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医院校针灸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途径的探讨*

2022-12-18徐国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针灸思政时代

李 敏 林 涵 李 漾 徐国峰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疑难杂病门诊,广东 广州 440100)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院校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将思政元素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新时代合格中医药人才[2]。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与实践特性,将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着眼于新时代背景下对针灸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立足于针灸学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对针灸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途径进行探讨与实践。

1 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学须先立志”,要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过硬的实践本领[4]。“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蕴含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对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5]。针灸学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强的实践特性。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通过针刺治疗虢太子尸厥,到《针灸大成》中的“病以人殊,治以疾异,”再到现代针灸抗击新冠疫情的时代故事,针灸学科的发展历史中蕴含了大量的爱国敬业、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精益求精、学以致用的探索精神与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职业情怀,充分体现中医文化中“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是思政元素融入的良好土壤[6]。将新的时代精神融入针灸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满足新时期针灸学科教学改革新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针灸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的实施途径

2.1 挖掘文化底蕴 将新时代医德教育融入针灸理论课 中医针灸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为我国人民几千年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具有双重属性[7]。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针灸历史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 针解》言:“制其神,令气易行也”。针灸治疗主要是采用各种刺灸方法刺激患者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来防治疾病,在针灸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求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即针灸“治神”与“守神”。医者需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诊治过程中摒弃杂念,全神贯注于患者的感受,注重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强调针灸医家要对患者具有关爱、怜悯之情,树立服务人民、仁心仁术的道德情操。进入新时代,大量针灸工作者继承精华、守正创新,用高尚的学术品格和精湛的针灸技术不断推动针灸事业的发展。通过深入挖掘针灸学独具的文化底蕴,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于针灸理论课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2.2 理论联系实践 将新时代实干精神融入针灸实训课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脚踏实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8]。针灸学作为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课程,如何启发学生从临床需求出发,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目前针灸人才培养中的难题之一。通过将新时代实干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全过程,构建以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针灸教学实训模式,在针灸实训课、针法操作课中通过思政融合专业知识的方式诉诸于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亲身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意义。

敬业是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综合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职业行为的重要评价指标。在针灸学中,医者针刺的方向、深度、徐疾,手法的方向、时间、力度等往往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针灸学科非常注重手法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临床问题是针灸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将敬业精神培育融入于针灸操作实训中,让学生深刻理解扎实的基本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2.3 讲好抗疫故事 将新时代抗疫精神融入案例教学课 针灸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以解除百姓的病痛为历代医家的职业追求,医者仁心成为历代针灸医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涌现出大批甘于奉献、不计生死的中医药工作者。他们医术精湛,勇于担当,通过针刺、艾灸、耳针、推拿等传统针灸疗法为新冠肺炎患者解除病痛,取得了满意疗效,书写了大爱无疆、精诚济世的针灸抗疫故事,也为针灸教学提供了真实鲜活的临床案例。将新时代伟大的抗疫精神作为思政元素融入案例教学中,既能使案例教学课程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掌握针灸临床知识、树立职业自信;也让学生参与了一次生动的抗疫精神主题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树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3 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对广州中医药大学453名2018级中医学类各专业开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针灸技能考核,评估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将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后,学生对本课程的接受度更多,自身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改革后,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职业情操得到明显提升,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对针灸专业的发展更有自信,更加坚定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针灸技能考核结果显示,将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后,学生的针灸技能与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各类刺法灸法操作更加规范,带教教师和患者对临床操作的正面反馈信息更多。以上结果表明,实施针灸学课程改革,将思政元素贯穿于针灸学课程全过程,能够明显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针灸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 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全过程,对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针灸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将新时代医德教育融入针灸理论课,将新时代实干精神融入针灸实训课,新时代抗疫精神融入案例教学课,探索了一种将新时代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全过程的途径。结果表明,改革后,学生对本课程的接受度更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将思政元素融入针灸学课程的途径仍处于探索阶段,接下来本团队将根据师生反馈继续丰富和完善融入模式,为新时代中医院校针灸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针灸思政时代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灸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