学生快速定位段落中的“discourse markers:Some scientists...Other scientists...”,从而明确该段以分类为段落展开方式,从两个方面讨论了探索地球内部的意义。同时,段落采用举例的展开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科学家的观点及他们的例证,从而梳理出本段落的结构图(见图2)。

图2

4.阅读插图

说明文因其内容复杂、语言晦涩,往往会用多模态语篇进行解释,如在文章中插入图片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中的插图等视觉模态,培养其看的技能。阅读插图内容有助于建立语篇中文字和插图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度理解语篇内容。

Inside the Earth主要讲述了探索地球内部的挑战和好处,其中涉及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专有名词。插图内容为地球的结构,包含对地球各个部分的介绍。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提出问题:“What is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Earth’s internal structure?”通过插图,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组成。于是,教师追问:“What is the function of pictures used in the article?”学生可能会回 答 :“Pictures grab the readers’attention,explain difficult concepts and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语篇中插图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二)微观层面的语篇分析

1.解析句间关系

要使完整的语篇意义表达明确、连贯、得体,就必然要使句子之间在概念、排列、结构、意思上具备紧密的逻辑关系(王颖婷 2021)。说明文微观层面的语篇分析需要解析句间关系。语篇中句子排列常见的方式有顺序、层次、连环和平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排列顺序的规律,能有效帮助他们理清语篇的内部信息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更准确地理解语篇内容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第二段:“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Earth’s make-up,scientists have drilled very deep holes but none have reached the mantle as yet.(第一层次:提出现象)The intense pressure and heat inside the Earth can close up a deep hole or break a drill.(第二层次:说明原因1)Choosing the right place to drill is also not easy.(第二层次:说明原因 2)However,within a few years,scientists are hoping to drill into the mantle,which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ology of the Earth.(过渡到下一段)

这一段讲述探索地球内部的挑战,句子之间为层次关系。第一层为第一句提出现象:为了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家钻了很深的洞,但依然没有到达地幔层;第二层为第二、三句说明原因;接着作者话锋一转——虽然面临挑战,但是科学家仍希望钻到地幔层,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质情况,为下一段讨论好处作了铺垫。

2.关注衔接手段

说明文微观层面的语篇分析还需要关注衔接与连贯。语篇衔接常常通过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三种方式达成(张献臣 2009)。语法衔接主要指替代、照应和省略等方式。例如,第三段中的This替代前面提到的内容。词汇衔接的主要方式是同一个单词或相同语义的词汇在语篇中反复出现,以达到衔接语篇、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例如,在第一段中,作者为了引出话题,首先提出了what lies beneath your feet,然后多次提到the Earth。逻辑衔接指将一个或多个句子之间通过一定的逻辑手段进行衔接,使其语义通顺、逻辑合理。文章第二段中的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很紧密,为了使句子之间更加连贯,作者用了连接词also、however,符合说明文的写作风格。第三段的however、therefore等词很好地将几个句子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各种衔接手段,通过分析衔接手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赏析写作手法

除了衔接手段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具有语篇特色的微观结构,如写作手法,从而探究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意图。说明文是用来说明事物或解释现象的,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作者也会采用独特的写作方法。例如:通过开篇提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通过前后呼应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独特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帮助他们理解语篇特色,建构完整的语篇信息。

文本开头作者用了一个问句:“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at lies beneath your feet?”在最后一段,作者写道:“The next time you take a walk,thin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hat lies beneath your feet.”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Why does the article begin with a question?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paragraph?”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第一段的问句开头旨在引出文章的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最后一段再次写到“走路”,很好地呼应了首段。这是很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加严谨、连贯。

4.聚焦语言特征

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微观层面的语言特征,包括词汇和语法结构。语篇的主题和结构特征决定了词汇和语法结构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分析特定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其了解词汇使用的准确性、不同语法结构的功能等。

文章的话题是“探索地球内部的挑战和好处”,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作者为了提高文章的易读性,使用了鲜活的语言。例如,在第一段中,作者在描述怎样获取地球内部构造的信息时使用了“We cannot crack the Earth like an egg.”这样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单词crack,并自然地将地球和鸡蛋进行类比,从而使其体会探索地球内部的挑战之大。另外,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复合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复合句的构成和用法:(1)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under certain extreme condition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water forms ice cages that trap hydrogen inside.(2)However,the microorganisms in a gold mine of South Africa survive where the sun never shines,relying on energy from certain rocks.在第一个句子中,前面的that引导主语从句,后面的that引导定语从句;在第二个句子中,where引导地点状语从句。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使用这些语法结构的用意。

结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篇,通过解读文章标题、梳理篇章结构、分析段落展开方式、观看插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的宏观结构;通过分析句间关系、关注衔接手段、赏析写作手法和聚焦语言特征等方式从微观层面解读语篇。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语篇讲授相关的语篇知识,使学生把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树立语篇意识,有效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意义。

猜你喜欢

说明文段落语篇
趣味•读写练 答案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