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资产生命周期视角

2022-12-18王瑞燕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资产事业单位

王瑞燕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 河北 邢台

一、引言

事业单位履行国有资产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是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和管理,对于推进事业单位供给侧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我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仍然采取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没有构建统一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及时沟通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浪费的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很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我们需要不断重新认识管理规律,尊重固定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根据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律和特点来推进固定资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从而大大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二、固定资产和生命周期管理概念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只是依法拥有使用权,应该更好地保障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使用权出现私有化或流失的现象。所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依法持有的固定使用资产年限超过1年(其中不含1年)、单位的价值在1000 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一般在1500 元以上),并在其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的物质和形态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其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专用设备、文物及其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涉及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较少,故本文仅重点考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2.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

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是由生命周期管理成本这一概念发展而来,是全周期管理成本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以固定资产为管理对象,统筹地考虑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建设、运行、检修、报废的全周期管理过程,在固定资产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基本前提下努力追求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成本最低,提高其投资经济效益,实现固定资产系统管理最优化的一种科学资产管理方法。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是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开始到退出资产使用生命周期为止的全部资产管理全流程,更准确客观地描述了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全貌,按照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形成规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固定资产购置论证、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四个成本管理阶段。各个阶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其自身内在的生命周期发展和规律。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管理的全过程性,不是把固定资产各个发展阶段相互割裂或者区分开来,而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资产管理运用过程;二是管理的全员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涉及各个部门,全体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人人有责;三是效益的全方位性,资产管理运用效益的最优化和评价,这个特点就是固定资产统筹经济效益、安全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等全方位因素的运用效益最优化。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实践方案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部分学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领导重视不够,相关固定资产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常常只重视固定资产采购,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固定资产只要能够很好地保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即可,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仅仅停留在对财务部门的日常账面管理上,遵循谁使用谁管理的基本原则,不重视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自身的发展规律。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严重缺失,不能从根本上形成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造成固定资产综合利用价值不高,固定资产闲置与流失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事业单位内部应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宣传与服务意识教育,在事业单位内部进一步形成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良好工作氛围,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全体人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要性和社会责任感,并落实到行动上。

2.加强内部监督

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的岗位不尽合理,没有严格落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内部控制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及日后的报废清理工作没有建立规范流程,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制度,有些单位甚至没有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制度。

事业单位应明确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划分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及管理人员职责,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问责管理制度,资产使用和管理落实到个人,提高全体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应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自我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日常监督,对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评价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保证各审计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制定且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以指导和督促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进一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

3.加强单位文化建设

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有助于单位的长足发展,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文化的建设流于形式,仅仅简单地体现在张贴标语和高喊口号上,不能真正地指导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和开展。管理层只关注单位各项经济指标的具体完成和执行情况,在单位整体布局中没有充分考虑单位文化建设在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单位管理文化的发展是事业单位的精神灵魂,是单位在长期发展和丰富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自上而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理念。有了高度的文化精神自信与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单位的健全发展,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健全的文化体系与理念,才能有效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立足于社会现实,坚定信念,健康稳定地生存与发展。健康积极的文化理念与发展有助于事业单位全体人员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把单位文化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创新管理思维,突破陈旧观念,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开展工作,构建以人为本的固定资产管理文化,才能增强职工队伍的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1.购置论证阶段

在固定资产购置论证阶段,主要是讨论和研究固定资产的立项购置和使用计划。事业单位新增固定资产以购买为主,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应充分采取固定资产管理和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固定资产的立项购置必须及时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合理规划固定资产结构,根据需求制订采购计划,评估事业单位需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与使用风险,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制定立项采购需求。相关事业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分别成立专门的采购工作调研小组和论证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是调查和研究采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可行性和采购的必要性,固定资产的种类和规格及其采购标准。对于采购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固定资产,以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成本与其性能之间的决定性关系。最后由财务部门根据采购人员讨论和研究的意见和结果决定编制下一年度固定资产的采购方案和预算,由采购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签字后组织审批,确定本次采购的方案。

2.采购项目阶段

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阶段,主要根据采购计划按期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任务。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采购程序和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购置各项固定资产,降低采购成本。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到固定资产购买应该有一套科学严密的固定资产管理程序,防止出现多次重复购买固定资产的情况,严格控制固定资产采购环节。对符合小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的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对不符合小额采购的项目,按照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的采购规章制度。选择固定资产的供应商时,需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资质、能力、信誉及其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同时还需要结合供应商的报价、质量、送货条件等选择最优的供应商。购买后由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组织联合验收。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还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核验收。入库实现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化工具,利用互联网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体系。根据原始单据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为每个固定资产设置专有二维码,标明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购买日期、用途、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以便在资产信息系统中能够随时查阅固定资产的状况,实现信息共享。

3.使用维护阶段

固定资产处于使用维护阶段,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功能发挥最大,利用率较高。这是固定资产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应实行问责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人,确定各自的岗位职责,避免出现“重采购、轻管理”的尴尬现象。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按照固定资产的不同使用特点,制订维护保养计划,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延长资产使用寿命,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强各资产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强化各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人人有责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系统。通过制定规范的资产盘点制度,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分别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固定资产情况进行盘查,盘点人员应充分利用固定资产二维码进行有针对性的盘点,和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状况进行核对,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固定资产连带管理和考核的责任制,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处理并进一步查找原因,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时负责管理监督不力的资产连带责任。避免出现固定资产盘亏、大量闲置和流失现象。

4.报废处置阶段

固定资产处于报废处置期,即处于衰退期。在这一阶段,固定资产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失去了利用价值,即将退出使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在保值和增值的基本原则下,应该尽可能地完善和提高固定资产循环使用的效率。根据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制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注销和使用管理年限,对其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期满并已经丧失使用功能的,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报废程序进行报废处理,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对于报废后能够重新循环利用的废旧固定资产,应该尽可能地促成对废旧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提高固定资产的注销登记残值和回收金额。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部门成本分析总结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使用成本、购买成本与固定资产维护管理成本、使用的年限及整体经济效益等,为下一年度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的实施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

五、结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其赖以生存和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固定资产管理生命周期的角度和实际出发,根据固定资产各个管理阶段的不同管理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有重点地采取措施和方法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一个动态的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同时也需要单位自上而下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监督,用优秀的文化和理念来引导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动态地分析和掌握固定资产在各个管理阶段的具体情况,有效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使各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和实现服务职能,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资产事业单位
动物的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