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揉腹为主推拿法治疗小儿食积发热刍议
2022-12-18王倪娜
王倪娜,李 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发热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1]。明代王肯堂言:“小儿之病,惟热居多”,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凡小儿有病皆热”。本病任何年龄、季节都可发生。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形体结构上脾胃薄弱,在脏腑功能上脾常不足,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因此乳食因素易伤小儿。而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久而化热,易致小儿食积发热。目前,中医临床多采取药物内治法退热,但对于食积患儿易加重其脾胃负担,且中草药苦涩难下,婴幼儿大多抵触服药,给药尤为困难。摩揉腹为主小儿推拿手法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1 食积发热
1.1 机 理
小儿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若小儿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脾胃运行失司,升降失调,则乳食停蓄,积而不化,蕴积生热,是为食积发热。《脾胃论》[2]言“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幼科发挥》[3]中记载“乳食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古今医鉴》中描述:“脾胃既伤……水谷不化,则停滞而发热。”都言明小儿脾胃功能未发育完全,若饮食不加调控,超出小儿运化能力,则停滞中焦,积而化热。
1.2 证 候
小儿食积化热,以口干心烦不欲食、腹部胀满灼热、或手足心热、睡卧不宁、舌红苔黄为证候特点[4]。《幼幼集成》[5]中记载:“小儿之病,伤食最多,故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而成病者,必发热恶食”。《幼科推拿秘书》[6]言:“积热者,眼胞浮肿,面黄足冷,发热从头至肚愈盛。”
2 摩揉腹操作
《厘正按摩要术》[7]载:“摩腹,用掌心团摩满腹上,治伤乳食。”《小儿推拿妙诀》[8]载:“医人对面将两手搂抱其肚腹,着力久久揉之,如搓揉衣服状。又用手掌摩揉其脐,左右旋转数百余回,每转三十六,愈多愈效……”本文论述摩揉腹操作,取古方中摩满腹上,如搓揉衣服状着力久久揉之,加之摩揉腹部相应腧穴:中脘、天枢、脐、丹田、肚角。
3 摩揉腹治疗食积发热
3.1 摩揉腹治疗食积
《厘正按摩要术》[9]中提出“温、通、补、泻、汗、和、散、清”推拿八法,其中通法是推拿的特色治法,主要针对经络、脏腑之气不通和诸窍闭塞不通的病症,有祛除病邪壅滞的功效。《医宗金鉴》[10]中提出:“按摩法:按者……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小儿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导致发热、便秘、烦躁等一系列症状,临床上以摩揉法为主,通法作用于小儿腹部可消食导滞,运而通之。中脘、天枢、脐、丹田、肚角均位于腹部,《幼科推拿秘书》[6]言:“中脘,在心窝下,胃腑也,积食滞在此,左右揉,则积滞食闷即消化矣。”《小儿推拿广意》中记载:“脐上运之治肚胀气响”。《厘正按摩要术》言:“以掌心按脐并小腹……按而摩之,治便结。”在满摩全腹的同时加之以指或掌根摩揉之,可健脾理气,消食导滞。而食积为发热之根源,食积去而发热自退。
3.2 摩揉腹治疗发热
八法之中泻法,主要针对胃肠实热积滞、便秘不通等里实之证,有通腑导滞泻热的作用。《内经》言:“中满者,泻之于内。”小儿食滞胃脘,脾胃运行失司,升降不调,壅滞化热,通过摩揉腹法直接刺激胃肠道,使实热积滞自下而去,而达到退热之效。陆氏[11]通过对照实验研究小儿发热,实验组予退热剂结合推拿手法,对照组予退热剂,结果显示实验组退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推拿手法可助小儿退热。张氏[12]以推拿手法作用于发热患儿,发现推拿法对临床多种小儿发热均有明显疗效。
4 现代医学机理
4.1 迷走神经
VN[13](迷走神经)是人体内最长的颅神经,起源于延髓,通过颈静脉孔自颅内穿过向下延伸至腹部,具有调节胃肠系统的功能,支配从食道到结肠区的消化道。胃肠道VN传入纤维起源于肠壁,通过VN反射来影响传出纤维的功能。VN传出纤维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并在调节肠功能的肠神经元上形成突触。故通过摩揉腹等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腹部,可刺激胃肠VN进而调节胃肠运动,减轻腹胀,消除积食。
4.2 肠蠕动
推拿手法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液的流动的作用,故摩揉腹可增加腹部肌群和肠平滑肌的供血,改善淋巴循环,活跃腹腔脏器的消化分泌功能,进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从而减轻腹胀。同时,腹部推拿对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可缓解小肠紧张状态,反射性地调节胃肠自主神经功能,使胃肠道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促进肠蠕动,增加腺体分泌,肠道润滑,促进粪便向直肠运动,并刺激直肠产生排空冲动从而促进排便消除胀气。潘氏等[14]通过临床对照实验,探讨耳穴压豆配合腹部按摩对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肠蠕动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证明腹部按摩有刺激肠蠕动的功效。
5 近代医家治疗小儿食积发热
众多医家临床运用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食积发热均取得良好疗效,其推拿处方中多包含摩揉腹及腹部穴位摩揉操作。徐氏[15]将60例食积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推腹八法组和常规推拿组,临床试验证明:推腹八法和常规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发热均有一定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 %和83.33 %。王氏等[16]选取符合食积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45例,以调理脾胃为主导,采取摩腹等手法治疗小儿食积发热,有效率达95.6 %。祝氏[17]选取符合伤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10例,运用按揉下肢脾胃经、摩腹、揉天枢等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愈率100 %。林氏[18]采用揉天枢、退六腑、清天河水、揉板门等小儿推拿手法治疗肺胃实热型发热,疗效良好。蔡氏[19]采用摩腹、揉天枢、分腹阴阳、揉板门等操作治疗小儿肺胃实热证。吕氏[20]治疗小儿肺胃实热型发热,取穴:摩腹、揉天枢、退六腑、按弦走搓摩等,林氏等[21]运用摩腹、揉天枢、揉板门、退六腑等小儿推拿手法治疗肺胃实热型发热,均取得良好疗效。
6 典型病例
赵×,女,5月龄,2019年1月16日初诊。主诉:发热1 d。患儿于1 d前出现发热,最高温38.3 ℃,无咳嗽、流涕等伴随症状,大便一日三行,质稀夹奶瓣有黏液,味酸臭,量多,小便尚可,纳眠差。查体:体温38.2 ℃,舌红苔中厚,腹胀,咽红,肛周红。治则治法:清泻里热、理气消食。推拿处方:摩揉腹300次,揉中脘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脐200次,揉丹田100次,揉肚角100次。次日复诊,患儿热退,精神可,大便日两行,干稀相兼,伴少量奶瓣,味较前减,矢气频,小便可,纳仍差,眠欠安,治疗上按照上方继续推拿治疗。经3次推拿后治愈。
按语:此患儿发热未伴恶寒、咳嗽、流涕等表证,而有舌红苔中厚、咽红、肛周红等里热之症,又有腹胀、大便酸臭等积食征象,故临床辨证为食积化热证,予摩揉腹等小儿推拿手法,清热导滞一次即退热,矢气频则腹胀减,复3次推拿消积和中,中焦积去,则纳眠具安,二便双调。
7 小 结
小儿食积发热追本溯源在于乳食停蓄,蕴积生热,通过摩满全腹如搓揉衣服状着力久久揉之,加之摩揉腹部腧穴的推拿手法,以通泻治法结合穴位疗效,可有效消积导滞、泻热通便,临床操作以小儿腹胀减轻、排气为宜。治病求本,消积而热自退,而积食的根本又在于饮食不节,故家长的调摄尤为重要。《小儿病源方论·养子调摄》言:“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4]摩揉腹等推拿手法尤适用于小儿,在对小儿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告知家长注重平时的调摄。“三分治,七分养”,治疗与调养双管齐下,共奏调和脾胃、理气消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