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研究
2022-12-20王静
王 静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表现以单侧或双下肢疼痛、麻木为主,多发于腰4-5和腰5骶1。该疾病与腰椎间盘自身退行性改变密切相关,也受腰椎间盘损伤、自身解剖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和椎间隙压力上升等因素的影响[1]。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看,药物、牵引、推拿、针灸、按摩均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但上述方式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无法根治。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使得微创介入被运用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无明显瘢痕和费用低等优势,为广大骨科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但有患者受个人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担心微创介入效果不佳,可产生负面情绪,术中不主动配合,进而降低手术安全性,效果不佳,也影响患者满意度。为充分发挥微创介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我院予以收治的部分患者临床护理,现将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微创介入治疗,采取随机图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8例。对照组26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28-70岁,平均为(48.81±4.72)岁;病程2-12个月,平均为(7.54±1.21)个月;受教育年限8-20年,均值为(14.78±1.16)年;疾病类型:突出型21例,脱出型27例;病变部位:腰4-5为36例,腰5骶1为12例。观察组中男女各为24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7和68岁,平均为(48.96±4.58)岁;病程1-15个月,平均为(7.68±1.32)个月;受教育年限10-18年,均值为(14.54±1.32)年;疾病类型:突出型23例,脱出型25例;病变部位:腰4-5为38例,腰5骶1为10例。组间基线数据无差异(P〉0.05),可予以对比。(1)纳入标准: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统一接受微创介入手术;年龄20岁及以上;认知状态良好,主动配合研究。(2)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伴随其他骨科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障碍者。
2 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主动与治疗人员配合,及时处理解决异常情况,提高微创介入可行性。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具体措施为:(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予以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患者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表现、发病原因、护理要点、防范与处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宣传教育工作可通过一对一教育、制作与发放宣传手册、扫码观看视频等形式进行,也可在病房床头和走廊墙壁上张贴宣传单;患者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时,护理人员应对宣教内容进行反复讲解,重点说明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并用清晰简明的语言解说,帮助患者准确理解;患者在接受认知干预的同时,可各根据自身病情和认知需求主动提出护理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疑答惑,以打消患者顾虑,以提高微创介入的可行性;需要用药者,应提前备好药物,向患者说明药物功效、使用方法和用药前后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按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家属监督患者用药,充分发挥药物效果;建立微信群,告知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入群,设置2名骨科护理人员为群管理员,每周定期以群公告的形式推送微创介入最新研究进展与新的护理理念,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及其治疗。(2)心理疏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反复,复发率高,患者对微创介入治疗效果信心不足,因而在护理治疗中配合度不高。护理应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分析患者面对疾病时的心理活动或情绪变化,使用专业性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冥想、放松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等专业性心理支持方式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负面情绪,坚定内心信念;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患者寻找释放压力的途径,坚定患者战胜疾病信念;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多使用积极的、正面的鼓励性语言,鼓励患者寻找并发现自身的长处,以坚定患者内心信念,在患者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热情,耐心倾听,也要适当提问、复述内容、总结说明等,不随意打断,但在患者认知出现偏差时,需以举手示意的方式,对谈话方向予以适当引导,帮助患者发泄负面情绪,理清思绪,积极应对疾病;为患者讲解既往介入治疗成功的案例,或是由典型病例在术前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经验,告知患者面对疾病时获得的心得体会,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努力发挥患者家属和亲友的作用,多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前来看望,为患者讲解身边趣事,以激发患者热情,在微创治疗中主动配合。(3)手术护理。介入手术前,评估患者疾病部位、性质和全身情况,告知术前准备和配合方式,协助完成术前检查,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排便和睡眠训练,完成皮肤护理;手术完成后,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和性质,导管堵塞或扭曲时应及时处理;患者有疼痛感者,可通过聊天、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疼痛难忍者,应先评估疼痛性质和严重性,遵照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遵照先口服后注射的原则给药。(4)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增加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的摄入量,多吃牛奶、虾皮、芝麻酱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多食用具有增强骨骼强度、肌肉力量的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量,适当减少肉类和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不摄入寒凉、煎炸的食物;为患者制定作息计划,叮嘱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床垫不可过软,做好保暖措施,保障睡眠质量。(5)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训练方案,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训练初期需对患者腰部进行制动,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以合适的力度按摩肌肉,以免血栓形成或出现神经根黏连的情况,直腿抬高下肢,适度牵拉腰椎;由康复医师亲自示范训练步骤,录制成视频,供患者训练时观看,训练时遵照“循序渐进”原则,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长,患者存在心跳加快、面色发白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采取对症干预措施。
3 观察指标:(1)2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判定,问卷分值0-100分,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安全和护理水平4项内容,各项分值为25分,最终得分越高,证实患者对护理服务越满意。(2)2组认知水平比较。患者认知水平经自制问卷判定,采用百分制计分法计算最终得分,由疾病特征、危险因素、手术配合和日常干预组成,各为25分,认知水平与得分为正相关关系。(3)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患者心理状态根据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2]。焦虑情绪以50分为界限,患者得分在50分以内为情绪正常,超出50分(含50分)证实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界限为53分,患者得分低于53分为无抑郁,53分及以上提示患者有抑郁情绪。患者心理状态与最终得分为负相关关系。(4)2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对比。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判定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3]。VAS得分0-10,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烈疼痛。JOA由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14分)和膀胱功能(-6-0分)4项内容组成,得分范围为0-29分,最终得分越高,证明患者腰椎功能越好。(5)2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判定依据为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2个量表总分值均为100分,分数增加提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4 统计学方法:经软件SPSS22.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P〈0.05证实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s,分)
表1 2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护理技巧 护理安全 护理水平 满意程度对照组 48 18.32±2.42 18.48±1.72 18.56±2.18 18.42±2.44 73.78±8.76观察组 48 22.18±2.56 22.36±1.86 22.28±2.32 22.08±1.96 88.90±8.70 t-7.591 10.611 8.096 8.102 8.48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2 2组认知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认知水平各 项指标得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认知水平对比±s,分)
表2 2组认知水平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疾病特征 危险因素 手术配合 日常干预 认知水平对照组 48 18.56±2.24 18.42±1.78 19.32±2.12 19.20±1.56 75.50±7.70观察组 48 22.12±2.18 21.96±1.64 22.08±1.44 22.16±1.72 88.32±6.98 t-7.891 10.133 7.461 8.832 8.54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3 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2组护理前心理状态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
表3 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
组别例数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48 67.35±2.14 59.32±3.68 68.59±3.54 60.42±2.36观察组48 66.86±2.51 51.64±2.72 68.79±3.75 53.18±2.96 t - 1.050 11.627 0.269 13.250 P - 0.148 0.000 0.394 0.000
5.4 2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对比:2组护理前不存在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对比s,分)
表4 2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对比s,分)
组别例数VAS JOA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48 7.12±1.35 5.16±1.12 14.78±2.16 19.54±1.32观察组48 7.18±1.42 3.08±0.54 14.64±2.28 24.24±1.18 t - 0.212 11.590 0.309 18.391 P - 0.416 0.000 0.379 0.000
5.5 2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患者接受护理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经护理,患者评分上升,观察组2项指标水平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5。
表5 2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
表5 2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
组别例数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48 48.72±5.16 62.78±3.24 52.68±7.20 66.24±7.32观察组48 50.12±5.48 70.56±4.18 51.24±6.12 72.52±6.18 t - 1.289 10.192 1.056 4.542 P - 0.201 0.000 0.294 0.000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被称作是髓突出症或是腰椎间盘破裂症,是腰部和骨科疾病的常见类型。疾病发作时,多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排便障碍和肛周异常等表现,病情严重者可有大小便失控、下肢不完全性失控等,严重影响患者腰椎功能,也会带给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感[5]。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看,微创介入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创伤小,无需在患者体表形成较大创口,可避免手术创伤瘢痕对患者美观度的影响。此外,微创介入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痛苦小和恢复快等优势,在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6]。尽管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但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差、护理干预不到位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常规护理针对性不强,未能发挥患者积极主动性,护理成效不甚理想。临床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它需要在护理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患者在护理治疗工作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7]。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患者从不同方面了解患者自身疾病,在此基础上促进患者依从性和配合度的提升;也利于患者主动采取利于疾病好转的行为方式,充分发挥治疗效果[8]。根据患者情绪变化实施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使得患者在介入治疗中保持良好心态,充分发挥治疗效果[9]。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认知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结合患者个人理解能力开展知识宣传教育,综合运用不同宣传教育手段,患者从表现、病因、护理和防范等方面了解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微创介入有关的理论知识,此外,护理人员既主动宣教,也帮助患者解疑答惑,并组建微信群,推送最新理论知识,从不同方面促进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对于存在负面情绪者,护理人员通过专业性心理学理论帮助对患者进行疏导,鼓励患者选择自己感兴趣活动来放松身心,努力发挥榜样的作用,向患者分享其他患者的心得体会,坚定患者内心信念,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关注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康复医师将训练过程录制成视频,供患者观看,使得患者在介入术后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进而减少疾病本身和介入操作带给患者的不适感,也可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能力,减少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作用明显[10]。文中数据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临床护理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可在此基础上促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文中对临床护理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程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数据间有差异(P〈0.05)。原因在于对患者临床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患者负面情绪的缓解,可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可在此基础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予以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护理,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和疼痛程度,也利于改善腰椎功能,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