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老中医王生义治疗感冒病诊治思路*

2022-12-18莫日根吴佳红王生义史圣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肺经外邪王老

李 凯 莫日根 吴佳红 王生义 史圣华

(1.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脾胃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王生义(1939年—),男,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全国名中医,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国家第二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50余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 感冒概述

1.1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感冒以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为起始症状,体温高达39~40 ℃[1],主要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耳不适、脉浮为特征[2]。感冒之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及至明清时期,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感冒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本病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风者百病之始,风之伤人,发为寒热。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麻黄汤治表实证,为感冒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3]。元代《丹溪心法》中提出,其病位在肺,治疗应分为辛温、辛凉2大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提到时行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至清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兴起,医者渐渐认识到本病与时行之气的联系。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明确提出“时行感冒”之名。可见感冒为病,所累甚多,历代医家研究已然详尽。病不甚危,但致病因素繁多,病机各不相同,从而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1.2 王老对感冒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感冒往往因感受触冒风邪,导致邪犯肺卫,卫表不合而引发本病[4]。经多年临床实践中,王老发现众多感冒患者,外邪仅为诱发因素,更重要在于患者体内有郁热,故此类患者感冒病症或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其郁热的产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紧张,情绪易郁闷;其二,和平幸福年代,人们的生活安逸,多食肥甘厚味,喜食辛辣刺激,久之体内多郁;其三,人们对疾病的理解有偏差,体内稍感不适,遂自行服药,一药不效,另服它药,更有输液住院等,时有小病大治,药物滥用也可形成郁热之邪堆积;其四,人们缺乏合理的锻炼与休养,体质多有虚胖,痰瘀化热者亦不少见。

体内有伏邪郁热,再感外邪引发感冒,风热之邪遇热更热,风寒之邪从寒化热,亦为热病。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具保护五脏,抵御外邪侵袭,统领一身之气的功能,故谓“肺为华盖”[5]。在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6]。在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感冒为肺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7]。王老诊治这种伏邪感冒,多运用清热益气、养阴清肺为主,自拟桑黄清热感冒汤,用于伏邪感冒病症的治疗,清热润肺清肺,正气复,疾病愈。

2 桑黄清热感冒汤方解

桑叶10 g,黄芩10 g,生石膏10 g,柴胡10 g,板蓝根10 g,麦冬15 g,菊花10 g,薄荷10 g(后下),黄芪10 g,芦根10 g,防风10 g,辛夷12 g,藿香15 g,苦杏仁10 g,沙参10 g,甘草5 g。

方中桑叶、黄芩二药为王老针对外感疾患常用药,二药性味苦寒,同归肺经,即清表邪,又散里热,故能治疗外邪牵动肺内郁热之邪的病症;桑叶、黄芩同归于肺经,且黄芩又入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王老用此二药,相须为用,治疗一些热性疾病,临床效果显著。生石膏,味甘、辛,大寒,归肺、胃二经,主治肺内燥热,杀灭疾病之根本,清热以泻火,除烦以止渴[8]。柴胡味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本方取其疏散退热之功,与生石膏共用,治疗里热之证。板蓝根味苦、寒,归心、胃二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为肺之门户,外邪侵犯,病症易显于此,故加之与连翘、薄荷相须为用,以利咽喉。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以祛风解表;辛夷辛、温,归肺、胃二经,与防风共散表寒。黄芪甘温,既能补中气以益肺气,又善实卫气而固表。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肺、胃、心经,有润肺养阴生津之功。芦根味甘、寒,归肺、胃二经,用以清透肺之实热,兼以生津,有导热从小便出之效。藿香辛、微温,归于脾、胃、肺经,以助脾胃正气,兼达肺脏;沙参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二经。本证热证必然导致阴液耗伤,故用沙参,取其养阴清肺生津之效[9]。苦杏仁味苦,微温,主用其降气止咳,治疗感冒之兼证。佐甘草以调和诸药。肺脏喜润恶燥,以阴液为本,故王老选用桑叶、黄芩清泄肺热,又不过于苦寒燥烈,沙参、芦根以清肺养阴,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菊花祛邪解表。全方既清热,又护阴,兼以祛邪固本。选用方药以滋阴不伤肺本为主,有利于疾病痊愈。

本方以清肺郁热润肺益气为根本,加以解表、开宣肺气药物,诸药合用,清热润肺,开宣肺气,恢复肺宣发肃降功能,感冒自愈。

3 医案举隅

吴某,女,56岁,呼和浩特市人。2019年6月18日初诊。主诉:反复感冒1年余,加重2天。初诊:患者自诉1年前冬天,遇寒后,出现咳嗽、咳白痰,伴见鼻塞流涕、乏力、恶寒发热。自行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每日2次,每次1片(具体剂量不详),服药3天后症状改善,遂停药。自述半年前汗出后吹空调,自觉恶寒,次日出现咳嗽、咳痰、乏力,自行口服复方甘草片、感康胶囊(具体用法及剂量不详),症状缓解。此后偶有阵发性咳嗽,未予重视。患者自述每于劳累及感寒后即出现咳嗽、咳痰,痰黄、偶有口干、乏力,自行用药后症状缓解。2天前患者淋雨后出现咳嗽,自觉恶寒发热,自测体温37.8 ℃,为彻底治疗,求诊于王老处。现症见:咳嗽,无痰,咽干,喑哑,鼻干,头痛,大便干,胃脘不适,小便黄。舌红,少苔,脉浮数。西医诊断:感冒;中医诊断:感冒病,肺热阴虚证。治法:清热解表,润肺止咳。拟方:桑黄清热感冒汤加减。处方:桑叶10 g,黄芩10 g,辛夷12 g,生石膏10 g,柴胡10 g,北沙参10 g,薄荷10 g,甘草6 g,枇杷叶10 g,苦杏仁10 g,麦冬15 g,生地黄10 g,菊花10 g,石斛10 g,玉竹10 g,黄芪10 g,防风10 g,藿香10 g。共3剂,水煎服200 mL,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9年6月21日):服药后,患者咳嗽、喑哑症状明显缓解,发热症状缓解,仍有头痛、口鼻咽干、大便干。原方去薄荷,加磁石15 g,川芎10 g,天麻10 g,以改善头痛症状;加葛根15 g,以生津止渴,改善口鼻咽干症状。6剂,水煎服200 mL,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2019年6月27日):患者头痛好转,自述精神状态较前改善,口鼻咽干症状较前改善,大便不干。效不更方,继服6剂。后患者未再就诊,1年后电话随访,未见再次感冒。

按语:患者反复感冒,就诊时,患者虽有外感之象,但其表现有咽干、喑哑、鼻干、大便干,为一派热伤阴之象,结合舌红、少苔、脉浮数,皆提示患者体内郁热之邪;结合患者病史,感冒反复发作,诊断肺热阴虚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亏虚,导致大肠津液输布失常,故患者大便干结;肺脾母子相及,故胃脘部不适也是常见表现,待肺之症安,胃脘部不适自去。患者郁热之邪为主,故一诊用桑黄清热感冒汤,以清热润肺滋阴为主,加枇杷叶以润肺止咳,加石斛、玉竹以增加滋阴之力,改善胃脘部不适症状。患者二诊来后,表症已去,体内热象减轻,邪去伤正,津液亏虚;加之患者素体虚弱,相关症状明显,故此次以润肺滋阴为主,兼以益气。气随津脱,不能上荣于头面,故头疼,本质在于津液亏虚,可稍加药物改善症状,待体内津液充沛,气之功能自复,故加川芎、磁石、天麻之品改善。三诊患者诸症均减,效不更方,继服6剂,随访病愈。

王老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阳性体质的人居多,体内多有郁热之邪,治疗此类感冒,要清热、养阴、去邪结合,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肺经外邪王老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