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城人和谐共生: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新图景

2022-12-18王新迎

新视野 2022年2期
关键词:永定河西山生态

文/王新迎

西山永定河对于北京城市起源、北京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乃至弘扬、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寄托了人文情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是北京市“十三五”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审视文化带建设的过往、展望文化带建设的未来,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未来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形成历经二十余年,这一过程也反映出北京市对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逐步加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提出了建设“西北郊历史公园”的设想,将圆明园及其以西文物分布密集的山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公园。2004年的北京市总体规划根据吴良镛先生的设想,在北京西山规划了“国家历史公园”,但并未施行。[1]后来提出的建设“西山文化带”“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在吴良镛先生“西北郊历史公园”基础上的发展,其范围大体相似,但内容各有侧重。

《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章中明确提出:“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2]这是第一次由北京市党的全会正式提出“三个文化带”建设目标和任务。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提出“两轴、两核、三带、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三带”指加强对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永定河—西山—大房山文化带等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3]这是对西山文化带的进一步解释。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省的保护利用:依托三山五园地区、八大处地区、永定河沿岸、大房山地区等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地区,加强琉璃河等大遗址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恢复重要文化景观,整理商道、香道、铁路等历史古道,形成文化线路。[4]

二 “十三五”时期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建设回顾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要文化建设工程之一,规模已经初显。自2017年首次提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从北京市委市政府到地方,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规划建设工作便已展开,在顶层设计、规划编制、生态治理、文脉保护、研究利用、宣传科普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一)规划指导性政策文件出台

2019年4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2018年─2035年)保护发展规划》,成为文化带建设实施总的方向指导。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的规划和实施文件陆续出台。例如,2016年12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制定印发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用5至10年时间,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永定河打造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2017年5月,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部分行政区也依据市级规划陆续出台了各自规划方案或实施计划,例如海淀区出台《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房山区制定《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房山段)保护发展规划》、延庆区制定《延庆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年)》、石景山区制定《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 年—2035年)》和《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等。

(二)规划实施和主要成就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具有生态和文化双重属性,因此在目前的建设中这两方面是核心,各级政府、管理机关,文化机构、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围绕各级规划方案展开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山水林园环境整治,绿色生态效果初现近几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主要围绕生态水源保障、沿河湿地、河道治理、滨河森林、公园绿化等5类重点工程展开。2020年开始,为北京的“母亲河”进行生态补水,实现了北京段时隔25年再次全线通水。截至2021年9月天津的屈家店水利枢纽开闸,永定河的生态补水顺利“牵手”永定新河入海,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4年来,永定河生态补水近9.6亿立方米,桑干河、洋河、永定河(三家店以上)及永定新河719公里河道基本实现全年有水。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7米;河湖水质得到显著改善,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占比达到63.4%,劣Ⅴ类水质河长下降至4.6%。与此同时,在永定河畔修建了8处滨水森林湿地公园林地、灌木林地面积达到245万公顷,河滩地植被覆盖率提升至27.3%,累计调查发现高等植物375种,鱼类40种,官厅水库等重点区域鸟类达到348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效日趋显现,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初步形成。[5]

配合《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森林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果。延庆区率先在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21年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正在实现创森目标,未来丰台区大兴区、海淀区也将逐步完成实现创森目标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西山由生态涵养林建设,逐渐向生态风景林发展。逐步建设成“京西南—登峰探险”森林游憩环带(房山—门头沟森林游憩环带)、“大西山—访古寻香”森林游憩环带(大西山森林游憩环带)和“京西北—人文探险”森林游憩环带(延庆—昌平游憩环带),建设绿道和步道总长达到3000千米,串联起近千处风景点。以占地18万亩的京西林场为代表的一大批林场建设成为森林公园,初步形成由30多处森林公园、100多处城郊公园、2处地质公园和6处风景名胜区组成的生态文化游憩体系。[6]

2.加强文化遗产梳理保护利用,部分区域建设发力点逐渐形成。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脉资源丰富,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较之大运河与长城文化带,其文化遗产数量多且分布更加不均衡。以北京市文物局、各区文旅局等单位为主导,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既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国家级、市级与区级等各级文保单位400余处;在文化种类上,总结出了皇家文化、寺庙文化、考古文化、传统民俗文化、陵墓文化、教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等不同类型,可谓是形态多元、交织共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各区政府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对一些重要的国家级、市级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例如,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是目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唯一的国家文化公园,也是首批五个国家文化公园之一,丰台区目前已经形成“一核”(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三区”(长辛店片区、二七厂片区、园博园片区)主要框架建设,正在加强宛平城的文物腾退和后续利用,打造“卢沟晓月”文化品牌。海淀区正在加快“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建设“三山五园”博物馆群。房山区将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正在加紧申遗,努力成为全市第9个世界文化遗产,高标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初,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金中都外城护城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正在筹备建设遗址公园。石景山区重点创新京西历史文化街区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建立冬奥主题公园,承办2021年服贸会。门头沟区成立了永定河研究会,同时将区博物馆改名为“永定河”博物馆,试点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实现文化遗产成片连线保护。

各区域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带建设发力点,例如,海淀区紧抓“三山五园”在文化带上的核心价值,同时充分利用区内高校、科技创新等文化资源优势,强化中关村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品牌;石景山区充分抓住2022冬奥会的契机、运用现代科技,实现百年工业基地首钢的华丽转型;门头沟区以“永定河文化”研究为抓手,房山区依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西周燕都遗址紧抓北京“祖源文化”;丰台区以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突出抗战红色文化等等。

3.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研究,为政府决策做出参考。各区政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文化机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有必要将西山文化带规划建设为“国家公园”,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工作,这一建议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丰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展了《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丰台区旅游课题研究》等项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开展了“㶟水有高楼——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汉代彩绘陶楼科技研究”等项目。北京出版集团等出版《话说西山》《京华通览》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系列丛书,房山区出版《房山碑刻通志》卷二、卷三、卷五,门头沟区全区上下加强对永定河的研究,出版《永定河史话》等图书。2019年,颐和园管理处、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海淀区档案馆联合出版了《明珠耀“两河”——西山永定河、大运河文化带中的颐和园》。

4.宣传展示报道铺开,教育科普资源利用拓展。北京市委宣传部、各级区政府、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组织联合开展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与全民活动季。2018年,海淀区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文化馆举办“山河盛处见华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古代经典绘画作品展”;大兴区从2018年开始开展“西山之巅·永定之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活动季”,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包括影视节目、纪录片拍摄、专家论坛、游园会、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2019年,由门头沟区委、区政府与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2021年,石景山区在2021年举办首届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西山永定河发展论坛,在石景山区文化中心举办“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历史文化展”;昌平区在昌平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办“爱上昌平历史文化展”;丰台区在宛平城新时代实践基地举办“宛平城地区发展纪实专题展”等。

在媒体宣传方面,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与爱奇艺联合出品《山水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考》;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海淀、石景山、门头沟、房山、昌平五大区委宣传部共同发起完成《大西山》,随后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承办完成姊妹篇《永定河》。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组织制作12集科普系列动漫短片《社科小普带你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以北京社科普及卡通形象代言人“社科小普”的视角展开讲述,生动活泼,语言通俗,融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部分区政府将文化带教育逐渐和中小学乡土课程教育相结合,例如,石景山部分中小学从生态文明教育视角切入,践行“城教融合”,积极构建开展了西山永定河文化系列课程,有效推动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三)目前建设的不足之处

与大运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建设相比较,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起步时间略显迟缓,各方面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也略显薄弱,目前仍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行政区域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规划需要完善,区域建设的特色发力点尚不突出。除了已经对外发布的或者指定完成内部实施的,尚有部分行政区未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按行政区划分块建设明显,但整体统一性建设薄弱。行政区划的管辖问题、业务管理机构多元、各行政区建设研究能力不同等因素,使得整个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缺乏统一性,步骤节奏不统一,相似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不统一等。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直接,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的直接证据,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发,聚焦倾向物质文化遗产是毋庸置疑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则略显不足。

四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价值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属于线性带状单一文化类型,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则更具有复杂性,是线性永定河与面状西山共同构成的综合性文化类型。西山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区域范围的概念,目前是在这个范围内把诸多文化类型资源囊括进去,与西山的关系很多是一种地理空间的关联,但这些资源与西山的文化联系、文化资源之间的相互文化逻辑研究不足。

三 展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建设新局面

未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应抓住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生态、文化两个核心要素,从历史、现实与未来考量,围绕“山、水、城、人相互促进关系进行展开,从基础研究、管理机制推动方式和目标效益等方面入手,将历史功能转移到满足现代北京发展的需求上来,探索生态休闲与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人与生态、城市和谐发展之路,实现与其他两个文化带的差异化发展,共同支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一)基础研究

1.继续科学合理生态织补,创新推动生态价值研究和转化,为民众打造山水宜居之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总体规划面积占北京总体面积的1/3,天然的群山相依、水系穿行、地貌多样、物种丰富,是北京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因此,“十四五”时期西山山脉、永定河水脉的自然生态环境要继续科学、合理地予以保护恢复,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让天更蓝、山更绿林更密、河更多、水更清,为首都铺好绿色生态基底。加强山水生态价值的研究,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选择正确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借鉴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合理创造生态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更不能挖肉补疮式造林、引水,不计成本和后果。

2.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关注“人”的因素,抓住北京文化的根脉源流。加快统计、分类、评估与定级,编制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名录,与5G、沉浸式体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科技结合,建立权威、统一、动态的遗产数据库,构建高水平的管理信息平台并将遗产管理嵌入城市发展。创新文物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努力建设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进一步凝练和挖掘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研学基地、博物馆、纪念馆,使其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学习和传播的重要基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覆盖面积大,文化资源分布散落,人口分布也相对疏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保护、开发和利用亟待加强,对原住民的保护也要因地制宜,不能随着城镇化建设,盲目集中迁移上楼。西山红色资源和工业遗址承载了这座城市从觉醒抗争到新生勃发的奋进历程,是许多当代北京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十四五”期间,可以联合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社区,让更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参与进来,做好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物证资料征集,为未来收藏今天,为当代北京城市发展做好记忆守护者。

(二)管理机制

1.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形成“全域文化,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的一种全新探索。加强完善文化带建设的相关法律,建立健全具体的体制机制,使得文化带建设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构建多元化协调机制,在北京市政府统筹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区域、部门、产业间协调合作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切实提高政策实施的适应性与有效性。[7]在因地制宜调动各区积极性和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同时,建议突破现有行政辖区管理限制,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进行全域化特色分区,并按分区制定不同的建设措施,实行区域统一管理,统一文化主题,提升文化带的整体性。

2.实现跨区域、跨行业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尝试提出“西山永定河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推动世界遗产申请。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协同治理机制,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配套、产业融合发展,扭转北京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联合津冀晋等省市整体协作,对永定河文化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挖掘,特别是流经区域之间的生态联系、文化联系、传承关系和区域特点研究;完成西山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同时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目标引领,尝试提出西山永定河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太行山北段作为发育于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宏伟山脉,保留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连续记录了25亿年以上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全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及美学价值,[8]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恰恰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若时机成熟,还可联合周边省市,尝试提出太行山世界遗产申请,几个省市共同推进,同步探索,信息共享、交通互联、经验交流。

(三)推动方式

1.优化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文化带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优化,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充分发挥文化带公共服务的功能。依托数字再现等基础工程创新文化展示、体验和消费方式,满足民众对多元化、智能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要,让民众便捷地享受优质的数字资源,促进文化传播和应用。通过业态创新、路径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成为高质量建设文化带的积极参与者,打破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拓展社会公众、民间组织、公司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带建设的形式与途径,增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融入社会力量中的智力、资金和技术支持,由单一的由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推进,拓展为双向的上下联动呼应、循环递升。

2.文化带建设覆盖北京全域,推动普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宣传和教育。建立文化带融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文化带特色的系统化、标准化、联动化的视觉识别系统,推动文化传承传播。北京全域范围内宣传推广,延伸至街道社区村镇。调动社会力量的重要角色基层组织,让他们成为文化带建设宣传普及的主力军,让西山永定河成为百姓普遍关心和参与建设的重要话题,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政府和专家学者范围,努力实现全民参与。积极开展文化带的自然生态科普教育、乡土文化教育和红色教育,以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为文化带教育的主力军,针对大中小学生,开发开设相关的课程、项目式学习和研学活动。

(四)目标效益

深化生态、文化、科技、旅游相互融合,为城市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自然风景秀丽,青山、秀水、古道等资源遍布,适宜徒步、登山、越野,是户外运动天堂,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国际化标准,打造成适宜公众日常健身休闲、普通户外旅游、专业户外赛事的综合性功能区,成为享誉国际的户外动感生活引领地标,满足人们对健康运动的追求。打造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山水健康生活,可以依托西山森林的原始绿色资源、地热温泉、绿色食品等进行设计,将现代疗养和传统疗养相结合,将森林有氧运动与静心养生相结合,建设养生林区,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愿望,同时衍生相关的生态、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生态康养经济,打造成时尚的国际养生文化品牌,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力博物馆之城建设,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资源价值的挖掘、宣传、展示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精心建设一批国际休闲度假区、打造一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国际精品旅游路线,积极传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历史文化的精髓。借助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将西山永定河深厚的传统文化与潮流时尚相结合,一些大型奥运体育比赛场馆、工业园区可以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转变,打造创意设计的时尚地标,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不断尝试、体验、参与新鲜事物,引领北京人的生活美学,彰显独特的生活品质。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应该形成一个综合立体管理模式,外部联合津冀晋等周围省市,市内各层级政府与文物、文旅、园林、水利、规划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同步协作,由市区向下延伸至社区村落基层。以 “山、水、城、人之间的关系要素,形成“生态+文化+科技经济”的相互叠加的业态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生态织补,为城市铺好一张健康的绿色基底溯源寻根复兴文脉,为城市和人民留住一抹乡愁的记忆;加快科技应用创新,为城市打造一枚高速运行的动力芯;动感引领时尚生活,为世界增添一处富氧的健康活力地标,全面服务首都北京的城市发展建设。

猜你喜欢

永定河西山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永定河——绿色港湾杯”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永定河——绿色港湾杯”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勃勃生机的永定河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一条母亲河的前世今生——大型音舞诗画《四季永定河》精彩绽放
观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